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伏羲伏兮(一位昙花市长的浮沉风景)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位文人官员的呕心之作,一部改革斗士的仰天悲歌。这里虽然没有金戈铁马的时空流转,没有落日熔金的岁月沧桑,但扑朔迷离的市场角逐,云谲波诡的政治博弈,这部厚重的长篇小说将令你含英咀华,品味官场、社会、人生。

内容推荐

世纪之交的沙颍大地,经济落后、吏治混乱、民怨蜂起……时任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管冠南受命危难之际:担任行署专员、撤地建市政府筹备组组长。他上任后,运用铁腕大刀阔斧地除弊革新,整顿吏治,拉大城市框架,全方位招商引资,甚至冒险在股市里火中取粟,解决捉襟见肘的市财政难题……试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然而,不遵循当代官场潜规则的他,却触动了一张张看不见的网,无所作为的市委书记,以色谋权的市委女秘书长,“非典”渎职的县委书记,以权谋私的市委组织部部长,以及他的风流敛财的小姨子……不同的利益集团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纷至沓来的种种谣言和告状信使省委对他产生了怀疑。何去何从,他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吗?

这里虽然没有金戈铁马的时空流转,没有落日熔金的岁月沧桑,但扑朔迷离的市场角逐,云谲波诡的政治博弈,这部厚重的长篇小说将令你含英咀华,品味官场、社会、人生。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后记

试读章节

管冠南做梦也没有想到,53岁的他居然成了当代的“穆桂英”,到平原省人口最多的地区挂帅出征,任中共沙颍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未来沙颍撤地建市政府筹备组组长。这个决定实在出乎他的意料,而且太突然,在小道消息满天飞,各个层次都难保官场人事调配秘密的今天,事先居然没有丝毫的蛛丝马迹。

昨天下午三点半,他刚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坐下,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来。开始他没有理会,他主持的研究单位下午哪有火辣辣的急事。电话铃还在响,他不情愿地拿起电话,就听见一个中气十足的京腔:“冠南同志啊,你好大的架子,连我的电话都不接。”原来是省委书记,他感到惶恐,三年来,他每见省委书记、省长都得预约多次,即便是书记、省长们找他,也只是让秘书打个电话。这位博士书记有什么事?百花公司重组、南水北调论证、省会商贸城方案……他脑子里闪回最近省经济研究中心急办的一个个课题。“是冠南同志吗?怎么不说话?”省委书记略有不满。“哦,是我,是我。”他很快恢复了镇静,“我这不是在洗耳恭听嘛。”他想同书记调侃两句。“别哕嗦,四点半到我办公室来。”“带哪方面材料?”他忙问。“什么都不带。”书记说完就放下了电话。

从省经济研究中心到省委,最多只有十分钟的路程。他看看表,还有五十分钟的时间。他站起身,给自己倒了杯“信阳毛尖”,又点了根白盒“金芒果”,开始琢磨书记为何急匆匆地召见他,因为书记不像过去那样点明话题。不会是谈研究中心的工作,他肯定地想。三年前省经济研究中心的确是一盘散沙,他接手后,调整了处室,明确了责任,要求关键处室眼睛向下,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联系实际,拿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研究中心的报纸、杂志通过改制、招聘,办报刊的方向彻底扭转,面貌焕然一新,分别被评为全国社科类优秀报刊。他大吸了一口烟,看着徐徐吐出的烟圈在眼前渐渐飘散。是宛丘城建的告状吗?那事是四年前的事,仅仅是违规,但早已处理过,自己行政记过的处分已装在他的档案里。莫非是管城烟厂的事?管城烟厂厂长与他私交甚笃,他们认识多年,直到现在他一直抽着管城烟厂生产的、发给内部职工的白盒“金芒果”。虽然烟厂厂长遣携儿子、带“小蜜”、携巨资外逃的因素很复杂,可他离开管城这个县级市市委书记的位置已经十年了。

他喝了口“信阳毛尖”,瞥了瞥对面墙上挂的刘炳森的四个字“天道酬勤”,心想,天道不一定酬勤,天事从来高难问,不猜算了。继而,他又笑自己,什么时候自己变得如此卑下,成了戚戚之人?

