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有几搏(电影文学精选卷)/著名作家陈玉福作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品全发表在《电影文学》《电影创作》等刊物上。曾有评论说:这是近年来我国工业题材电影剧本创作中很重要的成果之一!

本书为著名作家陈玉福作品系列之一,以现实生活中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事件为背景,被海内外五十多家报刊、网站连载,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内容推荐

陈玉福先生辛勤创作、寒暑不辍,在其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了五百万字的作品。中国作家网、搜狐、新浪及《南京日报》、《贵阳晚报》、《兰州晨报》等五十余家海内外报刊连载过他的作品,反响强烈。他写故事曲折跌宕,时有妙笔,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塑造人物善于从侧面取势,大处着眼,细微处着墨,各色人物跃然纸上,历历如在眼前。因此,他的作品大多脍炙人口,让人爱不释卷。“1号”系列长篇中,有三部登上了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

甘肃人民出版社徇读者之要求,在陈玉福先生“1号”系列六部长篇小说中精选了四部,又在其他作品中筛选了中篇小说八部、电影文学剧本八部、短篇小说三十九篇,收入《陈玉福作品系列》,约二百四十万字,分八卷出版,以飨读者。

收入《陈玉福作品系列》中的中短篇小说和电影文学作品,都是作家二十七年来发表在《人民文学》、《小说》、《小说月报》(原创版)、《电影文学》等几十家刊物、报纸上的优秀作品。

目录

一、都市晨曲(1997年)

二、人生有几搏(1999年)

三、西部人(节选)(2003年)

四、马莲花(1997年)

五、都市英雄(节选)1997年

六、农民镇长(1998)

七、老虎抢亲(1995年)

八、烧饼(1995年)

试读章节

1.工业城市全貌

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在朝阳的沐浴下,雄伟壮丽。

2.广州白云机场

候机室里,新城市合成洗涤厂厂长迟浩用手提电话给家里打电话:“我下午3点55分到达新城机场,你给你弟弟打个电话让他到机场接我……什么?重说一遍!”

3.迟浩家

迟浩妻子交警于晶:“听说要调你去新纺公司当总经理……是乡企局黄局长亲口给我说的。”

4.机场候机室

迟浩:“我知道新纺公司是个烂摊子,可我总不能不服从组织调动,是不是?”

5.乡企局会议室(回忆)

迟浩和厂长经理们在听黄涛局长的介绍。“……1993年底新纺公司生产的价值5000万元的毛料三分之一压在库里卖不出去,三分之一让人骗走追不回钱来,三分之一让债权人顶了债务。招收的1000名农民工就更惨了,花两万元入了户招了工,干了不足一年就下岗至今,以上是新纺公司的基本情况。吴市长走了,韩市长调来了,他对新纺公司的现状很忧虑,如何把新纺公司搞活,请各位厂长经理毛遂自荐或提合理化的建议……”

6.新城机场出口

迟浩拎一大一小两个包,迈着矫健的步子走出了机场大厅,他在人群中寻找妻弟于飞时,意外地发现黄涛正向他大步走来。

“啊呀,是黄局长,怎么把你给惊动来了?”

“我可是代表市长来的,欢迎你回来!”黄涛和迟浩握过手后,接过他的大包来到了桑塔纳轿车旁。小车驶上了回市区的高速公路。

7.新纺公司

迟浩带领办公室、生产科、总务科、财务科的几名科长在公司厂区里巡视。厂区当年的设计、修建是一流的,可现在雄伟的大门上“新城毛纺公司”的铜字只剩下“城”和“公司”三个字了。

办公室主任说:“我的工作没做好,我马上布置重新换上。”

迟浩仔细看了一眼瘦高个、三十多岁的姚主任,问道:“姚主任,杨工和李副总哪去了?”姚玉丰说:“迟总,听说李副总病了,在家休息。杨工给女儿化验肝功去了。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迟浩沉思的脸。

8.新纺公司迟浩办公室

有人敲门,姚主任打开门,杨帆总工进来了:“姚主任也在。迟总,你好!”

“杨工?你好!快请坐!”

