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颜知己(古典情感世界的夏昼与春宵)/文化中国边缘话题
内容
编辑推荐

所谓边缘,其义有二:一是指材料上的边缘,二是指用新眼光去看旧东西。前者重在对中国文献作新的发掘和重组,后者则旨在对中国文化精神作新的解读和阐释。其理想境界当然是两相结合,既有文献资源上的新发掘,又有对文化精神的新见解,以便为解读中国文化的真精神、探索中国民族的“旧邦之新命”提供一种具有别裁性质的文本和话语。

文化中国之边缘话题,正是以展示中国文化此种意境与神韵为己任的。本书是文化中国的边缘话题之红颜知已一书,本书主要讲述古典情感世界的夏昼与春宵!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之内容可谓不胜辨章钩沉,而于此所拈出边缘话题一说,其意何在,其作者又意欲何为,则是主事人首先需要向读者诸君加以交代的。所谓边缘,其义有二:一是指材料上的边缘,二是指用新眼光去看旧东西。前者重在对中国文献作新的发掘和重组,后者则旨在对中国文化精神作新的解读和阐释。其理想境界当然是两相结合,既有文献资源上的新发掘,又有对文化精神的新见解,以便为解读中国文化的真精神、探索中国民族的“旧邦之新命”提供一种具有别裁性质的文本和话语。

目录

楔子

垓下悲歌

凤求凰

章台柳

长恨歌

风尘侠女

杨柳岸,晓风残月

凤凰台上忆吹箫

沈园恨

梨园领袖,杂剧班头

钱柳因缘

断雁声苦

青泥莲花

爱的挽歌

尾声

附录一:晚明文人与青楼

附录二:寂寞红颜

试读章节

在西汉武帝时代的文坛上,司马相如是当仁不让的大哥大,绝对的顶尖级人物。当时不时兴作家协会这玩意儿,不然,作协主席这位置,恐怕非他司马相如先生莫属。别的人,纵然借他几个胆儿,敢站出来叫板吗?要靠实力来说话。

所谓时也运也,司马相如却也有不济的时候。

少年时代,司马相如痴迷于剑术,很是仰慕赵国蔺相如的为人,对他的出使强秦而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极为神往。可以说,蔺相如便是他的青春偶像。他朝思梦想,连做梦都希望自己也能够建那样的不世功业。为了明志,更为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他改了名字,废去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犬子,换了个十分响亮的大名——相如,这倒是大人物用过的名字。

司马相如书读得很苦,剑也练得极勤奋。头悬梁,锥刺骨,夏练五伏,冬练三九,待到加冠成年,已经是学富五车剑艺精湛。然而,他所生活的时代已经迥然不同于苏秦,也截然有异于蔺相如。西汉文景之治,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文帝在位23年,景帝在位16年,基本的国策便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司马相如出生在文帝元年,太平盛世,并不需要什么说客策士,也不需要死士剑客。他徒然有着一身本领,一腔抱负,文不能覆钵,武不可建功,也唯有对天长叹,感慨着生不逢时。

眼看韶华渐逝,年龄老大,司马相如不免心急如焚。在景帝朝,他终于忍受不了落寞,且随流俗,依照当时惯例,像他的诸多亲朋好友那样,花去一笔可观的钱财,捐个郎官,做了位武骑常侍,步人了令人眼花缭乱五色目迷的京城帝都。然而,这毕竟与他少年就有的美好理想相去甚远。而乏味无聊的职业,也使他很快就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张扬外露的个性,使他觉得在这里压抑苦闷。像困在笼中的猛兽,他渴望返回大自然中,去呼吸那里才有的新鲜空气。

但京城终究是京城,南来北往,五方杂处,随时有机遇产生。梁孝王的一次进京朝见,为司马相如带来了命运的转机。梁孝王喜欢文艺,门下聚集着一帮文人才士,如邹阳、枚乘、庄忌辈, 皆一时名流。在他们随从梁孝王在京的日子里,司马相如有缘与之结识晤面。一番畅谈,英雄相惜,相见恨晚。枚乘辈的殷勤邀约,让司马相如坚定了离开京城的想法。之后,他托病辞去官职,到了梁孝王门下。

