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章讲话/跟大师学语文
内容
编辑推荐

夏丐尊、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们都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新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之中。本书完成于上世纪前半叶,篇幅不大,但毫无疑问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经典,就像朱自清先生对《文心》的评价一样,“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而且常读常新,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更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内容推荐

《文章讲话》一书收录了夏丐尊、叶圣陶两位先生有关文章写作的十篇文字。前七篇是1935—1937年在《中学生》杂志《文章偶话》栏目中连载的;后三篇是夏先生利用1937年暑假赶写的,但因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而未能刊登。直到1938年,开明书店才结集出版。

目录

序/陈望道

序/夏丐尊

句读和段落

开头和结尾

句子的安排

文章的省略

文章中的会话

文章的静境

文章的动态

所谓文气

意念的表出

感慨及其发抒的法式

附录

关于国文的学习

国文科课外应读些甚么

国文科的学力检验

阅读甚么

怎样阅读

学习国文的着眼点

先使白话文成话

中国古籍中的日本语

双字词语的构成方式

试读章节

从前的人写文章不加句读,不分段落。假如所写的文章有一万个字,就老老实实把一万个字连写在一起,看去好像黑漆一团。加句读,分段落,都是读者的工作。因此,古来的书有许多很不容易读,并且因了读者的见解,一句句子可以有好几种读法,结果意义大不相同。例如《论语》里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以读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据梁启超说)。《老子》里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可以读作“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据释德清说)。因为作者自己不加句读,所以发生歧义,这情形和普通所说的笑话,“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没有两样。

近来的文章已流行加句读、分段落了,不但自己写的文章要加句读、分段落,并且把前人所写的文章也加了句读、分了段落来重新印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句读和分段的法则,普通文法书上都讲到,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大概都已知道了的。不过加句读、分段落,在法则上虽然说来很简单,实际运用的时候颇不容易。如果文章有技巧的话,句读法和分段法也是技巧的一部份,值得好好注意的。

先讲句读。

句读用“、”“,”“;”“。”“:”等几个记号表出,古来所用的只“、”“。”两个,近来喜欢简单的也只用“,”“。”两个。这些记号看似没有甚么,用在文章中就成了文章的一部份,竟是有生命的会起作用的东西。为说明简单计,姑就最简单的句读记号“,”“。”来说。“,”是表示读的,“。”是表示句的。一句完整的句子,“。”只用一个,地位是有一定的;“,”的地位和数目,往往可以不一定。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开端一句,就可有几种不同的句读法: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馀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甲)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馀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乙)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馀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丙)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馀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丁)这里面(甲)是依照《背影》原书的,大概是作者朱自清先生的原来的句读样子吧。(乙)以下三式是我试加的句读。这四种句读法都有人用,不过文章的意味在各部份的强弱颇不一样。

依我的经验看来,一句句子做一气读的时候,断落的部份意味比别部份强。做两口气读的时候,有两个断落的部份,就有两部份意味加强了。现在用简单的句子来做例:

仁者人也。

仁者,人也。第一例“仁者人也”做一口气读,“人也”部份较强。第二例“仁者,人也”做两口气读,“仁者”和“人也”两部份意味都强。因为,原来是“仁者人也”四字合成一个单位,分断以后是“仁者”为一个单位,“人也”为一个单位了。凡是断落的地方,意味都会增强,一句句子,断落的地方越多,意味增强的地方也越多。这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原则。

根据了这理由,让我们再来吟味上面所举的《背影》的文句。先就上半截说,得三式如下: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馀了,(一)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馀了,(二)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馀了,(三)(一)式只做一口气读,(二)(三)两式都做两口气读。(二)式中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因为分断了的缘故,读起来意味都比(一)式中的强。(三)式中的“不相见”、“已二年馀了”,读起来意味也比(一)(二)两式中的强。

再就下半截说,也可得三式: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二)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三)(一)式只做一口气读,(二)(三)两式都做两口气读。(二)式中的“不能忘记的”、“是”二部份读起来比(一)式中的意味强。(三)式中的“是”字意味特别强,“他的背影”也比(一)(二)两式中的都要强。