杨工细高个,皮肤又细又白。看上去绝不像个结了婚的女人。因为个子高,还穿了双奶白色的高跟鞋,越发显得高,比魁梧的迟浩还要高。

“怎么?”姚主任见他们这么熟,就一边给杨工沏茶,一边打哈哈,“原来迟总跟我们杨工认识……”

迟浩说:“早就认识,可说啥也不知道是新纺公司总工。”

见迟浩和杨帆谈得高兴,姚主任知趣地走了。杨帆轻轻地碰上门锁,对迟浩说:“哥,你闭上眼睛。”“小妹,这是在办公室。”“你闭上嘛,哥!”见她撒娇,他只好闭上了眼睛。

“看吧!”睁开眼,桌上是两张照片,一张一次成型像是他和她在庐山照的合影。他拿起这张像:“你还一直留着?”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拿起了第二张像,这是他和她在新城相逢时,他在家里打吊针时她为他照的。拿着照片,看着眼前笑眯眯的杨帆,迟浩思绪万千……  9.卧铺车厢(回忆)

一列急驰的火车,迟浩在下铺闭目养神。

“别动!”一声恶狠狠的男子低喝声从邻铺传来。迟浩转头一看,一个40多岁的男子和另一个30左右的胖女人正注视着他,中间一个瘦弱的二十出头的姑娘捂个大口罩坐在那里,又细又白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漂亮的双眼注视着他,眼神分明在说:“大哥,请救救我!请救救我!”

迟浩觉着可疑,就装着打水去了。他回来时,中年男子不见了,胖女人还在紧紧地挨着瘦姑娘,他故意一个趔趄把滚烫的开水倒在了胖女人的腿上。胖女人一声惊叫,右手一个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是一个尖尖的锥子。胖女人用右手牵一个小绳子,紧紧地捆着瘦姑娘的双手。

迟浩一把从铺下拉出包来,取出了一个精致的小手拷,朝胖女人晃了晃,“你规矩点,到里边去!”

胖女人战战兢兢坐在了窗户边,迟浩对上铺的一青年说:“请你马上叫乘警来!”青年人走了,他一把扯掉姑娘脸上的大口罩,又抽出了塞在她嘴里的一只臭袜子,还帮她解开了被捆的双手。他把自己的茶水递给了她,她用茶水漱漱口,一口啐在了胖女人的脸上:“人贩子!”

瘦姑娘个头很高,足有170厘米,气质很高雅,她感激地说:“大哥,谢谢你,谢谢你救了我的命!”说完一口气喝完了水。

乘警拨开围观的群众走来了。迟浩说:“请你们派个人押上她找她同伙——一个40多岁的男人。”一乘警带着胖女人走了。

另一乘警取完迟浩的证明材料后对他说:“你干公安几年了,这么老练?”

“我不是公安,我在企业工作,手拷是公安朋友送我出差锁包用的,没曾想派上用场了。”

瘦姑娘把手伸给了迟浩。“我叫杨小露。”她又转向乘警,“让这位大哥送我回学校吧。”

乘警:“可以,不过我们怎么联系?”

迟浩取出名片递过去:“这里有、我l的电话号码,可以随时打我的手机。”

杨小露看了一眼名片说:“我还以为你是个公安,原来你是大董事长!”

10.上海纺织学院(回忆)

“哥,你怎么来了?”杨小露抓住了哥哥杨克礼的手,“你好吗?”

哥哥陪着妹妹在校园里走着,对她说:“我北大毕业已分配到银城毛纺厂工作,这不,刚领上我上班的第一次工资就出差来上海,住好店就先来看你。”

“谢谢你,哥!”她很开心,咯咯咯笑个不停,“你上班就好了,爸妈那点副教授级的工资总该为自己做点啥了。”

“你毕业回家前有啥心愿,临毕业了说啥也要买两套像样的衣服。哥现在有条件了。”

“哥,衣服我不打算买了,能借我300元上一趟北京吗?”

杨克礼拧了她耳朵一下,“傻丫头,哥上班了,有工资了,你不乘机沾点光,等你上班了,我连一分钱都不会给你的。”

“知道。”她撒娇说,“哥,你还要给我娶嫂子呢,就借300吧,等你娶嫂子进门时,我加倍还你。其他方面,我自已会解决的。”

“哎,杨帆,”

“哥,我改名叫杨小露了!”

“还是叫你小帆好,你不也在谈对象吗?听说章家条件好,他为啥不给你买件衣服呢?看你这身衣服,跟乡下中学生没有什么两样。这条牛仔短裤,穿了有五年了吧?来,跟我去买套新的。”  P2-7

序言

编者的话

陈玉福先生辛勤创作、寒暑不辍,在其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了五百万字的作品。中国作家网、搜狐、新浪及《南京日报》、《贵阳晚报》、《兰州晨报》等五十余家海内外报刊连载过他的作品,反响强烈。他写故事曲折跌宕,时有妙笔,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塑造人物善于从侧面取势,大处着眼,细微处着墨,各色人物跃然纸上,历历如在眼前。因此,他的作品大多脍炙人口,让人爱不释卷。“1号”系列长篇中,有三部登上了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

