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台湾知名民法学者、台大法学院教授黄茂荣先生的最新修订本,该书改写增订自原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之《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相当于台湾繁体版1993/07第三版)。作者根据近些年的思考,对以前版本的文字及思路都重新调整,并增加许多内容。本书可以说是黄茂荣教授在内地最为广泛流传的一本论述法学方法论与民法发展的著作,同时也是国内目前为止在此领域最高水品的华文著作。本书的写作主要在说明法学方法对现代民法的影响,并从其中认识法学方法,以及训练运用法学方法进行说理的能力。
图书 | 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5版)/法学家书坊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台湾知名民法学者、台大法学院教授黄茂荣先生的最新修订本,该书改写增订自原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之《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相当于台湾繁体版1993/07第三版)。作者根据近些年的思考,对以前版本的文字及思路都重新调整,并增加许多内容。本书可以说是黄茂荣教授在内地最为广泛流传的一本论述法学方法论与民法发展的著作,同时也是国内目前为止在此领域最高水品的华文著作。本书的写作主要在说明法学方法对现代民法的影响,并从其中认识法学方法,以及训练运用法学方法进行说理的能力。 目录 第一章 论法源/1 一、法源的意义/2 二、法源的表现形式/5 A.制定法/6 B.法院的裁判/6 C.习惯法/12 D.契约或协约/14 E.学说/14 F.国际法/15 三、法规性命令/16 四、行政规则/20 五、自治法规/26 六、税法上之法规性命令/27 A.国会保留/28 B.如何委任立法/32 七、法规性命令在台湾地区之适用情形/38 A.法规性命令之制定应经法律授权/38 B.如何授权/40 C.法规性命令不得超越母法/41 D.以法规性命令规范税捐构成要件/41 八、法规范之位阶构造/46 A.位阶构造及其抵触之效力/46 B.无效或得宣告为无效/48 C.抵触之疑义的解释/50 九、“最高行政法院”之判例/52 十、结论/53 第二章 法律概念/56 一、探讨法律概念与法律体系的重要性/58 二、概念之定义/59 三、概念之建构/59 A.方法:舍弃不重要之特征/59 B.取向/65 C.作用/72 D.副作用/79 四、概念之演变/107 A.法律概念之历史性/107 B.取向于目的、价值而演变/108 C.学说上的见解/109 D.规范目的对法律概念之意义的影响/113 五、法律概念之位阶性:体系化的基础/125 A.由抽象程度所构成的位阶/125 B.由负荷之价值所构成的位阶/126 C.概念与类型谱/130 第三章 法律规定之逻辑结构/131 一、法规范之存在上的逻辑结构/132 A.法条、法律规定与法规范/l32 B.法条或法律规定的性质/141 C.法条之种类/152 D.法条或法律规定间之竞合关系/206 二、法律之适用上的逻辑结构/222 A.确定法律效力的三段论法/222 B.小前提之认定:法律事实之涵摄于构成要件/225 C.经由三段论法之结论导出个案的法律效力/226 第四章 法律事实的认定/229 一、生活事实与法律事实/230 A.生活事实/230 B.法律事实/236 C.法律事实的种类/244 D.以法律关系为构成要件要素或法律事实/247 二、在法律事实的认定上所必要的判断与评价/247 A.法律事实之判断的基础/248 B.法院所享有之判断余地/269 三、法律行为/272 A.法律行为在规范上之地位/272 B.法律行为的解释/276 C.法律行为与有名契约/279 四、法律事实之认定/291 A.实质之真实的探知/291 B.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之区别/296 第五章 法律解释/299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300 前言/300 二、法律解释的标的/323 三、法律解释的目标/324 A.主观说/325 B.客观说/327 C.折中说/330 四、法律解释的因素/332 A.范围性因素/334 B.内容性因素/342 C.控制性因素/358 D.解释因素相互间的关系/359 五、经济观察法/360 六、结论/368 第六章 法律漏洞及其补充的方法/370 一、法律漏洞的概念/372 A.法律/372 B.漏洞/375 C.法律的漏洞/377 二、法律漏洞之发生原因/427 三、法律漏洞的种类/427 A.本文的观点/427 B.文献上重要的分类/428 四、法律漏洞的认定/440 五、法律漏洞的补充/442 A.法律漏洞之补充的必要性/442 B.法律漏洞之补充的性质/444 C.法院之补充法律的权限/451 六、法律补充的取向/462 七、法律补充的因素/464 八、法源与法律补充/467 九、法理与法律补充/472 A.法理在民事法上的地位/472 B.法理之存在态样/473 十、补充法律的方法/491 A.类推适用/492 B.目的性限缩/495 C.目的性扩张/499 D.创制性的补充/503 第七章 法律体系/506 一、体系的发生背景/508 二、体系化之存在论上的基础/511 A.形式逻辑之最高原则在存在论上的基础/512 B.法律逻辑之最高原则在存在论上的基础/513 C.法律伦理在存在论上的基础/516 三、体系之定义/524 学者的观点/524 四、体系的形成学说/560 A.概说/560 B.各派学说/564 五、体系化的任务/572 六、体系形成的方法/574 A.利用编纂概念/574 B.利用类型模块/575 C.利用法律原则/594 D.利用功能概念/613 七、体系的种类/616 A.外在体系/617 B.内在体系/619 八、法学的建构与体系的建立/626 九、体系在法学上的应用/630 A.法条内部之意旨关联/631 B.类型之应用/631 C.利用法律原则补充法律漏洞/641 D.利用体系维持法律的一贯性/64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5版)/法学家书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茂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67565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64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00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13.01 |
丛书名 | |
印张 | 2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