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毕业不失业职业生涯步步高
内容
编辑推荐

或许你正面临毕业求职,不确定选择什么职业才能让你投入青春的激情;或许你稀里糊涂地换了几份工作,但不知道如何找到让自己长期投入的职业;或许你觉得工作很乏味,而喜欢的工作却不知道是什么;或许你想放弃当前的工作,又不愿失去既得利益,一直煎熬在去与留的矛盾中;或许你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没有发展和提升,年龄越来越大,困惑却与日俱增;或许你不断考证、考研……,却发现越读越穷,不知道如何努力才能获得理想的薪酬;或许你一直犹豫不决,难于决定到底是忍耐坚持?考研充电?还是跳槽、转行?或许你……职业经理人分享实战经验,启迪人生,帮你做好职业规划!

本书是天涯论坛超人气作品,点击率将近30万人次,跟帖4000篇,各大网站广泛转载!智联招聘内容总监、高级职业咨询顾问陈宁专文推荐!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职场历练和观察的基础上写就的职业生涯感悟。作者从当前中国特殊的职业环境入手,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如何避免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陷阱和误区,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职场人士如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到职业生涯步步高。本书是天涯论坛超人气作品,点击率将近30万人次,跟帖3000多篇,文笔朴实、深刻,发人深思。诚如天涯网友顶帖所言:“如果早一点看到这本书,我会少走很多的弯路。”“每一个希望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人都应该看一下这本书。”

目录

网友评论

推荐序一(陈宁)

推荐序二(毛东辉)

序言

第1章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5条毛毛虫的故事/1

未择之路/3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5

选择正确的方向/7

第2章 职业选择的原点

职业选择的深层依据/10

什么是价值观?/12

明确价值观的方法/14

第3章 职业选择的4大要点

地域首当其冲/17

行业选择要有内在连续性/19

合适的企业/22

职业选定主战场/29

衡量自我价值/32

第4章 选择AorB——你的职业目标

如何让你的职业获得最大的成功/36

确立职业目标的好处/39

5年以后的你在哪里/42

一个浙江小女生的职业目标/47

跳着舞蹈去工作/54

发现职业兴趣的方法/58

练武要练功/62

第5章 转学还是升学

跳槽是一种时髦/65

跳槽的理由/66

三思而后跳/69

该出手时要出手/73

往正确的方向跳/80

第6章 专业无冷热

专业没有冷热好坏之分/84

专业的优劣势/86

不同专业的职业规划方法/90

第7章 学历有高低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98

低学历的生涯规划之道/99

高学历的生涯规划之道/107

第8章 持续地成长

职业生涯从对自己负责开始/109

以实用为导向的职业知识/113

只有reader,才能成为leader/115

技能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121

职业技能的阶梯/122

情商决定成败/125

良好的自我意识/126

超越金钱去工作/129

职业中的短缺元素/131

第9章 职业生涯的过程管理

大石块的故事/136

职业生涯的春夏秋冬/138

一三五原理:引爆职业生涯成功核能/140

第10章 答案就在问题里

问题主导我们的思考/145

提出好问题的方法/148

第11章 职业生涯的最高境界

人生因有事业而充实/151

人生因有朋友而酣畅/151

人生因有财富而从容/160

充实酣畅从容幸福的人生/164

后记 金融危机下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职业选定主战场

第四个选择是要考虑职业。我在这里先解释一下,所谓的职业就是你所从事的具体职能比如营销、财务、行政、管理或者业务。我遇到的大部分职业规划不理想的人是在这部分,而在具体职业上的选择出现误差带来的伤害也最为明显、最为严重。

什么是主战场?举例来说,实际上就是那些最能够直接提供价值的部门,主要是业务部门,当然,对于一些大的企业而言,财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部门等等也可以划入主战场的范畴。如果是在军队里面,那就是直接打仗的那一部分,当然也会包括信息和情报等支持部门,但是你如果进了炊事班,那你的职业空间就不是很大。很少听说那个将军有多少年的炊事员生涯。所以,你要想当将军,不要去当炊事兵;你要想在职业上有上升空间,最好不要去不是主战场的部门。但是大家可能会说,这些部门的存在对企业是确实必要的,我们都不去,那谁去?总归有些人喜欢平平淡淡,追求稳定,乐意去那样的部门。个人追求的目标不同自然选择也不同。

主战场的部门汇集了公司最多的资源,也会拥有公司最多的升迁机会。一般来说,公司的高层大都出身于主战场的部门,偶尔有那么一个负责次要部门的高管,在公司的实际地位都还不如一个主战场部门的负责人。关于这一点,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最有体会,主战场部门的处长比那些边缘部门的局长要牛得多,其实无他,就是因为拥有更多的资源,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已。当经济不景气或者公司裁员时,往往是从边缘部门开始比如行政、公关等等,而那些公司的核心部门反而是需要加强或者影响不大的部门。

