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故事全集》是一套最完整、最权威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故事全集,
呈现中国式父子关系的最佳读物,体验最温馨、最有爱的父子亲情,重温陪伴孩子成长的永恒经典,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老师作序鼎力推荐。郑春华著的《爸爸的诺言》是该套书之一。
图书 | 爸爸的诺言(美绘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故事全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故事全集》是一套最完整、最权威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故事全集, 呈现中国式父子关系的最佳读物,体验最温馨、最有爱的父子亲情,重温陪伴孩子成长的永恒经典,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老师作序鼎力推荐。郑春华著的《爸爸的诺言》是该套书之一。 内容推荐 这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作为幼儿文学的精品佳作,它有着朴素的美。将这种艺术风格和作者其他作品做一个对比,我发现其风格与所表达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我在设想,作者是运用一种口语在构思她的故事,就像她面对着她书中的主人公,讲给他们听。她的这种讲述的方式决定了这部作品的风格,而风格又会直接地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的朴素简明就是为了便于口头的叙述和听觉的接受。因此阅读这本书是轻松快乐的。如果把这部故事与作者的其他作品比较,我的印象是:她的诗歌是富于情趣的,她的童话是富于巧思的,而这本故事的叙述是轻松的,有一种朴素的美。我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好像听到作者讲故事的声音,看到作者讲故事的表情。读这本书,会感觉逐渐走近主人公,走进这个家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快乐和兴味。故事留在记忆里了,留下来的还有故事背后的回味和思考。这种思考是潜移默化的,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发现儿童、理解儿童,学会和儿童相处的方法。作者善于讲故事,是因为作者爱书中的人,爱书中的家,爱生活。这也是对我们的启示。郑春华著的《爸爸的诺言》是该套书之一。 目录 迎新年 买回家来的小狗 橘子灯 理发遭遇 大人们的节日 喜欢的东西 《大头小头报》 玩具医院 熊妈妈旅馆 地底下的“邻居” 奶牛和牛奶 爸爸的诺言 “合”家欢 跳蚤市场 乱七八糟的一天 海盗帆船 “吃不胖冰淇淋” 会做玩具的爸爸 找呀,找…… 试读章节 橘子灯 大头儿子激动地抱住大头拼命摇,摇完了又绕着茶几一个劲地转:“我太高兴了!我太高兴了!” 小头爸爸一下将大头儿子抱起来举到肩上,然后一起绕着茶几一个劲地转:“我们太高兴了!我们太高兴了!” 这时,正好围裙妈妈回来了,她奇怪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算命?” 大头小头停住,“哈哈”大笑。小头爸爸抢着说:“这是我们做的橘子灯,你瞧多漂亮呀!” 大头儿子连忙说:“不是我们做的!是我做的!” 小头爸爸板下脸说:“什么什么?蜡烛不是我帮你点的吗?” 围裙妈妈笑着蹲到茶几旁:“好了,别争了。这橘子灯真漂亮呀!我怎么从来没有想过做……” 大头儿子从小头爸爸的背上滑下来,又趴到围裙妈妈的背上说:“今天晚上谁也不许开灯,只能用橘子灯!” 天黑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忙着在家里一起挂橘子灯:挂在卧室里,挂在厅里,挂在厨房里,挂在厕所里…… 大头儿子打开门,让小头爸爸抱着在门的上方也挂了一盏。 啊,远远望过去,大头儿子的家真好看,烛光跳跃着就像一座城堡。 邻居们看见了,都议论纷纷: “大头儿子的家里今天怎么啦?” “那灯光好像特别漂亮!” “走,我们去看看!” 邻居们全往大头儿子的家跑,当快要走到门口时,他们看见了一盏高高挂着的橘子灯。 “那是什么?灯笼?” “不像,灯笼比它大!” “好像、好像是用橘子做的……” 他们摁响了门铃。 门打开了,屋里一盏一盏橘子灯,神秘地照在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以及围裙妈妈幸福的脸上。 围裙妈妈骄傲地说:“这橘子灯是我们大头儿子发明的!” 小头爸爸刚要说“还有我……”就被大头儿子用手堵住了嘴巴。 邻居们一下说开了: “大头儿子真聪明!头大就是聪明!” “多漂亮的橘子灯呀!” “我们只知道吃橘子,就没想到过做橘子灯!” “明天我们也去买橘子来做!” 第二天,老爷爷的橘“山”前排起了长队,老爷爷吃惊得只会笑,话都说不出来了,他大袋大袋地装着,不一会,橘“山”就不见了。人们高高兴兴地提着橘子回家去,老爷爷高高兴兴地数着钱,整理着东西也早早回家了。 下午,大头儿子又在做橘子灯。 小头爸爸说:“怎么?你想开一家橘子灯厂吗?” 大头儿子说:“才不是哩!我……不讲了,等到晚上你就知道了。” 晚上,大头小头一起提着好些橘子灯,往屋外走去。 他们先走到暗暗的草丛前。大头儿子在草丛边上挂了一只:“这儿有野猫走来走去的,挂一盏橘子灯,看见野猫就不害怕了。” 他们又走到墙角落里。大头儿子在墙角的洞口挂上一只:“这是老鼠的家,挂一盏橘子灯老鼠就不会走错门了。” 当他们走过小树林的时候,忽然听见从树上传来小鸟微弱的叫声。 大头儿子一下站住:“小头爸爸,我们应该在鸟窝边上也挂上一盏,这样小鸟晚上起来小便就不会从树上摔下来了。”P20-23 序言 20世纪80年代初,听说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来了一位年轻的女编辑。她是从幼儿园里来的老师,因为喜欢创作,已经发表了一些作品,所以来应聘当了编辑。还听说,那时候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在编辑出版《365夜》,主编是鲁兵先生。鲁兵先生办事极为严谨、认真,凡入选的作品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即使已经入选的作品,也要在文字上仔细推敲修改。