四点三十分,管冠南准时赶到省委书记的办公室门口。他轻轻地敲了敲虚掩的门,秘书小郭迎了上来,对他笑了笑说:“晚上书记要请你打‘双升’呢。”“他有那雅兴?是你逗你老师开心吧?”小郭曾是平原大学的研究生,他十年前作为兼职教授,给小郭讲过课,彼此之间相当熟悉。他们笑着走进书记的套间。

“冠南同志,请坐。”省委书记合上文件夹,从写字台前走过来,与管冠南一起在罩着白布的沙发上坐下来。“你老家好像是少林寺的吧?”省委书记问。

“少林寺东南,离颍河不到两公里。”他惊诧书记的好记性,他记得他曾对书记说,他是少林寺第十四棍僧,无法无天。

“十四棍僧,但姓管。”书记问,“你那管姓与管城、管仲有什么渊源没有?”

原来真是想侃大山,怪不得刚才小郭说晚上还打“双升”呢。他接过小郭递上的茶杯,从口袋里掏出烟,向书记让了一根,见书记摆摆手,就自己点上,摆开架势,向书记娓娓道来。他说,周武王灭商后,封三弟叔鲜于管国,称管叔,管国在平原省会一带。管叔因反对周公旦摄政,与被封于宋国的商纣王之孙武庚和封于蔡国的兄弟蔡叔等联合发动叛乱,被周公镇压下去:管叔被杀,其子孙便以管为姓。后来周穆王又有庶子封于管,后代也以管为姓。管仲生活的年代距此不远,应当是周穆王庶子的后人。

见省委书记津津有味地听,他喝了口水,又说,管仲出生时已贫贱,先事齐公子纠,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失败。后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小白任为上卿,尊为相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治齐四十年,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实行改革,富国强兵,联合诸侯,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管仲提出发展工、商、渔、铁、盐业,相地而衰征;寓兵于民,扩大兵源;举贤任能,不论贵贱。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观点。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说到这里,他看书记抬眼看墙上的钟表,忙打住话题:“噢,我说多了。”不料书记说:“不多、不多。你知道吗,管仲是生在颍上,颍上是我老家的一个县,应该是我的老乡呢。”

“不,”管冠南认真起来,“颍上有两种说法,一是颍水的上游,二是指颍邑。西周时,颍邑的治属在登封东南,而颍上县是隋朝才设。”

“哈、哈,”看着这位老兄带着稚气的执拗,省委书记大笑起来,这位中国著名学府的博士生、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他自然知道管冠南所谈的这些。见已经较真的管冠南,他豁达地说,“连我你也敢争,怪不得人家说你是常有理呢,冠南同志,你对你最近的工作有什么考虑吗?”

“我觉得现在挺不错的,当年林则徐因病辞职返乡,曾在居室里挂一副对联,说是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结交千载上,这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读点书,写点文章,搞点调研,其乐融融。”

“哦,看来对省委三年前调你回省城还耿耿于怀呢。我听人说你在办公室里挂有一副自题联,写着‘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后生当’?”

管冠南心里一怔,这是哪路神仙又告御状,连这副楹联书记都知道,看来以后真得再防一点。他忙解释说:“我办公室还挂有一幅‘天道酬勤’。”

“冠南同志,”省委书记说,“你在宛丘工作的那几年,我刚到省政府工作,对你这个常务副专员的工作是肯定的。虽然你捅了不少娄子,也背了个不大不小的处分,但省委也有难处,你就别计较了,风物长宜放眼量嘛。”

管冠南知道,书记那时作为省长,对他是非常关照的。处分是个偶然事件,当时的专员在中央党校学习,他主持行署工作,谁让宛丘的歌舞厅失火烧死烧伤数十人呢。那些攻击自己的人正好找到了借口,要不是书记当时极力争取,处分会更重,就连经济研究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这个位置也坐不上。就连忙说:“谁敢计较,又怎么能计较呢?”

省委书记说:“冠南同志,你知道的,沙颍地区在全省人口最多,也最落后。我和几位书记谈了多次,感觉到还是你去合适一些。改革开放都二十年了,沙颍地区本级财政收入才一个多亿,不及南方一个村,人均GDP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你知道,周治平是中组部从东北交流过来的后备干部。他做了三年多专员,有一半时间都是在省里、在北京跑钱发工资。四处‘冒烟’,积重难返,也真难为他了。这次省委下决心调你过去,任副书记、行署专员,撤地建市政府筹备组长,同治平同志一起,迅速改变落后局面,赶超全省的平均水平。”

望着书记热切、不容推诿的眼神,管冠南问道:“省委决定了?”

