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道(1881韦廉臣夫人从烟台到北京行纪)
内容
内容推荐
伊莎贝拉·韦廉臣是近代著名入华传教士威廉臣的夫人。她随丈夫在中国生活多年,能熟练使用中文,交际广泛、处世圆融,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协助韦廉臣先生之余,她用自己独特的西方女性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体验,关注到中国下层百姓的生活,特别是普通女性的生活。
女性的特殊身份,让作者既可以走入中国大家闺秀的闺房,又可以自由与村姑农妇拉家常。在伊莎贝拉·韦廉臣著的《中国古道(1881韦廉臣夫人从烟台到北京行纪)》中,作者以异质文化的独特角度、丰富细腻的观察体验,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在时代变迁的历史大视野中,中国北方社会生活的风情画卷,提供了大量鲜活、具体、生动、丰满的近代社会生活史资料。
目录
译者序言
作者序言
第一章
中国古道—历史与现实—中国女性—我们的交通工具—子—从烟台出发—我们的同伴
第二章
天的晚上—一个老朋友和他的家庭—真诚而热情的欢迎—官员的巧取豪夺—艾山的风景—艾山的传说
第三章
崎岖不平的山路—丰富的水源—莲花池—温泉村的村民—女浴池见闻—一件差点酿成悲剧的意外
第四章
住宿的家旅店—黄县印象—途经白马镇—黄山馆—中国农民和他们的生活—肥沃富饶的田野—美好的田园生活
第五章
抵达莱州府—淘气的孩子们—拥挤的旅店—精美的石雕—与一名当地人的交谈—一座美丽的石桥
第六章
沙河镇印象—草辫生产—偶遇的一次葬礼—晚上的祭奠仪式—壮观的送葬队伍
第七章
乡村集市上的小贩和顾客—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纺线在家庭中的作用—途经寒亭—旅店中的见闻—潍县印象—韦廉臣的故事
第八章
在当地一个富裕家庭做客—这个家庭的妇女们—和一位中国老夫人共进晚餐—老夫人、精美、华丽的家庭
第九章
为一位女性新修的牌坊—在一个小村庄的见闻—昌乐印象—修建房屋的奇特方法—清闲的星期天—当地的基督教徒—麻绳生产
第十章
青州府—糟糕的旅店—令人恐怖的故事—弓箭手—大街上的见闻—硕大的烧水壶—蚕茧加工—满城
第十一章
中国新娘—一个回娘家的新媳妇—中国人的婚姻—姻缘天定的观念—月下老人的故事
第十二章
婚礼习俗—送亲与迎亲—婚礼中的繁文缛节—可怜的新娘—上门女婿—不可扼杀的天性
第十三章
热闹的庙会—一座黑店—中国的传统戏剧—长山县印象—遭遇人群围观—一个年轻的母亲—女衙役—丝绸生产
第十四章
长山县郊外的风光—邹平县—城市中的市场—当地女性前来拜访—一位友好的女性—火葬的习俗—路遇一辆灵车—归葬祖坟的观念
第十五章
章丘—买卖煤炭—糟糕的路况—上一次来济南府的经历—科举考试—游览大明湖—放河灯—千万不能客死他乡—参观清真寺—穆斯林妇女
第十六章
济南的庙会—中国的当铺—泉城印象—再次拜访清真寺—济南的两个传教士家庭
第十七章
和当地妇女的交谈—前往一个家庭做客—母亲对女儿的惩罚—参观东岳庙—登泰山—泰山的尼姑庵—坐化的道士—孔子的家乡曲阜—来自衍圣公的邀请—参观孔庙、孔林
第十八章
孟子的故乡邹县—孟子庙—孟母的故事—中亲的榜样—孟子庙的石碑—孟子墓
第十九章
中国的悲伤—黄河渡口—美好的田园生活—挂有风帆的独轮车—遭遇大旱—在龙王庙祈雨
第二十章
中国的墓地—驿传制度—基督教在山东的发展—电报线路—黄河涯—大运河畔的商贸中心—中国城市中的地痞—中国版的《人生七阶》—一个诚实的中国人
第二十一章
路遇官府邮差—景州印象—一座中国石桥—愚昧的迷信—申家林—习俗—一队特殊的客人
第二十二章
直隶省遭遇的一次灾荒—一个悲惨的故事—一条义犬的故事—河间府的天主教和基督教—莲花落《王大娘探病》—麻家坞—市场上的娱乐项目—运河上的货船
第二十三章
大清河—河岸边的散步—白沟店—围观我们的人群—涿州印象—东太后大丧—一座精美的石桥—当地人防狼的方法
第二十四章
我们的“活地图”—与中国官员的交流—往返于古道上的驼队—抵达北京城—北京城的街道和城墙—满族女性—缠足的痛苦
第二十五章
北京概貌—紫禁城—大清帝国的中央机构—铁路—电报线路—前往通州—溺婴—在运河乘船—到达天津—大沽炮台—回到烟台
后记
序言
1864年,我和丈夫迁居至中国的山东省生活,当时,
山东省的烟台地区也是刚刚才对西方世界开放。我在炯台
及其邻近地区尝试开展了一些基础性的宣教工作。在充分
熟悉和掌握了当地方言,以及当地女性们的习俗、禁忌和
礼仪之后,我先后进行了四次长途旅行。有关我这四次长
途旅行的基本情况,在这里首先给各位读者简单汇报如下

第一次长途旅行发生在1873年的秋天,我们从娴台出
发,一路途经潍县、济南府、泰安府,以及孔子和孟子的
故乡,然后经蒙阴县、青州府返回;第二次长途旅行发生
在1875年,也是从炯台出发,途经潍县,到达济南府,然
后返回;第三次长途旅行发生在1881年,正如本书中所描
述的也是从烟台出发,最后抵达北京;第四次的长途旅行
发生在1882年的春季,是在山东省的东部地区,也就是胶
