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十而立--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征程回放(1978-2008)
内容
试读章节

整顿

信托业恢复之初,人民银行既行使监管职能也经营具体业务,本身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因此,对信托业的管理,既无统一之规,也未纳入国家信贷计划。各地区、各部门自行筹款组建了多种形式的信托投资公司,银行系统也纷纷成立信托投资机构,使信托投资公司在短期内迅速膨胀。同时,国家并未明确信托投资公司的性质,也未规范其业务,信托业基本上处于自由发展阶段。由于许多信托投资公司匆促上马,加上管理没有跟上,业务混乱,开始与银行抢资金、争地盘,变相地搞银行业务,发放长期贷款和投资,从而加剧了短期资金的紧缺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膨胀。

1982年4月,国务院发布整顿国内信托投资业务和加强更新改造资金管理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对信托业进行了第一次整顿。重点是清理非银行金融信托投资机构,集中统一金融信托,协调银行宏观控制和金融信托投资的关系。强调防止扩大基本建设规模,保证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除国务院批准和国务院授权单位批准的信托投资公司外,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办理信托投资业务。并规定“今后信托投资业务,一律由中国人民银行或其指定的专业银行办理。经批准举办的信托投资业务,其全部资金活动要统一纳入国家信贷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进行综合平衡。”

随后,信托业的清理相继展开。198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分行行长会议,决定把信托业务的重点放在委托、代理、租赁、咨询等方面,暂停办理投资性业务,同时明确其业务范围:“主要办理委托、代理、租赁、咨询业务,并可办理信贷一时不办或不便办理的票据贴现,补偿贸易贷款等业务。”

这一年,信托贷款和信托投资得到控制,委托、代理和租赁等业务获得广泛发展。到1983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在除西藏以外的28个省(市、区)的大中城市和部分县,以及计划单列城市设立了信托机构,开办了20多项信托业务。日后工商银行的信托业务,在人民银行信贷部的基础上开展起来。

经过整顿,全国信托投资机构和业务开始步入正轨。不过以后我们将看到,类似发展与整顿周期还将循环多次。

在对这一时期信托业的重建与整顿有了宏观了解后,下面对专业银行的信托业务、专门信托投资公司作一微观介绍。

专业银行的信托业务

农业银行的信托业务 1980年第四季度,农业银行首先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湖北、河北、黑龙江、辽宁等省市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开办了信托存贷业务,一些地方的农业银行接受当地财政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委托,代理发放财政周转金和育林基金,以及支援老、少、边、穷等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资金,并经办代收代付和代理保险等业务。1981年3月,农行要求有条件的行、处在农村试办信托业务。

农行开展的信托业务主要有:委托业务、代办业务、信托存款、信托贷款。有的地区已开办租赁、财产信托、咨询和信用签证等业务。其中,信托存款以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为主;信托贷款则主要支持有发展前途的乡镇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支持有利于生产的补偿贸易。信托存、贷款业务,在一县之内坚持“以存定贷”的原则,没有筹集到信托存款不能发放信托贷款。

中国银行的信托业务 1980年10月中国银行决定在总行国际业务部内增设信托咨询处,对外称中行信托咨询部,统一管理全系统信托咨询业务。同年11月,中国银行发出开办信托咨询业务的通知,积极办理信托咨询业务,把外汇业务做活;要求上海、天津、北京、广州、大连、青岛、石家庄、福州、杭州、南京、汉口、南宁、昆明等分行成立专门或兼办机构办理此项业务。1981年中国银行成立信托部,到当年年底已有38个分行设立了信托部门。

1983年9月,中国银行信托咨询公司成立,作为中国银行的全资附属企业,主要经营信托咨询、信托投资、国际租赁等国际信托业务。与此同时,部分分行陆续成立了信托咨询公司。

建设银行的信托业务在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办法实行以后,1980年建设银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努力学会用银行办法办银行,开展信贷和信托业务,吸收固定资产领域里的闲散资金,加强资金调度,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组织发放贷款,把资金搞活”的精神,于这一年第四季度布置各地分支行试办信托业务,运用信托方式组织固定资产领域里不挤占计划投资规模的闲散资金,发放符合国家投资方向或按规定不计投资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性贷款,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上下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之间调剂余缺,支持生产建设,促进经济联合。建设银行在总行指定一个专业部门兼营信托业务;在省(市、区)分行根据实际需要,或设信托部(公司)专营,或由有关业务处室兼办;在基层行处,一般按照有关贷款和拨款业务的分工结合办理。在1983年后期,为了控制固定资产贷款的发放,建设银行的信托机构曾一度撤销,直至1986年迎来新的发展。P30-31

后记

每个中国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对中国银行业协会而言,将30年来中国银行业所走过的道路,通过细致梳理,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引人思考,促人奋发,是其中的纪念方式之一。正如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先生所言:温故知新,过往的历史蕴藏着前进的无限动力。

