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批评专著,是一部以创新的建构为背景的,具有创见的美学批评著作。全书共分四篇:导论篇、本论篇、结论篇和论争篇。
| 图书 | 实践美学观解构(评李泽厚的美学四讲)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批评专著,是一部以创新的建构为背景的,具有创见的美学批评著作。全书共分四篇:导论篇、本论篇、结论篇和论争篇。 目录 序/1姚全兴 序/1夏中义 自序/1 引言/1 I.导论篇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概述 1.李氏概念系统的演绎过程/3 (1)前提阶段/3 (2)美的形成阶段/5 (3)美感的形成阶段/7 (4)艺术的形成阶段/9 2.李氏概念系统的逻辑起点及核心命题/12 Ⅱ.本论篇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概念系统考察 1.对美论部分有关命题的考察/19 (1)关于“社会美”问题/19 久对李泽厚社会美观论述文本的分析/19 a.关于所谓“从动态过程到静态成果”/23 b.关于所谓“历史尺度”/38 c.关于所谓“技术工艺和生活韵律”/43 B对李泽厚形式美观的变动及其轨迹的分析/51 C对李泽厚社会美观问题的小结/61 (2)关于“自然美”问题/65 A.对李泽厚自然美观论述文本的分析/66 a.关于所谓“广义自然人化”及其逻辑内涵的“广义” 推导/66 b.关于“自然的人化”的所谓“历史尺度”/76 c.关于李氏自然美观论述文本的几条“余论”/90 B.对李泽厚自然美观问题的小结/98 2.对美感论部分有关命题的考察/107 (1)关于“建立新感性”问题/107 A.对于“感官的人化”的考察/108 a.所谓感官的“复杂”与“主动”/109 b.所谓感官的“生理性退化”和“非生理性进化”/112 c.所谓感官的“感性的社会性”/116 d.所谓五种感官的“人化”差异/119 B.对于“情欲的人化”的考察/125 a.人和动物间的所谓的“性”和“爱”的区别/125 b.作为“情欲人化”的“媒介”的所谓理性的“渗透”和 “积淀”/129 c.所谓“美感的矛盾二重性”/135 (2)关于“审美的过程和结构”问题/142 A.“准备阶段”中的问题/145 a.关于“审美态度”/145 b.关于“审美注意”/147 B.“实现阶段”中的问题/151 a.关于“审美感知”/155 b.关于“情感”/157 c.关于“想象”/160 d.关于“理解”/163 C.“成果阶段”中的问题/167 (3)关于“审美形态”问题/169 A.类别区划原则的有违同一/170 B.类别间内容的交叉重复/174 C.局部内容与整体框架的冲突抵牾/176 3.对艺术论部分有关命题的考察/181 (1)关于“形式层与原始积淀”中的问题/183 八“时空感”、“节奏感”问题上的自相抵牾/186 B.“生理感官”、“生物学化”问题上的出尔反尔/193 C.“原始积淀”问题上的双向游离/201 (2)关于“形象层与艺术积淀”中的问题/208 A.“巫术与艺术”、“劳动与审美”两组关系的非并列性/208 B.“形象层”与“情欲人化”的非对应关系/212 C.“建立新感性”中“途径”与“手段”的前后抵牾/214 (3)关于“意味层与生活积淀”中的问题/217 A.意味层与形式层、形象层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217 B.生活积淀与原始积淀、艺术积淀的难以共生、共存的 关系/222 Ⅲ.结论篇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概评 1.错误与紊乱的“逻辑起点”——“扣错位置的第一颗纽扣”/231 2.错择逻辑起点的缘由——欠缺、愿望和诱因的合成/234 3.择错逻辑起点的连锁反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242 4.自然是生命与美之母,抑或劳动实践是生命与美之母—— “误认奶娘作亲娘”的美学/247 Ⅳ.论争篇关于实践美学的若干论辩 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267 ——从实践派美学的一个理论窘境谈起 拒绝与科学俱进,“实践美学”何以走向实践/281 ——就“自由自觉的劳动”等概念回复张玉能先生 附:劳动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兼与汪济生同志商榷(张玉能)/295 自然美:自然的人力化,还是自然的宜人化/304 ——从解构李泽厚的“广义自然人化说”人手 隐匿在“哲学”面纱后的“广义自然人化说”/319 ——对徐碧辉君的批评的几点回复 附:也说“自然的人化”——与汪济生君商榷(徐碧辉)/337 后记/351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实践美学观解构(评李泽厚的美学四讲)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汪济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6828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5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25 |
| 出版时间 | 2007-04-01 |
| 首版时间 | 2007-04-01 |
| 印刷时间 | 2007-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8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4.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0 |
| 宽 | 150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25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