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禽兽的日子(韩国现当代文学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直面一代话剧人的苦闷与彷徨,展现舞台上下韩国式小人物众生相!韩国文坛“中坚力量”金源佑黑色幽默力作!

小说以一个叫“西格乃尔”的业余性质的剧团为背景,将一群年轻文艺工作者在森严的文化控制和作品事先检查制度的缝隙当中,艰难创作和演出进步话剧的故事描写得淋漓尽致。

内容推荐

《禽兽的日子》是金源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倾注了作者满腔的热血、激情和才智,描绘了韩国历史上那段黑暗时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年轻知识分子的彷徨和苦恼。

小说以一个叫“西格乃尔”的业余性质的剧团为背景,将一群年轻文艺工作者在森严的文化控制和作品事先检查制度的缝隙当中,艰难创作和演出进步话剧的故事描写得淋漓尽致。主人公基中是个为电台撰写广播剧的业余作家,同时也是西格乃尔的编剧。西格乃尔剧团是曾经当过电视剧导演的宋先生发起,由基中和几个同仁共同创建起来的。成立之后,虽然接连把十几台剧目搬上了舞台,但一直举步维艰,债台高筑,票房收入还不够他们吃饭。无奈,宋先生到一家电视台供职,剧团自然而然归基中负责。基中是写过几部戏剧作品的年轻剧作家,靠卖文为生,主要为电台写广播剧。由于薪水微薄,他只能租住在被自己称为“细胞屋”、而被同事们戏称为“蚁窝”的半山腰一家狭窄、肮脏的旅店里。在无聊的生活中他结识了一个叫羊儿的女孩子,他们偶尔做爱却不相爱,正如他们畸形的生活。为了把西格乃尔撑下去,更为了展示自己的文学主张,基中千方百计捣鼓出一个作品,并同一帮热血青年竭尽全力排练好,终于把它搬上了舞台。在文化压制政策的夹缝中,他们先是煞费苦心地选择了可以瞒过检查官耳目、而又不违背自己文学追求的作品,接着夜以继日地苦苦排练,还托人做了醒目的招贴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为了应付检查做了一点手脚,把发表在某刊物上的一部作品递了上去。但上边迟迟没有回音。他们于是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先公演再说。可是,就在他们演出的第二天,一直磨磨蹭蹭的上边发布了果断的命令,勒令停止公演。文化独裁的无情大棒给了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当头一棒。正当他们心灰意冷的时候,忽然又传来独裁者遇刺的消息。压制他们的政权倒塌了,但年轻人感到的却是更大的苦闷和彷徨。

试读章节

也许是职业使然,而且我所关注的是如何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意思传递的广义性和狭义性加以形象化的问题,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侧耳倾听周围人们的对话,连同女人性交的娇声或带鼻音的叹声,恨不得连音色都要原汁原味地记住。为了强化我的这种习性,我一有机会就要盘桓在集市上。因为在那里可以听到无数人的有特色的、活生生的对话。那些时常聚集着很多人的地方,譬如医院候诊室、监狱探监室、大学生举行示威的场所、大选游说场、演讲会场、为了购买汽车票、火车票或球票排成长龙的地方等等都是我平常愿意驻足的场所。

我这喜欢倾听人的肉声的习性,在喝酒的场所表现得尤其突出,有时候同席的人甚至误认为我是不是缺了心眼。可是很不幸,在饮酒行为当中我不过是习惯性地恪守我这敏感的反应而已,可实际上我却碰到了无法逾越的坎,我实在辨不清酒桌上那无数的醉言乱语,无法沉浸在那话语的氛围中,引起无尽的联想……酒精这个东西会妨碍保持清醒的记忆力和思考力,大概不用我在这里赘述吧。

那天晚上宵禁一解除,宋先生就踮起脚跟离开了旅店。他明知我的觉一点不沉,而且那晚上牵挂着西格乃尔的前途一夜未曾合眼,却装作不知道,只是把腿伸进条绒裤子裤腿的时候有意地低声说了一句,我知道那是他特意说给我听的:“再也穿不上这心爱的裤子喽。”我敏感地感知他那小心翼翼的动作,可没有做出一点反应。

宋先生知道我在屏住气息装假,接着絮语:“中儿,我先走了,我得做饭给老婆吃。那母老虎只要我给她做饭就天下太平,会给我挣口饭吃。你知道我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吧?我想,男人居家做饭洗衣服的风景,远比保姆独占那差事的风景好看和自然得多,这可是我一贯的主张啊。可是,这世界上理解和实践这明明白白的真理的人太少了,你说我能承认和理解这个鬼世道吗?这真是不可理喻的坏世道啊,我是说这个又臭又腻的鬼世界!”

