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俗称风水。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简单的全盘否定,只会将那些合理的内在因素也一并抹杀,事实证明对遏制歪风邪气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而不加分辨地一味兼收并蓄,更是容易走上封建迷信的老路。只有认真地对其审视和研究,真正做到知其然,我们才可能避免持于一端的错误。有鉴于此,本书详细剖析了古代堪舆的来龙去脉和本质特征,辨析其科学的和迷信的内在因素,以期为读者揭开古代堪舆的神秘面纱,还其本来面目。
图书 | 中国古代堪舆/中国古代方术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堪舆,俗称风水。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简单的全盘否定,只会将那些合理的内在因素也一并抹杀,事实证明对遏制歪风邪气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而不加分辨地一味兼收并蓄,更是容易走上封建迷信的老路。只有认真地对其审视和研究,真正做到知其然,我们才可能避免持于一端的错误。有鉴于此,本书详细剖析了古代堪舆的来龙去脉和本质特征,辨析其科学的和迷信的内在因素,以期为读者揭开古代堪舆的神秘面纱,还其本来面目。 内容推荐 对于现代人来说,方术是个既熟悉又隔膜的现象。有的人笼统地把方术等同于迷信,这其实是不大恰当的。如果就学术与科学的关系而言,更不能简单地将它予以否定。 堪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本书论述了堪舆理论的历史源流、理论构成、应用技法。科学分析了堪舆术的特征与本质,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堪舆之学的大门。 目录 引 言/1 第一章 堪舆探原/1 一 堪舆:天地之道/1 二 与堪舆有关的几种称谓/4 三 原始的堪舆意识/11 四 堪舆中的自然观/14 五 堪舆信仰中的祸福荫应观/18 第二章 堪舆的历史演变过程/25 一 商周:占卜与相地/25 二 春秋战国:堪舆理论的准备/29 三 秦汉:堪舆术的初创时期/32 四 魏晋:堪舆大师的出现/40 五 隋唐:堪舆盛世初显/47 六 宋代:堪舆发展的鼎盛期/59 七 古代堪舆的两大流派:理气派与形势派/66 八 元明清:城陵营建与堪舆/69 第三章 堪舆理论内核/79 一 易理学说/80 二 天干地支/87 三 阴阳五行/92 四 天人感应观/97 五 气论思想/101 第四章 堪舆应用技法/105 一 寻龙/107 二 点穴/115 三 察砂/126 四 观水/131 五 罗盘/142 第五章 堪舆与中国古代建筑/153 一 堪舆与中国古代民居/155 二 堪舆与中国古代城市/161 三 堪舆与中国古代宗教建筑/169 四 堪舆与中国古代皇陵/174 五 建筑吉凶与禁忌/180 第六章 堪舆的科学与迷信/189 一 天人合一,阴阳和谐/189 二 科学与迷信的交织/192 三 如何对待堪舆学/196 第七章 历代堪舆轶事/20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堪舆/中国古代方术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城志//贾慧如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95932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3 |
出版时间 | 2008-12-01 |
首版时间 | 2008-12-01 |
印刷时间 | 200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9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