“刚开过常委会。常委委托我同你谈话。”书记严肃起来,“省委要求你,一、加强班子团结,尤其同周治平同志的团结,形成合力,减少内耗;二、发扬拼搏精神,大开放,大跨越,尽快构建平原东部中等城市框架;三、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下岗职工的就业率,保持社会稳定。至于以后的工作,省委还要部署。你有什么要求吗?”

P7-10

后记

我没有想到,30多万字就这样写完了,用了一瓶墨水和一摞印过说明书的废纸,也磨秃了一枝“英雄”钢笔。先前,我曾不止一次地想,码完这三十万字我会如释重负,会欢呼雀跃,会一醉方休。然而除了轻松之外,其他现象却没有出现,我觉得自己仅仅是完成了一个过程而已。

在写作过程中,偶尔有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某某升官了,某某出名了,某某又结婚了,某某又发财了……还有位博士问我,写这本书能卖多少钱?对于这些,我常常无言以对。播种不一定非要收获,正如风雨过后不一定会现彩虹。况且,那短暂易逝的彩虹又有什么值得留恋?我总觉得自己在寻找什么。

我思索着“寻”字,终于发现,“寻”字是大山倒了,压着寸土或者寸草什么的。寸土或寸草能支撑着倒下的大山吗?足见“寻”的不易。我生于“大跃进”年代,粗心的母亲居然没有记准我的生日,只说是麦黄时。哪个人不想知道自己的生日呢?我问过几次后,眼见着白发苍苍的老母面带难色,只好作罢。我安慰自己:世界上有谁的降生是必然的,又有谁的生日是永恒的纪念呢?未知生,焉知死,我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四十六年。个中辛酸,惟自知耳。

人生苦恼识字始,该读书的年龄我上了学。然而那个时候偏偏无书可读。记得有位表舅给了我一本《汉语成语小词典》,我自然爱不释手。后来居然把它翻得掉了页,脱了皮,但那成语却被我熟记于心。同学们随便说个成语,我都能准确地说出在多少页,验证时误差绝不超过三页。为此,我赢过同学们的铅笔、作业本之类。仅仅背些成语也就罢了,后来偏偏喜欢上文学。这么多年来,在工作之余,对各类文学体裁都尝试着写过。公开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戏剧剧本、评论什么的,连同通讯文章在内也有百余篇。但除了剧本外,最长的仅仅七八千字,合起来也不过二十万字,想起来实在令人汗颜。但文学梦却一直在做着。

没想到我的涂鸦让我鬼使神差地走上从政路。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乡里,从乡干部、副乡长、乡长、副县长一路走来,居然已经二十多年。其间,作为一个基层干部,我也曾为社会、为百姓做过不少好事、善事;但作为一个准文人官员,我也做过不少傻事、蠢事。有人问我从政的心得体会,我告诉他,文人还是别做官的好,文人做官更痛苦。

小说《伏羲,伏兮》得益于我的从政生活。二十年前,我在一个县的政府办公室做副主任。短短三年,我曾服务过三个县长。第一个是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任县长前一直从事文字工作,才华横溢,思路清晰,为人厚道,颇似一位睿智的长者,常常为我们这些熬夜写材料的人在家里准备些夜饭。他不乏理性,但一次次创业冲动而形成的经济发展举措大多胎死腹中。就是这样的一个好人,上边却说他“软”,“没有魄力”而只于了一年县长。

第二位县长是武汉大学哲学系毕业的。他当县长时仅三十多岁,思想解放,观念超前,雷厉风行,口才奇好,记忆力也惊人。他除了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起草外,平常讲话根本不让我们写稿子。他充满激情,在一次次舆论的漩涡中,费力地在改革的路上踉跄前行。奔省城、进北京,东引西联,那时他领着我们跑的项目,直到现在还是那个县为数不多的骨干企业。就是这么一个县长,也被他的一些心术不正的同僚以“独断专行”的罪名攻讦,干了不到一年就被调到当时的行署赋闲。

