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失控的逻辑课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离失控还有六个星期……美国亚马逊网站主打书,上市即登《纽约时报》小说类排行榜!

繁体版位居台湾畅销书榜达六个多月,年度悬疑推理类第一名!

温彻斯特大学的秋季学期开始了,选修“逻辑与推理”的学生们却陷入了焦虑。他们查不到负责授课的威廉斯教授的任何蛛丝马迹:网络上没有他的研究成果,学校年鉴里也没有他的照片……

内容推荐

温彻斯特大学的秋季学期开始了,选修“逻辑与推理”的学生们却陷入了焦虑。他们查不到负责授课的威廉斯教授的任何蛛丝马迹:网络上没有他的研究成果,学校年鉴里也没有他的照片!

威廉斯教授好歹现身了,但他没带讲义,没有课本,只做了十分钟的简短说明:这门课他只出一道习题、一件发生在未来的谋杀寨。有个叫波丽的女孩,高中欢送晚会后回到家,第二天便不见踪影。如果在学期结束时还没有将她找到,不仅这门课过不了,波丽也会被人杀害!

在接下来的课程当中,学生们利用教授提供的线索展开调查。渐渐地,他们发现,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逻辑习题,它与当地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一桩绑架案惊人地相似!到底何为真实,何为虚构?是否与威廉斯教授不可告人的过去有关?这门逻辑课会不会走向无法收拾的失控状态?

这究竟只是一门单纯的逻辑课。还是一场玩命游戏?

试读章节

威廉斯教授走到教室前方的讲台前。班上总共有十五人,八个女生,七个男生;全都是白人,这是温彻斯特校园的常态,而非特例。他们身上都穿着爸妈在暑假时为他们精心挑选的衣服。多数是高年级生,因为这门课是哲学系和英文系要修三年级研讨课之前的必修课。由于大部分学生主修哲学和文学,课堂上弥漫着一股不确定的气氛。这些学生并不清楚在未来的人生里该何去何从,但在各方面表现皆有一定水平。“聪明的孩子,”一位温彻斯特教授曾这么挖苦地谈到他的哲学系学生,“但都被哲101课里的笛卡儿‘桶中之脑’理论给诱拐了”。

威廉斯正要开口说话,某人的手机却响了起来。那个学生羞愧地钻进包里寻找那扰人的东西,他则在前面等着。事实上,他看起来比那个女孩还要不安:他低着头,满脸通红,女孩则愤怒地按下按键。有些教授会让那个女孩难堪,可能叫她哼一段手机铃声,或要求在同学面前把电话打完之类令人不舒服的事。

但威廉斯只是等着。电话静下来之后,他用一种柔中带刚的语气说:“发生了一桩谋杀案。”

没有人知道该对这句话作何反应。坐在后排的一个年轻人大笑起来。威廉斯也微微笑着。他盯着讲台,把上面的某样东西拨开。“不是真实的谋杀案,”他说,“不是的。这是一桩可能在未来发生的谋杀案。一个……”他停顿一下,抬头看着班上学生,手在空中挥动,似乎想把他想讲的词给抓下来。

“一个假设。”前排的女孩说。

“没错!”威廉斯说。他对“假设”这两个字很满意,因为和他想表达的故事情境很吻合。“一个假设。一桩潜藏的谋杀案。一桩未来式的谋杀案。如你们所知,谋杀案成立之前肯定会发生许多事。而那些事,如果你们够聪明的话,其实是可以预防的。”

他陷入沉默。他们在研讨大楼上课,温彻斯特最老旧的教学大楼。阳光穿过无遮蔽的高窗倾泻过来,几个学生遮住眼睛周围的光线。这是“东研讨室”这间教室的麻烦所在,光照的问题常使下午的课——好比“逻辑与推理204”——被迫取消,因为强光照得老师和学生都偏头痛了。

“像怎样的事?”终于有人开口。

威廉斯转头面向白板,想找可以在上面写字的东西,但因为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教授们纷纷囤积自己的物资,没有人留下半支白板笔。他叹了一口气,回过头来面对学生。

“譬如说,时间。”他说,“首先是时间这个变项。如果被害者和谋杀犯——”

“潜藏的谋杀犯。”刚刚回答假设的女孩说。她已经认真起来了,一边用笔记本电脑做笔记,一边猛点头。

“没错。如果被害者和潜藏的谋杀犯没有在一定的时间内被发现的话,她就会死掉。”

“多久以后?”有人问。

“从星期三算起,六个星期。”教授说。每个人都顿时发现,秋季学期刚好六个星期长。秋季学期之后就是学生所谓的温彻斯特学期,总共有八个星期,期间会有很多学生出国念书。“逻辑与推理204”和所有秋季学期的课一样热门,许多学生希望他们的表现能让欧洲和南美洲委员会惊艳,好赢得前往梦寐以求的国外学校念书的机会。