主战场的部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样的部门员工的回报往往是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而增长,是非常正相关的;再者往往也是同类型的公司都肯定要设的部门,决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不愁工作得不到发展,不愁工作不好找。

我在序言提到那个应聘的例子就是典型的主战场的案例,企划部部长很难成为将来的总经理,而且即使刚开始的薪酬是不错的,但是后来薪酬提升的幅度也很有限,我们企业的企划没有在主战场,如果将来换工作,这份工作很难为他加分。所以那个小伙后来回到了通讯行业去做销售去了,目前做的很不错,早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初所给的薪酬,更重要的是他的职业具有非常强的可持续性。

我们也许选择了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也加入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但如果不能进入主战场,在一些无关紧要的辅助性部门工作,即使付出了很多地努力,也很难取得职业上的长足发展。

企业中还有另外一个主战场,那就是权力的主战场,尤其是在大的公司,这点尤为重要。这也意味着要尽可能在公司的总部工作。事实上,也只有你的业绩被人认可你才有发展的机会,否则即使你打破了世界纪录,没有权威的人作证明也是没人相信。在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公司里,在总部以外的地方工作的人,往往会遇到这个问题。他们离那个权威的能够证明他们业绩的人太远了,总部的决策层很难会注意到他们。这个和我在前面讲到地域的时候是一样的,那些县、乡镇就相当于分支机构,拼了老命才能熬个县长,就是因为远离权力的主战场;而在中央部委工作的那些人,稍微有点成绩往下一放就是个地区专员。因此,要想获得外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一开始要尽可能的争取机会在公司总部工作。在公司总部,潜在的升迁机会更多,视野更宽广。接触到不同层面的人,从基层员工、中层经理直到董事会成员。还有不少的领导职位是分公司所不可能有的,尤其是公司总部不仅要安排总部自己的职位,而且当下属机构要为空缺的岗位安排人的时候总部的人员也是近水楼台。从这么多的职位中得到机会的几率显然要比在分公司大很多倍。当然,如果下属企业的规模本身足够大,几乎就能够给你的职业生涯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P29-31

序言

很愿意、也很高兴向广大职场人士、青年学子推荐这本书,这是一本我自己也期待已久的书,今天得以问世,实在是大家的幸运。

想当年,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人,赶上了80年代的改革开放,有的出国求学,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去外企打工,没有任何个人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的理念,一路走来,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结果呢?有的人因为互联网热在国外读完环境博士读IT硕士。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又赶上互联网泡沫破灭;有的技术专家投身商海搞投资,却发现生意场的人际关系太复杂,还是回学校教书清净;有的入在外企一干20年,总在玻璃天花板下徘徊,岁月的皱纹早已爬上眉梢。到后来,都在感叹干了一些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加入了一些原本不该进入的职场赛跑。但这些人又都只得接受现实,因为职业道路没有回头路可走。他们内心的滋味今天的年轻入是无法想象的。

今天,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已经在一些校园传播,职场精英们也开始懂得为自己的职业困惑咨询职业规划专家的建议,很多学者、人力资源专家、企业管理者都开始做一些研究、咨询和案例的工作。但现实情况仍然是专家太少,此类书籍尤其是实用性强的书籍太少,理念的普及程度也太低。我在前不久的一次职业发展规划讲座中,问现场200多位清华MBA学生,有多少人接受过职业发展规划的培训?举手回答“是”的学生只有5位,占2.5%,进而问有多少人工作过的单位是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来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的,5个举起来的手放下了4个,现场一片寂静……

其实,职业生涯规划说到底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企业如果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还是要与自己的兴趣特点相结合,所谓外因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这本书所提倡的理念:方向比速度更重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工作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目标等等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了解的基本职业规划理念。了解了这些理念,才懂得如何在各种机会面前冷静分析,如何面对来自父母、朋友的建议,以及如何评价自己目前的工作。每个人的行业与职业的选择都围绕这些关键理念展开。

人的一生工作大致占了三四十年,在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花一些时间认真了解自己是非常必要的,不要盲目地加入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行业,更不要追随潮流去争取自己并不具有竞争优势的职业。要了解自己内心深处对什么类型的工作最感兴趣,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即什么东西是最能激励你长久工作并让自己很有成就感?是金钱,还是职位、帮助他人、影响力、上级的认可?抑或还是权力地位?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供大家学习。

书中有很多富有寓意的故事,一些故事我也在向学生和同事讲述着,记住这些故事,它们将长久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

