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书五经名句赏析(精)/中华国粹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四书五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本书选取了“四书五经”(除《春秋》外)各部书的精华名句,内容涉及治国、道德、修养、伦理、处世、教育、哲学、爱情等。

内容推荐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是儒家的重要典籍,它们在流传过程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四书五经”启迪了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体悟感受,影响了炎黄子孙待人处世的人生哲学,启发了华夏儿女的智慧灵根,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录

《大学》名言名句

《中庸》名言名句

《论语》名言名句

《孟子》名言名句

《周易》名言名句

《尚书》名言名句

《诗经》名言名句

《礼记》名言名句

《左传》名言名句

试读章节

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注释】 

①罔(wang):蒙蔽、欺骗。 

②殆(dai):疑惑。

【译文】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思考不学习,疑问仍然解决不了。

【赏析】

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业。只一门心思地学习,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变成书的奴隶,这种学习的方式大家称之为“读死书”;只知道凭空想象,不付诸实际学习的也不好,这种人只知道胡思乱想,却不能解决自己的疑惑。这两种方式都不是学习的好方式、好态度。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开动脑筋去学,在学习中思考,这样才会有真体悟,才能出真知。否则,他终将一事无成。

知①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②知也。

【注释】

①知:前四个“知”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是“智”的通假字,聪明的意思。

②是:这。

【译文】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才是聪明的(求知方法)。

【赏析】

对待学习我们要有严谨的态度,不能一知半解就以为通晓全部,半桶水晃来晃去,这样只会延误学习,影响学业所得。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不少不懂、难懂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承认自己不懂的勇气,那么我们也必将和真知擦肩而过。只有坦诚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才能获得真知。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知道几分就是几分,这才是真正的求知之道。

多闻阙①疑②,慎言其馀,则寡③尤④。多见阙殆⑤,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①阙(que):空缺。

②疑:不甚可信者。

③寡:少。

④尤:过错、过失。

⑤殆:疑惑。

【译文】

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能减少过错;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边,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赏析】

“君子谋道不谋食”,孔子要求学生不仅应该严肃地对待学习,而且要慎重地对待禄仕,在工作中要谨言慎行,以求少过失。君子处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德之人,不强求俸禄,而是立足于本职工作,强调把自己的修养提高,强调言行合乎规范,减少过失。只要道德高尚、言行合礼,即使不求俸禄,俸禄也会找上门。孔子这种对待仕宦的态度对后世影响很深,贤明人士大都以此自励。

人而无信①,不知其可也。

【注释】  ①信:诚信、信用。

【译文】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赏析】

做人应该以诚信为本,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诚信,那么还有谁会跟他成为真心的朋友呢?孔子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经常反复地教导学生应该注意提高这五个方面的修养。孔子还以“文、行、忠、信”即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可见,他提出上述观点决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突发之想。试想人生天地中,一个人不讲信用,没有了自己的立身之本,这将是多么可怕可悲的事呀!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①何?

【注释】

①乐:音乐。

【译文】

人心若没有了“仁”,他怎么能实践礼仪制度呢?人心若没有了“仁”,他怎么能运用音乐呢?

【赏析】

“仁者,人也。”儒家认为人天然就具有仁心,因此当一个人失去“仁”的时候,他就显得十分危险。礼仪可以用来体现“仁”,音乐也能用来修养“仁”。但是没有了“仁”这个内在根本因素,即使有礼仪和音乐这两个外在因素又有什么用呢?外在的因素总要通过内在的因素起作用,而现在内在因素已经不存在了,外在的礼仪和音乐的存在对于“仁”的修养的提高还有多少实际意义呢?因此,一个人修身应从自己的内心反省做起,多从本心体悟“仁”、加强“仁”,而不能一味只从外在的形式着手。“仁”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与礼乐相资为用。孔子这段论“仁”与礼、乐关系的话,实在精辟深刻。

礼,与其奢①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注释】

①奢:侈靡、奢华。

②易:把事情办妥,仪文周到。

③戚(qi):悲伤。

【译文】

礼仪,与其过于奢侈,不如节约俭朴;丧礼,与其过分操办,不如真心哀戚。

【赏析】

对于礼仪,儒家并不是没有繁文缛节,比如要求孝子为父母之死守三年丧。但是,与形式上的铺张仪文相比,孔子更注重在内心实质上的仁德。只要心诚,心存仁德,量力而行,即使简单朴素,也不会失礼。然而,时至今日,却仍有不少人家为丧事的风光而大操大办,不量力而行。其结果是死者“荣耀一时”,生者穷愁难伸、困顿不已。这真的需要我们好好反省。

《关雎》乐①而不淫②,哀而不伤。

【注释】

①乐:快乐。

②淫:过分。

【译文】

《关雎》这首诗的音乐特点,有欢乐但不流于过分,有悲哀但不陷于伤损。【赏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叙述的是一个贵族青年的爱情婚恋故事,诗中表露出男主人公思念女主人公的忧愁和获得女主人公欢心后的喜悦。这里孔子的论诗也体现了他中庸的观点:凡事都不能过分,否则就伤了事物本质的美。《关雎》整体的气氛中和,因为主人公处处都能把握住自己的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在追求姑娘的时候曾经“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但是并不“人比黄花瘦”,他没有让自己忧伤过度。最终,小伙子获得了自己的爱情,他弹起琴瑟、敲起钟鼓来愉悦她,仅此而已,他也没有使自己高兴得过了头。这些都很符合孔子中庸的思想。总之,孔子对《关雎》音乐的评论,实际上是和《关雎》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P18-23

