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德国文学从发轫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过程中的文学事实, 并对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时期、文学潮流做出准确的评价,突出了“史”的性质和特点。第二卷文学史包括18世纪德国的启蒙运动文学、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以及歌德和席勒等世界级大文豪的经典作品。
| 图书 | 德国文学史(第2卷)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德国文学从发轫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过程中的文学事实, 并对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时期、文学潮流做出准确的评价,突出了“史”的性质和特点。第二卷文学史包括18世纪德国的启蒙运动文学、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以及歌德和席勒等世界级大文豪的经典作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启蒙运动 第一节 概述 一 新兴市民阶级与市民阶级意识 二 专制主义 三 文学关系 (一)文学市场 (二)读者 (三)作家 四 思想基础 (一)理性主义 (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前定和谐”和神正论 (三)自然权利或自然法 (四)启蒙哲学家沃尔夫 (五)虔诚主义,重情主义 五 启蒙运动的涵盖面 第二节 启蒙劳动的过渡期(1687—1720/1730) 一 总论 二 小说 三 戏剧 四 诗歌 第三节 启蒙运动的发展期(1720/1730—1748) 一 总论 二 道德周刊 三 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的争论:从高特舍德到鲍姆嘉滕 (一)高特舍德 (二)博德默尔和布赖丁格尔 (三)不来梅撰稿人 (四)万埃尔和鲍姆嘉滕 四 戏剧 (一)戏剧改革 (二)悲剧 (三)喜剧 五 诗歌 (一)教育诗 1.布罗克斯 2.哈勒尔 (二)罗珂珂和阿那克里翁派 1.哈格多恩 2.格莱姆 六 寓言 讽剌 小说 (一)寓言 (二)讽剌 (三)小说 第四节 启蒙运动的鼎盛期(1748—1770) 一 总论 (一)从理到情的转变 (二)温克尔曼 二 诗歌:克洛卜施托克 (一)生平 (二)作品 1.《救世主》 2.颂歌体诗 3.巴尔德文学 4.《德意志学者共和国》 三 戏剧:莱辛 (一)生平 …… 第二章 古典文学 第三章 晚年歌德的创作 附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德国文学史(第2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范大灿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0137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61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49 |
| 出版时间 | 2006-11-01 |
| 首版时间 | 2006-11-01 |
| 印刷时间 | 2006-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70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516.0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9.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30 |
| 宽 | 153 |
| 高 | 2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