受省委组织部的委派,我于2001年到一个县去代职。在这个地方,有位市长更是奇人。他是个能干事、敢干事、能干成大事的人。他上任伊始,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拉大城市框架,膨胀城市经济;制定政策,营造资本洼地,招商引资。在改革实践中,他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政府,在政府系统实施“效能革命”,把矛头直指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法不依的单位和个人,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然而,仅仅两年,他也被调离了,带着满腔的遗憾和痛苦离开了他发誓要干满一届、拉出个中等城市框架的地方。临走的那天,市直单位的干部和市民不约而同地列队送行,连出租车司机都给他送了锦旗。我被这壮别的场面震撼,虽然我只是听过几次他的讲话,与他接触并不多,我还是由衷地对他崇敬。尽管我早已过了崇敬人的年龄。

我了解这几个市、县长,他们工作认真,生活俭朴,性情率直。他们夙兴夜寐,创造的多,享受的少。对于人们通常所说的那种人生最美好的享受,譬如艺术欣赏、爱情、亲情等等,获得的极少。我知道,凭他们的聪明才智,泡官场、跑官要官的事,只要他们做起来,一定会做得很好。但他们不屑做,哪怕自己受着委屈。他们在自己的良心、道德、人格与现实之间煎熬。他们把痛苦反作用于工作之中,似乎觉得工作着是美丽的。

需要指出的是,我书中的一号主人公身上有着“人治”的影子,有着新权威的痕迹。但我觉得,民主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传统文化积淀很深的地方,往往“李光耀式”的治理方法见效会更快些。而其中的关键在于这个身居高位的权威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威。因为事实上,中华民族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孔、孟、老、庄等人虽然留给当代人的思想遗产中拥有伟大的智慧,但同时也充满着巨大的谬误。这谬误对当代中国人产生着引力极强的误导,而纠正这些误导仅靠温、良、恭、俭、让实在是无法完成的。

四十五岁,老家人说是“骂年”。究竟怎么个“骂法”,解释有许多。我倒觉得用孔夫子所说的“五十知天命”来解释好些。人一过了这个年龄应该知道自己的归宿,由人去骂,去评说。

自古以来,一切圣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享受属于奢侈品,而一切奢侈品都给精神生活带来不便。

耶和华在西奈山向摩西传的第四戒是:星期天必须休息,守为圣日。他甚至下令,凡星期天工作者格杀勿论。有一个人星期天捡柴,他便吩咐摩西,让信徒们用石头把这个人砸死。这未免太残忍了。不过我们不妨把这看做寓言:闲暇和休息也是神圣的。闲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间。只是劳作,没有闲暇,人会丧失灵性,忘掉人生的根本。有个伟人不是说过么: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个人一生的确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善待自己了,不必活得那么匆忙。找点时间,找点空闲,看看天空,看看大地,像个局外人一样看看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们,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上,寻找着自己飘忽的灵魂,应该是件挺不错的事。

终于,我寻找到了我的所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的妹妹在老家承包了几百亩地,时间是几十年。我感到无比欣慰。这一年间,我们栽了油橄榄、梨树、石榴树、桃树、柿树、杨树……我们还准备栽更多的樱桃树、核桃树、李子树、梅子树、葡萄树以及其他的树;我们还准备在已经挖好的鱼塘里养些鲤鱼、鲢鱼、鲫鱼、鳝鱼……种上莲藕、菱角以及其他。漫步在这远离人寰的大自然中,我感到世俗功利是那么渺小,甚至包括那些“文章千古事”和“身前身后名”。同时,我又想,在这广袤的黄淮大平原的田野上,携妻将雏,邀上三五个知己好友,采菊东篱,品茗煮酒,不负责任地笑谈国家大事,笑问今夕是何年,当是人生至快。

我曾把我的前半生所认识的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爱、帮助过我的人们;一类是欺骗、伤害过我的人们。望着我亲手植下的、据说是象征着友爱、和平的油橄榄树,我想说一句话:谢谢,谢谢给我过关爱、帮助的人们,是你们帮助我成长,愿你们用你们的爱心继续关爱这个世界;谢谢,谢谢那些欺骗、伤害过我的人们,是你们帮助我成熟,使我认识到世界如此复杂。我想,人生总会有归期,彼此间多些美好的回忆,比什么都重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伏羲伏兮(一位昙花市长的浮沉风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5058408
开本 16开
页数 4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2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30.25
印次 2
出版地 河南
230
16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