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开创了我们当今所熟悉的西方文明。它的成就包括个体的解放、民主、普世人权,以及广泛的繁荣和舒适。本书讨论了西方文化五百年来演进为现代化形式的本质,深入讨论的问题是:人文主义文化在提供物质进步、繁荣、舒适诸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但它未能回答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所有人在一生中那些严肃的时刻会想到的:我从哪里来?我活着干什么?我死后到哪里去?本书探讨了这种文化缺失的病理的后果。
| 图书 | 西方文化的衰落(人文主义复探)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人文主义开创了我们当今所熟悉的西方文明。它的成就包括个体的解放、民主、普世人权,以及广泛的繁荣和舒适。本书讨论了西方文化五百年来演进为现代化形式的本质,深入讨论的问题是:人文主义文化在提供物质进步、繁荣、舒适诸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但它未能回答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所有人在一生中那些严肃的时刻会想到的:我从哪里来?我活着干什么?我死后到哪里去?本书探讨了这种文化缺失的病理的后果。 内容推荐 人文主义开创了我们当今所熟悉的西方文明。它的成就包括个体的解放、民主、普世人权,以及广泛的繁荣和舒适。它的使者是现代文化的一些杰出人物——伊拉斯谟、霍尔拜因、莎士比亚、贝拉斯克斯、笛卡尔、康德、弗洛伊德。有些人——路德、加尔文、普桑、克尔恺郭尔——欲将人文主义的精华置入一个更高的真理框架,却难以阻挡其汹涌澎湃的进程。另有些人——马克思、达尔文、尼采——寻求改变人文主义的信条,亦备受他们自己的预言是否成功的检验。 人文主义定论凿凿既已如此,约翰·卡洛尔却独辟蹊径,一反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降为这个世界开启理性、意志和超凡之人的西方文明的构建,娓娓道出一个断裂而引人注目的另类版本。约翰·卡洛尔教授在本书中颇有深意地就人文主义声望鹊起和其后倾覆于矛盾四伏之境重新作出一番观念新颖的研究,这一对西方五百年人文主义实验的失败的重新检视,以及它可悲的文化后果,以2001年的9·11事件画上句号。 目录 中文版序 序 一 引子 第一部分 基础 二 文艺复兴的荣光 三 死亡的使者 四 新教改革 五 另类宗教改革 第二部分 中场 六 冲突 七 中产阶级的融合 八 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 第三部分 陷落 九 嘲弄,无所不在的嘲弄 十 进入黑暗的心脏 十一 无意识 第四部分 死亡的挣扎 十二 圣怒 十三 最后一站 十四 尾声:2001年9月11日 主要相关作品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西方文化的衰落(人文主义复探)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约翰·卡洛尔 |
| 译者 | 叶安宁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25341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1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8 |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 印刷时间 | 2007-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1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1 |
| 宽 | 148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