东半岛地区的一次旅行,这次的旅行,大多时候是沿着中
国古老的官道前行,而有时候也会行走在一些乡间小路,
甚至羊肠小道之上。
这几次旅行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宣讲福音,就是尽
最大努力将福音传播到我所能遇到的所有当地女性中去;
其次,则是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她们,也让她们有机会
了解我这个西方女性,消除她们对西方女性的神秘感和陌
生感,这也将有助于下一步对她们的宗教教化,使她们对
基督教的接受更为容易。
通过这几次的旅行,这两个目的可以说都得以实现。
这也证明:西方妇女可以在山东省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
安全地旅行和居留。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对于我的宣教成绩的汇报
,那将在我的另一份工作总结中详细汇报,本书的主要内
容,是关于我们在中国北方地区长途旅行过程中,在旅途
中每天所见所闻的感受,以及在与当地人交流过程中的所
思所想。
我相信,看完本书之后,我的英国读者们将对这些生
活在遥远东方的中国女性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
她们的确值得您来关注。就天赋秉性来说,几乎在每个方
面,她们和男性相比都毫不逊色,她们应该得到这样的评
价,事实上,她们也的确是这样。她们和在这个世界其他
土地上生活的我们众多的姐妹们一样,热情活泼、勤劳善
良、聪慧灵巧,特别在宗教教化方面所表现出的包容和胸
襟,甚至比男性还要宽广。
就曾经在印度和巾围从事宣教工作的传教士们的普遍
经验来看,他们一致认可一种观点,那就是:如果对当地
的女性群体没有开展卓有成效的劝化和宣教工作,对整个
社会的劝化和宣教是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进展的。这些
传教十们发现,就一个地区而言,在女性皈依者没有达到
一定数量之前,男性皈依者在数量上从来不会出现较大的
增长。但是相比来说,女性更多地接受和保留了她们自己
地区的传统宗教信仰以及迷信的影响。此外,在某个家庭
之中,如果女主人坚决反对,那么男主人发生思想转变也
会比较闲难。因此,如果想要把远东地区的这些国家和人
民,都能纳入基督教自由世界的怀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我们对当地女性的争取是否成功,首要任务是要先将她们
转化为虔诚的基督教徒。
同时,这也有助于将基督的福音传送给世界的每一个
生灵。全世界的女性几乎有一半就生活在中国和印度这两
个文明古国。在东方的这些女性们还没有聆听到上帝的福
音之前,福音传播的任务就没有完成。万罪的终结就是皈
依上帝,履行对上帝的承诺,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对这
些姐妹开展福音宣讲和传播,正是先驱者需要开创的事业
。因此,我认为更进一步地重视在东方社会的女性群体中
去开展宣教工作,是目前教会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其实在这些女性中,并不缺乏品德高尚、经济独立之
人,但却很少有家庭能够接受她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展现出
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她们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
意义呢?在中国北方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其优越的自然气
候条件,比在美国北部,抑或澳大利亚,对身体的健康更
为有利。
上帝保佑我们平安,对于中国女性来说,她们最终必
然会和现在我们大英帝国的那些笃信上帝的女性一样,在
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独特的重要作用。这一切,正如在《
圣经·诗篇》第68篇第11节中所说:主发出命令,传扬好
信息的妇女就成了一大群。
伊莎贝拉·韦廉臣
导语
伊莎贝拉·韦廉臣著的《中国古道(1881韦廉臣夫人从烟台到北京行纪)》是近代传教士威廉臣的夫人所著,记录了其1881年随威廉臣从烟台到北京沿途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展现了一幅在时代变迁的历史大视野中,十九世纪末中国北方社会生活的风情画卷。作者随丈夫在中国生活多年,能熟练使用中文,交际广泛、处世圆融,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协助韦廉臣之余,她用自己独特的西方女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力,书写中国下层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中国社会的世态风俗,为读者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珍贵记忆。
