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正在改变全世界做生意的方式,正在帮助全世界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实现WTO的梦想!本书以真实的笔触介绍了阿里巴巴形成和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并对阿里巴巴的未来作出一点推测,让我们一起跟随郑作时的文字进入真实而神秘的阿里巴巴的世界吧。
图书 | 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精华版)/蓝狮子财经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阿里巴巴正在改变全世界做生意的方式,正在帮助全世界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实现WTO的梦想!本书以真实的笔触介绍了阿里巴巴形成和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并对阿里巴巴的未来作出一点推测,让我们一起跟随郑作时的文字进入真实而神秘的阿里巴巴的世界吧。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全面描绘阿里巴巴公司状况的著作——告诉你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的成长历程;系统阐述全球最大电子商务网站的赢利模式;独家解密互联网战争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权威揭示“阿里巴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的战略方法。 目录 序言 互联网的中国智慧/吴晓波 前言 阿里巴巴:未来的确定和不确定性 再版前言 上编 王者何来? 第一章 王者 王者?王者! 王者内涵 众矢之的 伟大的和公众的 第二章 此刻阿里 健康公司 行业权威 第三章 创业 马云触网 中国黄页 在北京的日子 湖畔生涯 第四章 投资 热钱!热钱! 阿里巴巴凭什么? 孙正义来了 8200万美元 当马云碰上杨致远 第五章 造势时代 我想要你的眼球 关门的阿里巴巴和媒体的好奇心 《福布斯》 西湖论剑 Back to China(回到中国) 第六章 西湖论剑:阿里巴巴的互联网江湖 第二届——老大们的恩怨 第三届——新贵们 第四届——未来的气息 第五届——作为句号的“天下” 中编 阿里巴巴在干什么? 第七章 中国供应商 中国供应世界 以排序的名义 “中供”的三个成长期 第八章 诚信通世界 以100万会员的名义 诚信通:更像互联网产品 在诚信通的世界里 第九章 淘宝 秘密制造淘宝 倒立起来能看到什么? 比分:1:0 比易趣更像eBav 第十章 支付宝 经济论坛的作用 用什么付钱? 第三方支付宝 拿什么赚钱? 从五指到七剑 下编 一个伟大的中国公司? 第十一章 向伟大公司出发 最大的财富 当唐僧要去取经 一个GE梦寐以求的时刻 与伟大相差的那一步 第十二章 网商时代 网商背景 同步不同步 网商案例 通向未来的中国之路 附录 马云说话 后记 与一个伟大梦想同行的时光 试读章节 马云触网 按说,像Internet这样的机会不应该属于杭州小个子青年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 马云的早年故事,大致由截然不同的两段构成:小时候,他可以被归入愤世少年一族。他的家庭出身不好,据他自己说祖父曾经当过国民党保长,而这类角色的子女在其成长的年代里,正是最被人欺负的——如果是国民党高级官员,往往是受保护的一群:而保长子女正好拿来当作敌人。马云自述他小时候就有警察跑到家里来教训他祖父,“不许你乱说乱动”。 这样的生存环境决定了这个少年有两种发展前途,一种是变得唯唯诺诺,一种是变得狂狷不羁。而马云显然是后面一种:打架、义气、街头智慧、江湖道义成为除了学校教育外的另一种教材。 但是到大一点的时候,这个已经有些成型的不良少年似乎幡然醒悟了,他开始非常努力地学习英语。因为杭州是旅游胜地,所以他经常跑到杭州几家宾馆门口等着老外们出来给他们当免费导游。在接下来的故事里我们将看到,英语是他所有机会的渊源,能够成为中国最早一批接触到互联网的人也是如此。 1995年,因为“可能是杭州英语最好的一个人”,马云被郊县的一家公司请去作为代表与美国合作方谈判一条高速公路的投资。在这个过程中,他触网了。 马云这样回忆他的触网经过:“当时我在西雅图的一个大学里,有个老朋友对我说:‘给你看一样东西,它可以找到所有你想找到的东西。’当时一开始我不敢碰电脑,因为我知道很贵,按键盘都怕把键盘弄坏了。