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4日起,“嫦娥一号”飞向中国人亘古向往却从未抵达的高度。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的双手与心血,数千年炎黄子孙的梦想和追求,托举了一个美丽的“躯体”,飞向苍穹深处——那个代表着中国人智慧与灵魂的高度。
本书是“嫦娥一号”的航天科普读物,主要介绍了月亮的概况,内容包括月球地质、探索月球的奥秘、“广寒宫”里宝藏多、未来的太阳系行星探测、建月球小区是全人类的梦想等。
图书 | 来到月球/嫦娥巡天看中华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07年10月24日起,“嫦娥一号”飞向中国人亘古向往却从未抵达的高度。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的双手与心血,数千年炎黄子孙的梦想和追求,托举了一个美丽的“躯体”,飞向苍穹深处——那个代表着中国人智慧与灵魂的高度。 本书是“嫦娥一号”的航天科普读物,主要介绍了月亮的概况,内容包括月球地质、探索月球的奥秘、“广寒宫”里宝藏多、未来的太阳系行星探测、建月球小区是全人类的梦想等。 内容推荐 本书为《嫦娥巡天看中华》丛书之一,本书主要介绍了月亮的概况,内容包括月球地质、探索月球的奥秘、“广寒宫”里宝藏多、未来的太阳系行星探测、建月球小区是全人类的梦想等。 这部有关“嫦娥一号”的航天科普读物,是向全国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送上的一份厚礼,希望广大读者朋友喜欢。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嫦娥一号”卫星发回第一张月球图片 第一节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奔月 第二节 “嫦娥一号”的首张月球图像正式公布 第三节 中日首张月面照片比较 第二章 迷人的月球 第一节 月球历史 第二节 月球的运行轨道 第三节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第四节 月食 第五节 月食对“嫦娥一号”的影响 第三章 月球地质 第一节 月貌特征 第二节 月面地形 第三节 月表物质及内部构造 第四节 月宫科考的“智能管家” 第四章 探索月球的奥秘 第一节 最早测定月一地距离的人 第二节 月心与地心之间的精确距离 第三节 月球藏秘至今未解 第四节 月球表面存在地球信息吗 第五章 “广寒宫”里宝藏多 第一节 月球中所含的天然金属 第二节 丰富的矿产资源 第三节 神奇的氦-3 第六章 未来的太阳系行星探测 第一节 登上月球 第二节 中国再加把劲儿——我们一定要登月 第三节 人类对火星的探测 第七章 建月球小区是全人类的梦想 第一节 月基天文台 第二节 人类在月球上的生活是可以想象的 第三节 建月球小区是全人类的梦想 结语“嫦娥工程”一期的架构之四——发射场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作为人类唯一的、庞大而稳固的“天然空间站”,月球也是人类征服太阳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哨阵地和转运站。 月球上建立小区是全人类的一个共同的梦想和愿望,因为人们必须要征服月球,必须要把月球纳入到地球的人类发展的轨道上来,所以人类要在月球上建立月球村。月球小区的概念是一大片,这是一种误解。月球基地是要建的,但是月球基地建立前必须寻找出一个最富集的资源地区,必须找到一个最合理利用的一个地块,然后就像建空间站一样,一样一样地发射。关于建月球基地或者说居民小区这样的计划,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怎么做最省钱最快,这些方案也都有,能源用什么,怎么开发等等,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难的是实施这个事情。首先地球要有需求,第二那个地方要真正能站得住脚,究竟有多大的规模。这必然是一个国际合作的项目,就像空间站一样,大家来凑份子,发挥各自的特长,把这个基地建好。这个基地倾向于叫月球基地,也就是集研究、开发、利用于一体,在基地里头就像人在地球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因为它各种各样的功能包括大气压、氧气、水、生活用品……一切东西都是和地球上一样的。但这可能是2020年以后的事情。 自古以来,人类就幻想在太空建造琼楼玉阁。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早在1988年初,美国总统里根就向国会提出拨款1100亿美元,在月球上建设“定居地”的计划。美国航空和太空总署曾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开发月球计划,计划在月球上试种农作物;2020年,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2025年,兴办月球农场和月球工厂,进行月球城市建设;2040年,在月球南极的环形山中建月球镇;2050年,大规模移民定居月球镇。1988年,日本已着手研究如何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容纳10万人的月球城的设想。美、俄等国在太空中种植粮食、水果、蔬菜的成功,为人类定居月球提供了有利前景。为解决移民用水,美国宇航局在1988年1月6日,发射的“月球勘察者号”机器人探测器已证实月球上存在大量的固态水,总储量达0.11亿~3.63亿吨。主要分布在月球上北极区5万平方千米和南极区近2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且北极区的储水量约为南极区的2倍。月球上有水,将大大加快人类定居月球的进程。 一、太空“玛头” 月球作为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能够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良好的条件。