忽然,他做出很响亮的吸溜鼻涕的动静。“咳,咳,去做饭之前得先打扫打扫鼻孔……要是把鼻涕掉到饭里可就没命了。咳咳!吭吭!这该死的感冒什么时候能好哇?我这鼻子可没有一刻不受到感冒的折磨,哦,我可怜的鼻子呀。你知道吗,我的鼻子,就是我这鼻子,一年到头该死的感冒总是用钩拳击打我的鼻子呢。感冒会让我,在不远的将来,离开这乱七八糟的世界的。这可是完全值得相信的我的预言啊。你知道什么意思吧?中儿,我走了,你也马上跟着我吧。虽然你小子没有像我这样给人烧饭的义务。”

宋先生的老婆是出了名的贪睡虫,供职于市内某私立女高中教德语。她有个异于常人的古怪体质,可能是由于那出类拔萃的朝天大鼻孔的关系,新婚伊始就闻不得米饭煮熟的气味和烹调菜肴时大酱、辣椒酱和酱油等韩国固有调料散发出的气味,一闻就吐得死去活来。谁知宋先生偏偏是以烹调为唯一乐趣的人。这真是奇特的缘分,真应了天下人个个有对这句话。不知道这种夫妻之间的谐调会不会为这个世界提供方便,但宋先生倒是口口声声念叨着如果生为女人,指定要当一个烹调专家、有着烹调癖的人。他逐月翻遍妇女杂志做菜的报道和画面,几乎要背下来,每逢捧着花花绿绿的妇女杂志,他总要煞有介事地喃喃自语:“女人啊,从根上缺乏创造性,这可是不能不正视的事实啊。假如我能放弃话剧,立马就能开发出三百六十五种新菜谱,发表在世界料理大辞典上,真是太可惜了……”

我自己就有着光顾他家的时候,多次品尝他亲手烹制的菜肴的经验。当然,他下厨烧菜的场景不亚于任何厨师,显得那样自然和相称,而手艺也真的跟他的夸口相匹配:“你尝尝我这切成两厘米见方的中国式烧豆腐的味道怎么样?”宋先生的麻婆豆腐果真是又辣又香,堪称豆腐之最。可是,他最拿手的名菜还得数“烧面条”。何谓烧面条乎?它的真面目是这样的:先把可用作烧烤的牛肉切成薄片,用酱油汤过一过,然后配上大头菜、洋葱、辣椒、土豆、胡萝卜、韭菜、松茸和鱼肉泥等仔细煸炒一遍,上面放上用清水淘过的煮面条,滴上一滴白酒和两勺调味酱油,慢火熬到菜肴的汤水浸透面条,烧面条就大功告成了。尽管宋先生的御夫人贬低这种食物为“改良成无汤的,仅次于猪食的,最适合救济难民的大杂烩”,但对我来说是堪称“用不着佐饭菜肴的主食代用品,均匀地抹杀掉各种材料的味道,以突出一种混合味道的下酒菜”的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说来也算是应尽的本分,宋先生这伙计一有点闲钱和时间就要叨咕“男人嘛,填饱自己家人的肚皮是首要的任务,是不是?”,兴冲冲到市场买菜。他还推崇道:“在韩国值得尊敬的人还要数我们的宫廷料理传人、无形文化财产黄慧性先生啊。”可他又是从不好好享用自己热心烧制的菜肴(烧菜的时候不充分品尝,以锻炼自己味觉的人没有当厨师的资格,这是宋先生挂在嘴边的真理),只是一个一丝不苟地倾听品尝自己作品的人们的褒贬,找出改善的方向,乐此不疲的麻秆似的瘦子。

就像他在某次酒桌上信口胡说的那个“不愿烧饭,宁可用面包填肚子,可贪吃胜过干那玩意儿”的某德语女教师的胖体格,可说是对女人幻灭的标志,可我却看重宋先生那不足一把的细腰和没有肉块的屁股,以及对话剧的热情,这可是不亚于他出类拔萃的烹调手艺的优点啊。因为从理论上讲,世上所有的食物,都有着其独特的味道,那些不愿烹调或味觉不发达的人不啻于懒蛋和禽兽,是不懂得把世界上所有的习惯、制度、传统饮食、吃法和饥饿等等看成需要改善的对象的笨蛋,这就是我的信念。可另一方面,那些过分的美食家也会是令人轻蔑的对象,因为他们不知疲倦的物欲、性欲,不过是流淌的污水,是不屈不挠的奢侈,进而可说是诱发众人相对的贫困感、相对的对性的不满足感的腥黄脓水而已。