在他的帮助下我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了‘中国’,可是什么也没有出现,接着我键人了英文的啤酒这个字,还真是,德国的、英国的、美国的啤酒都出来了,可是没有中国的啤酒。于是我又在朋友的帮助下,把我在杭州搞的海博翻译社做成一个特别简陋的网页放上去,接着就去逛街了。但到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叫我去看,因为这个网页,我已经在这几个小时里接到了5封电子邮件。5封电子邮件里都说,我刚刚做的这个网页是他们所能搜索到的第一个在互联网上的中国公司网页,他们有事情要与我合作。所以,当时我就在想,哎,这个东西可能会有戏。” 其时马云的身份除了是这家郊县公司的谈判代表之外,他主要还是杭州电子工学院(现改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英语教师。作为一个三度参加高考最后被本地一所师范学院录取的学生,马云的英语才能显然被他的努力放大了再放大。毕业的时候,愤世少年马云在学业上的优秀表现,使他成为这个学校所有学生中唯一一个毕业后可以到大学去教书的人。 这种机会是如此难得,以至于他毕业离校的时候,母校的党委书记专门找他谈话,希望他到大学教书之后5年之内不要离开——无论是调动还是离职都不可以。后来马云在一次媒体上露面时分析说:书记之所以这样要求他,可能是希望他给任职的大学留下个好印象,将来母校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使自己的毕业生分配进大学而不是到中学去教书。 相对于后来和他一样在网络上弄出了点名声来的同行,马云的这种身份和触网过程无疑是太寒酸也太简单了。就在马云触网的时候,他的同龄人张朝阳,此时已经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担任这间著名学府在中国的联络人。再晚一年,张朝阳的导师,也就是互联网教父级人物——尼葛洛庞蒂决定给他投资2万美元开一家叫爱特信的网络公司,众所周知,这家公司的产品,就是后来的搜狐:而和张朝阳同样是马云座上客的王志东则比张朝阳走得更远,就在马云觉得电脑是件贵重玩意儿的时候,王志东已经创建了四通利方公司,并且因为开发了中文之星平台而名扬中关村这个中国信息产业的“天下”:而比他整整晚4年创业的浙江同乡陈天桥,在马云触网之前已经进入了上海著名的上市公司陆家嘴集团,此时升任了总裁秘书。就在离他办公室不远的房间里,有一台属于陆家嘴集团的上网电脑。 似乎看起来机会完全不应该属于英语教师马云,在通常情况下这更应该是年轻人偶然遇见了一个新鲜东西。接下来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这个年轻人触网之后激动了一阵子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幸运的是当时马云还有第三个身份,就是他还拥有一家公司,是这家公司的老板。1993年前,马云创办了一个翻译社。在很长时间内,这个翻译社入不敷出,马云这个老板必须经常像个小贩一样到各种市场里批发小商品来零售以维持它。 这样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机构当然不足以说明这个年轻的教师有什么商业头脑,不过它至少说明此时马云已经很有走出学校去闯一闯的想法了。巧合的是在他触网的时候,他也确实已经在任教的学校工作满了5年,兑现了他毕业时向母校的承诺。 不过看起来这个教师的下海多少有些理想主义色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解释下海的原因时说:“因为当时我在学校里教的都是从书里得来的东西,所以很想到实践中去看看。花10年工夫建立一家公司,再回来教书,把真正自己的东西教给学生。”这个听起来天真得像少年之梦的说法。马云坚持了很久,一直到差不多2004年的时候,他才在阿里巴巴股东们的劝说下放弃了这个打算。 所以我们说,如果想要“出去闯一闯”的马云在西雅图与互联网邂逅还不足以决定一家中国公司的互联网传奇,那它至少是决定了这个小个子杭州青年未来几年内从商的方向——从美国回来的马云带了一件行李,就是一台当时配置最为先进的486电脑,并用这台电脑开始了他个人的网络生涯。 后来人们回顾1995年以及以后数年的中国,都把与马云一起下海创业的那一批人称为第三波创业者,相比较于改革开放后第一波主要因为无路可走的创业者和第二波1992年受邓小平南方谈话鼓励的创业者来说,这一波的创业者大多有相当的知识基础和社会关系积累这种例子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更是多得不能胜数。