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驴行青藏(最新12条精品线路)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块充满传奇和神话的土地——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12条精品线路自古以来就引人神往,这12条精品精品线路衔接,形成了一条完美贯通整个青藏高原的旅行线路。  

本书是目前国内关于青藏高原最为完备、最为详尽的自助旅行手册,让读者可以深入体会青藏久远的高原文化的无穷魅力!

内容推荐

  本书深入地介绍了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就引入神往的12条精品线路,线路涉及的区域以西藏为核心,包括云南、四川、青海、新疆和尼泊尔等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域,让读者可以进一步去体会青藏久远的高原文化的无穷魅力。

全书用了25万佘字、1100多幅图片、30多幅手绘地图来对青藏高原瑰丽的风景、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民俗进行深入的挖掘。按一条条线路、一站站目的地进行详尽的着墨,是目前国内关于青藏高原最为完备、最为详尽的自助旅行手册。

目录

前言

12条精品线路示意图

第一部分 全景青藏

地球第三极

高原守望

青藏民族

雪域崇佛

第二部分 回到拉萨

六条进藏精品线路

 精品线路一

被誉为景观大道的川藏南线

 成都—雅安—泸定—贡嘎山—康定—新都桥—雅江—理塘—川滇线

 巴塘—竹巴龙—芒康—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通麦—排龙—鲁朗—八一—墨脱—南迦瓯峰—墨竹工卡—达孜—拉萨

 精品线路二

藏民居盛宴之川藏北线

 成都—小金—丹巴—八美—塔公—道孚—炉霍—色达—甘孜—玛尼干戈—石渠—德格—白玉—岗托—江达—昌都—类乌齐—丁青—巴青—索县—比如—那曲(从那曲转入青藏线到拉萨)

 精品线路三

从金沙江到澜沧江的滇藏214线

 大理—剑川—丽江—石鼓—虎跳峡—香格里拉—尼西—奔子栏—白茫雪山垭口—德钦—溜筒江—盐井—芒康(从芒康转入川藏南线到拉萨)

 精品线路四

茶马古道活化石之滇藏怒江线

 六库—片马—匹河—福贡—贡山—丙中洛—重丁村—五里—秋那桶—察瓦龙—察隅(从察瓦龙转入茶马古道徒步线路经察隅到然乌,然后由川藏南线到拉萨。)

 精品线路五

从青藏公路到青藏铁路的青藏线

 西宁—湟源—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茶卡—格尔木—南山口—纳赤台—西大滩—昆仑山口—不冻泉—索南达杰保护站—五道梁—风火山口—沱沱河沿—雁石坪—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堆龙德庆—纳木—拉萨

 精品线路六

走过公主的唐蕃古道之青康线

 倒淌河—恰卜恰—温泉—花石峡—玛多—玉树—囊谦—类乌齐(从类乌齐转入川藏北线到那曲,再从那曲转入青藏线至拉萨。)

第三部分 雪域腹地

六条西藏精品线路

 精品线路七

高原朝圣者的圣城拉萨

 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小昭寺—罗布林卡—药王山—哲蚌寺—色.拉寺—下密院寺—木如寺—聂唐寺

 精品线路八

行走藏文化摇篮之山南线

 拉萨—扎囊—泽当—曲松—加查—八一

 精品线路九

穿过喜马拉雅的国际通道之中尼线

 主萨—定日—岗嘎—珠峰—拉龙拉和聂汝雄拉山口—聂拉木—樟木—友谊桥—加德满都

 精品线路十

朝圣神山圣湖的阿里南线

 主萨—浪卡子—江孜—日喀则—拉敢—萨嘎—帕羊—巴嘎—普兰—大金—巴尔—狮泉河

 精品线路十—

野生动物的乐园之阿里北线

 拉萨—班戈—尼玛—文布—改则—革吉—狮泉河

 精品线路十二

铺在天上的国道之新藏线

 狮泉河—日土—多玛—界山大坂—泉水沟—红柳滩—三十里营房—麻扎—库地—叶城

第四部分 青藏元素

 释迦牟尼/寂护和莲花生/活佛转世/达赖、班禅世系/磕长头/转经/辩经/藏戏与跳神/煨桑/六字真言/玛尼石/万字符号/擦擦/五色风马/哈达/八宝吉祥/壁画/唐卡/六道轮回图/转经筒/木刻版/牛粪/名字/藏历年/藏区节庆/丧葬/藏区的禁忌礼节/常用藏语

