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资本传奇(徐新)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解读风投明星徐新投资秘诀的著述,不同的读者将会对本书有着不同的解读:

创业者从中看到的是创业必备的勇气和激情;

企业家从中看到的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

投资者从中看到的是成长型企业的共性;

女性读者从中看到的是一名女性在男人的商业世界缔造传奇;

……

读人,是从读事开始,但不仅仅于此,而是剖析背后的精神魅力。这种精神魅力投射到企业上,就是一个企业家的核心抉择。读徐新,从读人开始。

内容推荐

她,叱咤江湖十余年,用资本的力量成就了娃哈哈、网易和中华英才网等一批知名企业。她,被媒体称为“捧红丁磊的女人”、“内地富豪的推手”,投资的企业名声赫赫,但财富背后的她却鲜为人知。她,慧眼独具,凭借“杀手般的直觉”,在投资界取得傲人战绩:投资娃哈哈,让企业搭上国际资本的快车,成就饮料巨头地位;投资丁磊的网易,支撑他踏灭互联网泡沫,荣登中国首富;投资中华英才网,百倍的资本回报,无愧于“风投女皇”称号。她就是风投界的奇女子——今日资本总裁徐新。

目录

序:可能与不可能的辩证法

第一章 风投明星:我的回报百分百

第一节 风投,跟着感觉走/3

1.网易:其实不容易/3

2.中华英才网:进《福布斯》有戏/6

3.掌控20亿,这才是开始/7

第二节 风投,不光是砸钱/10

1.寻求风险,回避风险/10

2.“爱的就是你”,不用再怀疑/14

3.CEO、CFO、COO,组成O家族/15

4.重塑企业家理想/18

第二章 风投明星成长史

第一节 小女子八岁就出道/25

1.兵工厂的童年/25

2.从“出轨”到“入轨”/27

3.南开中学,惊险一跳/31

4.穷爸爸,富爸爸,还是好爸爸?/33

第二节 上路,普华永道/36

1.中国银行三部曲/36

2.命运女神再次招手/38

3.普华永道,H股救命/39

第三节 金融风暴来了/43

1.金融大鳄搅局/43

2.放眼南亚次大陆/46

3.向中联系统输血/49

4.情感风暴素描/51

第三章 一投娃哈哈:我的眼里只有你

第一节 中产阶级时代/57

1.中产阶级无处不在/57

2.阶级定义:有钱,无闲/61

3.一次搞定,直接掏腰包/63

第二节 感觉来,市场到/65

1.感觉牵线:纯净水即将上市/66

2.非常可乐,农村包围城市/68

3.外资猛于虎/71

第三节 创造中产市场,风火燎原/73

1.用品牌救生/73

2.发现西部,创造市场/77

3.永和大王:传统产业,中产口味/79

4.诺亚舟:中产阶级的现代之“舟”/82

第四章 二投网易:捧红丁磊的女人

第一节 像天使一样投资/87

1.网络来了,中国要变身/87

2.初遇丁磊,“我被他的自信打动了”/90

3.纳斯达克“流血上市”/92

4.感谢这个时代/95

第二节 像蟑螂一样活下去/98

1.患难见真知/98

2.抓一把沙子在手里/101

3.地狱向前走,就是天堂/104

第五章 三投中华英才网(上):帮超人找工作

第一节 结缘网络:该出手时就出手/111

1.徐新·1999·互联网/111

2.网络时代,眼球经济/113

3.“我看中的是它的商业模式”/115

第二节 鼎力支持:不变的只有变化/118

1.网络招聘“三巨头”/118

2.空降张建国/120

3.打造狼文化/122

第三节 核心突破:寻找招聘关键词/127

1.中国超人诞生记/127

2.网络招聘的一场广告恶战/130

3.黄健翔PK中国超人/132

第六章 三投中华英才网(下):资本也疯狂

第一节 外资抢滩登陆/139

1.风乍起,资金流入长尾/139

2.掀狂潮,Monster入股中华英才网/144

3.贴身搏,Seek锁定智联招聘/149

第二节 外资撼动战局/153

1.八百诸侯,细分天下/153

2.差异化生存/157

第三节 外资中国洗牌/162

1.冲击人才理念/162

2.迎来Web 2.0大潮/165

3.再造中华英才/169

第七章 四投赢在中国:刨造明日财富

第一节 跑马圈地正当时/177

1.也许,下一个丁磊就是你!/177

2.市场有多大,心就有多大/181

3.在中国,一切皆有可能/184

第二节 把找钱进行到底/188

1.银行家和风投家,该找谁/188

2.找风险投资,学老牛/191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使/195

