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海风云(第3部)
内容
试读章节

5

听完胡建业的故事,林磊唏嘘不已。不久,林磊开始向胡建业讲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讲了三天,胡建业听完也是唏嘘不已。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林磊出狱前的一个月,他和胡建业一起探讨出去之后的创业之路。

胡建业说:

“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机遇,你不妨一试。”

“什么机遇?”

“我动用股民资金炒股时留了一个心眼,没有把这些资金一股脑都投到股市上,而是拿出其中的十几亿投资了几家企业,目的是规避风险,因为股市风云变幻风险太大。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尝试一下美国投行的路数。美国投行开始都是纯粹的券商,后来又转向投资企业,控股或占股,然后卖掉盈利。我的野心是再用10年时间,把海金证券做成中国最大的投行。我投资这些企业时比较匆忙,市场调研也不充分,因而投资不算很成功,但其中有一家叫安隆的生物技术公司我很看好,你如果能接手继续做市场前景应该很可观。”

接着胡建业又给他讲述了安隆的故事。

“我投资企业时,有一天一位业内的朋友给我带来一位四十岁出头的‘海归’于飞,他自称新一代美籍华人。我请他们吃饭时,于飞自我介绍说,他是北京的干部子弟,十年前赴美留学,是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博士后。毕业后进入世界500强美国最牛的生物技术公司罗氏制药工作了5年。他说他现在已经拿到美国绿卡,算是新一代美籍华人。”

“拿到绿卡不等于人籍,他应该是准美籍华人。”

“这个于飞特能侃。他说他手里有一个单克隆抗体的世界领先技术,这个技术可以使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成本降低五分之一。这个核心生物技术是他在美十年心血的结晶,他不想卖给罗氏,而是想带回来报效祖国。”

“看来这个于飞还是个爱国海归。如果他的领先技术属实,他可是国家急需的人才。中关村的创业园区就是为他这样的人才准备的。”

“我也这么说呀,于飞听完很兴奋,他说:‘50年代,中国需要的是钱学森钱三强这样的导弹原子弹人才,21新世纪,中国急需的是我这样的生物科技人才。21世纪是中国世纪也是生物世纪,未来能够超越信息产业的只能是生物工程产业,就连当今方兴未艾的信息产业也离不开生物工程,虽然有摩尔定律,但硅芯片最终要被生物芯片取代,未来取代首富比尔·盖茨的一定是生物技术公司的领军人物。如果说信息革命是第三次浪潮,那么生物革命就是第四次浪潮,现在的世界正处在两大潮流交错之际。我在硅谷呆了5年,获益匪浅。硅谷不仅有信息产业,有硅芯片,有英特尔、思科和苹果,还有生物技术、新能源和空间技术。”’

“中关村也有生物技术公司。”

“他说:‘在IT产业大潮中,中国和印度算是打了平手。美国硅谷1600多家公司中有五分之一在华人手中,但硅谷每年开创的新公司中有五分之一是印度人所为,这个比例高于华人。在软件产业上,虽然中印两国软件年产值大体相当,但全球75家最高等级软件公司,印度就占了45家,其中30家在班加罗尔。所以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有世界办公室之称,中国硅谷中关村就没有这个美誉。但是要是比IT硬件,印度就不行了,中国有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公司联想,印度没有。

“‘如果说在信息产业上中印打了个平手,那么在生物产业上中印的差距可就大了去了。美国最大几家生物技术公司中,到处可见华人的身影,美国大学的生物技术领军人物很多是华人,在这两个地方,你就难得一见印度人的身影了。所以有人说印度人玩数学可以,玩小白鼠不灵。中国的生物技术近几年也发展迅猛,虽然和美国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同印度比领先就不是一星半点了。就拿干细胞技术来说吧,现在站在世界技术制高点上的是中国人。当然美国干细胞技术发展不起来是因为美国政府有碍于人类道德不让搞,因为干细胞技术最终发展是可以克隆人的。

“‘中国在干细胞再生技术上的突破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是使用4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把成年鼠身上已经长成的表皮细胞成功逆转为全能干细胞。全能干细胞是生命发育的起点,哺乳动物身上的每个器官和身体发肤就是通过全能干细胞的分化发育而来。1997年英国科学家克隆羊多利需要借助卵母细胞来获得干细胞,因而有伦理问题,中国技术用的是表皮细胞,因而没有伦理问题。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研发人造器官和攻克癌症。到那时,人的器官就可以像换汽车零件一样地更换了,肝坏了换肝,肾坏了换肾,心坏了换心。为什么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仅仅是因为20年后中国GDP将超越美国而一举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也不仅仅是因为中国GDP是印度的三倍,而是因为中国将执掌第四次生物革命大潮的牛耳。’”

“你没问他脑袋坏了能不能换?”

