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接包方视角下的全球IT和ITES离岸外包--跨国服务商与东道国因素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前沿和视野,研究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现象的专著。基本脉络的在对IT和ITES离岸外包理论爬梳及实证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离岸外包经验与启示,尝试对中国在拓展IT和ITES离岸外包服务方面应注意应对和解决的问题,从政策层面与管理层面两个维度做建言和提示。

内容推荐

本书沿着经济全球化下IT(信息技术)和服务这两条线索,从被既往研究(主要指发达国家学界)相对忽略的外包承接服务方的视角展开,以3编8章的篇幅,探讨了全球IT和ITES(信息技术“使能”或密集服务)离岸外包的发展脉络、理论背景和某些关键问题。并在理论爬梳和大量实证案例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接包经验及启示,尝试对中国IT和ITES离岸外包承接的拓展与路径,从政策层面和管理层面两个维度,作建言提示。本书所强调的接包方视角和对全球IT和ITES离岸外包承接的广角镜头式的全方位扫描和关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主流服务外包研究的薄弱与不足。

第1—3章构成本书的上编。第1章作为全书的开篇部分(“导论: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框架”),在经济、服务与科技全球化的大前提或规定性下,简要提示了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基本的分析框架。概略总结了IT和ITES离岸外包作为选题的独特意义及一个整一的接包方视角(离岸外包东道国和离岸外包服务商相配搭)的必要性和存在价值。

鉴于仍处于发展和演化阶段的外包相关概念的复杂多维和非稳态,容易造成理解和分析上的歧义和困难,本书第2章(“外包、离岸外包与IT和ITES离岸外包:缘起、辨析与演进趋势”)从内涵到外延,对其进行了详尽梳理和辨析。该章首先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权威的《韦氏词典》和《美国传承词典》的外包(()utsourcing)定义,做了细致对比和解读(制造业外包先于服务业外包,外包具有外向性或全球性,外包的非工会企业指向等);其次,从英文文献里选取了40多个与外包、离岸外包以及IT和ITES离岸外包相关的各类术语和概念表达作为样本,通过两相比较和互为参照等手段,对外包业务的不同种类、方式乃至展开过程,做了详尽的解说和诠释;同时,采取由远而近、由大见小、由表及里以及由外而内的演绎逻辑,沿着外包→离岸外包→IT和ITES离岸外包的路径,对后者——本书的主要议题和研究对象做了理路清晰的、明确和充分的界定。本章对IT和ITES离岸外包的诠解,既顾及到了更大的经济、管理背景与文本框架的存在(与国际贸易、FDI、企业并购、GATS及战略联盟等的交叉、关联与区别),也有意识地将定义置于了相关的历史脉络和理论沿革的规定性中——辟有对IT和ITES离岸外包发展背景、主要模式及演进趋势的专节介绍与分析。

第3章(“IT和ITES离岸外包的动力机制:理论背景与综合分析”)是文献综述和理论归纳。在对国际和中国学界关于外包、离岸外包特别是IT和ITES离岸外包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就外包和离岸外包现象背后的理论根据和历史沿革,做了全方位的文献开掘和整理:对比了交易成本经济学(TCE)、比较优势理论、核心竞争力学说以及企业资源观理论(RBV)等经济学和管理学分析框架与外包的逻辑关联性,研究了它们作为IT和ITES离岸外包现象解释工具或研究手段的可行性与局限性,剖析了IT和ITES离岸外包的动力机制因素。本章的特点之一是,对中外外包学术文献的爬梳,有意识地引入了相关国际组织和咨询公司的多篇学术报告。

第4—6章构成本书的中编。作为业界的某种共识,外包和服务外包的一大动因是企业的“归核”策略——即将企业的有限资源与关注重心,重新或主要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以凝练和提升企业应对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而事实上,承接外包的外包服务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外包和离岸外包承接竞争中,本身也存在着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它成为外包承接乃至服务交付成功与否的关键。第4章(“IT和ITES离岸外包的承接关键:区位环境与服务商素质”)从外包服务商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详细考察了影响和制约东道国区位环境与服务商素质的一些关键性因素。包括与IT和rFES离岸外包承接相关的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权保护与数据安全,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CMM/CMMI和ISO 27001认证以及社会资本与文化差异等问题。

第5章(“IT和ITES离岸外包区位优劣势比较研究:东道国层面的分析”)和第6章(“IT和ITES离岸外包的全球交付模式(GDM):国际外包服务商分析”)分别从外包东道国层面和跨国外包服务商角度,对IT和ITES离岸外包承接的区位优势,做了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为全书整个骨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旁观视角。并在此基础上,从正负向两方面,深入探讨了IT和ITES离岸外包承接,对东道国经济成长的效应与影响问题。特别是,在全球交付模式(GDM)的框架下,对比分析了离岸外包服务商诸种力量间的博弈关系——主流跨国服务商和新兴服务商间以“相向聚合”与“趋同”为特征的互动,新兴离岸外包服务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展望了IT和ITES离岸外包服务的前景走向。其中包括在离岸(外包)阶段模型(OSM)的基础上,推演出了一个服务商离岸化程度模型——离岸(外包)服务阶段模型(OSSM)。此外,还专门从接包方视角着眼,分析了IT和ITES离岸外包的风险因素,以及令接发包双方均感棘手的高流动(减员)率问题,并给出了应对措施。

