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论诗之作。该注译本是原著的摘录本,原著有诗话16卷1363篇,补遗10卷654篇,每一篇并无标题。此处只选择反映其诗论精髓的多篇,另选了一些趣闻、轶事、妙诗,并为所选篇目加上了标题,作了翻译,还对一些疑难字词进行了注释。
| 图书 | 随园诗话(精)/中华国粹经典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袁枚的《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论诗之作。该注译本是原著的摘录本,原著有诗话16卷1363篇,补遗10卷654篇,每一篇并无标题。此处只选择反映其诗论精髓的多篇,另选了一些趣闻、轶事、妙诗,并为所选篇目加上了标题,作了翻译,还对一些疑难字词进行了注释。 内容推荐 袁枚的《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论诗之作。此书论述广泛,从诗人先天的资质到后天的培养、从写景言情到咏物论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韵律辞章到比兴托物、从诗的修改鉴赏到诗的选篇与评论,从诗的方方面面体现其以『性灵』为主的诗歌理论批评主张。书中选录大量诗作,为反拟古、反考据为诗及使诗歌回归抒写真性情起了极大作用,扭转了一代诗风,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做出了极大的黄献。 目录 卷一 一、诗言志 二、诗在骨不在格 三、存是去非 四、政简刑清 五、切勿抄袭 卷二 六、名未必副实 七、改诗难于作诗 八、诗贵深意 九、每出必携书 一○、须知慈母是先生 卷三 一一、诗难事也 一二、不能评第一 一三、诗称家数 一四、富贵诗 一五、杨花诗 一六、薄命才女许宜嫫 一七、颂不如雅 一八、许太夫人诗 一九、益友情深 二○、诗如言 二一、论改诗 二二、奇伟与幽俊 二三、诗境最宽 二四、诗亦有理 二五、毋效古诗 二六、诗之用典 卷四 二七、身份与心胸 二八、智救故人之子 二九、取其精华,吐其糟粕 三○、诗文贵曲 三一、诗不可有乡野气 三二、诗之厚薄 三三、作诗与通经 三四、明七子与王阮亭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随园诗话补遗 补遗卷一 补遗卷二 补遗卷三 补遗卷四 补遗卷五 补遗卷六 补遗卷七 补遗卷八 补遗卷九 补遗卷十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随园诗话(精)/中华国粹经典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清)袁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31142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29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97 | 
| 出版时间 | 2007-05-01 | 
| 首版时间 | 2007-05-01 | 
| 印刷时间 | 2007-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96 | 
| CIP核字 | 2007047046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北 | 
| 长 | 216 | 
| 宽 | 146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