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维特这位多情善感的主人翁写给他的朋友一封又一封的书信,描写了维特与夏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的青年们反对封建礼制、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心声。为了逃避世事的纷繁,维特来到瓦尔海姆。在一次乡村舞会上,他结识了天使一般的少女夏绿蒂,并且在明知她已经订婚的情况下依然不顾一切地深深爱上了她。为了忘掉这段感情,维特去了很远的一家公使馆担任书记官。然而由于不得志,他又回到了夏绿蒂身边。但这时夏绿蒂已结婚。他被逼入了绝境,最后举枪自杀。
图书 | 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外名著榜中榜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维特这位多情善感的主人翁写给他的朋友一封又一封的书信,描写了维特与夏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的青年们反对封建礼制、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心声。为了逃避世事的纷繁,维特来到瓦尔海姆。在一次乡村舞会上,他结识了天使一般的少女夏绿蒂,并且在明知她已经订婚的情况下依然不顾一切地深深爱上了她。为了忘掉这段感情,维特去了很远的一家公使馆担任书记官。然而由于不得志,他又回到了夏绿蒂身边。但这时夏绿蒂已结婚。他被逼入了绝境,最后举枪自杀。 内容推荐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这部小说发表后引起肯年人的强烈共鸣,立即风摩欧洲,奠定了歌德在国际文坛的地位。 本书的全译本由著名翻译家杨武能根据德文版《少年维特的烦恼》翻泽。 目录 第一编 第二编 补记 编者致读者 附录 试读章节 五月十七日 我已认识了各式各样的人,但能作伴的朋友却还一个没交上。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他们那么多人都喜欢我,愿意与我亲近;而唯其如此,我又为我们只能同走一小段路而感到难过。你要是问这儿的人怎么样,我只能回答:跟到处一样!人类嘛都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多数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忙忙碌碌,花去大部分时间;剩下一点点余暇却使他们犯起愁来,非想方设法打发掉不可。这就是人类的命运啊! 此地的人倒挺善良!我常常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他们一起共享人类还保留下来的一些欢乐,或围坐在一桌丰盛的筵席前开怀畅饮,纵情谈笑,或及时举行一次郊游,一次舞会,等等这些,都对我的心境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只可惜偶尔我不免想起,我身上还有许多其他能力未能发挥,正在发霉衰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唉,一想到这一点,我的整个心就缩紧了。——可有什么办法!遭人误解,这便是我们这种人的命运。 可叹呵,我青年时代的女友已经去世!可叹呵,我曾与她相识!——我真想说:“你是个傻瓜!你追求着在人世间找不到的东西。”可是,我确曾有过她,感到过她的心,她的伟大的灵魂;和她在一起,我自己仿佛也增加了价值,因为我成了我所能成为的最充实的人。仁慈的主呵!那时难道有我心灵中的任何一种能力不曾发挥么?我在她面前,不是能把我的心用以拥抱宇宙的奇异情感,整个儿抒发出来么?我与她的交往,不就是一幅不断用柔情、睿智、戏谑等等织成的锦缎么?这一切上面,全留下了天才的印记呀!——唉,她先我而生,也先我而去。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她那坚定的意志,不会忘记她那非凡的耐性。 几天前,我见过一个叫V的青年,为人坦率,模样儿长得也挺俊。他刚从大学毕业,虽说还不以才子自居,却总以为比别人多几分学问。我从一些事情上感觉出,他人倒勤奋,一句话,也有相当知识吧。当他听说我会画画,还懂希腊文——这在此间可算两大奇技——,便跑来找我,把他渊博的学识一股脑儿抖搂了出来,从巴托谈到伍德,从德·俾勒谈到温克尔曼,并要我相信他已把苏尔泽的《原理》的第一卷通读过一遍,他还收藏有一部海纳研究古典文化的手稿呢。对他的话我未置一词。 我还结识了一位很不错的男子,是侯爵在本城的总管,为人忠厚坦诚。据说,谁要看见他和他的几个孩子在一块儿,谁都会打心眼儿里高兴;尤其对他的大女儿,人家更是赞不绝口。他已邀请我上他家去,我也打算尽早前往拜访。他住在侯爵的猎庄上,离城约一个半小时路程;自妻子亡故以后,他住在城里和法院里都心头难受,便获准迁到猎庄去了。 此外,我还碰着几个怪人,一举一动都叫你受不了,尤其是他们的那股子亲热劲儿。 再谈吧!这封信你一定喜欢,它完完全全是纪实。 P6-7 序言 歌德是德国杰出的文学家、画家、哲学家、政治家、批评家和自然科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德国文学史上的“狂飙突进”运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个阶段,是德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作家。 1774年初,歌德怀着满腔的激情,仅用了四周的时间完成了这本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使他享有了世界性的声誉。这部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小说,以主人翁维特和夏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当时的青年们反对封建礼制、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强烈愿望。 小说借助书信的形式展开描述:维特为了逃避世事的纷扰,只身来到瓦尔海姆。在一次去乡村舞会的路上,他结识了天使般美丽纯洁的少女夏绿蒂,并对她一见倾心,陷入爱河。这时的绿蒂已经和一个名叫阿尔伯特的人定了婚,阿尔伯特为人正直、诚实、可靠,就连绿蒂也认为:阿尔伯特的“稳重可靠仿佛天生可以作为一种基础,好让一个贤淑的女子在上面建立幸福的生活”。面对看起来如此般配的一对人,维特对绿蒂的爱情烈火并没有就此熄灭,而且越烧越旺,维特几乎不能自已。一面是自己深爱的女子,一面是对自己友善的阿尔伯特——她的未婚夫,在三个人的爱情角逐中,维特经过矛盾的痛苦挣扎后不得不忍痛退出,去了一家很远的公使馆担任书记官,然而这里的生活并不如意,他常常郁郁寡欢、彷徨苦闷。最后他又回到了绿蒂的身边,这时的绿蒂已经和阿尔伯特结了婚,婚后的生活并不愉快。失去维特后,绿蒂的内心空虚寥寂,和维特的久别重逢,使他们再一次陷入爱情的深潭,不可自拔。维特对绿蒂的爱之深切与不能得到绿蒂的矛盾,又使他陷入绝望的境地,极度痛苦的维特最后举枪自杀。 本书的构思来源于作者年轻时的一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文中所描述的单相思部分采自歌德在威茨拉做实习律师期间发生的事,其结尾部分则是根据歌德的朋友耶鲁撒冷的悲剧性遭遇创作的。这部小说自问世即风靡了德国和整个西欧,人们争相传阅,并纷纷模仿主人公的风度举止、穿着打扮,青衣黄裤的“维特装”风行一时,全球掀起了一股“维特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外名著榜中榜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歌德 |
译者 | 杨武能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0648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7-07-01 |
首版时间 | 2007-07-01 |
印刷时间 | 2007-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16.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7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