第7章(“中国推动IT和ITES离岸外包服务的现状与前景:一个类SWOT分析”)和第8章(“当前中国开展IT和ITES离岸外包的战略选择与策略措施”)作为本书的下编和结篇,开始聚焦中国,重点展开对中国的服务外包承接情况或案例的解剖和分析。前者着重于中国推动IT和ITES离岸外包承接业务的现状与前景的展示:首先介绍了中国作为主要外包东道国,开展接包业务的现实必要性;接下来依托大量图表和数据,在对中国接包业务现状做一般性描述的基础上,引入SWOT/TOWS/WTSO分析方法,探讨离岸外包中国承接或“中国服务”的现实机会。后者在从政策(政府)和策略(企业)两个层面,对中国当前IT和ITES离岸外包接包的战略路径和现实措施,进行要点提示、总结和引申的基础上,适时引入了实物期权(Real Options)框架的务实和谨慎操作等理念。其中,第8章中有关“中国的NASSCOM”建设问题的专节讨论,就论证角度而言,避开了应该不应该有“中国的NASSCOM”的浮泛的一般性议论,进入到了何为及如何建设“中国的NASSCOM”的操作性层面。

目录

上编 IT和ITES离岸外包:演进趋势

 第1章 导论: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框架

1.1 选题背景、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1.1.1 世纪之交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和服务全球化背景

 1.1.2 跨国公司作为主角与IT和ITES离岸外包

 1.1.3本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基本研究框架与方法

 1.2.1 研究角度与主要方法

 1.2.2 章节安排与主要内容

1.3 本书的不足与可取之处

 第2章 外包、离岸外包与IT和ITES离岸外包:缘起、辨析与演进趋势

2.1 外包作为历史现象

2.2 外包相关概念的缕析与内部界定

 2.2.1 外包的各种表述

 2.2.2 离岸外包与IT和ITES离岸外包:本书的辨析与定义

2.3 外包和离岸外包的外部界定:在关联与交叉中区别

 2.3.1 离岸外包与WTO-GATS的关系

 2.3.2 离岸外包与国际贸易

 2.3.3 离岸外包与FDI

 2.3.4 离岸外包与战略联盟

 2.3.5 离岸外包与企业并购

 2.3.6 接发包与供需关系:Outsourcee与Outsourcer之辨

2.4 IT和ITES离岸外包的发展背景简析

2.5 IT和ITES离岸外包的主要模式

2.6 IT和ITES离岸外包:一种变动不居的趋势

 第3章 IT和ITES离岸外包的动力机制:理论背景与综合分析

3.1 IT和ITES外包与离岸外包:一个文献综述

 3.1.1 学界既有研究的脉络与进展

 3.1.2 本书的研究基点与视角

3.2 IT和ITES离岸外包的理论背景与文本渊源

 3.2.1 外包和离岸外包的经济学背景

 3.2.2 外包和离岸外包的管理学渊源

 3.2.3 理论基点:本书的一个整合性爬梳

3.3 IT和ITES离岸外包的动力机制:跨国公司视角

 3.3.1 IT和ITES离岸外包的外生动力

 3.3.2 IT和ITES离岸外包的内生动力

中编 IT和ITES离岸外包:全球承接

 第4章 IT和ITES离岸外包的承接关键:区位环境与服务商素质

4.1 IT和ITES离岸外包到岸条件:区位环境与服务商素质

4.2 IT和ITES离岸外包与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方法

 4.2.1 CMM和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模型集成

 4.2.2 ISO 1799与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4.3 IT和ITES离岸外包的知识产权与数据安全视角

 4.3.1 离岸外包合同与适用法律问题

 4.3.2 离岸外包合同谈判中的知识产权关注

 4.3.3 离岸外包: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安全

 4.3.4 客户和服务商的契约信任建设与第三方监理机构

4.4 社会资本、文化差异与IT和ITES离岸外包

 4.4.1 IT和ITES离岸外包的社会文化视角

 4.4.2 文化差异对离岸外包承接的影响

 4.4.3 社会资本对离岸外包承接的影响

 第5章 IT和ITES离岸外包区位优劣势比较研究:东道国层面的分析

5.1 IT和ITES离岸外包服务的全球供给:一个现状鸟瞰

5.2 IT和ITES离岸外包对东道国经济成长的意义与影响

5.3 IT和ITES离岸外包东道国的外包服务政策:一个抽样展示

5.4 IT和ITES离岸外包东道国的区位竞争力比较概况

 5.4.1 来自科尔尼(A.T.Keamey)公司的数据分析

 5.4.2 来自CIO Insight杂志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5.4.3 来自CIO杂志(www.cio.com)的数据分析