第三节 人生能有几回搏/200

1.创业时代来了/2叭

2.难以承受之苦/203

3.炼金小故事/206

4.团队的平衡木/209

第八章 敢问诸君,谁是真心英雄

第一节 徐新相人术/215

1.众里寻CEO千百度/215

2.直觉决定一切/219

第二节 新龟兔赛跑/222

1.兔子首轮淘汰/222

2.海龟卫冕,中途退出/224

3.土鳖说,没想到胜利者是我/226

第三节 说服我,你只有五分钟/229

1.投资者的五分钟/229

2.创业者的五分钟/231

试读章节

3.南开中学,惊险一跳

考入重点高中南开,徐新的前途一片光明。徐新从小山沟、军工厂走了出来,走进山城重庆。后来徐新这样评价这段关键的高中生活:“就独立生活,就住校了。那时候很想家,我说也不想读了,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那时候我觉得进入了正轨,所以学校还是挺重要的。”

从一个小地方走到一个大地方,从小山沟到大城市,生活的变化是多么让人吃惊,也让人处处不适应。原来在厂里,徐新是那么逍遥自在,虽不说无人管教,那也是无拘无束。逃课、玩、聊天、上学,都随她的兴致。如今身在山重水隔的重庆市,大山离她远了,父母、朋友离她远了,一个人的生活处处是陌生。更主要的是,原来每天晚上,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去她家找她父亲聊天,听大人们闲聊厂里大事的乐趣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总之,因为一切不习惯,从前野性子的她开始想家,心里满是委屈。上了高中后的徐新此时反而总在想,如果当初选择技校的话,是不是生活会丰富多彩一些。毕竟,每月16块5的补贴和看得见的将来,让人很舒心。种种不适和变故,让徐新产生悔意。她向家里,向父亲吐露了这份心情。

父亲乐观而沉着,就像当初支持和帮助她一样,在她新的生活里一次次地鼓舞了她。

有一次假期回家,父亲和徐新又像以前那样聊天,父亲借机劝慰徐新:“无论如何,现在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何况,我们现在的这艘船比别人的大,行使的航线也是在大海里。”父亲进一步用徐新感兴趣的工厂管理来打比方,“好比工厂里生产效率的提升,走和别人不一样的新路线,才能让大幅度地提高效率成为可能。说到底,生产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管理者的大脑怎么考虑,怎样分配资源。”徐新向来对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直到日后自己功成名就,总结的经验和注重的品质,依旧是询问“面对风险投资家,各位谁是真心英雄”。父亲的比喻让她低头思考了很久。

经过一番思考,徐新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所以走出山沟后,再也没有回头。从重庆到南京,从南京到北京,从香港到上海,一路向前,父亲始终站在她的身后。

徐新继续过着自己的独立生活。在南开住校,离家那么远,生活全都自理,虽然说不上完全独立,但徐新开始尝试用从父亲那里听来的管理思维,全面设计自己的高中生活:学习、课外活动、交友、体育活动。她很快乐,高中的生活和学习在“管理”中慢慢充实和光明起来。

步入正轨、坚定信念之后,徐新开始考虑考大学和继续深造的事情,北京、南京、还是上海?这些地方的大学在她的脑海中翻腾。

实际上,在同龄人当中选择高中,徐新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大部分同龄人都是和徐新的初中同学一样,初中毕业后选择技校或中专,几年后走上一个踏实的工作岗位,甚至有不少人是初中毕业直接工作。现在徐新在著名的南开中学读高中,光一个高中学历就着实让不少人羡慕不已,南开的牌子更是响当当,很多当地的老农见到他们直呼“知识分子”。

但不知满足的她,脑子里全是各种各样的大学,还经常拿出来和同学讨论,一会儿考虑到北京的政治环境感染人,一会儿又觉得去上海是女孩子的不二选择,没多久南京的旧都繁华又在她的作文里出现。徐新在班上,甚至在年级里掀起了讨论大学和大城市的热潮。从此徐新出了名,很多学习比她好的同学都向她咨询该不该考大学,如果要考,考哪里比较好。

当然,大学的光环之下,是付出更多努力的现实,丝毫不能有一点懈怠。徐新在自己发明的管理型自理式生活中如鱼得水,这让她在关键时刻,能够有条不紊地把大部分精力投向学习,而不需要为生活的事情分心。有一次,徐新的父亲来看她,亲眼看到女儿井井有条的学习生活,十分欣慰,当然临走前不忘说一些鞭策的话。