后记
大凡在开始写后记的时候,作者的心情总是超好的,
这就如同农夫在忙碌一季之后,开始采摘果实。我既非专
业研究者,又非职业翻译家,而只是一名业余爱好者,不
论从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甚至是时间、精力等方面来说
,都不大容易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工作。一路走来,无非是
一点因素,才让自己勉强完成了这一任务。
首先是自己的兴趣。在自己有限的业余时问,熬灯费
蜡,一个字一个字地码汉字,为名乎?为利乎?这样的问
题,套用一句网络笑话:地球人都笑了!并没有人要求自
己这样做,这也并非我的职责和任务,只有一个原因:自
找的。对历史文化的关注,纯粹是自己的一种本能、一种
习惯,没有任何物质的、名利的驱使,尽管这会让许多人
不以为然。
其次是家庭的支持。多年来,对于自己的这一奢侈爱
好,家人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多少个夜晚,晚饭之后连
碗都不收,自己就到书房,或者到办公室看书,却没有看
到过这份辛劳的现实回报,尽管如此,家人也从未抱怨过
。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了一位对物质欲望极其恬淡的人生伴
侣。
最后是朋友的帮助。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笔者不喜
送往迎来、杯觥交错,相信真水无香。所谓以利相交,利
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
。就拿本书的翻译出版来说,先有加拿大IanGrant先生的
玉成,才有我和李昕先生的会面及他的赠书,与两位先生
谋面的次数并不多,见面时也仅清茶一杯,是共同的兴趣
和爱好,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在此,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
感谢。炯台广告同区的邹本义先生,是炯台有名的摄影家
和文化人,多次为我无偿处理图片,特别是本书巾的所有
插图,都是他从原书中扫捕之后,用专业的图片处理技术
进行了加工和调整,为原原本本给读者展示原书的面貌,
颇费心血,在此尤其要表达感谢。还有炯台的邮政史专家
王景义先生,江苏国画院的姜永安先生,鲁东大学的刘风
鸣先牛、卡十小同先生,芝罘文化研究会的郝有林先牛,
炯台史志办的季胜林先生,炯台档案局的赵海先牛,炯台
博物馆的辛俊玲女士,山东工商学院的魏春洋先生等,在
我长期收集炯台开埠资料的过程中,以及经常的讨教中,
都给予了各种形式的帮助。最后还要特别感谢中华书局的
贾雪飞女士与王亮先生,正是因为他们认真务实、严谨负
责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使本书避免了不少的错误,让
笔者万分感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读者朋友,希望对本书的阅读,没有
辜负您宝贵的时间。
陈海涛
2017年4月
精彩页
第一章
在沿着大道行进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拐到了一条小路上,再沿着这条小路,穿行在一条风景如厕的溪谷之中。平行于这条沿着溪谷延伸的小路,有一条相比于小路要宽阔的多的小河,小河的两岸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术。
第一天的晚上,按计划我们将被安排住宿在当地一位上了年纪的基督教徒家巾。这是一位对上帝非常虔诚的信徒.虽然他的能力和条件很有限,但对我们前来的态度却是非常的诚恳和热情,他和他的朋友们非常期待我们此次的造访。沿着溪谷中的小路,在我们走出树林之后,义翻过了一道石头山梁,此时天色已经微暗,我们已经看不大清楚前面的道路,这时就听到远处有人在向我们大声喊话:“走北面那条路。”再往前走,我们终于看到了那位老人,他还带着他的儿子,他们的脸上满是喜悦。在他们身后的不远处,我们还看到了灯光,听到有不少人在那里说话。
汇合之后,我们一起向村里走去,走到村边的时候,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来到村口欢迎我们。他们人数众多,态度热情,众星捧月般地把我们迎进了村子。村里的妇女们也都围拢在我的身边,争先恐后地给我介绍:这是谁谁的母亲,那是谁谁的母亲。在通常情况下,在向别人介绍某位中国妇女的时候,往往都是用这样的格式:这是某某的母亲。而这个某某,就是她的大儿子的名字。这样的称呼,对一个母亲来说,难道不是一种甜蜜和喜悦吗?
