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悦读MOOK(第3卷)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本社科类读物。全书共分17个栏目,每个栏目的内容八九不离“书”这个中心。这些文章大多来自国内,但也有出自海外人士的手笔。文章丰富,文笔流畅,趣味性、可读性很强,绝对能使你流连于此书中。

内容推荐

这是本社科类读物。内容有关于书。全书共分17个栏目,包括:特稿,悦读一得,书里书外,议论风生,书界人物,书市热点,域外书谭,书界往事,先睹为快,书海指津,海外书情,热点档案,特别关注,网上风景,遨游书城,书海巡游和养生之道。

目录

特稿:

读熊十力札记

千年叩问:欧阳修的两次文字风帔

《论语》何以成为心理健康指南

——读《于丹(论语)心得》

悦读一得:

正在读的一本书

请读马克·里拉

在厄运面前

做一个好市长的启示

悦读说书

不再区分,都是故事

书里书外:

近年西方知识界热点掠影

议论风生:

边缘漫记

喜闻新人向孔子“宣誓”

——谈孔子“出妻”及其他

续貂录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读红手记

绛珠之泪

书界人物:

俞平老的暮年生涯

鲍正鹄先生

书市热点:

谁在灭“80后”

域外书谭:

从“脚跟思考”到“用头立地”

 ——普拉东诺夫的一生

书界往事:

话说新版《赫鲁晓夫回忆录》

毛彦文女士和她的《往事》

有关吴宓先生的一件往事

先睹为快:

重审清代西域拓边史

书海指津:

怎样读《论语》

海外书情:

筹划冷战的国务卿——战争决策的背后——电脑奇

才的故事——走进死胡同的物理学——冷战后的阴

谋世界——在自己妻子的光芒之下——揭示圣经中

的真实——空前绝后的大灾难 

热点档案:

物权法草案的反对者——巩献田

民主是个好东西

特别关注:

谁毁了长城

相关链接:

 长城保护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网上风景:

一群孩子对一个家长的“围剿”

遨游书城:

与和田教授在京都逛书店

书海巡游:

有此一说

中国政府行政成本浪费惊人——中共对托洛斯基评价的转变——中国新社会阶层正在不断大

——美国兰德公司:中国会非常穷——中苏关系破裂的真相——二十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历史往事

周作人如何为自己开脱 

东北大鼠疫

 相关链接:二十世纪中国灾患

图与文

 海上旧影重见天日

争鸣

当前的中国算得上盛世吗

人物志

离婚

我从来没有打过侯宝林

文人临死前的非常话语

社会百态

古玩市场里的“跟屁虫儿”

环球点滴

自由女神是如何消失的

内幕揭秘

“神舟一号”发射内幕

牛康趣谭

书会在二十一世纪消失吗

学海撷英

被误解的文史常识

养生之道:

宋美龄长寿密码

试读章节

在厄运面前

走进波恩贝多芬故居,参观各种展品,最令人心酸的,莫过于目睹那几样助听器了。那是机械师梅尔策尔应贝多芬的要求于一八一三年为他制作的。

这样的展品很容易让人想到这位乐坛巨人的耳疾,想到他的坎坷的命运。

贝多芬的耳疾,在有关他的传记著作中,多有涉及。而《贝多芬》一书,则是以传记小说的形式,更为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贝多芬的人生发展轨迹,其中也包括他那不幸的遭遇。

贝多芬发现耳疾,是在一七九六年。这本书是这样描述的:

“一天清晨,当贝多芬醒来时,他听到一种轻微的、低沉的嗡嗡声。听起来像是急雨,可天空却是一片澄蓝。难道邻居家失火了?他从床上眺起奔到窗前,但是看不到烟火,大街呈现出通常的宁静景象。”

他很快意识到这“可怖的声音”并非来自外界,而是在自己的耳朵里。

此时,贝多芬的音乐生涯正处在“辉煌的上升线”上,乐思连连涌来,一部作品刚一结束,另一部作品又已开始,有时甚至同时写作两三部作品。他多么渴望自己在这个领域有更大的作为啊!而他所从事的事业又是与敏锐的听觉须臾不可分离的,对他来说,双耳失聪,实在是“无法想象的可怕”。他迫切希望听觉能够恢复;但是,事与愿违,他的耳疾却日益恶化,使他从“最好的状态掷进最坏的境地”。

他的精神状态已濒临崩溃。他茫然、沮丧、绝望,以至于多次萌生自杀的念头。并且在三十二岁那年就写下了遗嘱。

然而,贝多芬并没有走上绝路,这是由于为音乐事业献身的执著精神支撑着他。他曾说,唯一能留住他的是艺术。正是音乐艺术驱散了那些阴郁的念头。使他从绝望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这在本书中也有明白的表述:“在他的内心之中有多少未生的作品在沉睡!它们都要来到这个世界,”在它们没有问世之前,他是不能撒手而去的。

正是凭借这样的执著精神,他没有在厄运面前低头。那掷地有声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让它毁灭我”的强音压倒了一切,使他度过了阴疆、窒息的岁月。他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在音乐园地上辛苦跋涉,为人们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动人心魄的乐曲,留下了永恒的欢乐。

作者在本书的最后部分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这个称做贝多芬的人是怎样承受他的命运呵!换另一个人早就崩溃了,可他巍然挺立。他在内心深处谛听声音,创作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他追求、关注、忍耐,贡献出一切,他就这样穿越人生,他是一个征服者,一个胜利者!