“其他变项还有,”威廉斯继续说,“地点、动机和情境。”

如果威廉斯有笔的话,他一定会写在白板上。坐在前排的那个女孩在笔记本上敲入这四个词:“时间”、“地点”、“动机”、“情境”,全都改用粗体字特别强调。

“好,”他接着说,“星期三见。”  教授扭头准备走出东研讨室的门,门还开着。整堂课只上了十分钟。班上学生一降慌乱,这是他们不曾预料的情况。他们既想冲出教室享受这天剩余的时光(威廉斯的课排在傍晚,刚好是他们的最后一节课),也想搞清楚威廉斯和他所说的失踪女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等一下。”携带笔记本的女孩终于说。

威廉斯正要出门,在门口止步。“什么事?”

“我们要怎么阻止它发生?”她问。

威廉斯走回教室,脸上带着谨慎的表情,仿佛在担心这些年轻又天真的学生们陷入混乱。“哪些问题才是有关联的?”他问。

那个女孩看起来一脸困惑,从笔记本上方望着威廉斯。她知道她在这里必须谨言慎行。她常常陷入一种困境,就像现在,既有主导课堂走向的冲动,又希望保持沉默,让老师忘记她的存在。所以她才带笔记本上课,她发现敲键盘的声音会让老师注意到她。她不需要说话,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想法会让其他同学抓狂,同时又可以借笔记本让教授知道她在认真听课。这招的确奏效,她每一科都以高分过关,在学校的人缘也很好,完全不会被视为书呆子,就像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一头卷发、戴着胶框墨镜(就像琼·蒂蒂安在C—Span电视台上戴的那种)、闲暇时读维拉-凯瑟的女孩一样受欢迎。她绝对是有人缘的,常常和她赖在一起的姐妹会成员都这么说。她和她的朋友桑玛·麦考伊自称“游走两端的人”——既能坦然推却姐妹会的邀请,又有人脉参加男女狂欢派对。游走在两端是她们认为的在温彻斯特的最佳生存之道。

可是,眼前威廉斯问哪些问题才是有关联的——这是一个比较需要深究的问题,她顿时愣住了。如果开口回答,她那成串哲学大道理必然会倾泻而出,其他同学只能无所事事地耗上一个小时。如果保持沉默,那么威廉斯就会认为她只会问一些空泛的问题拍老师马屁,不过是脑袋空空地在笔记本上做笔记罢了。

“她是谁?”坐在后排的一个男孩问,及时解除了她下不了决定的困境。他就是稍早放声大笑的那个学生,笑是他在课堂上常有的反应。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事在他听来都十分无聊可笑。就拿逻辑课来说,他选了威廉斯的课之后,很快认定这门课根本在浪费他的时间。这个世界毫无逻辑可言,他知道。不过是在笼统的选项中作决定,问题反复思考却无法解决,只能在灰色地带浑噩度日。(假如你解决了那些问题,那接下来的课程里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就算作好决定、想清楚问题,世界还是会同以前一样奇怪和疯狂。P4-7

序言

在网络上搜寻“迪安娜·沃德”这个名字。

你会获得超过两百七十五条资料。点选第一条资料,是一篇署名尼古拉斯·布赫多的男人写的文章。

阅读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十八岁的迪安娜·沃德在1986年8月1日这天,于印第安纳州的卡尔市失踪。警方以为他们在四天后的8月5日找到了迪安娜。但他们错了。只是一个“长得像“迪安娜的女孩。迪安娜·沃德失踪案至今仍未侦破。

搜寻另一个名字:“尼古拉斯·布赫多”。

你会获得超过六千五百条资料。布赫多先生毕业于印第安纳州德莱恩市的温彻斯特大学。他在《卡尔(印第安纳)之星》工作了十四年,1995年转往《纽约时报》。

上亚马逊网络书店搜寻布赫多先生。他最新的著作是他犯罪新闻记者生涯的回忆录,书名叫《走过的路:惊悚与欺瞒的人生》。里面有整整十二页描述他在印第安纳州的日子。

页尾有一则读者评论。你一定找得到,因为总共也只有一则论评。评论者只给这本书一颖星,并用相当尖锐的文字建议读者;不要买布赫多先生”充满谎言的垃圾”。

评论者的名字是:迪安娜·沃德。

书评(媒体评论)

如同《四的法则》的校园悬疑加上大卫·芬奇的电影《致命游戏》,还有一点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的存在主义和后设架构,《失控的逻辑课》谜中有谜,虚实难辨,堪称是一场心理惊悚的精湛演出,也替“峰回路转”一词重新下了定义。

——谭光磊(版权经纪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失控的逻辑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威尔·拉凡德
译者 吴宜洁//晓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86869
开本 32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6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