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儒家的和谐管理(组织行为的规范)/国学与管理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把《论语》的相关章节拣择出来,将《论语》中闪烁智慧之光的哲思和管理思想,结合现代管理理念加以融合,试图阐发出一种以中国伦理道德和哲学观念为基础的现代的中国式的管理理念,论述道德也能成为一种生产力的崭新观念,并提出企业管理中道德建设的一些具体的观念和方法。

内容推荐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辑录,古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这是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管理之道。《论语》不仅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宝贵的途径,那就是把中国古代的管理智慧同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成为一种可能。本书把《论语》的相关章节拣择出来,将《论语》中闪烁智慧之光的哲思和管理思想,结合现代管理理念加以融合,试图阐发出一种以中国伦理道德和哲学观念为基础的现代的中国式的管理理念,论述道德也能成为一种生产力的崭新观念,并提出企业管理中道德建设的一些具体的观念和方法。

目录

仁者爱人

一、“仁”是中国化管理的境界/2

二、“仁”的管理中心就是“人”/7

三、“孝悌”维护企业秩序之准绳/11

四、“和”——企业管理的要素/15

五、企业管理应把人放在第一位/19

六、减少“异端”对企业的危害/25

七、员工关注的问题即症结所在/28

八、公平竞争才是君子之争/33

九、企业是服务大众的社会结构/38

为政以德

一、管理企业要顺应天理民心/44

二、以仁德为根据提高管理者素质/49

三、管理者应是“思无邪”的正人君子/54

四、管理者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59

五、领导行为端正,员工就会效仿/62

六、管理者应先行其言/66

七、当权者不做不符合身份的事/70

八、“为政以德”是实现团队精神的基础/74

九、公平、正直、容人是赢得忠诚的法宝/78

克己复礼

一、“礼”是超越制度的自觉性/84

二、道、刑、礼是管理的金规则/87

三、建立管理制度不能削足适履/9l

四、新官上任不点火/95

五、君臣相处的准则/99

六、做一个体恤上级的部下/104

七、对待上司的敬重要发自内心/107

八、有领导在和没领导在一个样/111

九、管仲算不算好经理/115

尽善尽美

一、“和而不同”创新基本原则/122

二、模仿——安全而高效的捷径/127

三、管理者四种不良的工作作风/131

四、学习力——企业管理的入道之门/135

五、学习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140

六、学习型的企业需要教学型的管理者/144

七、“反省”——学习型管理的精神/148

八、管理实践是学习与思考的最终目的/152

九、细节尽美,大节尽善/155

敬事而信

一、诚招天下客信收海内心/160

二、政令畅通才有执行力/165

三、善于倾听才能有效执行/170

四、谨言慎行——保持俸禄的秘诀/175

五、是人才就不怕不被别人发现/179

六、有事业心才能成为好员工/184

七、中国式的敬业与施政技巧/187

八、企业需要积极进取的人/191

慎终追远

一、企业文化是产生向心力的根源/198

二、以“德”为中心建立企业文化/203

三、塑造企业形象先从企业领导人做起/206

四、“祭神如神在”企业文化重在落实/210

五、儒家文化是企业不灭的灵魂/214

六、财富和兴趣是最有效的激励/217

七、员工激励“惠而不费”/221

八、以平常心去面对失败/223

君子务本

一、企业管理的中庸之道/230

二、适时是管理到位的重要条件/233

三、企业管理不能舍本逐末/237

四、一言而可以兴邦/240

五、管理大师是怎样炼成的/244

六、当代儒商的修炼/248

七、企业战略无远虑必有近忧/252

八、企业战略必须保持连续性/256

九、管理者应探索中国式管理之路/261

试读章节

一次,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仲由。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到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到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到仁。我这三个学生的才能都不错,都有自己在管理方面的专长,完全有独当一面的才干,但是,我认为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看他们在进行管理权利的时候,是不是都做到了‘仁’。如果他们既有管理才能,同时又以‘仁’为实施管理的根本准则,那才不愧为我的好学生啊!”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任何工作都应该以维护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也应该以人的利益为皈依点,管理企业应该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物为中心。这就是孔子以“仁”作为的最高标准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者学习利用儒家思想,对实现企业的中国式的管理,有极大的意义。在中国这个特定的人文环境中,企业和员工,都具有中国特色,所以,管理中国企业,既不应该是纯粹的美国式的管理,也不应该是纯粹的日本式管理。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必须加以吸收,但是,吸取的应该是西方的营养,长成的却应该是中国的大树。