在梁地的一段日子,对司马相如,既是值得回忆留恋的时光,也有着举足轻重的特别意义。同道间的艺文切磋,谈诗论艺,刺激并激发了司马相如的创作灵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孕育后,他终于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子虚赋》。这是一篇子虚、乌有先生的问对。赋中子虚关于楚国云梦辽阔、楚王田猎之盛的描绘, 以及乌有的批评,’于齐国的夸美,极尽铺陈夸饰,宏伟侈丽。文章令同侪拍案惊绝,叹为观止。在当时的文坛,还引起了一阵不小的司马相如旋风,世人也大有以读司马相如文章为时尚的情景。

梁孝王的薨逝,似乎也同时带去了梁地对文艺的热情。树倒猢狲散,其门下的一帮文艺食客们很快失去了往常的靠山,各奔东西,天各一方,如云似烟般散尽。司马相如衣食无着,无奈返回了故乡。

有道是梁园虽好,不如还乡。但对于司马相如来说,前些年的捐官,早已是倾尽了家中资产,衣食维艰的窘迫,令他丝毫没有感受到回家的喜悦。好在没过多时,好友王吉知道了他的景况,发来了恳切的邀请。王吉是临邛县县令,官不大,一方诸侯,投靠他,起码可以衣食无忧。司马相如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踏上去临邛的涂程。

在临邛,司马相如受到了友人王吉贵宾般的礼遇。频繁的宴会,无聊的寒暄,僵硬的应酬,几天下来,司马相如已觉腻味。后来,他干脆称病不出,闭门谢客,甚至连王吉的拜会约请也不给情面地回绝。  临邛小县,僻处一隅,难得有大人物驾临。县令家既来了位让县令都恭敬的客人,这自然就是整个县境内的大事。大户们自然不会放过这难得的与县令联络感情的机会。卓家,程家,都竞相选下吉日良辰,送了帖子到县,邀请县令并他那尊贵的客人。结果是卓王孙得了先机,与县令率先定下了日子。

这天,卓王孙起了老早,兴头十足地先到县衙,请了县令。名义是为司马相如洗尘接风,王吉自是高兴应承。接着是请司马相如,人去了几拨,看着时近正午,客人却还没有请到。客人不到,执意的县令又不肯用膳,卓王孙只得亲自出马,但司马相如一样没给面子。县令既知,于是启动车驾,来到了司马相如的客邸。

王吉是何等聪明的人,他有的是法子。他记得曾经同相如谈到过卓家,而在说起卓家才女卓文君时,他的朋友表现出得是那样热切的倾慕。他灵机一动,旧话重提,力劝相如: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王吉的一番话果然奏效,司马相如坐上了王吉的车乘,一同来到了卓家。

又是一番寒暄客套,接着觥筹交错。在一片杯盘狼藉中,宾客都已是酒足饭饱。主角再次登场。县令王吉向人们介绍着自己的朋友:相如先生不仅文章盖世,还多才多艺,弹得一手好琴。在座便是一片惊呼。卓家才女擅琴,家里并不乏精美的琴器,卓王孙很快拿出一把上等的琴来。

司马相如肯到卓家,原本就是因了王吉的一番说辞。在初来临邛之际,当王吉向他盛赞卓家才女文君,夸美她的才情知音、美艳义侠的时候,相如已不禁为之心动。今来卓府,司马相如当然不是为了交结这帮俗客。能以琴声与身在闺中的知音对话,诉说衷肠,表白心思,适中下怀。于是,司马相如并没做太多推辞,便接琴在手。

才子终究是才子,司马相如没费多大功夫,触景生情,在脑子里便打下了他要演奏的琴曲腹稿。这就是后世流传不衰的《琴歌》二首: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首曲以凤自比,凰喻文君,表达了自己对卓文君的倾倒迷恋、热切追求。诉说着自己遨游四海,觅求知音,欲寻好逑而不得的艰辛,与今日不期而遇,遭逢佳人,咫尺天涯,不能觌面的苦恼。次曲径直袒露心曲,感情愈加炽热,甚而相约私奔,恳请与文君做一对比翼双飞鸟。所谓斗胆包天,司马相如也太过胆大,太目空一切,太藐视眼前这帮凡夫俗子!竟然在大庭广众面前,弹奏他的求爱情歌,一无顾忌地向心中的人儿表白。

