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贴身经理人(Ⅰ英雄结)
内容
编辑推荐

林洛,哈佛大学的高才生,美国期货市场上的“金童子”。由于朋友的背叛以及国际期货对冲基金的联合炒作,公司破产,后回到祖国,淡出金融界,本想随意找份工作,过些闲云野鹤的生活,却成为京城富豪女欧阳婷的私人管家,后又成了欧阳婷经营的光华投资公司的一名顾问经理人。本想逃避现实,却又重操旧业,是上天在给他一个复仇的良机,还是在继续捉弄这个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

内容推荐

《贴身经理人》一书,见证了城市“金领”迷茫的情感生活以及金融市场中残忍的竞技和角斗。“金领”们在霓虹灯下浮沉,挣扎在天堂和地狱之间,他们不屈服命运,内心却又向往着世外桃园。在迷茫中他们坚强,在忍耐中他们奋进。这部小说也可以说反映了当代“金领”们的“奋斗”历程。

目录

引子:期铜大战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试读章节

“下面是最后一项测试。”公关部经理白茹悦耳的声音响起,“请大家进入更衣室,那里有为你们准备的新服装,换好以后由雇主亲自面试。”

林洛面无表情地跟在队伍的最后,还没有走进更衣室,就听见有人大声抗议:“这是什么呀,穿成这样见雇主,有没有搞错!”

“就是,这个样子怎么见人呀!”

“你看看那规定,不允许在里面穿内裤。这不是玩人吗?”

“嚷什么,嚷什么。你们没有选择的权利。”管家培训部的经理张强站在门口大声呵斥道,“这是我们公司成立管家部以来的第一个雇主,待遇优厚,月薪两万。现在谁他妈的想退出可以直接站出来,不用参加雇主面试。”

鼓噪声消失了,没有人说话,四十个人经过四轮的测试到现在只剩下八个,最后只能录取一个,面面相觑一番后有人第一个开始脱自己的衣服。张强恶狠狠地瞪了一眼,砰地一下把门关上。

有人恨恨地骂道:“妈的,我要是离开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打这王八蛋一顿!”

林洛默不作声地开始脱衣服的时候,速度快的人已经把泳装穿上,向众人展示自己身上健壮的肌肉,还炫耀地说自己可以比拟施瓦辛格。

“妈的,要不是因为没有钱,我会选择这破工作,想想自己这些年活的就窝囊。等我有钱了……”

林洛抬头一看,是他们中那个比较出色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这家伙因为清贫,毕业后就失去了相恋多年的女友,据说那女的找了一个足可以作她父亲的男人。

当今的社会,诱惑无处不在。是啊,与其人老珠黄后被男人一纸休书赶出门,又何必把青春委身于贫穷,还不如嫁给金钱和地位,管他对方是七老还是八十!

其实男人也不必为此烦恼、苦闷,所谓的爱情更多的时候是抵挡不住金钱诱惑的。关键是你够不够英俊,或者是有没有这种机会。

林洛默默地把身上的服装脱下,然后换上泳装裤头,坐到角落里陷入了沉思……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是美洲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这天,期铜比其他的期货稍晚开盘,九点半正式开盘。连日来贵金属与能源市场走强引发一波投机性空头回补,激励期铜不停上扬。

林洛冷静地看着面前的屏幕曲线变化,这时候守在另一个电话旁边的贺军大声叫起来,“林洛,他们出手了。”贺军把电话听筒拿下来,对着林洛喊道,“一单就是一千手,价值超过十亿美元,彼得他们不敢自行决定,来询问是否吃进。”

林洛却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什么?天气?天气不太好,晴转多云,午后可能还会下雨。”贺军局促地回答。

“天气很糟糕!不过,不代表期铜市场糟糕。”林洛的脸上绽开一个自信的笑容,“贺军,中国政府什么时候介入,他们第一期抛铜定在什么时间?”