这是对贝多芬在厄运面前振作精神、奋力进取的极好的概括和由衷的赞美。

读完传记小说《贝多芬》,我们会更深切地意识到贝多芬的一生是一部大书,它留给世人的是许许多多的回味和启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一封信中说过这样的话:“贝多芬给你的感受是说不尽也道不完的。”诚哉斯言!

(《贝多芬》,费里克斯·胡赫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做一个好市长的启示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是美国工业、金融业中心,也是世界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之一。《领导:纽约市长朱利安尼自述》(以下简称《自述》)一书,正是朱利安尼在连任两届(1994—2001年)纽约市长后,对他在任期内为管理好这座城市所表现出来出来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作了全面的回顾和展示。

《自述》一书,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非常吸引读者注目的切入点:那就是在朱利安尼两届市长任期将满,尚有三个多月即将离任的时候,突然在纽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这给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造成的恐惧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纽约市民首当其冲。作为纽约市的市长朱利安尼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后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何进行妥善处理,这确实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项非常艰巨而困难的工作,也是对一个市长是否具有应对能力的重大考验。因为,这一突发事件善后工作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有力地保障纽约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当然也关系到他在担任八年纽约市长后,在卸任前能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朱利安尼在这一关键时刻,未失众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他始终把市民的安危放在他工作的中心位置上,也就是说,他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充分体现在他的人性化管理上。《自述》的“第一部”,就是从“二O0一年九月十一目”开始,即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一刹那,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十分紧张、十分复杂的境遇中,让你去感受这位市长人性化管理的魅力。他说:“凡是发生紧急事件,我一定要赶到现场,直接就眼前的状况亲自评估。”“9·11事件”发生后,他“首先是设置临时指挥中心”,组织、调度所有力量展开工作;其次“设法建立与市民的沟通渠道”,尽他所能安抚人心,组织安全撤退,抢救照顾伤患。这种人性化管理,正是他在工作中始终坚守的一条基本原则。因此,他在处理这一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临危不惧,全力以赴,沉着应对,从而取得决定性的成效。

《自述》的“第二部”内容,正是全书的核心。是这位市长对自己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的具体表述。他的这些表述,绝对不是讲些不着边际的大道理,而正如他所强调的,“除了提出原则,本书也佐以实例。显示应用这些原则的效果”。他“相信证据甚于理论,成果胜过空谈。”因此,读他的《自述》,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沉闷,而是觉得津津有味,并能从中悟出许多道理。他作为一市之长,非常强调要“建立团队一致的工作步调”。因此,他在工作中处处坚持这种团队意识,依靠这种团队精神,把市政府成员和下属职能部门拧成一股绳开展工作。对工作中要坚持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他在书中往往以体育竞技(橄榄球队的比赛)、大型企业管理为实例反复进行阐释。事实也证明,在他任期内,不论处理突发事件,或解决其他工作方面的问题,靠的就是坚持这一原则。

朱利安尼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表现在很多方面,《自述》“第二部”目录就列出了十五个小插题,每一个可以说都是他切身的经验之谈。要说单独看这十五个小插题,似乎并没有什么神秘、惊奇之处,如“按部就班”、“网罗精英”、“精思熟虑、再作决定”、“诚信至上”、“不畏权势”等等。可是,当你读到作者对每个小插题所阐释的具体内容,你就会从他对这些原则所举的例证中,感到耳目一新,从中获益。因为他所举的例证,都是从他长期的生活、工作实践经验中积累的,并经过他的“精思熟虑”写出来的。他不只是泛泛地讲理,而是适用例证,谈他的认识、体验和启示。这样,就把带有普通性的原则深化了、感性化了。因此,也使读者提高了阅读的兴味。

当然,作为美国第一大市的市长,当然有他自身所处的政治、社会及文化背景,也有他特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就《自述》中朱利安尼作为市长所展示出来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我们阅读它,如果中国市长们也能阅读它,并结合我们的背景和工作、生活的实际进行思考,应该也有不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我想这也许是这一著作的价值所在。

(《领导:纽约市长朱利安尼自述》

译林出版社)  P26-28

序言

死了两千多年的孔夫子,万万不会想到,尽管儒家提倡的“礼义廉耻”在这片土地上已很少有人理会,可是那本记录他生平言行的《论语》却突然火了起来。但严格地说,火的并不是《论语》本身,而是记录读了《论语》所产生的心得的那本书。几个月来,《于丹(论语)心得》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书界一道奇异的风景线。于丹和《论语》成了当今文化界时髦的话题。

本书编者平素最不喜迎潮流、赶浪头。原想在本卷中避开这一趋之若鹜的话题,没想到最后在编排目录时发现,竟然也有数篇文章在谈《论语》,有的是作者自发来稿,有的是受约的作者主动写来的。看来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谈《论语》的行列。

有人对《于丹(论语)心得》如此畅销大加非议,这完全不必。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倒是必需的。近些年,一些名声很大,舆论宣传铺天盖地的出版物,也不见以往读者排队购买的镜头,而买于丹的书,竟出现这么长的队伍,读者志趣的转移,值得回味。

现在有些人热衷于提倡兴国学、穿汉服,行孔礼。仿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和谐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种种不该发生的事,令我们一些同志心情烦躁,如果我们能多读些书,情况或许会有所改观。孟德斯鸠说过:“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果能如此,那么《悦读HOOK》也就应多尽一份力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悦读MOOK(第3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褚钰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37322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36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60
174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