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革命与艺术之间--二十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文艺理论研究(精)/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已经成为历史。然而这是刚刚逝去的历史,历史的印迹还散发着新鲜的气息,还在向新世纪的人们招手致意。恰恰在这个时候,对于二十世纪历史的学术性反思又悄然而至。

而对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术性反思,则自然是一个重要的论题。

本书是憲光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基金项目“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体论形态研究”最终成果的一个部分。

目录

導論 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本體論形態問題

第一章 二十世紀早期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畢文論

 第一節 梅林的政治學文論

一 藝術與審美的階级性問題

二 社會主義作家的政治身份和創作身份的關係

三 無產階级革命文學、社會主義文學的發展問題

 第二節 普列漢諾夫的政治學文論

一 對審美與文藝的階級分析

二 建立無產階级文藝的要求

三 無產階級文學史觀

 第三節 盧森堡的政治學文論

一 無產階级與人類文化的關係

二 重視政治與文學聯繫的當下性

三 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創新性在於民主討論

第二章 蘇聯早期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文論

 第一節 托洛茨基的政治學文論

一 革命之後黨在文學上的根本任務

二 文學與政治的二元論

三 對文學流派的政治學批評

 第二節 盧那察爾斯基的政治學文論

一 構建蘇聯文藝思想的列寧主義基礎

二 構建蘇聯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

三 任何文學家都是政治家

 第三節 沃朗斯基和前期拉普派的論争

一 前期拉普派與無產階級文化派的承續關係

二 前期拉普派的主要理論觀點

三 沃朗斯基對拉普派的批判

第三章 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學文論

 第一節 葛蘭西的政治學文論

一 藝術的文化霸權問題

二 建立“民族—人民”的新文學

三 對藝術與政治關係的思考

 第二節 盧卡契的政治學文論

一 文學人本主義的核心要素:人民性

二 藝術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

三 批判現代主義的政治立場

 第三節 阿多諾的政治學文論

一 對“文化工業”的社會學批判

二 藝術的社會性是對特定社會的否定

三 音樂的社會政治指向

第四章 激進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學文論

 第一節 本雅明的政治學文論

一 寓言是歷史廢墟的死亡預言

二 藝術生產理論的革命思想

三 藝術政治學的革命要求

 第二節 薩特的政治學文論

一 寫作——作家介入政治的行動

二 閱讀——對自由的尋找和辨認

三 批評——對作家介入時代的精神分析

 第三節 馬爾庫塞的政治學文論

一 啟蒙主義藝術的革命、解放的意義

二 藝術是人類解放的生存手段

三 藝術是解放的承諾

第五章 1968年後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政治學文論

 第一節 威廉斯的政治學文論

一 “文化唯物主義”的文化價值分析

二 現代主義的政治

三 詞語的文化政治分析

 第二節 伊格爾頓的政治學文論

一 西方美學與文藝理論中的政治

二 現實主義、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政治

三文化之戰

 第三節 詹姆遜的政治學文論

一 “辯證批評”的文化闡釋學

二 後現代主義文化批判

三 認知繪圖美學

後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革命与艺术之间--二十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文艺理论研究(精)/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宪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21075
开本 32开
页数 51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4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6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0-0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1
15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