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华思想、文化的基石。在这个庞大的象征体系之中,包笼着我们民族的思想与智慧,蕴涵着天人之际的妙谛。对《周易》象征文化的解读,可以走进我们民族思想文化的深处,在那里领悟磅礴而又深湛的人文精神,它对天人之际若干本质性的认识以及方法也会引领我们认识未来。
| 图书 | 天人之思(周易文化象征)/中国象征文化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华思想、文化的基石。在这个庞大的象征体系之中,包笼着我们民族的思想与智慧,蕴涵着天人之际的妙谛。对《周易》象征文化的解读,可以走进我们民族思想文化的深处,在那里领悟磅礴而又深湛的人文精神,它对天人之际若干本质性的认识以及方法也会引领我们认识未来。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言 一、《周易》象征思维溯源 神话——巫术——《周易》 作为象征群体的古代神话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由自身而及世界的认知方法 类的集合与推衍 意与象合一的直觉感悟 二、《周易》观照与把握世界的特点 《周易》的宇宙图式 观卦会意,感悟哲理 意象创造与意象解读体系 第一章 《易》卦经文及《易》筮的诞生 一、沟通天人的探索:巫风、占筮和《周易》 巫风流行与三易 《连山》《归藏》与《周易》之异同 二、法象天地的象征符号: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 见诸先秦典籍的《周易》之称 《周易》的经与传 《周易》的具体构成 八经卦的构成 六十四别卦的构成 《周易》的核心意义是“变易” 关于爻象爻位以及卦爻辞 三、象征符号意蕴的由来 阴阳二爻及阴阳对立文化观念的起源 八卦、六十四卦及卦爻辞的作者和时代 四、象征意蕴的发展:从殷商龟卜到《周易》蓍筮 象征的内容、观念及其逻辑思考的发展与进步 占卜方法、工具的变化引起占卜观念的进化 第二章 古代《易》卦占筮方法的象征意蕴 一、占筮理念:古代《易》卦占筮方法的象征意蕴 关于“大衍之数” 《易》卦推求的具体操作 二、释卦方法:“《易》无达占”原则 一卦数解例 对卦理通例 异卦辞同而义理有别例 异卦之爻辞同义通例 一爻数解例 一卦之中卦爻辞同而吉凶有别例 占知吉凶而不能变吉凶例 第三章 《周易》思维体系的象征意蕴 《周易》的象征性 观物取象 一、《周易》的象征形式:借象寓意 《周易》符号——爻、八卦、六十四卦的象征意义 八经卦及其象征意义 八经卦构建了《周易》大厦的基本部分 六十四卦系统的象征方法及其意蕴 六十四卦象表述了六十四种带有规律性的范畴 一个平易可感的物象具有的丰富意涵 二、《周易》的象征灵魂:阴阳辩证 变、通变——一动一静、一语一默,皆是阴阳之理 六十四卦生生不息 《易》变的首要条件是“时” “位”的观念是人们对客观现实长久认识的结果 “当位”与“不当位” “中”与“正” “乘”的观念 “承”的观念 “比”的观念 “应”的观念 第四章 《周易》象征导读例释 一、飞龙在天处处踪:《乾》卦的象征 《周易》首立《乾》《坤》之理 《乾》的卦象及意蕴 《乾》卦诸爻辞的意蕴 说龙,非真龙 二、大地母亲胸怀广:《坤》卦的象征一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的卦象及意蕴 《坤》卦诸爻辞的意蕴 柔弱胜刚强 兰、万物初生举步艰:《屯》卦的象征 《屯》:君子以经纶 韧生事物的发展过程 君子知机而动,经纶天下 四、无心之感阴阳和:《咸》卦的象征 《咸》:交成、通感 天地万物之情的奥秘 心灵感应社会效应的正面和负面 五、《周易》的教育思想:象征教育思想的卦缘 《蒙》卦之象征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施教原则 严格执教的师道原则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六、《周易》的军事思想:象征军事思想的卦象 象征军事原则的卦象 象征崇尚军事智慧的卦象 象征严肃纪律的卦象 象征战略战术观念的卦象 第五章 《周易》的影响 一、阴阳奇偶变化的探寻:象数派 象数《易》学繁荣昌盛的汉代 汉代以后的象数《易》学 二、考核精义、探索哲理:义理派 开义理派《易》学之先河的王弼 义理派发扬光大的宋代《易》学 三、借鉴历史探精义:历史派 《诚斋易传》和历史派《易》学 近代历史《易》学 四、择优汰芜取众长:折中派 折中派《易》学的应运而生 宋代以后的折中派《易》学 五、易学新视野:近代新思维派 科学《易》学之滥觞 科学新思维的《易》学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天人之思(周易文化象征)/中国象征文化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蒋凡//李笑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007322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4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5 |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11.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四川 |
| 长 | 208 |
| 宽 | 148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45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