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本书用有限的篇幅,通过背景说明、名著概要、知识链接、名家评述、精彩推荐等多个栏目全方位介绍中国文学名著,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名著读本。

内容推荐

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然而,文学名著通常是鸿篇巨制,一般人没有时间和精力部部通读。有鉴于此,本书用有限的篇幅,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中外文学名著,并为读者深入阅读提供指导。本书通过背景说明、名著概要、知识链接、名家评述、精彩推荐等多个板块全方位介绍了世界文学名著,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名著读本。

目录

欧洲现代小说的始祖《荷马史诗》

伦理道德的悲剧《俄狄浦斯王》

西方古代神话传说的集大成者《变形记》

中世纪的“百科全书”《神曲》

文艺复兴之新声《十日谈》

阿拉伯文学壮丽的丰碑《天方夜谭》

凯尔特人的民族史诗《亚瑟王之死》

思想者睿智的结晶《蒙田随笔》

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剧《哈姆莱特》

大智若愚的骑士《堂吉诃德》

宗教性的史诗巨著《失乐园》

英国文学史的“资产者”《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文学史上讽刺小说之先河《格列佛游记》

纯洁浪漫爱情故事的典范《新爱洛伊丝》

德国市民悲剧的代表《阴谋与爱情》

奥地利的迷宫《城堡》

一首灵魂的哲学诗《红与黑》

愤怒而悲壮的命运交响曲《巴黎圣母院》

包罗万象的社会史《人间喜剧》

“聪明的废物”《叶甫盖尼·奥涅金》

地主群丑图《死魂灵》

等待与希冀《基督山伯爵》

自强女性的典范《简·爱》

爱之深,恨之切《呼啸山庄》

农奴制度特写集《猎人笔记》

尘埃中开出花来《茶花女》

挣脱原罪的叛逆爱情《红字》

海上的美国社会《白鲸》

自由,从这里开始《汤姆叔叔的小屋》

忧郁灼热的奇葩《恶之花》

浪漫史诗《草叶集》

写尽众生百态《双城记》

战争与人性的史诗《战争与和平》

那个飞蛾扑火的美丽女子《安娜·卡列尼娜》

蓝色水世界中的奇幻《海底两万里》

一个伟大的问号《玩偶之家》

一个丑陋的“当代英雄”《漂亮朋友》

说不尽的哈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神探妙招《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一个纯洁女子的悲剧《德伯家的苔丝》

一个革命志士的传奇《牛虻》

现代心灵的道德史诗《约翰·克里斯朵夫》

从动物的视角思考生命《荒野的呼唤》

一曲异国悲剧爱情的咏叹调《蝴蝶夫人》

含泪的微笑《麦琪的礼物》

苦难而真实的成长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寻找逝去的时间《追忆似水年华》

献给新月般皎洁的孩子《新月集》

一首绝妙的讽刺诗《好兵帅克》

狂飚突进运动的一颗硕果《少年维特之烦恼》

西方现代文明之印象《荒原》

精神回归的历程《尤利西斯》

东方智慧的诗性表达《先知》

幻灭的时代悲剧《了不起的盖茨比》

浪漫主义的史诗巨著《浮士德》

生命深处的澎湃激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知识分子的精神流亡《荒原狼》

世界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作品《喧哗与骚动》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随风飘逝的历史和爱情《飘》