就一般文法上的规定说,上面所举的《背影》文句的各种句读法,以第一种(甲)为最适当,最合论理,可是习惯上却也容许有别的句读法,(乙)以下诸式,有时也不妨使用。自古以来,颇有许多句读法不甚合论理的。例如曹孟德的诗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P1-4

序言

自从去年夏天从南中国回来,又得时常和丐尊先生会面谈天。丐尊先生非常关心中等学生的语文教育,我们谈的自然仍旧多是这方面的事,但他这时的神情已和往时大不相同,往往有一种难言的抑郁流露在语里言间。这抑郁的根源,我是明白的,并不在语文教育的本身,但我只能劝他致力语文教育的工作来排解。结果他就整理旧稿编成了这一部书。

他在这书里面很用过一些心。在几个问题上,如《文章的静境》、《文章的动态》、《句子的安排》、《句读和段落》,都有他独特的见解,(圣陶先生的一篇《开头和结尾》也是如此。)在其余的几个问题上,也都说得非常深入而浅出。虽然只有短短的十篇,说到的问题并不多,也不愧为语文教育上一种郑重其事的工作,我相信对于中等语文教育上一定有相当的贡献。

语文的教育上现在还有许多问题等候大家解决。例如读文的层次问题就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现在一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会选给初中学生读,也会选给高中学生读,有时也会选给大学初年级的学生读。虽然读法尽可以不相同,在读法的标准未定之间总不能不使人有漫无层次之感,而读法现在又似乎还没有确定的标准。这样漫无标准的选读,不但容易犯重复,也很容易犯深浅倒置的毛病。要去这种毛病,据我个人的意思,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能够找出些条件来做层次先后的标准。在内容方面,或者可以从(1)背景的亲近不亲近,(2)需要的迫切不迫切,(3)头绪的简单不简单,这几个3-面来划分先后的层次。将内容的背景比较亲近的,需要比较迫切的,头绪比较简单的列在前。在形式3-面,或者可以从(1)需要的迫切不迫切,(2)结构的普通不普通,(3)规律的简单不简单,这几个方面来划分先后层次。也将需要比较迫切的,结构比较普通的,规律比较简单的列在前面,循次递进。这内容、形式两3-面究竟应该有几个条件,以及应该有哪几个条件,尽可以由大家商酌决定,但必有条件才会有标准,才可以使层次有方法相当的确定。又这种条件具体地应用起来,也许很可以发生错综纠结不易解决的问题,但总比漫无标准随意安排好些。至于选读注意选文内容的背景和不注意背景,注意选文形式的规律和不注意规律,我以为简直是划分新教育和旧教育的一条鸿沟,为现今的语文教学者所不可不注意的。注意背景,语文才是历史的教授,读一篇文知道一篇文不过是一时一地的需要的反映,不见得真的可以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如果真有g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的东西存在,那一定不是篇中的每一字、每一句,而是这些字句和那背景的关系。注意背景的读法,不妨说是立体的读法。读文能够立体的,这才没有一文没有作用,没有正作用,也一定有反作用,而正作用和反作用之间也不愁其有冲突。这立体的读法,实际也可以应用在形式方面。形式也是历史的。不过形式方面因袭性比较的重,可以用类推法的地方也比较的多。所以形式方面的教学,比较的重在使知类推,但又不能推出了界。要使人能够闻一知二;却又不致混二为一,才算合乎理想。这只有用科学的教授法将形式上所含的规律一一指出,而说明其所以同、所以异,才能做到这个地步。用过去与耳谋与口谋的方法,难保不会从“未之能行”类推出“卒之不踣”来的。我因为怀着这样的见解,故颇切望有不堕入形式主义的阐明语文规律之学术书陆续出现,使语文教育上严重的问题能够有一个可能解决的学术基础。

像丐尊先生和圣陶先生的这部书,不但处处说得很具体,而且还能在几个问题上披露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来的,便是我所希望陆续出现的书之一。

陈望道

一九三八年一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章讲话/跟大师学语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丏尊//叶圣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57386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6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6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9: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