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
内容
编辑推荐

《新文学史料丛书》收录了许多珍贵的、难以见到的新文学史料。它是全国唯一一份反映中国新文学历史和现状,集学术性、研究性、资料性为一体的文学读物。

本书是《新文学史料丛书》之一,真实记录了20世纪若干文人在政治风涛中辗转颠簸之境况。

内容推荐

文人罹难在中国自古以降屡见不鲜。《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是20世纪若干文人在政治风涛中辗转颠簸之境况的真实记录。记录行址罹祸者本人,或其家人、朋友、同事……都是亲历者。《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是亲历者不堪回首的往事回忆。

目录

从丁玲展开的马烽人生

被举报的材料:聂绀弩关于“写中间人物”的一些言论

我在劳改队见到的潘汉年

阅读冯雪峰

回忆母亲丁玲——在一九五七年前后

“丁玲事件”之我经我见

孟超《李慧娘》冤案始末

“周扬一案”……

没有忘却的记忆——回忆我的父亲胡风

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

历史的真实——读林默涵同志《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

试叩命运之门——关于“三十万言”的回忆与思考

我记得的路翎——为他逝世十周年而写

丹心白花铁骨铮铮

附录:《可以被压碎 决不被压服》

萧也牧之死

我和王实味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

萧军在延安

试读章节

从丁玲展开的马烽人生

他们就说,你们文艺界就是弄派性呢。在延安时候就是鲁艺一伙,文抗一伙。后来周扬把文抗的基本上都打成了右派。丁玲、艾青、罗烽、白朗、舒群、写《八路军军歌》的公木,都打成右派了。”

马烽还说:“这个派性斗争害死人。”

马烽人生的第一次政治危机

1978年5月,《文艺报》筹备复刊,被逐出京门流落二十年的唐达成,迎来了命运的转机。为调回北京,我陪同唐达成求告到马烽门上。正是从两人的这次交谈中,我第一次接触到马烽与丁玲这一文坛敏感话题。我在《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唐达成说:“我在调查组的时候,翻阅了当初党组扩大会的全部会议记录。我看了当初你的发言,好像是在第七次还是第八次会议上,……”说到这里,唐达成望着马烽,好像是在措辞寻句。停顿好一阵才说:“后来我在落实的时候,听黄秋耘说,发言的时候,你的手还在抖?”

“不错不错。”马烽很爽快地予以承认:“你想,会议都开了七八次,我从头到尾没吭声。这是什么态度?我压力越来越大。不能不表态了,我只好说两句。我对人家丁玲、陈企霞了解个啥,和丁玲好歹还在文讲所呆过几天,对陈企霞干脆啥也不知道。琢磨着说,心里没底,手颤抖那是心在跳。”

唐达成说:“其实只是说了几句比较客观的公道话,马上遭到许多攻击,说你是右倾,说你脚底板站不稳。弄得你在后来的会上还得补上个自我批判,提调门加温的。”

马烽说:“不错不错。我检讨了。人家做我的工作,当时,人家上面派两个人,做我的工作,说人家上面不是搞你,你和丁玲的关系还不如田间和康濯,你这么一弄呀,就把会场的注意力分散到你头上。你赶快检讨上几句就没你事了。”

唐达成笑着摇头,说:“没办法。我后来不照样写了批判丁玲的大字报,贴在机关的院里。”

马烽说:“反潮流?我可没那个胆子。”

就是在这次谈话中,马烽很坦诚地对唐达成说:“反丁陈以后,我发现一个问题,文艺界太复杂。你说里面有宗派吧,他说是路线斗争。他说是路线斗争吧,你就信?人家都是大人物,你说我们搅到这里面去干啥?老唐,你这是又回到是非之地,我劝你一句,听不听在你。别掺和,要不,你就留在山西。”

唐达成也颇为赞同:“说得完全对。我不会去趟这摊子浑水。他们谁跟谁怎样,不是我管的事情,我只埋头做自己的学问。”

以后的历史事实证明,丁玲的荣辱沉浮,也影响着马烽人生命运的走向。

二十五年后,为了撰写《唐达成传》我走访马烽旧话重提,马烽对这次党组扩大会上的发言,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1955年的夏天,作协召开党组扩大会,题目是检查《文艺报》。按说,上级部门对下属单位进行工作检查,也属正常范围。当时《文艺报》的主编是冯雪峰同志,可是对《文艺报》的检查,重点却是副主编陈企霞。检查会开成了批判会,从批陈企霞工作作风粗暴,待人接物有问题,转到批他闹独立王国,拉帮结伙进行反党活动。从陈企霞身上又扯到了丁玲身上。当时丁玲还在乡下,于是就发电报把她叫了回来。她一回来就变成会议的重点了,也是批评揭发她闹独立王国,拉帮结伙进行反党活动。说《文艺报》和文研所就是丁玲把持的两个宗派团体;说她经常向学生们宣扬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大力宣传‘一本书主义’,说只要有了一本书,就有了一切;说她从不提这是党的事业,而是处处突出个人,为个人树碑立传;还揭发出她在礼堂里悬挂自己的大幅照片;还说她经常散布对周扬同志的不满等等等等。”