序言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而“四书五经”又在传统儒家经典“十三经”中居于核心地位。“五经”的名称起源很早,《庄子》中就已经有儒家“六经”的说法,后来又确指为《诗》、《书》、《礼》、《乐》、《易》与《春秋》六种书。西汉时,朝廷设有“五经博士”,他们学习传授儒家的《诗》、《书》、《礼》、《易》和《春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致儒学大盛。朝廷设立的五经博士官俸禄优厚,博士弟子学成后可以为官,更加刺激士子们勤奋学习儒家经典。此后历朝历代无不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儒家经书传习不绝。

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大学》和《中庸》从《礼记》中别裁而出,单独作注,始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朱熹遍注“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合称始于此时。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四书五经”,应该是指南宋朱子时代以下新儒家学术的经典。明清两代,政府规定用“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唯一教材。从此,读书人为了取得功名、学习文化,不得不用心修习,甚至穷经皓首。“四书五经”因此得以广布流传,成为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并真正成为中国读书人心目中的“圣经”。

“四书五经”在流传过程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四书五经”让中国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哲学教育,它全方位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千百年来,它启迪了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体悟感受,赋予炎黄子孙待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启发了华夏儿女的智慧灵根,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塑造中华民族的共同体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民族的大一统建立了至伟的功勋。儒家以德治天下的思想深入人心,儒家经典甚至成为历代政治家的政治读本。赵宋王朝的首任宰相赵普甚至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四书五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还代表着中华传统文明,起着对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它流传国外,影响着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亿万民众,有些国家还把它定为基本教材。时至今日,在东西方文化的激烈冲突与交流融合中,它仍然起着积极作用。

五四运动后,在“打倒孔家店”的狂潮中,“四书五经”被贬为废纸。科学的精神、辩证的思维呼唤我们去反思这些民族中传承久远的精神与文化。为了防止“数典忘祖”,国家也要求在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授与修习,尤其应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大传统文化的比重。20世纪末,一位文化巨人说:“21世纪将属于东方文化!”在目前世界掀起“东方文化热”之际,把“四书五经”中的那些传承久远、至今仍有鲜活生命力的名言名句撷取出来加以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这些名言名句大都涉及学习理想、待人处世、道德修养、人际伦理、治国方针及天体运行与人事关系,深含哲理,它们早已积淀在国人心中,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命哲学。可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深受着它们的影响,虽然我们平时并不觉得如此。比如对待学习的态度,《论语》强调“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这些名言名句大都已经变成了格言警句或成语,大量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当中,比如“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自强不息”等。有一些甚至发生种种演变,如“桃之夭夭”一变而为“逃之夭夭”,“明哲保身”的感情色彩已与其源起之时相反等等。因此,我们在欣赏这些名言名句的时候,要选择从正确的角度入手,有的还要透过字面意思去理解。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从字面的意思看是赞叹松柏在秋冬常绿,实则是赞叹品性像松柏一样高洁的人。

我们这次从“四书五经”中选出约三百条名言名句,以对现实有所资助借鉴为准。我们对古籍进行整理,目的不在于“保存国故”,而在于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拿古代文化知识来为现实生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们本想把“四书五经”中的名言名句网罗净尽,但是《孟子》中成语虽多,却多托之于寓言,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即拔苗助长)、“挟泰山以超北海”等,文句甚长,不便引录,且一般字典、辞典中多有,故不选入。《尚书》今古文有真伪之分,因此所选一般为今文部分,不录伪古文。然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宋代理学家的“十六字心法”,故留而未去。《尧典》本为一篇,伪古文一分为二作《尧典》和《舜典》,因而在文中特地标出。选文原文及顺序以中国书店影印宋元人注《四书五经》为准,参以阮元《十三经注疏》本。

“四书五经”源起甚早,其语言文字已发生巨大的演变。如“君子”与“小人”这对概念,在孔孟时代,它们主要是从社会地位来说的,各指贵族与普通百姓;在今天,却主要是从道德品行的有无和高下来说的,与起初的意思相差甚远。所以,本书对选择的原文都尽量作简要的注释,用白话作译文,注解和译文多参考前贤与今人成果。《论语》、《孟子》主要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和《孟子译注》,《周易》主要参考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和《周易大传今注》,《尚书》主要参考王世舜《尚书译注》,《诗经》主要参考程俊英《诗经注析》和《诗经译注》及姜亮夫、夏传才、赵逵夫等编《先秦诗鉴赏辞典·诗经部分》,《礼记》主要参考孙希旦《礼记集解》和杨天宇《礼记译注》,《左传》主要参考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和沈玉成《左传译文》。赏析则联系现实人生,注重发挥其微言大义,以期能帮助读者理解原文,并对社会现实有所观照。

作为通俗读物,书中不想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只希望注译赏析能尽量契合原文原意,希望能有助于各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进德修业,亦希望能够成为中小学生的读物与资料库。

本书自始至终得到了齐鲁书社的编辑赵发国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并承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的徐美珍同志帮忙把书中《论语》与《孟子》两部分完成。在此,谨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限于学力见识,本书错误在所难免。自选文以至赏析不免有挂一漏万、认识浅薄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书五经名句赏析(精)/中华国粹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11452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1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1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7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