后记

本书出版前,编辑让我就当前的形势谈谈职业生涯规划,于是就有了本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并且愈演愈烈,从金融行业一直延伸到实体经济。股票市场一路狂泄,不少公司推迟了上市的计划,也让2007年还以为自己是股神的朋友明白了股市的残酷,手头也收到不少有证券行业从业经历的人员的简历;房地产市场的萎靡也让房地产从业人员缺少了一些以前的斗志昂扬,不少小的开发商早已经开始卖地或者卖项目;网上关于东莞到底倒了多少家的帖子一直很火;据说2008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又创历史新高,而毕业就失业的人数也要创历史新高。无论是已经工作还是即将工作的人们,这次的金融危机都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相信这个题目是当前很多职场中人和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正在思考的,你是否想过,这次的金融危机,会使你的职业路径发生怎样的转变?它是加速还是延缓了你的职业发展?应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职业感悟和思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你如何规划你未来的职业生涯?

职场寒冬的主角

这次的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各行各业,早在2007年,过冬的声音就已经出来,现在没有人再怀疑冬天来了,唯一的悬念就是这个冬天会有多冷又将持续多长时间。企业的日子苦乐不均,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第一种是影响不大甚至机会浮现,照样高歌猛进。比如像铁路、环保;第二种是虽有影响但拥有过冬的棉袄,比如像阿里巴巴还有一些在危机前完成融资的那些企业、拥有良好现金储备的企业;第三种是未必有棉袄,但可以通过强身健体如裁员、压缩成本仍然可以生存的企业,这是企业的主流,至于日子到底怎么样,各家甘苦自知;第四种则是已经倒闭或者即将倒闭的企业。网上已经有了很多的报道。或许还有第五种,那就是准备在寒冬中开始创业的企业。手头一本《创业家》杂志,就是原《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总编牛文文刚刚创刊的,发刊文提到很多知名的企业就是在经济的寒冬中萌芽。

企业的命运和职场人士的职业发展是一体的,只是一个是组织,一个是个人。职场寒冬中的人们也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那些老板和企业高管以及高收入人士,他们早已经荷包满满,危机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当然破产的除外。

第二类是企业的核心人员,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在主战场工作的朋友,他们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只要企业生存,裁员也不会到他们这里来,甚至有的人会利用这个机会脱颖而出;

第三类是勉强留下,但要面对职业短暂停滞的处境,虽不至于失业,但短期内加薪恐怕是不现实了;

第四类是虽在主战场但能力不济或在边缘部门,往往会被列入裁员的名单;

第五类是要走入职场的大学生,他们最无辜却也最无奈。即使倒闭企业的老板和高管也未必缺乏过冬的棉袄,有棉袄的那些企业可能也会将相对冗余的员工裁掉。职场的冬天,真正感受到寒意的,是那些缺乏职业规划意识没有形成职业竞争力的朋友,他们大多是企业的中基层人员。

所以,本次经济寒冬的主角,就企业而言,是那些生存在价值链不利位置、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就个人而言,是那些已经进入职场但职业能力相对处于劣势、缺乏竞争优势的朋友,同时也包括要进入职场也还没来得及形成有竞争力的职业能力的朋友。

御寒和取暖之道

这次的经济危机影响了很多朋友的职业计划,也有很多人的抱怨。其实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如同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经济发展也有其自然规律,职业的发展也一定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这次的经济危机,不仅仅将会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挤去职业发展中的泡沫。就如同前年很多的基金经理,轻松获得高薪并不是他们真正职业能力的反映。经历过这次寒冬的朋友,一定要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让自己尽早的进入到安全地带,至少当下次寒冬到来的时候,我们会是拥有棉衣的那个人。

对于上述的第一类人,我们不做论述,他们已经是成功者。对于其他几类朋友的职业规划,谈一下我的建议和看法。

企业经常提到发展战略,对于个人,其发展战略就是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做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看一下那些优秀的企业如何过冬肯定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因为对优秀的企业而言,他们希望做到的,不仅仅要安全过冬,更要在寒冬中为未来的发展集聚力量。一旦形势好转,他们仍将是第一批立上潮头的企业。所以,对于第二类的朋友而言,这是在积蓄下一步跳跃的力量。

真实案例

前段时间,我和一个朋友聊到他将来的职业发展。他在一家知名的房地产公司,担任某个项目的销售总监。提到目前楼市的萧条,他们的项目也很不景气。虽然还没有想好做什么项目,他说自己想去创业。我给他的建议是一定要坚持。我并不是反对创业,但我反对没有目的的创业,绝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创业的机会从而走上创业之路的,为了创业而创业并不可取。最关键的,我告诉他,首先你所在的行业前景没有问题,目前只是暂时的低谷,你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认真沉淀一下应对低谷的经验和措施并想办法去捕捉市场机会。一个拥有行业低谷经验的人在将来的职场上会更有价值。