英国人的《红楼梦》《傲慢与偏见》

现代的无奈《愤怒的葡萄》

波澜壮阔的哥萨克民族史诗《静静的顿河》

叙事的迷宫《交叉小径的花园》

心灵的窒息与自救《象棋的故事》

反极权主义的寓言《动物农庄》

勇敢的心《青年近卫军》

美丽与悲哀《雪国》

存在的荒诞《等待戈多》

无意义的荒诞世界《秃头歌女》

硬汉精神的彰显《老人与海》

现代城市中的哈克贝利·芬《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的毁灭与永恒《金阁寺》

生活在别处《在路上》

一部知识分子的命运史《日瓦戈医生》

寓言式三部曲《我们的祖先》

黑色幽默的典范《第二十二条军规》

绝望中的希望《个人的体验》

魔幻与现实的交响《百年孤独》

一生只唱一次《荆棘鸟》

绝望而永恒的爱《情人》

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迷惘的青春《挪威的森林》

试读章节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背景说明

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享·克莱门斯,美国幽默讽刺作家。1835年马克·吐温出生在密苏里州佛罗里达镇,长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小城汉尼拔。他曾当过排字工人,做舵手,在战争中曾一度参加南军。1862年在内华达弗吉尼亚城一家报馆工作。1863年开始使用“马克·吐温”的笔名写作。

1864年,在旧金山结识幽默作家阿·沃德和小说家布。哈特,提高了写作的水平。1865年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幽默故事《卡拉维拉斯县著名的跳蛙》,使他全国闻名。1871年马克·吐温举家移居东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这时他已成为有名的作家和幽默演说家。1874年他同华尔纳合写的《镀金时代》,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

1876年,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它虽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镇为背景的少年读物,但为不同年龄的读者所喜爱。书中写淘气的汤姆和他的伙伴哈克贝利·芬以及汤姆的女友贝姬·撒切尔的许多故事,不少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许多合乎孩子心理的有趣情节。这部小说得到批评家的高度评价,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但同时也不断遭到查禁。19世纪80年代马克·吐温破产。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马克·吐温全家回到美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文艺界的领袖。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于1876年开始执笔,发表于1886年,它与作者的另一部《汤姆·索亚历险记》构成了姊妹篇。这篇小说是反对种族歧视的典型作品,对黑人孩子吉姆的优秀品质进行了歌颂,也描写了白人孩子哈克的机智和勇敢,赞美了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友谊。主题严肃、深刻,却具有传奇性和趣味性。汤姆和哈克都是出了名的淘气孩子,而这两个孩子恰恰是美国童年心态最好的表现。这两部经典在美国读者当中经年不衰,世世代代往下传颂,因为它写了美国人,写了美国民族,写了这个民族的灵魂。

对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作者特别点明故事发生在40~45年前(即1826~1845),地点是密西西比河流域。按照小说末页所标明的,全书完稿于1884~1885年。据此推算,故事写的是1826~1845年之事,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杰克逊时代(有人把杰克逊时代界定为1828~1848年)。作家写的是19世纪60年代黑奴解放战争以前的事,写了一个白人男孩哈克为摆脱文明的教化和酒鬼父亲的纠缠弃家出走,遇上为摆脱被贩卖的命运出逃在外的黑人奴隶吉姆,两人结伴乘木排一路漂流过程中的种种历险与奇遇。

19lO年马克·吐温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病逝。由于他对美国文坛作出了巨大贡献,马克·吐温被后人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推荐版本:邢志远,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名著概要

小说的中心情节是讲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如何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

汤姆·索亚的朋友哈克被一个寡妇收养了,因为他父亲是个酒鬼,根本就不管他。在寡妇家中,哈克过着一种体面而又规矩的生活,可是哈克对这种生活感到很厌倦,学校里那种死板的教育更让他难以忍受,他一心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一次,在他的酒鬼父亲的逼迫下,哈克与父亲来到离镇上很远的树林里,过起了以渔猎为主的生活。他的父亲一喝酒就发酒疯,毒打哈克,哈克就想办法逃了出来。在一个岛上,哈克遇见一个逃亡的黑奴吉姆,两个人就结伴乘木排逃跑,想逃到一个没有种族歧视,不买卖黑奴的自由州去。在逃亡当中,他们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途中,他们遇上了两个骗子,这两个家伙一路花言巧语,想方设法地哄骗,后来还悄悄地把黑奴吉姆给卖掉了。聪明的哈克费尽周折想救出吉姆。另一位途中遇到的小伙伴汤姆故意不透露真相,演了一场营救的戏。到后来他才说明,吉姆的主人在临死前已经宣布给吉姆自由了。