甘肃人民出版社徇读者之要求,在陈玉福先生“1号”系列六部长篇小说中精选了四部,又在其他作品中筛选了中篇小说八部、电影文学剧本八部、短篇小说三十九篇,收入《陈玉福作品系列》,约二百四十万字,分八卷出版,以飨读者。

收入《陈玉福作品系列》中的中短篇小说和电影文学作品,都是作家二十七年来发表在《人民文学》、《小说》、《小说月报》(原创版)、《电影文学》等几十家刊物、报纸上的优秀作品。在编辑《陈玉福作品系列》的过程中,出版社坚持收录“1号”系列的全部长篇小说。然而,陈玉福先生为了向读者朋友们负责,坚持只选了其中的四部,其严谨的态度诚足可贵。

在甘肃的作家中,出文集者凤毛麟角。为什么不叫文集而称作品系列?是考虑到陈玉福先生还年轻,才四十五岁。喻意有二:一是作家创作刚刚上道,宽广的文学之路就在眼前;二是八卷之后还有十卷、二十卷,甚至更多……

这是我们的期待,也是读者朋友们的愿望。

《陈玉福作品系列》总策划:张旭东

后记

祝福与快乐(后记)

春节到了,诚挚的祝福从四面八方汇集在我的手机里,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欢乐。

南京的志军说:“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您的手机将出现鹅毛般的祝福,您的心情将以晴为主。受欢乐气氛影响,笑声将席卷您的周围。预计新的一年,您将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北京的久辛说:“希望今天的您是快乐的,今晚的您是开心的,今夜的您是甜蜜的,今年的您是顺利的,今生的您是幸福的,今世的您是无忧的,看完信息的您是微笑的!祝春节愉快!”

上海的赵兄说:“春节到了,想想没什么礼物送您。干脆送您五千万吧。千万要努力!千万要进步!千万要健康!千万要知足!千万要记着我是您最好的朋友!贺新作《1号检察官》荣登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第八位!祝新的‘1号’发射成功!”

广东的雨宝说:“每一朵雪花飘下,每一枝烟火燃起,每一秒时间流动,每一份思念传送,都代表着我对您的真挚祝福:春节快乐、佳作频出!”

冰城的高年说:“雨,给您滋润;雪,给您完美;霜,给您无瑕;冰,给您晶莹;我,给您祝福……书城排行榜上的‘1号’让朋友自豪,‘1号系列’让我们骄傲!祝春节快乐!再创佳作!”

出版社的宏发说:“我点击整个冬天,看到了您的笑颜;我复制您的笑脸粘贴在我的心间;我下载我的思念把它另存为永远;我打开我的手机给您最美好的祝愿:祝春节快乐!新的一年能收到您的新书稿!”

朋友热情而真诚的祝福,总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收获,汪晓军先生给我带来了激动人心的消息:甘肃人民出版社决定给我出版文集!

我在兴奋之余更多的是诚惶诚恐,甚至有点无地自容。因为我深知自己的文字太粗陋了,怎么能以文集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呢?在朋友们的帮助鼓励下,我最终与甘肃人民出版社签约出版这套拙作。对此,我也找了点充分的理由。我毕竟在艰难的文学之路上跋涉了二十六个年头,如果不对自己的创作过程做个总结,不向关心我的朋友们做个全面汇报的话,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就像一位辛勤耕作的农夫,萝卜白菜、小麦谷子、土豆玉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通过面朝黄土背朝天、手心里起皮眼窝里淌汗辛辛苦苦的耕作,不管长的好赖、收成高低,总要收回来装进仓里,这样也求个踏实和衣食无忧。哪块地收成不好,哪个品种产量不高,在冬闲季节找找原因,总结总结经验,保证来年有更好的收成!一年的庄稼两年苦,光吃饱肚子还不行!科学发达了,社会进步了,还要走农业产业化、农业高效益的路子。我的创作跟农夫在田里劳作一样,光把二十六年的粮食装进仓还不行,还要求得大的进展、新的突破。我怎么在文学上能有所突破?这是拙作以文集形式出版后首先考虑的问题。经过虚心地请教专家和朋友,通过总结经验,我深感自己文化基础、创作理论的不足,生活阅历和创作素材的匮乏,我决定放弃我热衷了二十六年的文学创作!做出这个决定,绝不是想给新闻界的朋友们制造一个轰动性的新闻素材:“‘1号’作家封笔不写了!”一个作家,你不写作你去干什么?尤其是你陈玉福,你是一个没有工资收入的职业撰稿人,你不写了谁来养活你同样没工作的老婆和上大学的两个儿子?我在这里郑重地宣布:我真的不写了!不是永远不写,而是暂时搁笔!我要去家乡挂个芝麻绿豆大的小职务,到最基层的老百姓中间去,去体验生活,去学习生活。同时,我准备报考兰州大学文学系的博士研究生业余班,决心系统地学习一下文艺创作理论及其他书本知识,通过读书拯救我知识的贫乏,从而使我获得继续创造和不断思索的空间,让我的明天更充实。

