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论文集围绕“如何使中国在世界市场和国际体系制约因素日益上升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国家的成长空间”这一话题展开。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中国探索,中国成长的国际经济空间,中国成长的国际政治空间和中国成长的国际借鉴。
| 图书 | 中国成长的国际经济政治空间(国际关系研究2008年第1辑总第8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论文集围绕“如何使中国在世界市场和国际体系制约因素日益上升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国家的成长空间”这一话题展开。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中国探索,中国成长的国际经济空间,中国成长的国际政治空间和中国成长的国际借鉴。 内容推荐 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从中国自身而言,如何在世界市场和国际体系制约因素日益上升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国家的成长空间也越来越引起各方思考。为此,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组织一批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力图提出兼具学理性和政策性价值的见解和思考,分析和探讨的领域涉及到中国的成长具有何种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中国成长的国际经济空间、中国成长的国际政治和战略空间、其他国家的成长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等,其中黄仁伟的《关于战略机遇期和战略十字路口的再探讨》、钱运春的《中国需要形成应对国际“话题”的机制》、杨剑的《信息技术空间中的权力关系与资源分配》等文章相信都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目录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中国探索 关于战略机遇期和战略十字路口的再探讨 中国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对世界市场和国际体系的双重投射 中国的国际责任与国际权益 中国需要形成应对国际“话题”的机制 中国成长的国际经济空间 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的若干问题 由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看G8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推动和影响 从巴西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看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 信息技术空间中的权力关系与资源分配——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群体、潜在冲突与政策反应——基于中国案例的政治经济分析 中国成长的国际政治空间 中国和平发展:一种软力量的体现 普京执政期的俄印关系评析 从“超脱”到“介入”——从2006年黎以危机看中国中东外交转型 美国“大中亚计划”及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 中国成长的国际借鉴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国际机制功能 当前独联体国家加强对西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特点、经验与不足——兼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中亚国家移民问题析论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成长的国际经济政治空间(国际关系研究2008年第1辑总第8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32152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33 |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8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64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