马烽说:“如果我当时只是听会,一句话不说,也许就没我的事了。我当时有点不识时务,觉得自己毕竟是文研所的支部书记,明明知道这话不符合事实,沉默就等于认可。我有责任澄清当时的实际情况。一天下午,我忍不住就发了言。我说文研所开办前,我就向丁玲同志提过建议,我觉得自己要想在创作上有所突破,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文学素养,最好是能到像延安鲁艺文学系那样的单位学习两年。当时新成立的文化部正在创建戏剧学院、音乐学院,并把原来的北平艺专改名为美术学院。文协为什么不可以办个文学院呢?我把我的想法同田间、康濯同志谈了,他们也有同感。后来我们又向当时主持文协工作的丁玲同志讲了。她说她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她经常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大都是战争时期根据地土生土长的青年作者,都是要求能有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从长远来看,这确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她已经在主席团会议上提出来了,大家都认为很有必要。但仅靠文协的力量是不可能办到的。她打算向中宣部领导正式汇报,争取能够早日实现。后来有一天,丁玲召集我们创作组的人开会。她告诉我们:中宣部不同意办文学院,因为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起来的。倒是赞成先办个文学进修班,主要是给解放区涌现出来的那些青年作者有个读书、提高的机会。暂定名为中央文学研究所,主要由丁玲同志负责进行筹备。丁玲要求我们创作组全体人员投入这一工作,争取早日实现。筹备中央文学研究所,这是主席团的决议,也是经过中宣部批准的,丁玲是被党批准来参加这项工作的,这和拉帮结派搞独立王国有什么关系?我从没有听她说过‘有了一本书就有了一切’;也没有听她散布过对周扬同志的不满;挂放大照片倒是有这么回事,可具体经过是因苏联作家代表团要到所里来参观,教务处为了增加一点文学气氛,就在教室墙上挂上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老作家的照片,其中也有丁玲。丁玲同志发现后,立即让把她的照片取了……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别人打断了,而且立刻我就变成了批判的重点。一场大火全向我扑来。说我这是为丁玲抬轿子,吹喇叭;说我是被丁玲小恩小惠收买了的忠实信徒;说我是把党对自己的关怀培养全记到了丁玲账上了;还有人说一些非常刻薄的话,污辱人格的话。”

马烽又说:“我参加革命以后倒是参加过不少批判斗争会,诸如审干、整风、三查等等,但从来我都不是重点对象,也不是积极分子。也从来没有受到这么多人的围攻。我只是说了几句真话,竟然落到如此下场,心里感到又委屈,又生气。散会后回到家里,忍不住倒在床上哭起来。段杏绵听说我受了批判,劝我说,历来的整风会上大都是过火言论,由他们批吧,只看最后作什么结论了。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情绪也就逐渐安定下来。第二天会议照常进行,虽然主要是批判揭发丁玲,但有的人发言中仍免不了捎捎带带敲打我几句。我只好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会后支书又找我谈话。她说,组织上知道,田问、康濯和丁玲的关系,比你亲密得多。你在会上充什么好汉?组织上希望你主动做个检查,免得干扰斗争的大方向。田间没有在会上发过言,也没有人要他揭发丁玲。可是听说领导人个别找他谈过几次话。田间是个性格内向的老好人,据说一时想不通跳后海自杀未遂,救起来住医院了;康濯当时是领导组成员,他揭发过什么问题我就不知道了。支书找我谈话,可能是一番好意,要我主动做个检查赶快过关。可我该检查什么呢?那时我脑子里已乱成了一锅糨糊,心中十分苦恼。回到家只好和段杏绵商量。她说,反正咱们不能昧着良心给丁玲同志编瞎话,检查自己的思想认识总可以吧!我觉得也只能这样了。于是就利用休会的时间苦思冥想写检查。我主要是说自己思想不健康,有崇拜名人,攀高结贵思想。对她的一切言行只看优点,看不到缺点,更看不到她目的是要反党。我这份检讨在会上念完后,别人没再提什么意见,就算是过关了。丁玲也在大会上做过几次检查,但怎么检查都不成。党组扩大会愈开愈大,连外单位的人也扩大进来了。主要是要她交待和陈企霞的反党纲领,以及叛徒问题。丁玲坚决不承认有此事。她要求到中组部查档案,看中央在延安时所做的结论。但不管她如何申辩,都无济于事,最终还是把他们定成了‘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

马烽的夫人段杏绵讲:“那一段时间,马烽紧张极了,也苦恼极了。他也是第一次经见那架势。回到家里就唉声叹气,说自己犯了错误。他十几岁参加革命,虽然也经见过几次运动,可都没涉及到自个。这次,无意间却身不由己地掉进了一个大漩涡中。”

马烽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政治危机。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8449
开本 16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9: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