这时候,徐新和盘托出自己想考大学的想法。父亲听后大喜,直夸她心有大志。父亲一直对徐新充满信心,虽然从小打她,也是怕聪明的孩子玩野了。事实证明,只要她心里想学,很快就能学会,就能学好。现在,父亲看到她为自己的理想滔滔不绝,十分激动的样子,他看到了女儿心中的希望是什么。而且希望不再遥远,徐新已经高二,挑战同样巨大,现在需要的只是时间和付出。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后,父亲才踏上回家的路。

徐新的母亲事后听说她考大学的事儿,这次也坚定地站在女儿一边。当初她只是对每月16块5的补贴眼热,现在孰大孰小,她同样有判断。一家人拧成了一条绳儿,全力支持徐新向大学的圣殿冲刺,只是这时候谁也不清楚她怎么考虑,到底要上哪所大学。悬念随着高考的临近,越来越让家人提心吊胆,母亲提出要陪着孩子,被父亲拒绝,在关键时刻,要相信孩子自己可以一个人应付。于是,全家人静静等待高考成绩的揭晓。

高考成绩公布,徐新金榜题名,考上了南京大学外语系。全家欢呼,一片沸腾。

在全家、全校、全厂的鼓励和赞美中,徐新满心欢喜地到南京上大学去了。南京,距重庆有千里之遥。这回徐新到了新的环境和学校,不再是灰心,而是充满喜悦地向父母汇报:“我学的是英文专业。我们那个大学挺好玩的。”徐新对自己的自理能力非常有信心,能把自己“管理”得相当好。

更可喜的是,作为大学生,徐新也有补贴,这一点算是弥补了母亲的遗憾。而且,父亲肯定她说:“你已经是个人才,已经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了。”这样的成就,令徐新一直生活在满足和骄傲之中。而且这份满足和骄傲并没有让她滋生松懈的念头,相反,它培养了徐新更高的精神境界,就是她一定能把她选择的事情做好,也一定要做好自己选择的事情。

4.穷爸爸,富爸爸,还是好爸爸?

关键时刻,除了徐新自己的努力“冲上去”,父亲适时的“推一把”,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小到大,是父亲的话帮助徐新走出山沟,走出山城,一直走进千里之外的南京大学。

“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一般来说,女孩和母亲的话总是多一点,女儿喜欢和母亲聊天,甚至说悄悄话。但徐新这个在上课时总是喜欢聊天、说话的女孩,却更愿意和父亲聊,而且他们聊的东西,一点也不是“悄悄的”,倒是说得上关乎国计民生的话题。

大足石刻那个地方,那个半军工半民用的汽车厂,组成了一个小社会。总共一万来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呆在一起,谁都认识谁。徐新曾经开玩笑地说:“谁家的儿子挨打了,第二天全厂都知道。”在这个小社会里,生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在生活状态中。

徐新父亲当这个厂的厂长,也是从钣金工一路爬上去,所以对这个厂不仅了解很深,也很有感情。那时候中国的超大型国有企业,生产和生活不分家,当个厂长什么都要管,质量问题、技术问题、分房子的问题、职工子女教育问题,等等,都是厂长亲自抓,亲自过问。职工们也是大事小事直接找厂长。每天下了班,一到晚上总有人到厂长家拜访,找厂长谈问题。所有这些全都不是省心的事,如果不是厂长,避之唯恐不及。即使徐新的母亲,作为厂长家属,一听这些没完没了的事头就大,索性对此一概不闻不问。

可徐新就不同了,这个爱逃课、爱说话、爱到处玩的女孩子,一到晚上,当父亲厂里的职工来反映、谈问题的时候,就坐在旁边听,俨然一个大人,特有兴趣的样子,从头听到尾。

在后来的公开场合,有无数记者都会问起这段传奇经历,小姑娘怎么会对这种东西感兴趣呢?比如说管理、技术、用人等的问题。

徐新哈哈一笑,说:“我也不知道,我就是挺有兴趣的,坐那儿听。他们一走,我就赶快问我爸,这个问题,那个问题,一大堆问题要问。有时候我和我爸经常聊天,说来说去就是生意。这么看,我确实从小就对生意比较有兴趣,有时候我妈妈都回去睡觉了,我们俩还在那儿聊呢。”  因为是个小姑娘,因此,大人们谈问题的时候也不避讳她,很多问题直来直去地聊,谁也没留意这个小姑娘一直用心听着!