“就在这两天,他们不会眼看着期铜市场这样狂涨上去的!马上就会抛出储备铜打压铜价!”贺军一脸肯定的表情。

林洛的脸上恢复了刚毅的表情:这个时候的他不能有任何的感情外露,他又下了一连串的交易指令,“告诉彼得,先把那张最大的一千手单吃进。”

林洛的回忆被打断,更衣室的门被打开,公关部的干事小章一脸坏笑地对大家说:“请大家跟我来!”说完忍不住转过身去捂着自己的嘴巴偷笑。

“白经理呢,白经理为什么没来?”有人不怀好意地问道。

“白经理在陪雇主。”小章头也不回直接走出了更衣室。

林洛等人跟着小章来到一个开阔的房间,房间里设施极其简单,只摆放了一张凳子。小章吩咐林洛他们八个人站成一排等待雇主的到来,然后走出房间,有人已经开始幻想着白茹一会儿出现时的情景。

门被吱呀一声打开,七双眼睛都望向门口,他们期待的白茹没有出现。

“哇!”响起一阵惊呼。

林洛用眼睛的余光看了一下,不由也是一愣,因为从门口走进来的是一位年轻的女人。

这个女人身上穿得实在是太简单了,一抹胸围,一条超短裙,半截小蛮腰露在外边,超辣的身材完全被勾勒出来。

“她不会就是这次面试的雇主吧?”林洛感到心中一阵恶寒。

其他的人眼睛开始发亮,完全是一副有“美女”不亦乐乎的表情,有的人还故意挺挺胸膛,希望可以吸引“美女”的目光。

“大家好,我就是这次的雇主!”“美女”嗲声道。

“美女”开始在他们面前走动,两个小小的凸点在抹胸的最高处凸现,并且随着她上下晃动。

“我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你们在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美女说到此处扭动妙曼的身姿走到那唯一的凳子前,转身坐下。

“美女”对大家的反应似乎很满意,爆发出一阵笑声,“哈哈哈……”笑声突然戛然而止,因为她发现林洛没有任何的反应,目光淡然。心有不甘的她站起身来走到林洛面前,上下打量着林洛,还故意晃动一下胸部,然后用她那足以迷死人的眼睛盯着林洛。

林洛目不斜视地盯着前方,目光直接从“美女”的头上掠过。“美女”的眼睛不停地对着林洛在放电,柔媚的眼神直视着他。在一番努力失败后,“美女”回过身扭着自己的小蛮腰在众人面前再次走过,打开房门走了出去。

有人突然高声喊道:“苍天哪,大地呀!你们谁都不要和我抢这个机会,我愿意把所得的酬劳全部奉送给大家!“

“我愿意每月再多出两千元给大家,大家把机会让给我吧!”

里面的人吵闹起来。

“看看你们的德行,我的脸都让你们给丢尽了。”办公室里,张强暴跳如雷地骂道,“跟没见过女人似的。”

刚刚的测试竟然被全程录了像,参加最后面试的人都低下头不说话,没有参加面试的人凑在一起窃窃地偷笑,而张强则正恼怒地喝骂着。

有人不满地在下面小声嘀咕:“平时你见白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声点,有胆子站出来说。”张强指着对面的三十几个人吼道。

这个时候没有人会主动站出来说话,他们可不想触张强的霉头,谁都知道这个被大家封为“疯狗”的家伙,要是暴怒起来真的跟疯狗一样见谁咬谁,不过对的都是职位比他低的人。

P5-7

序言

2005年11月中旬,一个惊人的消息得到证实:国家物资储备局下属的国家物资储备调剂中心(以下简称国储中心)副处长,国储中心在伦敦金融交易所唯一的交易员刘其兵已经失踪多时,而他却给国储中心留下了八千手(每手二十五吨),共二十万吨的三月铜期货空头合约,合约到期日为2005年12月21日。

简单来说,所谓铜期货空头合约,就是到期按约定价格向期货交易所卖出铜现货;所谓铜期货多头合约,则是指到期日按约定价格向期货交易所买人铜现货。在期货投资过程中,如果投资者预期未来价格将下降,那他会在期货市场做空而卖出空头合约,假定当时合约价格是每手一千元,如果合约到期时价格果真下降到每手八百元,则投资者每手可以获利二百元。同样的道理,如果投资者预期未来价格将上涨,他会在期货市场上做多而买人多头合约。