正是抱着重温过去、寻找未来的意愿,抱着学习和尽力的心,2008年5月,我开始了本书的构思和撰写。不必说半年来一系列刻骨铭心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给人们内心带来的震颤,也不必说每天忙碌工作之后回到家里青灯枯卷下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的辛劳。书成之际,内心的焦虑得到释放,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感谢30年来银行业界的不懈努力,让我们今天在回顾这个跌宕起伏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时,依然能从中汲取力量。感谢中国银行业协会杨再平专职副会长,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廖岷主任、夏令武副主任及新闻处诸位的帮助,感谢中国银行业协会郭晶、冯红、郭三野、金宏等先生,以及工行、中行等诸多银行在日常采访时给予的关照。

感谢刘鸿儒、周小川、刘明康、谢平等银行业改革的亲历者们撰写的著作和回忆文章,李利明、吴雨珊等记者们精心采写的作品,以及众多报刊书籍留下的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文字。书中所列参考书目只是一些最主要的参考文献,另有许多学术著作和报刊文章都为本书撰写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感谢新华社、《财经》杂志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使我在离开燕园十年后,有机会在2008年春夏之际再次回到那里读财经班。与朗润园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墙之隔的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心,是我十多年前读研之所在。两个历史和经济领域的学术重镇,是两盏指路明灯。事实上,也正是在5月的一天,在上完周其仁教授的座谈课后开车回家的路上,接到了杨再平先生约请撰写本书的电话。

感谢金梅女士为编辑本书而付出的辛勤劳动。本书为匆忙问赶就,加之水平有限,虽经杨再平等先生指教,但书中难免有疏失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不吝赐教,以期有机会修正之。

刘诗平

2008年12月1日深夜

目录

前言

序篇 金融“大一统”(1948~1977)

第一编 重获新生(1978~1983)

 第1章 新金融发轫

1.入行新职能

2.金融新气象

3.银行新一代

 第2章 恢复与重建

1.专业银行的恢复与建立

2.农信社改革

3.信托业的重建与整顿

 第3章 重返世界

1.恢复IMF与世行席位

2.中投银行成立

3.中行海外拓展

4.外资银行进入

第二编 雨后春笋(1984~1993)

 第4章 央行新政

1.人行“瘦身”:中央银行制度确立

2.风云五道口

3.金融体制改革方案出炉

4.通货膨胀与宏观调控

5.金融监管

 第5章 走向竞争

1.国家专业银行:从各管~摊到交叉营业

2.破除垄断:交通银行诞生

3.股份制银行的第一次浪潮

4.企业化经营:国家专业银行改革探索

5.股份制银行的第二次浪潮

 第6章 发展与整顿

1.城信社的快速崛起

2.信托业的辉煌与失落

3.邮政储蓄的起步与发展

4.继续改革农信社

5.农基会的兴起

 第7章 开放的阶梯

1.外资银行:从特区到上海

2.新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诞生

3.一批中外合资银行相继成立

4.从IMF、世行到非行、亚行

第三编 换央成长(1994~1997)

 第8章 金融改革大幕再启

1.1993年的金融形势

2.金融改革大幕拉开

 第9章 从“专业”到“商业”

1.政策性银行的建立

2.从专业银行到商业银行

 第10章 股份制银行新浪潮

1.股份制银行第三波

2.城商行的批量登场

 第11章 农村金融“三国演义”

1.“三国鼎立”格局初成

2.农信社:第二次改革

3.清理整顿农基会

 第12章 整顿与立法

1.通货膨胀与“软着陆”

2.银行业监管

3.信托业整顿

4.银行法规大面积问世

第四编 整治化险(1998~2002)

 第13章 金融危机与改革深化

1.金融风暴侵袭亚洲

2.严阵以待的中国

3.央行:“天命之年”的改革

4.中央金融工委成立

 第14章 解救四大行

1.改革原则的确立

2.2700亿元大注资

3.剥离1.3万亿元不良资产

4.裁员撤点

5.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6.力推贷款五级分类

7.变化:发展与危机并存

 第15章 风险积聚与治理整顿

1.整顿“金融三乱”

2.海发行关闭与股份制银行兴衰

3.广信破产与多舛的信托业

4.农信社的整顿与改革

5.清理整顿城信社

6.取缔农基会

7.一批银行家落马

 第16章 “入世”:机遇与挑战

1.中国“入世”

2.外资银行“减速”进入中国

3.外资银行“双线”进入中国

4.中资银行迈步海外

5.中银香港上市风云

第五编 背水一战(2003~2008)

 第17章 高层决策

1.最高级别金融会议召开

2.重中之重:银行监管新体制的确立

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改方案出台

 第18章 银监会新政

1.银监会挂牌

2.“四四六”新思路

3.“抓两头、带中间”