那时候,鲁兵视力近乎丧失,需要别人为他朗读初选的稿件,听到不够妥当的语句,他必会让其停下来,字斟句酌。听说朗读稿子的任务就交给了这位来了不久的女编辑,她就是郑春华。 因为喜欢郑春华那些反映幼儿园生活的小诗、儿歌和童话,又因为她参与了《365夜》的编选工作.鲁兵经常谈起她的工作和创作,多有褒奖,也因此,我和她尚未见面就觉得很熟悉了。那段时间,她每有新作问世必寄给我,我们也常就文学,特别是幼儿文学的创作,切磋探讨。 不久,她有了一次进京学习的机会。她那次来京,看样子像是第一次离家出远门,所以还带着她的父亲——诗人郑成义写给我的信,嘱咐我对其女儿多加关照。有了这层关系,我自然也就有了一份责任。她在京学习期间,我记得她利用星期日的放假时间,像探亲似的来看望我,我们也得以坐下来,很从容地聊天,谈创作、谈工作、谈生活。 对一个人的真正了解和真实印象,永远不是在开始,而是在长久的交往过程中,是无意中给人留下的印象,而不是刻意造成的。在我看来,郑春华的创作是有准备的,这来自于三个方面:童年时代的文学熏陶、幼教工作的切身体会、初始编辑工作的严格训练。当然,这一切的准备还与她的性格禀赋相契合。郑春华心胸开阔,心直口快,伶牙俐齿,思维敏捷。这一切,常常会表现在她的作品中。 在这里,我要说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部家喻户晓、影响颇大的作品。 在写这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前,郑春华已有多部作品问世,并获过大奖。为什么单这部作品广受欢迎,经久不衰?这使人不能不对这部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加以关注。 选什么题材来写,这表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熟知程度和关注热情。儿童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常常借助于对家庭、校园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幼儿文学则更偏重于家庭里发生的故事。作为从事过幼教工作的郑春华,自然会对家庭故事倾注全力地书写。从这部多达四十万字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对家庭的热爱和投入的心血。她在家庭中尽职尽责,所以她才能把家庭发生的故事尽收眼底,并倾注感情于笔端。这些故事好像阳光下的花朵,花朵间飞舞着的蝴蝶和蜜蜂,给人带来的是乐观向上的趣味和快乐。这些故事里,没有廉价的噱头和搞笑,我们读到的是千千万万家庭里都有可能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多种多样的,有温馨的、有天真的、有幽默的、有惊险的、有智慧的……读了这部两百多篇的故事集,我心中对这样一个家庭的艳羡油然而生,随后便是掩卷思考:作者的灵感从哪里来?在我看来,它来自一个人的良知和母亲无私的爱。儿童文学应该是一种纯真高尚的艺术,因为它服务的对象就是最纯美的一群孩子,他们的心像浑金璞玉一般。作家要给这些低龄的孩子以力量,让他们有一双寻美的眼睛、向善的目标和求真的理想。这一切,不是靠说教,不是靠管束,而是靠表现和传达感情的艺术手段。儿童文学作家要有母性的情怀。《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的每一篇故事绝无卑陋世俗的东西,充盈的是满满的温暖亲切,就像阳光一样照彻情感的每一个角落,就像微风吹拂、林间鸟鸣一样朴素的自然天籁。 这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作为幼儿文学的精品佳作,它有着朴素的美。将这种艺术风格和作者其他作品做一个对比,我发现其风格与所表达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我在设想,作者是运用一种口语在构思她的故事,就像她面对着她书中的主人公,讲给他们听。她的这种讲述的方式决定了这部作品的风格,而风格又会直接地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的朴素简明就是为了便于口头的叙述和听觉的接受。因此阅读这本书是轻松快乐的。如果把这部故事与作者的其他作品比较,我的印象是:她的诗歌是富于情趣的,她的童话是富于巧思的,而这本故事的叙述是轻松的,有一种朴素的美。我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好像听到作者讲故事的声音,看到作者讲故事的表情。读这本书,会感觉逐渐走近主人公,走进这个家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快乐和兴味。故事留在记忆里了,留下来的还有故事背后的回味和思考。这种思考是潜移默化的,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发现儿童、理解儿童,学会和儿童相处的方法。作者善于讲故事,是因为作者爱书中的人,爱书中的家,爱生活。这也是对我们的启示。 爱,可以使平平常常的小故事具有了深情厚意,让我们学会爱孩子,爱家庭,爱生活。我想,这就是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就是作家郑春华的意义。 二零一五年五月,才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爸爸的诺言(美绘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故事全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郑春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16204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3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小学生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2 |
CIP核字 | 2015278034 |
中图分类号 | I287.5 |
丛书名 | |
印张 | 5.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185 |
宽 | 14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