试读章节

穿越横断山脉的路

业拉山是川藏南线上以公路曲折而闻名的山,翻过海拔4618米的业拉山口,盘旋曲折的公路又急又陡,似乎没有尽头。业拉山的起伏很大,相对高度很高,自东向西,从业拉山到八宿起伏竟然达到1000多米,公路的坎坷不平也不难想象了。因公路曲折同样闻名于川藏线的还有觉巴山,还有回头拐比之少一些的山口就要数不清了。这也难怪,川藏南线大多延伸在时而峰巅,时而深谷的横断山脉。

横断山脉,这是中国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这里高山峡谷相间排列,几条大河并行流淌。川藏南线几乎是横穿过呈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所以它就像一根时而漂浮于浪尖,时而又深坠于波谷的飘带。“两山之间必有川,两川之间必有山。”这是对横断山脉地貌的描述。山,是这里主要地貌特征,水,是大山传神的灵魂所在。

从成都西行,川藏南线经过的高山大江依次为:二郎山一大渡河—折多山—雅砻江一沙鲁里—金沙江—他念他翁山—澜沧江—伯舒拉岭—怒江—念青唐古拉山—帕隆藏布江。川藏南线确实是欣赏峡谷与河流的一条大道。在川藏南线上行驶,一会儿降到谷底,一会儿爬上山顶,短时间内海拔就变化了上千米。在谷中,抬头仰望:雪岭若浮,车似上天。在山顶,俯视谷底:大河如线,人如蝼蚁。川藏南线上大起伏的高山和一道道的峡谷,让人们认识到了河流切割和溯源侵蚀的力量。横断山脉正是河流的中上游,这里的水,似刀如凿,把河流切下去,山升上来,峡谷就削成了。

川藏南线出成都平原不久,从翻越二郎山开始,就进入了盘山公路。二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就海拔而言,二郎山3437米的高度算不上很高,但从雅安到二郎山,相对高差接近3000米。在二郎山上可以看到“蜀山之王”的贡嘎山,行走在川藏南线上,人们并不直接翻越贡嘎山,但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是7000米以上高峰中最接近东部的山峰,在川藏南线的新都桥、高尔寺山、折多山等地都可以看到。

下了二郎山就要过大渡河,大渡河穿泸定县城而过。大渡河在人文意义上是一条重要的河,它是汉文化与藏文化的分界线。当年被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红军就是从大渡河的西岸过河,然后沿着东岸向上游走去。对红军而言,大渡河是生存带。大渡河上游的丹巴出美女,美女是西夏王国灭亡时逃到这里的后裔。对西夏王室来说,大渡河也是生存带。

过了大渡河,翻过折多山,就到了雅砻江。接着就遇到金沙江,走川藏南线是从巴塘过金沙江,走川藏北线是从德格过金沙江。随后是澜沧江,走川藏南线在如美过澜沧江,走川藏北线是在昌都过澜沧江。过了邦达来到怒江边。南迦巴瓦峰,在川藏南线的色季拉山上可以眺望其藏在云中,时隐时现的身影。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相对高度可谓巨大,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围绕在它的脚下,形成极大的起伏,相对高达6000多米,这里是门巴族、珞巴族的聚居地。其实川藏南线与这几条著名的大江相遇,都是在峡谷中,可以说看这几条大江,也是看这几条大江切割出来的峡谷。

川藏南线上的大江峡谷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形象。冬春季节,江水主要由冰川融水和地下水补给,水量减少,江水呈现出碧绿的色彩。夏秋季节,雨季降水冲刷山坡谷壁,滑坡和泥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河水混浊,水量大涨,此时几条黄浊的大江奔腾咆哮,气势夺人。

川藏公路于1950年4月开建,新中国的筑路大军劈山治水,终于在1954年12月25日与另一条同样伟大的、堪称“人类开创史之壮举”的青藏公路同时开通。由于跨过横断山脉,川藏南线修造的难度极高,每平方公里就有近两人牺牲,修路的士兵年轻的鲜血和生命撒满了2000多公里长的川藏公路沿线。现在,在如美镇边的川藏南线旁有几个小小的坟墓,那是为修路献出年轻生命的勇士长眠的地方。