1995年,巴林银行这家有上百年历史的银行,最终因为其新加坡交易员里森违规进行衍生品交易而最终以一美元的价格被荷兰银行收购。2005年底,在国际铜市中,也出了一位类似的人物——失踪的国储交易员刘其兵。

刘其兵,湖北人,1990年从武汉大学国际金融系毕业后进人国家物资储备局工作。刘其兵是国储局近十年来重点培养的首席交易员,并因在2003年早于市场,发现并制造了全球范围内的铜产品的牛市,而一度被誉为“全球最出色的交易员”。对于市场来说,刘其兵一直是一个低调、狂傲的传奇人物。

2005年9月,刘其兵判断年底前国际铜价将回落,于是他在LME逐步建立了八千手三月期空头铜期货,到期日是2005年12月21日,当时的建仓价三千五百美元/吨左右。尽管刘其兵的八千手空头合约是通过八家LME会员分仓建立的,但即便到2005年,整个LME的12月21日到期的三月期空头合约总量也不过四万手左右,而除去刘其兵的八千手,估计还有八千手左右是刘其兵联合起来的国内交易商所建立。按LME日均成交五万手的交易量来看,如果场内经纪人开出一千手、两千手的单子,马上就会有人盯住你了。在市场内,一笔大额交易的双方彼此是心知肚明的。天天在这里工作的经纪人能让一个消息在五分钟内传遍市场。刘其兵如此巨量的交易,也注定他要成为国际基金的目标。

据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开资料显示,9月19日到23日四天内,铜价异动,由每吨三千五百美元骤升至三千八百美元。由此开始,铜价开始走上一条不归路,一直处于单边狂涨态势。面对铜价上涨,刘其兵不断开出卖单,希望铜价下跌,总是希望最后一笔卖单扭转局势,结果卖得越多亏得越多。9月中下旬刘其兵累计开出八千手空仓合约,令对手们无比兴奋,一批对冲基金把赌注下在这二十万吨空单上,价格不断推高就是基金围堵的结果。

国庆之后,铜价已经涨到四千美元左右,刘其兵已经无力回天,他彻底栽在国际投机基金手里,也因此选择了失踪。

刘其兵只是给故事开了个头,接下来国储中心的卷人才把这个故事推向高潮,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国储中心和国际期货对冲基金之间的一场期铜大战。前者为LME三月期铜的主力做空者,后者为多头主力。12月21日是双方在LME三月期铜合约的交割日。

11月初,刘其兵失踪的消息已经在国内期货界流传,而LME铜价却已经上涨至四千一百美元左右,刘其兵所建立的八千手空头合约可能面临的损失已经达到一点二亿美元。国储中心当时有三种选择:一是实物交割;二是强行平仓,认赔出场;三是展期,即继续做空,将合约调整为未来到期的远期合约,以时间换空间。

第一种选择,要将二十万吨铜(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运到LME的指定仓库。2004年我国铜需求量达二百五十万吨,其中百分之八十需要进口,而我国铜库存也并不多。先不说将二十万吨铜运出中国的物理难度,即便物理上可行,也绝不可能将宝贵的铜送去交割,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物资安全。

第二种选择是认赔平仓退出,这意味着国储中心要承担一点二亿美元的亏损,由期货对冲基金们攫取。这种方式也是国储中心所不能接受的。

于是,国储中心只能选择第三条路来走,将2005年12月21日到期的合约展期至2006年2月21日。国储交割了五万吨铜,而将其余十五万吨铜空头展期。

国际商品基金正在与中国政府进行一场期铜大战,前者做多,后者做空。先来看双方的筹码。国储局的最大优势就是政府信用与国家经济实力,可以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首先,国储局有关官员透露铜库存达一百三十万吨,可以抛售的数量远高于市场预期,以打压做多的势力;第二,抛出库存铜打压上海期铜价格,影响世界期铜价格;第三,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行业调控,以抑制国内对铜的需求量。国家发改委明确地提出铜行业尤其是铜冶炼行业出现了投资过热的情况,对铜行业相关的专项发展政策正在拟定中。这是对减少铜需求量的釜底抽薪的办法。

