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所包融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本书力求从文化史角度去追本溯源,以期能较全面深入地揭示出这部名著所孕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可以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
图书 | 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所包融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本书力求从文化史角度去追本溯源,以期能较全面深入地揭示出这部名著所孕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可以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 目录 第一章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第一节 不可轻易否定罗贯中的著作权 第二节 罗贯中的籍贯及其行踪问题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书名和原作问题 第四节 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与罗贯中的杰出贡献 第五节 《三国演义》塑造艺术形象的成就不可低估 第二章 图王争霸与英雄才略 第一节 多行不义必自毙——董卓、袁术的祸国殃民 第二节 威猛未必真豪杰——吕布、袁绍的平庸卑下 第三节 虎视天下多良谋——曹操、刘备、孙权的雄才大略 第四节 争奇斗艳各显能——曹操、刘备、孙权的不同风貌 第三章 《三国演义》与古代将相文化 第一节 《三国演义》与古代贤相良将模式 第二节 诸葛亮形象与古代士文化 第三节 关羽形象与关公文化 第四节 张飞形象与古代市民文化 第四章 《三国演义》与古代兵家文化 第一节 《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的战争理念 第二节 《三国演义》与古代战争谋略 第三节 《三国演义》与荆州争夺战 第四节 三国龙虎争雄地,后人讹误几时休——赤壁古战 场考辨 第五章 《三国演义》与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节 关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三国演义》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第三节 《三国演义》与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亮剑精神 第四节 《三国演义》与并肩作战、争取胜利的团队精神 第五节 《三国演义》与忧时悯人、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前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23606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07-08-01 |
首版时间 | 2007-08-01 |
印刷时间 | 2007-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3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08 |
宽 | 14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