从茶马古道到川藏公路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这一绝句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和王安石的一段君子之交而生发,蒙山茶作为绝世佳茗也由此名满天下。川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最早就始于西汉时期的雅安的蒙山。一年大半被雨雾所笼罩的蒙山四季浓绿,为茶林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气候环境,物华之上,人称蒙山为“世界茶文化的故乡”,有西汉年间植茶始祖吴理真手植的茶树为证。从唐代的天宝年间开始,蒙山茶作为贡品,千余年问被精心采摘炮制,进贡京城。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衔接横断山脉的边缘地带,是历史上边茶的主要产区。过去,这里茶园密布;如今,这里仍是边茶的重要产地。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易马的贸易往来。宋代在四川雅安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千百年来,西南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枢纽就是逶迤在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茶马古道上。

由川进藏的茶马古道是由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邦达至拉萨,川茶千百年来沿着这条路被输入到藏区。二郎山是茶马古道进藏的第一座天堑,山顶冰天雪地,异常难行,背茶人将其称为鬼门关。二郎山高万丈的险峻,因半个世纪前那首筑路歌谣而名扬四海。自从二郎山隧道穿山而过,路况大为改善,不再有艰险之言。二郎山隧道又被称为“康巴之门”,山北天阴雨湿,山南则晴空丽日,俨然两个地理气候带。翻越二郎山的茶马古道为明代所开辟,相对于年代更古老被清代列为官道的经磨西、泸定至康定的“大道”,此路俗称为“小道”。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总行程在万里以上。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为终点或者是起点。而当时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便要属四川的康定了。康定过去叫做打箭炉,1696年康熙皇帝批准了在康定进行茶马互市贸易的请求,使康定成为了内地与西藏地区之间主要的商业中心。西来的马帮到达康定,就要在这里转换运输工具或者就地进行茶马贸易。

川茶入藏的马队过了康定,到了新都桥就离开了川藏南线,转入传统的川藏北线,经道孚、德格、昌都后,才又转回邦达重新回到川藏南线。因此,传统的川藏北线又习称为商道和牦牛道。而由新都桥至雅江、理塘、芒康的茶马古道则是古时入藏的官道,历代的朝廷官吏、戍边将士等公务人员多行此道。

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一直期望在崇山峻岭间修筑大道,在江河激流上架起金桥。川藏公路是连通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

如今的川藏南线仍是兵站运输站齐备的保通公路。从雅江开始时,每年的5—9月期间,川藏南线就时时可见长长的运输物质的军车队的身影。在卡子拉山口向前几公里处有解放军最高的雷达站,寒冬时节,军人会在路旁摆上一张桌子,放上两个热水瓶为进藏的行车提供热开水。

岁月流转,物换星移,茶马古道似乎已属于历史了,但似乎又不完全成为历史,它对汉藏经济文化交融的影响却永远真真切切地存递着,并且一直在延续。P94-96

序言

旅行是一种生存方式,是生命中不能缺替的重要体验。

本书深入地介绍了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就引人神往的12条精品线路,为乐于行走的背包客和自驾族提供最全面的指引。这12条精品线路,每条线路之间是相互衔接的,衔接成了一条完美贯通整个青藏高原的旅行线路。线路涉及的区域以西藏为核心,包括云南、四川、青海、新疆和尼泊尔等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域,让读者可以进一步去体会青藏久远的高原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独特而又辽阔的地域内,笔者在5次游历了青藏高原的每一个角落之后,创作设计完成了这本书。全书用了25万余字、1100多幅图片、30多幅手绘地图来对青藏高原瑰丽的风景、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民俗进行深入的挖掘。按一条条线路、一站站目的地进行详尽的着墨,是目前国内关于青藏高原最为完备、最为详尽的自助旅行手册。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市面上青藏(西藏)旅行书的地方,其他的书只是选择部分线路,从来没有进行过如此全面的介绍。本书配有青藏高原旅行线路总示意图,单条线路示意图、景点位置交通示意图和徒步线路示意图,为旅行者提供最直观、准确的地理信息。更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让内陆和青藏高原之间的旅行资讯发生了巨大变化,市面上现有的青藏高原的旅行指引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众多背包客和自驾族的需要。