哈克的父亲死前把哈克放在法官莎彻那里的钱,要去花光、喝光了。哈克父亲死后萨莱姨妈想收留哈克做干儿子,教他“怎样做人学好”,可是哈克认为:“那种事我可实在是受不了,我早已尝过滋味了”。于是,他准备再过自己的流浪生活。

马克·吐温在整部小说的描述中,饱含着作家对战后的“镀金时代”即虚假的繁荣时代的幻灭感与对更高的审美理想的深沉的追求,并通过对一个14岁孩子的描写,在幽默逗笑声中酣畅淋漓地写出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与灵魂。

知识链接

1.《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伟大之处

美英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荒原》的作者艾略特和新批评派理论家莱昂纳尔·屈里林曾公开称赞《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两位大师甚至还为有所争议的全书结尾而辩解。

屈里林的文章题目便是《哈克贝利·芬的伟大之处》(1948),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书,因为它“写的一个神——一个有自己的心、自己的意志的那种力量,对有道德观念的想象力来说,它仿佛蕴含着一个伟大的道德观念,而哈克乃是这河神的仆人。”此书可说是“与人的卑琐相比,对河之神的美、神秘、力量一曲伟大高尚的颂歌。”

艾略特对此表示同感,说“全书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大河”,“那个孩子正是大河的精神所寄托的。”

2.《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相关艺术作品

美国电影史,百年来一直偏爱马克·吐温迷人的小说,尤其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920—1974年,历时半个世纪,这部小说在美国被拍成黑白片与彩色片,前后达5次。《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不仅成了美国文学与美国文化的珍品,也为俄国人所喜爱。据记载,从20世纪20年代的早期到40年代,在前苏联发行的马克·吐温的作品,达三百万册之多。前苏联1973年还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拍成电影。另外,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电影公司在1965年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拍成3集彩色的教育电影。1975年,ABC电影公司拍了90分钟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彩色片。1978年,西克一苏恩名著出版公司拍了97分钟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彩色片。

名家评述

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在它之后,都不曾有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我们的文学的最佳典范,所有的美国作品都源于此,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海明威,选自《批评家论哈克——百年纪念评论选1884—1984》

精彩推荐

以下节选自《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第三章。以下节选部分充满大量以儿童视角来叙述的文字,在小孩子的眼里,一切都变得奇幻古怪,充满神奇陌生的意味。为此,马克·吐温写出了儿童世界的纯真与美丽。

如今有一个月光景,我们还是玩充当强盗那码子事儿。后来我退出不干了。哥儿们一个个全都退出了。我们并没有抢劫过什么人,我们并没有杀过什么人,不过是装成这样罢了。我们总是从林子里跳将出来,冲向那些赶猪的人和那些赶着车把蔬菜运往菜市场去的妇女。不过我们从没有把她们扣押起来过。汤姆·索亚把那些猪叫做“金条”,把萝卜之类的东西,叫做“珍宝”。我们会到山洞里去,吹嘘我们的功绩,我们杀了多少人啦,给多少人留下了伤疤啦。不过我看不出这一套有什么好处。有一回,汤姆派一个哥们儿,手里举着一根正燃着的火棍,到镇上跑了一圈。他把这火棍叫做信号(是通知全帮的哥们儿集合的)。接着,他说他获得了他派出去的密探所得的秘密情报:明天,有一大队西班牙商人和阿拉伯富翁要到“洼洞”那里宿营,随带有两百匹大象,六百匹骆驼和一千多头“驮骡”,满装着珍珠宝贝,他们的警卫才只四百个人。因此,用他的话来说,我们不妨来一个伏击,把这伙子人杀掉。把财宝抢过来。他说,我们需得把刀枪擦亮,做好一切准备。他连一辆装萝卜的车子都对付不了,却非得把刀枪全都擦洗好,准备一切。其实刀枪不过是薄木片和扫帚把,你再擦,擦得累死累活,这些东西原本是那个料,不过是一堆灰烬罢了。我可不相信我们能打垮这么一大群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不过,我倒想见识见识那些骆驼啊,大象啊之类的。因此,第二天,星期六,伏击时我也到场。一得到消息,我们就冲出林子,冲下小山。不过不见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不见骆驼,不见大象。就只是主日学校举行的一次野餐,而且只是一年级生参加。我们把他们冲散了,把小孩子们冲进了洼地。不过东西呢,我们什么也没有捞到,就只是一些炸面包、果子酱。P177-180

