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青铜、砖瓦、简牍以及纸张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世界在这一交错缠联的体系中,简牍与纸张一样,属于一种普遍性、日常性的信息载体,以二十世纪初敦煌和居延等地木简的发现为肇始,简牍逐渐成为历史研究视域中一个含辉四照的焦点,经过百年累积,中国各地发现的简牍总数已达数十万枚之巨,字书、法律文书、诏令、契约、账簿、历法、信札等内容各异并且形式有别的木简与竹简,为我们构设起一条触摸、认知古代中国的时间隧道。
| 图书 |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文化史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甲骨、青铜、砖瓦、简牍以及纸张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世界在这一交错缠联的体系中,简牍与纸张一样,属于一种普遍性、日常性的信息载体,以二十世纪初敦煌和居延等地木简的发现为肇始,简牍逐渐成为历史研究视域中一个含辉四照的焦点,经过百年累积,中国各地发现的简牍总数已达数十万枚之巨,字书、法律文书、诏令、契约、账簿、历法、信札等内容各异并且形式有别的木简与竹简,为我们构设起一条触摸、认知古代中国的时间隧道。 内容推荐 在当今日本治东洋史的学者之中,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富谷至教授是相当杰出的一位。他对中国法制史、简牍学等均有精到的研究,建树颇多,著述甚丰,堪称学术界领军式的人物。本书是2003年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日文同名书的中译本,书中对古代中国的书写材料文化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包括纸的发明、纸以前的书写材料、简牍述说的书写世界等。 目录 中译本序 第一章 关于纸的发明 第二章 纸以前的书写材料 第三章 木简和竹子简 第四章 简牍述说的书写世界 第五章 楼兰出土的文字资料——木和纸的并用 第六章 由汉到晋——由简牍到纸 后记 原著图版出处一览 引用简牍说明 中文版后记 译者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文化史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日)富谷至 |
| 译者 | 刘恒武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6072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5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0 |
| 出版时间 | 2007-05-01 |
| 首版时间 | 2007-05-01 |
| 印刷时间 | 2007-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7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77.5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2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9 |
| 宽 | 170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