P21-24

序言

拙著《禽兽的日子》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我用破釜沉舟的决心,清算来到汉城十多年来辗转各单位的工薪生活(可能的话打算永远不当工薪族),为了写出自以为像小说的小说而竭尽全力的产物。由于筹谋已久,我的脑海里该讲的故事太多,要说的话更是多得不计其数,为了遴选最好的素材而苦心的记忆至今犹如昨日,历历在目。很自然,我的执笔速度快得令人咋舌,买来两三条颇受当年爱烟族青睐的白皮的“银河”烟,不到烟尽弹绝不出家门一步,那两三条烟每每会填满二百五十页左右的稿纸。那每次接连二十多天蛰居在小小房间里的情景,至今令我缅怀不已。

正如读者诸君看见的那样,《禽兽的日子》或可称为这块土地的政治气象图,是坠入最黑暗的一段岁月的汉城风俗图。因为,我那想把当年我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历过的一切,也就是把所有的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全盘包容在这部作品里的意图太过明显,所以不管其实际的成就程度如何,对当时普遍的“年轻意识”的描绘却是摒弃任何的作假和粉饰的活生生的真诚的状态。当然,直视当时整个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气氛的一个话剧徒的视角只能是半世俗的,也就如实地带有其局限性。尽管如此,就它毫不掩饰地指出如今我们社会的种种弊病在那时已露出端倪这种预见而言,这部作品还算有着其肉体的具体性,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拙作也算得上是我上不得大雅之堂的文学世界的雏形。因此,《禽兽的日子》之后的我的作品,或许在文体和形式方面起了诸多变化,但其立意、素材和人物等,均可看作是我第一部作品引起各种模式的核裂变,浸透到不同时期的现实,同时融合我的世界观而成。但凡作家,无论是谁都会有自己的模子,从那个模子里塑造出来的第一部作品受到作家格外的垂青也是情有可原的。

如今再回首当年的执笔过程,未能拿出更加实验性的作品的后悔可谓痛切入骨。而且,毕竟是青涩年纪的产物,瑕疵不容遮掩。特别是文章或行文太粗糙或不亲切,影响意味的传达的部分也颇多,再版日寸试着做了一些矫正。可是,真正要润饰,怕是工程量太大,因此不敢删添,不过是做些添字改词的小修饰而已。好在这本书可作为一段历史的真实记录,和新一代的读者见面,我感到无比欣慰,可谓幸甚幸甚。

金源佑

2005年6月草于大邱弓山脚下的研究室

后记

小说家金源佑是韩国著名的中坚小说家,毕业于韩国庆北大学英文系和西康大学研究生院国文系。1977年在《韩国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任地》,登上了文坛。从此,发表了大量作品,奠定了自己在韩国文坛的地位。

金源佑的主要作品有《人生实习》、《障碍物竞赛》、《三姐妹的故事》、《遥远的日子》、《夹板气》、《禽兽的日子》、《没有心肝的世界》、《忧国之海》(6卷)、《物神的新面孔》(2卷)、《一日剧家族》等,另有5卷本的《金源佑中篇小说全集》。由于丰硕的创作成果,他先后获得韩国创作文学奖(1983)、东仁文学奖(1991)、东西文学奖(1993)、吴英洙文学奖(1999)和大山文学奖(2002)。

金源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有个信仰共产主义的父亲。在战争中,他的父亲参加了人民军,战争结束后到了北边。他们一家人从此分开整整半个世纪,直到最近才打听到父亲在北边重新建立了家庭,并已过世。国家的分裂、家庭的分离,成为跟金源佑齐名的其同胞哥哥金源一创作的主要题材。而金源佑则擅长于写知识分子生活。兄弟同为著名作家,成为韩国小说界的佳话。

《禽兽的日子》是金源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倾注了作者满腔的热血、激情和才智,描绘了韩国历史上那段黑暗时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年轻知识分子的彷徨和苦恼。