正因为如此,不管你是选择哪一条进藏的线路,不管你是十天半个月匆忙入藏,还是在青藏待上一年半载,都可以把这本书塞进行囊,跟着笔者的墨迹,与之同行。书中很多内容和地图是笔者2006年最后一次身于行走青藏中完成的,是笔者5次抵达青藏高原后亲身的体验,并且配上了在旅行中用专业相机拍摄的精美图片。旅行并不是只有目的地,更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书中用了大量的图片介绍沿途的人文风光,并且图片的选景构图均有独到之处,青藏高原各线路的壮观自然景色,不同的文化内涵,皆由其生动展现。

一部好的书可以为一次旅行带来莫名感动,但并不能代替自己的行走,走过以后的旅行才能成为你的记忆。书中对每一座雪山、每一片草地、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个藏人的描绘,是你在青藏高原旅行中将要经历的一些事物。也许你不会留意它们中的每一个,但只要有缘曾经路过就好,毕竟你是在途中。

后记

生命是一条险滩,临岸徐行虽可见影,但不如风里来浪里去,感觉活鱼地拍动。

从1910年到1945年,来自法国巴黎的女探险家大卫.妮尔先后五次深入青藏高原腹地探险,其中尤以1923年那次去拉萨的经历最为坎坷。她化装成乞丐,一路历尽艰难万险,当布达拉宫突然出现在眼前时,她难免喜极而泣。人的历史是由所经历的事情来决定的,走进青藏高原,人生的历史就会被打上青藏高原的印记。而这印记,也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坐标。

有些地方就像一块磁铁,对人具有天生的吸引力。就像大卫·妮尔一样,我也是先后五次进入青藏高原。当我一次次走在因为滑坡和泥石流而被严重损坏了的通往拉萨的公路上,不时遇见一个个衣衫褛褴的朝圣者磕着等身长头,一路风餐露宿,向着他们心中的圣地拉萨前进时,面对那一张张被青藏高原紫外线雕饰过多的脸,面对他们如高原雪山般清澈的双眼,我不得不思索。青藏高原就像一个标本的存在,与其他民族的生活相对照,让人明白,在文明进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2006年的秋天到2007年的春天,我没有远行。我一直躲在自己的书房里,面前是半米之高的在青藏高原旅行的日记和收集的资料,有关青藏高原的各种书籍,以及六张硕大的中国分省地图和一张尼泊尔地图。在秋、冬、春三季变化的日子里,我却用跳动的十指在键盘上一直坚持着同样的舞动,让他们带着我再做一次灵魂进入青藏高原的远行。让我再一次感动于青藏高原水印样流动的烟火,那些奔跑不羁的精灵,还有那些寂寞成群的风,但最让我感动的总还是在行走中结识的朋友。2006年的夏天,藏北草原依然寒冷,我在尼玛受了风寒,一直咳嗽不止。与我同行走阿里大北线的周云方和李治国守着我在狮泉河的卫生所打吊针,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阿里,小小的感冒就足以带走人的生命。神山冈仁波齐的脚下,周云方为了寻找一位转山失踪的女孩,毅然在晚上9点钟踏上有野狼狗出入的转山之路,在找到女孩后却一起陷入冰窟窿长达7小时才获救。还有一天我们从海拔1300米的炎热的加德满都直接到了海拔超过5000米的世界之巅珠峰脚下的绒布寺,寒风呼啸,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头疼不已,蜷在绒布寺小小的尼姑住的小屋里,李治国不停的给我熬着传说中能治风寒的姜汁可乐。带着淡淡牦牛粪清香的可乐暂时驱走了咳嗽,让我在平静中迎来了珠穆朗玛的第一缕曙光。

在广州写稿的9个月的时间里,我同样感受到了朋友间的那种情谊和真诚。我要感谢的是给予本书图片支持的靳海军、黎武扬、周云方和黎剑斌,因为他们图片的补充,让书中的青藏高原更以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给读者。特别是黎武扬,帮忙对我在青藏高原拍摄的过万张图片进行挑选和处理,这是一件非常麻烦并需要细心的工作,因为他将近4个月的辛勤让图片更加还原高原本有的色彩。

这是一本凝聚友谊和得到过朋友们无数帮助换来的书。刚刚完成的书稿,马建河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进行网络传输后,终于发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李茹的电脑里。因为李茹编辑对书稿的肯定,本书最终才能呈现在读者面前。谢谢马建河和李茹。

2007年3月29日 梁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驴行青藏(最新12条精品线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74450
开本 其他
页数 4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5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97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61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0: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