5.5 全球IT和ITES离岸外包城市竞争力分析

 5.5.1 外包城市24强:来自咨询公司neoIl的数据分析

 5.5.2 外包城市50强:来自咨询公司Tholons的数据分析

5.6 IT和ITES离岸外包新兴东道国:竞争格局与案例聚焦

 5.6.1 亚洲板块:印度、菲律宾和越南

 5.6.2 中东欧(CEE)板块:俄罗斯

 5.6.3 拉美板块:巴西

5.7 IT和ITES离岸外包发达东道国:加拿大、爱尔兰和以色列

5.8 接包方视角下的IT和ITES离岸外包风险因素分析

 5.8.1 IT和ITES离岸外包风险因素

 5.8.2 接包方视角下的离岸外包风险因素

 第6章 IT和ITES离岸外包的全球交付模式(GDM):国际外包服务商分析

6.1 IT和ITES离岸外包服务提供的前景:全球交付模式(GDM)

 6.1.1 相向聚合与趋同:主流跨国服务商和新兴服务商的博弈

 6.1.2 新兴离岸外包服务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6.1.3 IT和ITES离岸外包:一个服务商离岸化程度模型(OSSM)

 6.1.4 IT和ITES离岸外包与全球交付模式(GDM)

6.2 主流跨国IT和ITEs离岸外包服务商:以EDS为案例

 6.2.1 EDS概况

 6.2.2 EDS与IT和ITES离岸外包服务

 6.2.3 EDS与中国

6.3 新兴国际IT和ITES离岸外包服务商:以Luxoft为案例

 6.3.1 Luxoft概况

 6.3.2 Iuxoft客户

 6.3.3 Luxoft市场现状

6.4 高流动(减员)率(Attrition Rate):现状、成因与对策

 6.4.1 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的界定

 6.4.2 高流动(减员)率的负面影响

 6.4.3 高流动(减员)率的正面效应

 6.4.4 高流动(减员)率的基本成因

 6.4.5 高流动(减员)率的应对策略

6.5 全球IT和ITES离岸外包服务商:一个排名概览

 6.5.1 neoIT.com/theoffshore100.com离岸(外包)100强(2005)

 6.5.2 globalselvicesmedia.com全球(外包)服务100强(2006~2007)

 6.5.3 IAOP全球外包100强(2006~2007)

 6.5.4 《外包黑皮书》全球50家管理得最好的外包服务商(2005~2007)

下编 IT和ITES离岸外包:“中国服务”

 第7章 中国推动IT和ITES离岸外包服务的现状与前景:一个类SWOT分析

7.1 中国推动IT和ITES离岸外包接包业务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7.2 中国IT和ITES离岸外包接包业务的现状分析

 7.2.1 当前中国IT和ITES离岸外包业务的承接态势

 7.2.2 WTSO:中国承接IT和ITES离岸外包的机缘与可能性分析

7.3 中国IT和ITES离岸外包本土服务商的基本生态与国际化路径

 7.3.1 中国内地服务商的基本生态分布

 7.3.2 中国内地IT和ITES离岸外包服务商的国际化背景与路径分析

7.4 中国内地IT和ITES离岸外包服务商实证研究:中讯软件集团

 7.4.1 中讯现状

 7.4.2 中讯特色

 7.4.3 中讯优势

 7.4.4 中讯目标

 7.4.5 中讯难题

 第8章 当前中国开展IT和ITES离岸外包的战略选择与策略措施

8.1 IT和ITES离岸外包承接的政府战略:引导机制的提升与良性循环

 8.1.1 优化与外包相关的政策环境,引导FDI向ITES和IT服务方向倾斜

 8.1.2 不断提升外包服务的商务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和行业规范制度化

 8.1.3 继续强化IT和ITES的产业发展方向,扩大中同外包服务规模

 8.1.4 调整教育和培训体制:从橄榄型向金字塔型、哑铃型人才结构发展

 8.1.5 大力推进IT产业国际化,打造中国IT和ITES外包服务国家品牌

8.2 IT和ITES离岸外包承接的企业策略:管理层面的主动性作为

 8.2.1 离岸外包服务企业内的运作策略

 8.2.2 “功夫在诗外”:离岸外包承接的企业外运作策略

8.3 产业化追求与“第三部门”行业势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NASSCOM

8.4 规避国际环境与政策的不确定性:实物期权(Real Options)理论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外文部分

附录1 图表与案例目录

附录2 英文缩略语索引

如歌期许(代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接包方视角下的全球IT和ITES离岸外包--跨国服务商与东道国因素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慈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866706
开本 16开
页数 5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5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9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4: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