但是,如果让中国的企业家们回答,你们在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管理,恐怕管理者们也很难一下子说得泾渭分明,因为,事实上,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中国化管理方式,这需要我们长期探索。西方的管理思想的形成,也是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而一个管理思想的形成则必须以本土或本民族的哲学思想和民族性为基础,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西方的管理学思想受到他们自身的哲学体系的影响。

要建立中国式的管理思想,既不能脱离中国的哲学思想,也不能脱离中国人的民族特点,当然,无论是世界哪个民族,所有人类都是有共性的,这就是我们能够学习西方管理学的基础。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要建立中国式的管理思想,就不能不讲到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儒家学说。

在我国秦代,秦始皇运用法家的思想统一六国,但是,秦始皇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仍然采用法家的理论,结果很快就失败了。历史的经验充分证明,秦始皇运用韩非的法家理论来治理国家,首先,把人定位成是自私的、邪恶的,于是用严酷的刑法、残暴的手段来实施对人民的统治,其结果使秦朝短命夭折。

汉朝初年,接受秦灭亡的经验教训,放弃法家的理论。汉初思想家们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弃仁义”,“尚苛政”,“用刑太极”。不讲德治,不用仁义之道教化民众,只用严刑峻法来统治人民,就会加深和激化业已存在的阶级矛盾,使之造成社会的剧烈震荡和冲突,产生公开的社会对抗,生灵涂炭。所以,陆贾、贾谊竭力主张用儒家的“仁政德治”来管理国家。

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孔子的儒家思想最为全面,影响最为深远,自汉朝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中国文化能够不间断地延续几千年,说明了孔子思想的伟大,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管理思想,也逐渐发展起来。

“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宝库中的明珠,几千年来,也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最高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人的行为,最终是以人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的。以“仁爱”的思想管理企业,在员工思想上建立仁德的思想,企业的制度和体系的秩序就有了思想道德上的根本保障,就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发自觉良好效应,形成一个井然的管理秩序。

以孔子的管理思想,根本出发点就是“仁”。尽管孔子对“仁”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作过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其中最为概括性的一个解释是“仁者,爱人”。运用在管理思想上,即把被管理者看作是有理智、有情感、有自尊心的对象,管理者所有的管理行为出发点是人,其终结点也回归到人。  

与法家相反,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管理者应该关心和爱护人,被管理者就能给予自觉的回报。人为企业工作,企业为人服务,更重要的是,企业和员工都应该服务于社会大众,这是更高层次上的“仁”。

由于历史的原因,儒家思想的诞生地的中国,在运用仁爱思想管理上,甚至落后于日本、韩国这些受到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

日本企业家十分重视用儒家的“仁爱”思想培养管理干部。日本松下电器商业学院把中国的儒家哲学与现代管理熔为一炉,对学员进行严格的教育。学院的纲领是:严守产业本分,以期改善和提高社会生活,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学院遵守的信条是:和亲合作,全员至诚,一致团结,服务社会。

他们把“仁爱”思想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的企业理想。松下认为:一个企业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企业理想,才能真正兴旺发达。凡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为宗旨的企业,他们必定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在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上下工夫。这样的企业必定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对孔子的“仁爱”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上的发扬和光大,是“仁爱”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的最高的境界。

韩国也是一个十分重视儒家思想的国家,他们把孔子的思想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实际运用的时间,甚至比中国还要早,并且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十分重视企业中人的道德的作用。

韩国高丽大学校长洪一道先生指出:道德性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绝对标准,立足于道德性树立企业文化,是成为世界第一流企业的首要条件。因此,树立企业道德是比开发尖端技术和改善企业体制更重要的事情。他还认为:现在的企业中,极端的个人主义,造成的企业上下左右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人们生活在没有道德基础的物质丰富的假象之中。

