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迄今为止学界对裨治文这位美国在华新教事业奠基人的唯一的全面的评述。本书第一章精彩地概括了这一神学理论的背景及其发展为传教理论(也就是当今学者所谓的传教学)的过程。接下来的几章精彩地再现了美部会在华传教站头几十年的活动情况。这几章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侨居广州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团体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当时中国广州城墙外以及十三行的活动情景图。最后几章勾勒了上海在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之前的场景。雷孜智向我们展现了裨治文细致的观察力及其在汉学方面的成就,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裨治文的局限性。
| 图书 | 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迄今为止学界对裨治文这位美国在华新教事业奠基人的唯一的全面的评述。本书第一章精彩地概括了这一神学理论的背景及其发展为传教理论(也就是当今学者所谓的传教学)的过程。接下来的几章精彩地再现了美部会在华传教站头几十年的活动情况。这几章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侨居广州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团体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当时中国广州城墙外以及十三行的活动情景图。最后几章勾勒了上海在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之前的场景。雷孜智向我们展现了裨治文细致的观察力及其在汉学方面的成就,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裨治文的局限性。 内容推荐 这本书记录了一个生命、一个时代、一次重要的跨文化接触。对于裨治文这样一个复杂的、充满争议的人物,作者批判地检视了他的生活和事业,同时,还以其令人钦佩的技巧爬梳了当时历史背景下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经济和宗教机构的利益关系、英美各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利益关系、在《圣经》的翻译过程中日益凸现的教派间的冲突,等等,试图通过对这位传教先驱在中国的活动的研究,加深我们对传教士在亚洲的传教运动的了解。总之,这是一本关于道德家、政治家、外交官、神学家、历史学家以及汉学家的书。 目录 丛书总序/周振鹤 原版序言/张格物 原版谢辞 中文版序/雷孜智 引言 第一章 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 第二章 在华基督徒协会 第三章 实用知识传播 第四章 鸦片、政治和福音 第五章 传教士外交:服务政治的诱惑与危险 第六章 上帝的形象:译名之争 第七章 华北传教站:上海VS.“天京” 第八章 传教士外交:已成就和未实现的千禧年之约 参考文献 专有名词中英对照表 译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雷孜智 |
| 译者 | 尹文涓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7471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6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0 |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9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979.971.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广西 |
| 长 | 230 |
| 宽 | 169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