历史很短的互联网行业也已经有过三四次的波峰和低谷,但是只要行业本身有前景,就不能宣判这个行业的死刑,就不能轻易放弃,不能轻易违背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连续性法则。那些职业的投机者注定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如同我前面所说,职业生涯是长跑,不能当成短跑来跑。当成短跑,虽然瞬间辉煌,但是后继乏力,晚景凄凉。

对于第三类的朋友,我的建议就是要和公司同进退,一起过苦日子,除非你有更好的选择。我曾经强调职业发展要忠于职业而不是忠于企业,像要永远留下来一样工作,像要随时离开那样准备。前者是一种职业态度,是你能够得到职业发展的前提;后者是一种要求,是化解风险的一种手段,你可能永远不会离开你效力的企业,但是你要有离开的能力,因为企业的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或许是并购,或许是裁员,或许是资金链断裂,一切皆有可能。对职业风险的规划本身就应该是职业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你主动地提出离开现在的公司,提出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我如何生存时,你才能够避免第四类朋友的命运并成为一个真正的职场赢家。

对于第四类的朋友,他们是最需要规划自己职业的朋友。在风调雨顺的日子,我们谁都没有想到自己也会面临患得患失生活,忽然失去工作,就好像是人生忽然失去目标,不知道是被世界抛弃了,还是自己抛弃了世界?尽管,那时也有诸多的不如人意,但稳定的收入,遮掩了我们的焦虑,繁忙使我们无暇认真地去思考,那份给我们带来安逸的工作,是不是就是自己最佳的选择。当我们的生活因为无法抗拒的危机而忽然停顿,也许认识自己的时候已经来临。

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那个“危”一直存在,只是由于惰性,你没有发现或者不愿去改变而已。失业了,于你而言,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它让你看到你职业能力的不足,意识到了这点,恰恰能够规避今后的职业风险。我原来曾经裁掉过一个管人事的员工,当时她还很不情愿,无奈离职后她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后来开了一家猎头公司,竟然一年也有二三十万的收入。  即将踏上职场的应届毕业生,是最为无辜的一群人,但却也是最无助的一群人,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负担比较重的,就业压力更大。他们满怀着就业的激情和憧憬,却迎来当头一棒。可以预见,这次的就业挑战或许会促进政府主管部门和各大学完善就业服务的各种政策和服务,从而避免毕业生以一人之力来对抗全部的风暴所带来的压力。但具体到每个人,一定有一个适合于自己的个性化的就业方案。这次的就业压力是系统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所谓系统性,就是可能市场上只提供了800万个就业岗位但却有1000万人就业,注定要有200万人失业。个人所需要努力的是不要成为800万中的一员,至于那200万人的就业问题,那是政府需要去解决的。

先就业再择业,择业是就业的更高级别,能够择业的当然要择,但是问题是你有没有择业的能力,市场有没有提供择业的机会。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力超强的牛人和有特殊背景的人才能够谈得上择业,才能够挑挑拣拣。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他们在就业环节注定是弱势群体,还没有讨价还价的砝码。能够就业当然要先就业,工作不好不丢人,大学毕业了,不能养活自己才是一种耻辱。先生存,然后再求发展。职业发展的机会只能在职业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明朗起来。

我在前面谈了职业发展要入行,也谈了不同专业和学历的职业生涯规划之道,这里还要强调一点,要入局。有的朋友可能想要逃避,说既然这样,那我就先不工作,美其名日我先休整一下,等形势好了我再出来。这是很错误的想法,就像新浪财经会客厅主持人张晓楠在访谈中所说:“现在你不能说因为金融形势不好我就站在局外等,不能说过山车到了顶峰,你搭上这班车,而过山车在下降低谷的时候你也一定要搭上这班车,搭上这个车之后才有可能把你带到下一个高峰,如果你现在站在外面等待什么都不会有。”

根本的解决之道

上面所谈的也许只是短期的取暖之道,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躲避了2008年的风险,并不能够保证躲过2009年乃至将来更漫长、更严重的职业危机。需要过冬的朋友所面临的困境,其实根本原因是缺乏核心的职业竞争力。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够做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真正的职业竞争力,你很难获得持续的职业发展。对于缺乏职业竞争力的朋友来说,在经济快速增长就业岗位充足的时候,你的收获不过是一个可供生存的岗位而不太可能有太大的收益;等到寒冬到来的时候,甚至你的就业和生存都成问题。所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20年前,曾经有“铁饭碗”一说,但是今天它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它不再是指一辈子在一家企业都会有饭吃,而是不管风吹浪打,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总是有饭吃。能够通过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规划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掌控自己的职业命运,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毕业不失业职业生涯步步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培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59121
开本 16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7.38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