热情的村民们已经为我们此夜的借宿安排好了一切。他们给我们选了最好的炕(也就是一种用砖块砌成的床),并且已经烧热,村里的磨坊也被临时清理出来作为客厅,韦廉臣先生和当地的男性村民在那里聊了很长时间有关宗教的话题。而我,则被村民们安排到另一处房子里。进入那间屋子后,又通过一道门,我进入一间里屋,看到有许多当地妇女和女孩子们正在等我,在这问屋子里,我和她们聊了很长时间。了解妇女和女孩对基督经典真理知道多少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我们当晚借宿的这个家庭男主人姓苏,其成员共有四人,男主人、女主人、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他们的这个女儿是我在中国所见到过的最聪明的女孩子之一。她见到我之后,首先立即对我脚上穿的带扣子的皮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这是因为,她总是弄不好自己的绑腿和鞋子,总是把它们弄得很乱。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要将自己的绑腿时时整理的很整齐,也是有些要求过高。她看到我穿的紧凑的小靴子后,立刻向她的母亲抗议,声称她的绑腿和鞋子的凌乱不完全是她的原因,不能再为此而指责她,如果她也能有一双像我这样的皮靴子,她一样会穿的非常整齐。这个小姑娘让我非常动心,她的性格开朗阳光,充满青春的活力,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子。
这个家庭曾经发生的悲惨故事,可以说就是当地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一个鲜活的例证。在五六年以前,这家的男主人在烟台的一家外国洋行工作,积攒了大约12万元现金的资产。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这都是一笔很可观的巨款。这一地区的地方官员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人,得知此事之后,垂涎欲滴,就想尽办法要给他安一个罪名,好将这些钱财据为己有。机会终于来了,在一次暴雨引发的山洪之后,这位官员判定这家的男主人要对一段因山洪冲毁的堤坝负责。并且因为这段堤坝被冲毁,导致泥石流冲入附近田地,造成了巨大损失。可实际上,在山洪暴发的时候,这位男主人还在距离此地20英里(约32.19公里)的炯台洋行工作,而他的妻子,更不可能在那么糟糕的天气里走那么远的路去破坏堤坝。尽管经过对一大群官员及下属的花钱打点,最终这项指控被推翻,但是这名官员却用另一个案件指控他,并把他逮捕关押了起来,在得到这家男主人所攒下的全部积蓄之后,这位官员才将其释放。这个可怜的老人损失了他所有的积蓄,一切不得不从头再来。事后他总结教训:“如果以后我能再有积蓄,一定不能再让别人知道。”
对于一个注重脸面的中国人来说,他们非常惧怕自己落到这些贪得无厌的官员手中。他们宁肯忍气吞声、破财免灾,也不愿意去吃官司、对簿公堂。他们不相信官府会给他们一个公平结果,同时也认为打官司总是件丢人现眼的事情,特别是对那些有一定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的家庭来说,尤其如此。P15-1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道(1881韦廉臣夫人从烟台到北京行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伊莎贝拉·韦廉臣
译者 译者:刘惠琴//陈海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34759
开本 32开
页数 3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02
CIP核字 2018231962
中图分类号 I564.64
丛书名
印张 10.8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