连奏数阕,终止了演奏,司马相如神定气闲,从容自若。大庭里又是一片惊呼,一阵喝彩。不是为司马精妙的琴曲与高超的演技,是为县令的朋友,或者说是为县令本人。

司马相如的演奏本也不是为了这帮俗人。他的琴曲,是为心中的人儿编写,是为自己的知音演奏。他相信知音自能听到,自有知音欣赏。

果然,司马相如美妙的琴声,早惊动了深闺中人。在司马相如的演奏过程中,她就躲在不远的地方。听着那铮纵幽雅的旋律,她像置身于桃李绽放的花园,像漫步在杨柳依依流水潺潺的小溪边,像看着鸳鸯成双捉对的嬉戏,像见到比翼鸟在蓝天翱翔盘旋。她如痴如醉,感叹着: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她默默地对天祈祷:愿与结同心,效彼鸳鸯飞。P27-31

序言

子曰:郁郁乎文哉。

中国文化之内容可谓不胜辨章钩沉,而于此所拈出边缘话题一说,其意何在,其作者又意欲何为,则是主事人首先需要向读者诸君加以交代的。所谓边缘,其义有二:一是指材料上的边缘,二是指用新眼光去看旧东西。前者重在对中国文献作新的发掘和重组,后者则旨在对中国文化精神作新的解读和阐释。其理想境界当然是两相结合,既有文献资源上的新发掘,又有对文化精神的新见解,以便为解读中国文化的真精神、探索中国民族的“旧邦之新命”提供一种具有别裁性质的文本和话语。

诗云:緜緜瓜瓞。

中国文明之历史亦可谓犹河汉之无极。昔人尝有语云: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现代西哲则曰:“语言就是世界。”由是可知,如何解说中国文化,或者对此究竟能够说出什么,关键的问题则在于作者的话语本身.在“滔滔者天下皆是”的今时,边缘话题提倡一种“理在事中”的中国话语方式,它的对象是人物和事件,是在“讲故事”中传达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理性思考和现代意识。这个话语理想又分言为二一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新知”,它注重提供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新知识、新体验、新理解;二是以审美感受为基础的“美文”,在一种为中国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行文方式中力求思想、学术与趣味相统一。或云:虽不能至,固所愿也。

易云:其有忧患乎?

昔人尝有“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之慨叹,何况吾侪生于“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全球化时代,又兼以传统和现代梳理不清的新仇旧恨,其安能对古圣贤“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之语毫无会意之处。然君子和而不同,学人术业有专攻,文章亦各有其道,故边缘话题之忧患意识,亦自有其不可与常人共语处。今人于园林、昆曲有语云:

中国园林,以“雅”为主,“典雅”、“雅趣”、“雅致”、“雅淡”、“雅健”等等,莫不突出以“雅”。而昆曲之高者,所谓必具书卷气,其本质一也,就是说,都要有文化,将文化具体表现在作品上。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欣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而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而昆曲呢?亦正为此,一唱三叹,曲终而味未尽,它不是那种“嘣嚓嚓”,而是十分婉转的节奏。今日有许多青年不爱看昆曲,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看是一方面文化水平差了,领会不够;另一方面,那悠然多韵味的音节适应不了“嘣嚓嚓”的急躁情绪,当然曲高和寡了。这不是昆曲本身不美,而正仿佛有些小朋友不爱吃橄榄一样,不知其味。我们有责任来提高他们,而不是降格迁就,要多做美学教育才是。(陈从周:《园林美与昆曲美》)

文化中国之边缘话题,也正是以展示中国文化此种意境与神韵为己任的。

鹤鸣于阴,其子和之。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它既是主编人对本丛书的一个深切期待,更是希望和读者诸君共勉的一种文化理想。是为序。

2003年元月2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颜知己(古典情感世界的夏昼与春宵)/文化中国边缘话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保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05985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2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