4.从过渡期到全面开放

 第19章 四大行股改

一、财务重组

 1.三大行60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

 2.剥离逾1.14万亿元不良资产

 3.重组完成: “干净”的银行

二、股份制改造

 1.中行整体改制

 2.建行分立重组

 3.工行快速推进

三、引入境外“战投”

 1.引资·引技·引制

 2.建行率先突破

 3.中行曲折前行

 4.工行另辟蹊径

四、海内外上市

 1.交行前哨战

 2.建行港沪上市

 3.中行:逆风飞扬与王者归来

 4.工行:同步登陆港沪资本市场

五、收官之战:农行股改揭幕

 第20章 农村银行业新格局

1.农信社:第三次改革

2.星光闪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

3.邮储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4.农发行的重新定位

5.三中全会的新召唤

 第21章 齐头并进

一、政策性银行转型

 1.国开行:商业化改革破冰

 2.进出口银行转型

二、股份制银行变脸

 1.股份制银行再扩容

 2.引入“战投”与公开上市

 3.走向全国与海外扩张

 4.12大股份制银行排名

三、城商行发展新路径

 1.引入“战投”

 2.公开上市

 3.合作与重组

 4.跨区域发展

四、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

 1.商业化业务逐步推进

 2.向多元化金融企业发展

五、“非银”机构的转型与发展

 1.信托公司:向专业理财机构转型

 2.财务公司:在五次重新定位中发展

 3.金融租赁公司:创新与转型

 4.汽车金融公司与货币经纪公司诞生

 第22章 全球化下的银行业开放

一、外资银行在中国

 1.机构本地化与业务多元化

 2.参股各类中资银行

 3.外资银行样本:汇丰

二、中资银行“走出去”

 1.新的国际化战略

 2.双向策略:机构增设与海外并购

 3.中资银行样本:工行

三、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银行业未来

 1.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海啸

 2.欧美银行业:重新洗牌

 3.中国银行业:挑战与机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1978年,中国社会经济的巨轮,在经历多年艰辛探索和诸多挫折之后,作出重大航向性选择,义无返顾地开始了渐进式改革开放的历史航程。

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变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逐渐展开;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依次开启。经济奇迹由此创造,世界经济版图从此改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心脏。银行业的变迁,可谓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197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从财政部独立出来,从其原来财政系统的“会计”和“出纳”,成为独立的金融机构,同时中央任命李大钊之子李葆华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从而开始了中国银行业气势恢弘的改革开放之路。

中国银行业改革起步之时,邓小平提出“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银行改革的要害所在。事实上,近三十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全部努力,正是围绕着如何“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这一主题而逐步展开的:“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真正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1982)、“把城市信用社真正办成集体金融企业”(1989)、“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1993)、“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1993)、“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1997)、“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现代金融组织”(2002),成为日后银行业改革时一次又一次所使用的文件语言和改革口号。

工、农、中、建四大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体。从其开门营业到专业化探索、商业化改革,再到股份制改造,贯穿于中国银行业改革全过程。从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国家控股上市银行,四大银行的改革“三部曲”,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主旋律。而中小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新生、发展、风险化解和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既在积极“引进来”,也在谨慎“走出去”,开始全面融入世界。

一个行业的变化,折射着一个国家的变迁。改革开放30年,中国银行业经历的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深刻变革:从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到中、外资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从银行间无序竞争、高风险运行到有序发展、风险可控运行,从长期封闭发展到全面对外开放,变革历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国银行业改革正在向纵深迈进,改革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任重道远。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梳理中国银行业30年变革之路,可谓别具意义。中国银行业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艰辛的路程要走,我们对银行业历史轨迹的探寻,期待的正是从中找到变革的内在动力和前进的正确方向。

内容推荐

一个行业的变化,折射着一个国家的变迁。改革开放30年,中国银行业经历的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深刻变革:从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到中、外资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从银行间无序竞争、高风险运行到有序发展、风险可控运行,从长期封闭发展到全面对外开放,变革历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国银行业改革正在向纵深迈进,改革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任重道远。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梳理中国银行业30年变革之路,可谓别具意义。中国银行业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艰辛的路程要走,我们对银行业历史轨迹的探寻,期待的正是从中找到变革的内在动力和前进的正确方向。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银行业经历的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深刻变革:从全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到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从银行间无序竞争、高风险运行到有序发展、风险可控运行,从长期封闭发展到全面对外开放,变革历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中国银行业改革正在向纵深迈进,改革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任重道远。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当下,梳理中国银行业30年变革之路,可谓别具意义。中国银行业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对银行业历史轨迹的探寻,期待的正是从中找到变革的内在动力和前进的正确方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十而立--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征程回放(1978-2008)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诗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879331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6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1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1
17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