就在马云下海的同时,一大批和他同在一个城市的年轻知识分子都在琢磨着创业这件事,工商银行的一个叫郭华强的科长正在琢磨着金融业的电子化管理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机会,这种琢磨后来成就了一家叫信雅达的上市公司:另外四个年轻人盯着当时热火朝天的证券业,成立了一家占领了中国证券业管理软件一半市场的恒生电子公司。P20-22 序言 阿里巴巴:未来的确定和不确定性 和马云谈话是需要集中精神的。 2005年7月1日下午,这个小个子杭州人用标准的“互联网姿势”——坐在沙发前的靠椅上并把脚直接踩在茶几上——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来和我们描述他心里为阿里巴巴构筑的未来。虽然谈话中他更多地是用了一些类似“我也不知道”、“不是很清楚”这样的字眼,但从这些看似支离破碎的表述之中,隐约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未来。 是的,实际上马云就是靠这样的表述来保持着他与阿里巴巴整个公司之间的关系。尽管这个公司现在已经有十几个亿的营业收入——看起来数字不算太大,但对于一家年龄才8岁的电子商务公司来说,这样的业绩已经足够使它5次登上《福布斯》杂志电子商务网站排行榜的榜首。同时,还使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人进入了2004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行列,虽然在那个行列里马云所代表的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可能是最小的一个。不过在阿里巴巴公司里,除了楼上楼下跑跑,他现在几乎不大参加具体的什么会议,至于淘宝,他说他更是已经一周多没有去过了。 “马云和他的手下是这样分工的:他负责琢磨干什么,他们负责琢磨怎么干并把它干出来。”这是一个接触阿里巴巴比我早得多的电视人对马云和阿里巴巴公司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他概括得十分准确。 与其说马云是阿里巴巴的总裁、首席执行官或者其他一些什么职务的话,不如说他是阿里巴巴的造梦者更为合适他负责营造一个梦想:未来会怎样。阿里巴巴在这个未来里可以做什么,然后用这个梦想来引导阿里巴巴前进。因此,他有理由说,他不懂电脑,在网上除了发电子邮件和浏览以外不会做第三件事情——虽然阿里巴巴是家以网络为主业的公司。我相信,马云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与其说是在说事实,不如说是在表达一种自豪,因为他在阿里巴巴里的工作只要有这些技能就可以完成了。 在书中,我们将会详细描述在阿里巴巴成长过程中,马云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细节,因为这本书将以阿里巴巴8年的成长为主题。但我觉得更有价值的是,马云有关阿里巴巴的一个梦想,从他接触互联网开始起到现在“实现了一点点”(马云语)的过程。而在这里,我们把马云对未来商务世界的一些描述作一个简单的表述,作为一个印证。这种表述在我看来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巨大,因为它们将引导着这家公司未来的走向。 按照马云的设想,未来的商业世界可能是这样构成的:如果住在撒哈拉沙漠里的亚齐想买一把电动剃须刀,他会打开电脑,到一个常去的网站上搜索一下,看看出来的几个网上小店里电动剃须刀的品牌、价钱和性能合不合他的胃口,然后用鼠标选中其中的一个,并支付了电子货币,可能在半天之后,他要的剃须刀就由网上小店的店主送到了。 不过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马云的构想最核心的部分在下面:可能过了一周,那个网上小店的店主穆罕默德发现,亚齐买过的那种剃须刀快卖完了。于是他也打开电脑,在一个网站上搜索一下,看看那上面这种电动剃须刀的价钱。然后又打开自己的供应商库,用即时通信工具调出一个也是很小的在美国达斯汀某个镇上的老供应商马克,与他谈了谈价钱,订了一打货。 马克有100个或者200个像穆罕默德这样的买家,他通过电脑里的一个数据库软件来管理他们。在与穆罕默德谈定这批货的交易以后,那个数据库里正式增加了这批电动剃须刀的生产安排并直接进入了马克的生产主管阿杜尔的计划程序,在阿杜尔做完了计划安排之后,这批货又进入了物流商米里的客户管理程序里。在米里做了运输安排后,货在马克的工厂里被生产出来,并在米里的卡车和集装箱里待了一周多,最后被送到了穆罕默德的手里。 当然,我在这里是根据马云那些支离破碎的表述杜撰出来的一个商业交易流程。