“我没问,席上有人问了,他说理论上也可以换。”

“这哥们是北京侃爷吧,不过他道出的倒是世界大趋势大潮流。”

P10-12

目录

二十八、机遇

二十九、找钱

三十、控股

三十一、投资

三十二、奇遇

三十三、海洋

三十四、惨败

三十五、影视(上)

三十六、影视(中)

三十七、影视(下)

三十八、跑路

三十九、超越

四十、尾声

序言

如果说世上真有缘份的话,那我与孙燕君老师的相识与相知就是缘份。

21年前,从事编辑工作刚满一年的我,从《经济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分析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利弊的,作者署名“孙燕君”。我是属于那种知道鸡蛋好吃还想知道是哪只母鸡下了这只鸡蛋的人。所以在认为文章写得很好之余,萌发了拜见作者本人的想法。于是试探着给《经济日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文章写得及时且富有针对性,可以扩写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并希望拜见作者详谈具体想法。不多久就接到了孙燕君老师的电话,相约某日在经济日报社见面。

我欣喜之余如约到来到经济日报社。交谈后得知,孙老师是经济日报社国际部的记者,刚从英国伦敦回来,对关贸总协定的了解全面深刻。我提出,经济各界对《关贸总协定》非常陌生但又急于了解,特别是对“入关”“复关”后的利弊心中没底,所以希望孙老师能写一本书来解市场之渴。孙老师认为我提出的写书建议很好,但有些犹豫。一是孙老师以前没有写过书,二是担心写书会耽误很多时间,得不偿失。我提出书的提纲可以一起来拟定,还可以帮助他整理一些资料。估计是看在我急切与真情的份上,孙老师答应了我的请求。

在接下来的写书过程中,我只有一次到孙老师家帮助整理资料,全书的撰写工作全是孙老师自己做的。

1992年10月,一本名为《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利弊与对策》的书就出版了。从创意到写书再到出版,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是孙燕君老师人生的第一本书,也是我编辑生涯的第一本畅销书。我们人生的第一次交集,就这样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如今,孙老师成了著述等身的知名作家,而我依然在出版领域坚守,在自己的通讯录中不断添加像孙燕君这样亦师亦友的作者名单。

在我眼里,孙老师首先是一位媒体人,而且是一位有思想的媒体人。这不仅是因为他先后担任过《经济日报》国际部记者、国际经济专栏评论员,《中国贸易报》常务副总编,《团结日报》常务副总编,《时代财富》杂志主编等职,而且因为他早在十年之前就先后出版了《报业中国》和《期刊中国》这样的业内扛鼎之作,对中国平面媒体业的生态有宏观准确的把握。我因近期主持出版社的杂志工作,特意再次浏览了孙老师的《期刊中国》一书,该书全景扫描了中国九千余种期刊,并将这些期刊分成七大板块,每板块选若干代表性期刊,用生动有趣而又旗帜鲜明的春秋笔法,讲述了这些板块内外杂志激烈竞争的战国故事。尤其让我大呼过瘾的是,书中居然深入解析了中国期刊的投资方略,即使十年后的今天回看,依然不乏指导意义。

同时,孙老师又是一位经济学家。他大学所学专业就是经济学,曾任中国经济改革国际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有较多的涉猎与参与。他的国际经济大视野给我印象更深刻,比如,在《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利弊与对策》一书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关贸总协定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是调节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顷刻就把读者的注意力抓住了。这种高屋建瓴的表述,无疑是厚积薄发的自然流露。

当然,近些年孙老师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他的作家身份。他的著作以企业家传记、财经小说为主,其代表性著作是《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和《大时代》。前者是所有写马云的著作中最早且得到马云授权的,也是最畅销的;后者已经被改编成电视剧。

读孙老师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其他体裁的作品,最大的感觉是收获大。原因在于孙老师的作品中干货多,不注水,这得益于他丰富的工作生活经历。我常惊叹于孙老师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对人物和事物的分析入木三分。细究起来也不奇怪:以孙老师心智的聪慧、与人为善的胸怀和广袤的人脉资源,如果一心要在官场或商界发展,必定也坐拥钟鸣鼎食的家境了,但孙老师醉心并深耕于媒体和学界,甘于平淡是最自然不过的,而方家的平淡就是最大的深刻。

孙老师不但写小说,也研究小说市场。在与孙老师的接触中,我了解到,我国每年大约会出版2000部小说,能改编成电视剧的屈指可数,改编后能播出的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小说界正被官场小说所垄断,真正好的财经小说数年或可一遇;屏幕上充斥的不是结婚离婚的家长里短,就是砍瓜切菜般杀鬼子的“抗战娱乐片”。这是一个非常奇怪也非常可悲的现象,这既有作家和媒体的责任,也有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孙老师觉得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应该实现主流回归。那就是,作家、各种媒体应该去反映火热的现实经济生活。孙老师既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他2010年完成的小说《大时代》,就是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长篇创业题材小说,讲述新时代的企业家们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和曲折艰辛的扩张之途。