已知月球岩石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因此,若从月出发,进行大规模太空探测活动,就无需从地球上运送大量的液态氧。月球的重力仅为地球的的1/6,在月球上发射火箭要比地球上简便得多,经济得多。月球无大气,在月球上可以建造高分辨率的望远镜观测点。它是从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的理想场所。在月球面对地球的一面,可以24小时不中断地观察整个地球表面。这对研究大气层温度的变化很有价值。美国计划在月球环形山上建一座名为罗依萨的望远镜,能识别32万千米以外直径一厘米的物体,其高分辨率是地球上任何望远镜所无法比拟的,将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又一窗口。 二、空心的太空船月球 1970年,俄国科学家柴巴可夫(Alexandel-Scherbakov)和米凯·威新(Mihkai Vasin)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太空船月球”理论,来解释月球的起源。他们认为月球事实土不是地球的自然卫星,而是一颗经过某种智慧生物改造的星体,加以挖掘改造成太空船,其内部载有许多该文明的资料,月球是被有意地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发现,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内部的高等生物的杰作。当然这个说法被科学界嗤之以鼻,因为科学界还没有找到高等智慧的外星人。但是,不容否认的,确是有许多资料显示月球应该是“空心”的。 最令科学家不解的是,登月太空人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仪器,其中有“月震仪”,专用来测量月球的地壳震动状况,结果,发现震波只是从震中向月球表层四周扩散出去,而没有向月球内部扩散的波,这个事实显示月球内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层月壳而已!因为,若是实心的月球,震波也应该朝内部扩散才对,怎么只在月表扩散呢?P97-100 序言 2007年10月24日起,“嫦娥一号”飞向中国人亘古向往却从未抵达的高度。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的双手与心血,数千年炎黄子孙的梦想和追求,托举了一个美丽的“躯体”,飞向苍穹深处——那个代表着中国人智慧与灵魂的高度。 就在这个时刻,在中国航天史的丰碑上,深深镌刻上了中国人到达的新高度——38万千米,一个圆了中国航天人梦的数字。 这一天,13亿中国人依然在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或工作中,或走在大街上,还有更多的人则围坐在电视机前屏息凝视。在“点火”一声令下,“嫦娥一号”徐徐升空…… “嫦娥一号”的成功升空,寄托的是万户遥想,是东方红云,是长征步伐,更是中国人千载的祈盼。 追溯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国一批又一批的宇航员奔向太空,登上月球,神话中的飞天梦,在不断地成为现实。这时候的中国“嫦娥”飞天梦虽然在沉默着,但中国人并没有观望,而是在悄悄地计算着自己所能飞到的最高度。中国人的高度,是要中国人自己来写;中国人的高度,也是要中国人自己来飞;中国人的高度,更是要中国人自己来宣布。2004年,当中国“嫦娥工程”在中南海作出决策的那一时刻起,那一夜的星辰就已经知晓,宇宙深空探测注定会有中国人的加入。 从古至今,中国人从没有中断过飞天的梦想,从“奔月”的传说,到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从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面对长空发出的“天问”,到明朝万户乘绑在坐椅上的47支火箭为首次尝试飞向空中,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几乎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 在西方,荷马笔下雅典娜的胜利,希腊神话中金毛羊的回归,《圣经》上巴比伦塔连接天地,传说里红海化作通途……在人类征服自然的故事里,今天又新添了来自东方的一笔。嫦娥展翅,大声地告诉世界,中国嫦娥飞天,是中华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天疆在呼唤,天疆更坚信,必有一日,在一个无边无际的和平疆域里,中国人将和其他民族的同仁一起,展翅飞翔。正在太空中的各国朋友们,向中国同仁展开笑脸,伸出双手,相信不久以后,中国人会和他们在一起,为同一个航天的事业,探索一种共存的可能,续写真实和壮丽的篇章。 未来的历史,将要如何写,就看今天中国的航天大合唱;未来的游吟诗人将要如何吟唱今天的航天史诗——她从东方起飞,却比飞天更绚丽。38万千米的奔月轨道,11天的飞行,中国“嫦娥”,从2007年10月24日开始,必将飞得更高。 对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而言,11天仅仅是一瞬间;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来说,38万千米仅是一个开始;而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国“嫦娥”圆梦的这一天,将是永恒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来到月球/嫦娥巡天看中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传军//邱小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006717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V1 |
丛书名 | |
印张 | 3.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