小说以一个叫“西格乃尔”的业余性质的剧团为背景,将一群年轻文艺工作者在森严的文化控制和作品事先检查制度的缝隙当中,艰难创作和演出进步话剧的故事描写得淋漓尽致。主人公基中是个为电台撰写广播剧的业余作家,同时也是西格乃尔的编剧。西格乃尔剧团是曾经当过电视剧导演的宋先生发起,由基中和几个同仁共同创建起来的。成立之后,虽然接连把十几台剧目搬上了舞台,但一直举步维艰,债台高筑,票房收入还不够他们吃饭。无奈,宋先生到一家电视台供职,剧团自然而然归基中负责。基中是写过几部戏剧作品的年轻剧作家,靠卖文为生,主要为电台写广播剧。由于薪水微薄,他只能租住在被自己称为“细胞屋”、而被同事们戏称为“蚁窝”的半山腰一家狭窄、肮脏的旅店里。在无聊的生活中他结识了一个叫羊儿的女孩子,他们偶尔做爱却不相爱,正如他们畸形的生活。为了把西格乃尔撑下去,更为了展示自己的文学主张,基中千方百计捣鼓出一个作品,并同一帮热血青年竭尽全力排练好,终于把它搬上了舞台。在文化压制政策的夹缝中,他们先是煞费苦心地选择了可以瞒过检查官耳目、而又不违背自己文学追求的作品,接着夜以继日地苦苦排练,还托人做了醒目的招贴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为了应付检查做了一点手脚,把发表在某刊物上的一部作品递了上去。但上边迟迟没有回音。他们于是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先公演再说。可是,就在他们演出的第二天,一直磨磨蹭蹭的上边发布了果断的命令,勒令停止公演。文化独裁的无情大棒给了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当头一棒。正当他们心灰意冷的时候,忽然又传来独裁者遇刺的消息。压制他们的政权倒塌了,但年轻人感到的却是更大的苦闷和彷徨。

作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自己所处的时代,将那个时代描绘为“禽兽的日子”。作者在作品中是这么说的:“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全被金钱和权力所支配的世界,这不是禽兽的世界是什么?人的世界至少应该有超越金钱和权力的什么东西吧?”作者把同时代人们世俗的生活描绘为被动物欲望所驱动的禽兽的世界。在金钱和寄生在金钱里的权力面前,人性受到监禁,而兽性则得到膨胀和横行。这就是被作者的想像力所把脉的现实。

高丽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黄贤山是这样评论金源佑的作品的:

“在金源佑的小说当中,我们的生活呈现出比我们自己认为和相信的不透明得多的面貌。即使它本身不是希望,至少可以做希望的田野。因为,所谓生活的不透明性,无非是将整个过去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到现实中,可以昭示即使那生活在某种压制和屈辱当中展现,但它不会是例外的和假定的东西,而是有着一种可能性。小说探究事实的意义就在于这里。希望没有什么面孔,而透明的东西没有希望。金源佑之所以能成为出类拔萃的现实主义作家,缘于他发现生活的不透明性。”

在大多数读者心目中作家应该是讲故事的好手,小说是有趣故事的载体,可是金源佑的小说却有所不同。

金源佑的小说不像某些通俗小说,以情节和故事性取胜。他的小说有些艰涩,读起来很费脑筋,和通常的“有趣”有着相当的距离。这源于作者不对生活进行夸张和缩小的特别观点。他始终对生活保持着冷静的观察视角,而读者要追寻其客观的视线,着实需要一定的忍耐力。

韩国有个出版社曾经在新书广告当中如此介绍金源佑的作品:

“读金源佑的作品,如同品尝黏米糙米杂谷饭。为了消化他那有黏性和富有营养的文章,粗粗咀嚼是很难下咽的。只有仔细地、反复地咀嚼和回味,方能体会其味道,吸收其养分。他的小说拒绝那些一目十行、只看情节和梗概的二流读者。金源佑小说的真髓并不在于故事和情节,而在于反复咀嚼的字里行间。”

金源佑不是为艰涩而艰涩,而是反复修饰和精练自己的文章,力求找到最准确、最有力的语词,以至于在他的读者当中产生一句流行语:读金源佑的作品,案头需备一本国语词典。其实,金源佑小说的力量不仅在于精练准确的语言,更在于其深邃尖锐的思想。

中国和韩国同属东方文化圈,而且经历过相近的发展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知识分子在特定的历史年代经历过的彷徨和苦闷,势必会在中国读者当中引起深刻的思考,因而,把金源佑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将是很有意义的。

许连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禽兽的日子(韩国现当代文学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金源佑
译者 许连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45951
开本 32开
页数 3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1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2.64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