序言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崇尚文化与知识的时代。然而,这又是一个不读书的时代,是一个过分依赖网络的时代。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浏览,占用了我们大量的业余时间。时间被消磨了,无聊被打发了,大脑似乎也放松了。这种放松后,我们会觉得精神麻木了,信仰放松了,思索倦怠了。于是,读书的重要性便突显出来。

纸质读物虽不及网络方便快捷,却能给我们留下思索的空间和时间。文学读物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也成为最受欢迎的纸质读物之一。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会感到茫然,我们读什么书?选什么书给我们的孩子?送什么书给我们的朋友?这时候,我们迫切地需要一位“导游”。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导游”。世界文学名著是外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人类精神的重要财富。然而不同的文化传统造成文化的隔阂,就中国读者而言,其中不乏对丰富的外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与热情的人,却常常被这种隔阂挡住了。由于文学观念不断更新,不同类型文学纷至沓来,尤其是西文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文学著作,让我们眼花缭乱,也越来越不懂作家们要表达什么,于是优秀的文学著作往往因此与我们擦肩而过。

以下是本书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通过我们的栏目设置,看到这部书的特色所在。

1.背景说明 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时代,文学家也是一样,作家的艺术思考和探索不能脱离自己的时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超越时代而获得永恒的生命。同时,文学作品传播的历史,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每一个时代中,人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态度。为了让读者能够恰如其分地了解一部伟大作品的产生和流传,看到一部经典如何走入当代的历史,我们设置此栏目,主要功能就是介绍作家基本情况和作品创作、成书、流传及其背景情况。

2.名著概要 介绍作品内容梗概,对作品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等进行提纲挈领的介绍。其中,叙事类作品主要是缩写故事内容,不会加上编者的主观意见或者专家学者的内容或者思想分析,力求把作品最原始的面貌呈现给读者,而将分析判断让给后面的栏目;抒情类和散文类作品(集)由于本身缺乏叙事性,讲求的是抒情性、知识性或者思想性,没有人指出其中的大致内容或者精妙奥义,读者反而可能会产生迷惑,因此,我们对这类作品会适当地介绍内容梗概并加以概述分析。

3.知识链接 补充和丰富作品的相关知识,提供让阅读更深入的相关资料。

4.名家评述 在读者对作品有了一定的印象和知识准备之后,我们循序渐进地将文学研究史上的专家学者的意见拿出来,好让读者细细品味,发现自己和专家们的观点有何异同,甚至能够产生共鸣,乃至于超越专家意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此栏目介绍各个时代名家经典评语并一一注明出处,好让读者能够查对原文,也可以给读者留下线索。

5.精彩推荐 这个栏目选取原作中的名言、名句、名篇,给“名著梗概”栏目以必要的补充,也可以给深度阅读提供必要的证明,让读者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激发读者阅读原著的兴趣。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原著,我们提供了市面上常见的且较为可取的版本。

本书作者是文学专业人士,也是一群爱好文学的普通读者,他们将自己的所读所感结合专业知识,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描画了一张很好的地图,相信这种深入浅出的阅读指导能让普通读者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读名著,感受不同的文化传统,体验不同的精神世界,体会人的困惑与进取,进而增强我们的承受能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书籍就成了我们真正的朋友,而不仅仅是一种摆设!

程露

2007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48321
开本 16开
页数 3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4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6-49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