这种情况,似乎在早期的西方社会中各家常见,在美国人眼里,企业是“一堆资本”;他们首先看见的是“物”而不是“人”。因此,美国人以制度为先导,任何人都要服从和遵守制度,用完善的制度来管理人约束人。在美国式的管理下,人几乎成为制度的机器,大机器生产的外延,人成为机器的延伸物。在美国式管理者的眼里,人就是一家高智商的机器,甚至有时还不如一个数控机床来得精确。这种思想代表了西方管理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而孔子的“仁爱”思想主张管理应该“以人为本”,因为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人的作用,靠人所发挥出来的协作精神,企业的利润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结果,员工应该成为企业的主人。管理者应以“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下属和员工。同样,员工也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样,企业才能产生出内在的凝聚力。

对人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管理的成败。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同甘苦、共命运的情感,这不仅是企业管理所必需的,也是人类情感所必需的。

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把“仁爱”的道德性通过“忠恕之道”来实现,以“忠恕之道”的方法,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一个组织、一个集团、一个企业的有序化管理。  P2-6

序言

在科学技术因素以外,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恐怕就是企业管理问题了。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挪用资金,有的是人心涣散,有的甚至是违法经营,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管理者和管理方法的“不仁”与“失德”。历史证明,一个缺少“仁德”之心的国家,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败亡。一个缺少“仁德”之心的企业,难道我们还能期望它能永续经营下去吗?但是,很少有管理者真正意识到这一严重的管理空白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

虽然,当今中国企业管理者们对改进管理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现实,那就是当今中国的管理学的实践和发展,几乎囊括了西方三百年的工业化管理学发展的历程。对于西方的管理学理论,中国企业和管理者缺少消化吸收的能力。

还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企业管理学几乎完全脱胎于西方的管理理论,严重脱离中国国情。对于今天的绝大多数管理者来说,所学习和信奉的几乎都是西方管理学大师理论,甚至在管理文化和企业道德的建设方面也从西方生吞活剥。这些西方管理学理论在中国企业中实施,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再者,管理学的发展必然基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有着鲜明而迥异的民族特性,哲学体系的差异结果是所发展出来的管理思想与管理行为也有很大的不同。归根结蒂,管理是一门实践学科,由于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哲学思想不同,中国管理学与西方管理学也绝对不会完全相同。

中国并不是一个思想贫瘠的土地,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内涵国度,如何开掘我国古代哲学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并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管理思想同西方管理思想整合而形成新的管理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辑录,古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这是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管理之道。《论语》不仅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宝贵的途径,那就是把中国古代的管理智慧同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成为一种可能。

在《论语》中,孔子明确提出了“仁者爱人”与“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仁”是“德”的最高体现,管理的本质是“修己安人”。孔子的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修己”,通过“克己复礼”实现自我管理,其归宿是“安人”,即实现“尽善尽美”的社会管理。

《论语》的管理思想包含个人修炼与管理方法,通过“孝悌”规范人的思想,通过“礼”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的道德的完善,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最终达到“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最高理想。

怎样实现这个理想,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系,早已经支离破碎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任重而道远。

李东生曾经说:“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的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在看西方管理书籍,那就是无能了。”

“无能”的企业家,必然造成混乱的企业,从而发生连锁反应,虚弱的经济,死寂的文化,乃至落后的国家。现代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最终的竞争必然是文化的竞争。如果我们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同中国企业管理相融合的历史重任,就会不同程度地导致民族文化的衰亡。

一位国学大师曾说过:一个民族,如果灭国了,只要文化还在传承,那么,这个国家就有复兴的可能;如果一个民族,她的文化灭亡了,那么,她的国家就真正灭亡了。

在建立中国式管理学的进程中,如果我们不能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总是一味承袭西方式管理理论,并对西方的文化和思想顶礼膜拜、亦步亦趋,那么中国的企业永远也不能超越西方,如同西方人学习中国的武术和京剧,尽管他们许多人非常热爱这些中国的国粹,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永远也不能超越中国,因为,那本来就不是他们文化中本有的东西。我们只有走一条中国自己的道路,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本书中,我们把《论语》的相关章节拣择出来,将《论语》中闪烁智慧之光的哲思和管理思想,结合现代管理理念加以融合,试图阐发出一种以中国伦理道德和哲学观念为基础的现代的中国式的管理理念,论述道德也能成为一种生产力的崭新观念,并提出企业管理中道德建设的一些具体的观念和方法。

这种尝试,可以说是一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更应该看作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但愿我们这一代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无愧于我们圣哲先贤,无愧于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儒家的和谐管理(组织行为的规范)/国学与管理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51050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7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