国际商品基金的筹码要多得多。最重要的是手中握有重金,有一定的抗压能力。所以,他们可以拒绝相信中国国储局有关官员透露的铜的库存量,无视世界铜业组织、汇丰银行、标准银行对于铜需求将趋于饱和的报告,继续吸盘拉升价格。LME市场期铜价格连创新高,持仓水平稳定。这些基金不到交割日中方付出真金白银,绝不会收手。

如果此次国储在伦敦卖空到时无法交割,投机基金可以直接获利;如果国储可以交割,基金持有铜,则可静候国储补库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这些基金在世界市场的周旋余地也很多,比如对于产铜区的罢工时限的调整,对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财经媒体的运用等等。

国储中心与国际基金交手,持续一月,国储中心败下阵来。

有人认为此次事件只是反映国储局运作不透明或是内控机制不严,实在是小看了政府部门逐鹿世界资本市场的决心。从长远来看,期货市场大战是一场非打不可的战役,这可以阻止国外投资基金在原材料市场对于中国无休止的榨取。

经济领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拼的是财力、智力与灵活的制度。此次期铜大战,输赢暂且不论,国储局具体的操作手法中也大有可商榷之处,但如果因此否定中国争夺世界原材料市场定价权的必要性,或是用对内部体制的批判来取代对国际市场定价战的认识,不是过于天真,就是对于世界市场的基本面缺乏起码的了解。

作为数一数二的大买家,中国实际上已经在大宗商品、燃料、基本金属和原材料市场上一再低调交易,但并没有摆脱在期货市场上被对方合力“围剿”。在现货市场上高买低卖的被动局面。以国储局的战略和发改委与之相配套的行业调整步骤来看,入主期货应该说是一个争夺国际原材料市场定价权的战略决策。

近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对能源、钢铁、矿石、农产品等基础战略物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仅靠国内资源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需要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各类战略物资。由于中国市场采购量极大,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象:凡是中国市场需要的物资,其价格必然会连年翻番,中国因此而吃了哑巴亏。涉及期货市场,中国及中国企业的惨痛教训更多。中国机构在海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屡屡被对手看穿底牌,任其鱼肉,值得反思。

株洲冶炼厂是我国最大的铅锌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1997年,株冶从事锌套期保值的操作人员越权透支进行交易,出现亏损后没有及时汇报,结果继续在伦敦市场上抛出期锌合约,被国外金融机构盯住而发生逼仓,导致亏损越来越大。株冶最终选择平仓退出,亏损高达一点五亿美元。

中国储备棉中心是2003年3月设立的中央企业,肩负着调节棉花余缺、平衡市场供求的职能。自当年10月,中储棉进口棉花多达二十多万吨,豪赌国内市场棉价上涨。结果,国内棉价不涨反跌,致使其投机失败,保守估计亏损在六亿元人民币左右。

2003年以后,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对油价走势判断错误,在市场上卖出大量看涨期权,累计数量达到五千二百万桶。2004年10月份,国际油价大幅飙升,但中航油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更大损失,而是不断展期,导致亏损急剧扩大。由于无法为一些投机性质的交易补仓,公司被迫在亏损的情况下结束部分仓位,最终亏损五点五亿美元。

无论是此次“国储铜事件”还是“中航油事件”、“中储棉事件”、“株冶事件”,其共同特征是中国企业缺乏对期货交易完善的风险控制能力。在缺乏制约与前后台监控的情况下,一位交易员可以自由地买卖期货合约,其总部根本不能及时准确评估这些仓位的潜在风险,更谈不上及时化解风险。全球化之下,中国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各种资源,相应的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但中国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重成本控制,轻风险控制”,必然要吃大亏。今后要在全球范围内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中国企业,太需要转变观念了。

仅仅有事后的责任追究制度远远不能防微杜渐。虽然公司机构重组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是“国储铜”、“中航油”、“中储棉”等事件共同的问题都在于缺乏对交易员的制约,轻视风险控制机制。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国内企业利用境外衍生金融产品进行风险管理这一做法没有错,问题在于进行境外衍生产品交易时必须做好风险控制。

我们关心的是谁是下一个?

我们期望的是没有下一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贴身经理人(Ⅰ英雄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单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28258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7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3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4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7: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