还有件事也值得一提,春节前我把家搬到了雁滩一处颇为安静也十分满意的新居里,并且拥有了一间书房。现在我就坐在新居的书房里,书房没有名字。不是无名可取,一帮朋友们给我“暖房”时取了不少名字,什么“1号斋”啦、“文新阁”啦等等,有位老兄则说什么斋也不要,干脆叫“1号车间”算啦,因为“1号系列”长篇小说就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我说,我不赶这个时髦,啥名也不叫,就叫书房,因为我太喜欢书房啦!接下来,他们为我布置书房。在这个二十平方米的小天地里。他们为我摆放了三盆花一个盆景。书桌旁的花是永泽兄弟拉来的,足有两米高,宽大的碧绿的猪耳朵似的叶片密密麻麻,像个绿色的立柱。这才几天,新的叶片就长出来了。新叶片带点绛红色,大概是阳光充足的原因吧,比旧叶片圆,像芭蕉扇。书桌上的两盆君子兰是范文兄送来的,其中一盆刚到时含苞待放,今天已是繁花似锦了。还有一盆漂亮的大盆景,这是尚俊夫妇花大价钱买来的……我爱我的书房,更爱朋友们送来的这些春意盎然的花,这些花让我的书房、客厅和所有的房间里充满了勃勃生机。

搬到新居后,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汪晓军先生和策划编辑张旭东先生的一再鼓励下,我把1978年到2004年二十六年间发表在报刊上的近百篇短篇小说、三十部中篇小说、二十部电影文学剧本翻了出来,并请人按题材打印出来交到了出版社。张旭东先生从中选了三十九个短篇、八部中篇、八部电影文,学剧本,形成了《西部狼》、《西部女神》、《人生有几搏》等精选集子。在《西部狼》中,有些短篇小说我是不满意的。尤其是二十多年前发表过的一小部分,我是不主张入选的。但是,旭东先生说,恰恰是你认为不中意的几篇,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你不是一生下来就成为作家的,作家生产作品和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蹒跚学步开始的。他的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最初的想法是在“l号系列”长篇小说中选出四部就可以了,其余的如中篇小说、电影剧本、纪实文学和短篇小说就不结集出版了。尤其是短篇小说,虽全发表在不同时期的报刊上,可滥竽充数者居多。旭东先生说:“此言差矣!你的文学就是从二十六年前那篇不像样的短篇小说开始的。别好了伤疤忘了痛,别有了点所谓的名气就忘了过去。如果说文学是你的爱人的话,那么,二十年前的文字就是你的‘初恋’。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一个作家忘记‘初恋’就意味着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你尤其要把短篇小说整理出来,这个集子不但有现在的好作品,还要有二十多年前的差东西。你陈玉福的文学之路,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不错,文学是我的“初恋”。我的回忆录里,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文学这个恋人。二十多年前的文字,是稚嫩的是粗浅的,甚至是缺乏思想的。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没有那些粗陋的文字,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也不可能有我今天读者还喜欢的“1号系列”长篇小说。我的文学之路从十八岁开始,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艰难地走过来的,很辛苦,真正走了二十六个年头。我的写作环境也一样,开始在乡下的烂泥巴房子里,在煤油灯下……现在到了繁华都市很雅致的书房里。所以,这套文集中,除《长篇小说精选》4卷(《1号通缉令》、《1号别墅区》、《1号专案组》、《1号检察官》)外,才有了《短篇小说精选卷》、《中篇小说精选卷》、《电影文学剧本精选卷》和《纪实文学精选卷》。

说几句题外话。我的朋友们中间,有不少人是我“1号”系列长篇小说的忠实读者,还有不少是我的学生。他们来信让我谈谈创作经验。我每打开一次信箱,都能看到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们发来的热情洋溢、异彩纷呈的邮件,这都使我很感动。但是,非常抱歉,我没有一一回复这些敬爱的朋友们(包括我的学生),通过本文集,我想告诉朋友们:当一个作家并不难,难在不能坚持、没有恒心。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就能成功!我把《陈玉福作品系列》八卷粗陋的文字,把这些虽发表过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的东西汇集成册,作为礼物送给你们,希望你们批评指正,并谢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最后把本文开头朋友们发给我的祝福转发给大家:祝我亲爱的朋友们读者诸君们万事如意!

陈玉福于2005年春节于兰州雁滩深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有几搏(电影文学精选卷)/著名作家陈玉福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玉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6032886
开本 32开
页数 4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35.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04
14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