现在读者朋友见到的《山海风云》,又一次见证了孙老师的风格。这是一部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群IT创业精英奋力挣脱传统体制的桎梏,却不幸一头扎进了股权设计的陷阱并戴着制度锁链开始创业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到随处可以“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主人公们现在都还在续写“新事”。小说中三个老板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多家企业的成败兴衰、命途多舛,恰好帮助读者回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完整时代背景。这样一部小说,既倾注了作者前半生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阅历,更展示了作者描绘火热改革画卷力透纸背的功力。小说中,作者对似是而非的股份制、军队办企业的特殊背景、沿海地区的猖獗走私、营销手段的倚正出奇、股改上市的操作手法、高层争斗的惊险无情、利益熏诱下的忠诚背叛、起死回生的人物命运,都有亲身经历般的细节交代。因而,没有惊奇也会拍案,没有意外也想叫绝,让人读后久久难以释卷,释卷之后久久难以释怀:中国少了一家联想、少了一家华为、少了几多商界领袖,多了一部小说、多了一部电视剧、多了无尽的制度反思。小说中,读后最想说的就是“如果”;然而,现实生活中,最残酷的就是“没有如果”……

《山海风云》对孙老师来说,与以往所写的小说有巨大的不同:一是小说时间跨度大、情节又三回九转,可以说是鸿篇巨制,设计的是上中下三部的架构。二是这是为即将开拍的电视剧准备的脚本小说,电视剧将依据这本小说改编。三是这是一部有真实背景和故事的小说,并非完全虚构。小说中的背景企业现在还在股市上;小说中的主人公现在还在商界驰骋。

为了完成这个再现三十年改革中的典型企业和典型企业家历史的宏大工程,孙老师豁出去了,不仅豁出去了时间和精力,而且豁出去了健康。当《山海风云》小说第一部杀青时,他走进了医院,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一个多月以后才走出医院。这中间孙老师经历了生与死的煎熬。

物换星移几度秋。相隔21年,我第二次来到孙老师家。最直观的感觉是孙老师的家更加宽敞了;更令我欣慰的是,孙老师尽管刚出院,人略显疲惫,但气色不错,思维敏捷,谈兴不减。由于《山海风云》一书的电视剧改编协议已经签订,大病初愈的孙老师就义无反顾地开始规划小说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写作。我在感动之余,心中更多的是祝福。

近三个小时的会面结束后,孙老师坚持把我送到地铁站口。回望孙老师的背影,我在想:一位经济学家,又是资深媒体人,更是成功出版了十多部专著、畅销传记和小说的知名作家,其中又有两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不知不觉中一个“四栖明星”的形象在我眼前逐渐清晰起来。孙老师就是这样平凡与低调,他总是让人觉得只要紧追几步就可以望其项背,但冷静下来,你会明白,“望其项背”一般都用在否定句中。

孙老师嘱我为《山海风云》写个序。这回轮到我犹豫了。但孙老师坚毅的口吻让我最终不敢拂逆成命。我从来没有为小说写过序,只好偷梁换柱,拿和孙老师共事的经历来充数。想到这样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山海风云》的作者背景是有帮助的,心中也就释然了。

毛增余

2013年7月12日于北京百万庄

内容推荐

《山海风云(第3部)》由孙燕君编著。

《山海风云(第3部)》讲述了:

林磊利用狱友胡建业提供的商机,经过种种努力,在短时间内筹集了2个亿,入主风雨飘摇中的安隆生物技术公司。一年后,安隆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林磊身价飙升至10亿美元。

林磊利用手中的资源,开始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品尝过失败的苦涩,品味过成功的甘甜。林磊最终建立了以海山海产养殖集团、海山四同影视公司为主体的海山集团。

当年山海公司的创始人陈帆的新腾集团成功上市,稳步发展,成长为八闽科技企业的老大。山海的元老彭一鸣、吴东江也都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发展迅猛。意气风发的三位山海“老人”,商界巨子,把酒言欢,商谈合作计划。谈笑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曾经的创业伙伴雷云……

黯然离开山海的雷云试图利用飞鸣通讯崛起的愿望由于资金的限制而濒于破灭。在一场车祸中结识的神秘女人穆丹替他解了燃眉之急,并成功撬来了小畅通项目。再一次扬眉吐气的雷云再一次陷入了头脑膨胀、背信弃义的陷阱,再一次众叛亲离,最终锒铛入狱。

商业巨子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编辑推荐

《山海风云(第3部)》是一部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群IT创业精英奋力挣脱传统体制的桎梏,却不幸一头扎进了股权设计的陷阱并戴着制度锁链开始创业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到随处可以“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主人公们现在都还在继续书写“新事”。

小说中三个老板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多家企业的成败兴衰、命途多舛,恰好帮助读者回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完整时代背景。这样一部小说,既倾注了作者前半生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阅历,更展示了作者描绘火热改革画卷力透纸背的功力。

小说中,作者孙燕君对似是而非的股份制、军队办企业的特殊背景、沿海地区的猖獗走私、营销手段的倚正出奇、股改上市的操作手法、高层争斗的惊险无情、利益熏诱下的忠诚背叛、起死回生的人物命运,都有亲身经历般的细节交代。因而,没有惊奇也会拍案,没有意外也想叫绝,让人读后久久难以释卷,释卷之后久久难以释怀:中国少了一家联想、少了一家华为、少了几多商界领袖,多了一部小说、多了一部电视剧、多了无尽的制度反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海风云(第3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燕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28884
开本 16开
页数 3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98
CIP核字 2013258380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