父亲和职工们聊的时候,坐在一旁的徐新总要插进来发问。小姑娘对工厂里各种问题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归根结底,是对一个东西好奇:人。她的各种问题都是关于人的。厂里的人为什么每天晚上都会有问题呢?为什么这些人来的时候都和平时的样子不一样呢?为什么那么多人来都要说工资的问题,工资真的对人有那么重要吗?还有房子的问题、上学的问题……

说来说去,徐新发现在这背后有一个关键词:管理。怎么去管理工厂,怎样用人,谁擅长干什么,谁的特点是什么,谁可靠,谁有能耐,等等。从小喜欢当“孩子王”的徐新认为,当厂长的爸爸和自己也有相像的地方。

听久了,徐新也在慢慢观察、琢磨,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再和父亲商讨时,就已经全是关于生产、销售、规模等生意上的问题了。这样,从零零碎碎的问题,到人的问题,到经济问题,再到生意问题,徐新在她的“旁听课程”中,触及到企业、公司经营的层面。这是谁也无法料想的,别看徐新爱逃课,但她却有自己选修的“课程”,这里才是她真正的兴趣所在,这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聊天”,就是为徐新这样的姑娘量身定做的。

最后,徐新和父亲的话题就主要围绕“公司”而展开。什么是公司?公司和工厂有什么不同?怎样经营一家公司?一家优秀的公司需要具备什么因素?等等。这些最初满足徐新好奇心的闲聊,谁能料到和她今后的事业是那么联系紧密。也许,这就是徐新作为天才的一个征兆,只是在当时,没有伯乐能识别这匹千里驹,和其中的秘密。

父亲也没有想太多,只觉得能和这个挺野的丫头聊天,和她保持着很近的距离,能对她有了解,也是做父亲的心愿。更何况,作为厂长,工厂这么多事全都揽他一人头上,有个人愿意和他聊聊,这个人还是自己女儿,说起话、聊起天来也不必遮遮掩掩,父亲何乐不为呢?另外,也满足了徐新的好奇心,让她增长了不少管理知识、人际常识,对徐新而言,这绝对是意外的收获。

P31-35

序言

可能与不可能的辩证法

一切皆有可能,一句广告词,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商道。

什么是可能?什么是不可能?从来没有人能说清楚,只有人能做明白。失败总是很多,因为它是千百次的过程,成功总是很少,因为它是唯一的结局。也许有九百九十九条路都被封死了,但是实验到第一千次,不可能的成功就出现了。

其实一切可能都是从不可能中诞生的。世界上伟大的公司总是把目标定在不可能中,在摩托罗拉公司的发展史中,曾把销售业绩放在比历史的最高纪录还高五个百分点,所有人都惊呼这怎么可能,但是,强力执行的结果是:奇迹发生了,他们的销售排名飞越到世界第二。福特公司的宗旨一向是把利润放在人和产品之后,这怎么可能,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不全力关注滚雪球的整体效益,却把精力浪费在枝节上?事实证明,正是这样的枝叶让福特基业长青。

不可能的是理想,可能的是执行。《孙子兵法》中有“积水”的说法,意思是流动不息的水被悬崖的峭壁围在里面,成一滩积水,表面沉静,水底汹涌,有朝一日,水冲破峭壁而下,此时的积水,已经势不可挡,震耳欲聋。一个企业要把理想放在一个很高的地方,比如高到悬崖峭壁,让理想沉寂。从CEO到员2r_,都要为这个至高理想打拼,一旦冲破悬崖,你的执行力就变得势不可挡,横扫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可能的是战略,可能的是战术。读徐新,不得不感叹徐新在风险投资界的出手不凡,尤其是她在中华英才网初创期的投资,气魄之大,的确是巾帼不让须眉。确实;一个投资家只有把眼光放长远,一直放到常人认为的不可能处,才能让企业在战术上竭尽所能,想出各种招数去达到。经常的情况是,当你还没有完成自己制定的战略部署时,回头却看到对手已经被甩在身后看不见的地方了。

不可能的是品牌,可能的也是品牌。说品牌不可能,因为一切行为的影响力总和才能形成个人品牌。投资的对象五花八门,真正是以一人之力单挑三百六十行。如何可能?但是,可能就发生在从众多抉择中形成正确的判断,在不断坚持中捍卫自己的抉择,在套现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环环相扣,最后这些力量真的会汇聚起来,让无名变成品牌,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有人喜欢企业传记,因为它提供的是一种直观的管理模式;我更喜欢企业家传记,因为对已成历史的企业历程,我不太感兴趣。我想从企业家的发家历程中去细细体会他们的心态与胆识,看他们如何处理面临的困难。他们也是凡人,有七情六欲;不同的是,他们有企业家的胸怀与胆识,所以他们能够成功。

读人,是从读事开始,但不仅仅于此,而是剖析背后的精神魅力。这种精神魅力投射到企业上,就是一个企业家的核心抉择。读徐新,从读人开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资本传奇(徐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俊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90543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