有了这么一个场景,我们可以对照着试图来理解马云为阿里巴巴构想的未来以及背后的一些理念。 首先,请注意我在这个商业交易流程里对两个商家的描述都用了一个形容词“小的”。马云认为未来的商业世界是一个小型的世界。现在像恐龙一般庞大的企业将会被肢解。“小的就是好的。沃尔玛有什么理由存在?如果电子商务把渠道的问题都解决了,小店主们可以通过这个渠道与小企业主们直接建立联系,沃尔玛凭什么在那些小企业那里要一个比它的零售价便宜几十倍的价钱?”马云争辩说。 尽管存有疑义,但我不想就未来企业的大与小和马云争辩。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无数人争辩过了,并且没有什么结果。如果马云坚持以这样一个基点来构建他的未来商业世界的话,那么就让我们先认同这样一种说法吧。因为支持这一观点的大人物也大有人在。阿尔文·托夫勒在20年前的《第三次浪潮》中便预言了公司个人化年代的到来,而尼葛洛庞蒂在他成名的《数字化生存》中更是明确地声称,互联网精灵的尖叫是巨型公司走向覆灭的丧钟。 其次,我们发现亚齐和穆罕默德在订购电动剃须刀的时候都没有半点犹豫,而且他们要的货也都及时地送达了,这是因为在马云的描述里,未来世界中的电子商务将会建立一个遍及全球的信用库,虽然不是每宗交易都被记录在案,但是如果交易的一方对对方在某次交易中不按承诺行事的行为感到愤怒,他完全可以把他的愤怒写入对方的档案。我们假设这个对方是马克的话,那么全世界的商人都会在与马克交易的时候接到电子商务体系的警告——马克在与穆罕默德的交易中发生了被投诉的情况,这样一个强大的体系将使马克们和穆罕默德们不得不遵守其所有的承诺而不发生违约,从而保证所有交易都会令人放心地进行。 再次,不是所有的商品都会在网上发生零售交易,不少个性化商店还是有存在的空间。比如说女士的饰物和服装,或者家庭的装饰品,出售这些物品的小商店仍然会遍布全世界。顾客们仍将会光顾这些商店,触摸并找到他们喜欢的商品,但店主发现缺货的时候,仍将通过与穆罕默德、马克一样的交易过程来补足他们的货物。 用这样一个案例已经可以把被称为怪人的马云对未来商业世界的想法,表述得很完整了。那么,我们现在可以来看看,马云希望阿里巴巴在这个图景里做些什么了。马云自己说:“我们现在好像在建一幢大楼,今天是装一根水管,明天是安一个马桶。所有的事情都是乱七八糟的,而且经常改来改去。现在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可以这样说,阿里巴巴造几幢楼,现在的基坑都已经打好了。也许到2009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面目基本清晰的阿里巴巴。” 那么,我们就按亚齐—穆罕默德—马克—阿杜尔—米里这样一个流程,看看阿里巴巴想做并已经“打了基坑”的几件事情吧。 我们可以从亚齐在网上购物的那个网站里,看到阿里巴巴现在已经在做的淘宝C2C网站的影子。 我们可以从穆罕默德打开网站比价的过程中,看到阿里巴巴网站的影子,并在他与马克之间的谈价过程中,看到阿里巴巴现在在做的即时通信工具——贸易通的影子。 阿里巴巴刚刚提出的“WORK AT A LIBABA”的口号,是马克和阿杜尔以及米里之间的工作和交易流程的一种模式,里面包含着小型企业一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ERP系统。 而整个从亚齐—穆罕默德—马克—阿杜尔—米里的交易流程背后的支付及信用系统,是阿里巴巴现在推出的诚信通和支付宝在中国所要建设的一个网上交易的环境和支持系统。 而把上述这些都拼起来,也许未来还会加上几件现在还想不到的工具,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想建立的就是一个类似比尔·盖茨建立的操作系统帝国,只不过他的界面将搭建在一个贴着商人标签的人群之中。 因此,本书想探寻的,是阿里巴巴这个梦想的形成过程和它8年的成长过程,并试图通过这个梦想的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对它的未来作出一点推测。 顺便说一下,在今天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和即将读这本书的您会对马云和阿里巴巴感兴趣之外,很多大人物也很想弄懂这个小个子的中国人。就在2005年7月1日那次访谈后的第三天,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邀请马云去美国一个叫圣山谷的地方,那里每年定期有一个没有记者、也不带助手的巨商私人聚会,马云是除了杨致远之外的第二个参加这个聚会的中国人。 后记 与一个伟大梦想同行的时光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要求自己不要为一家公司激动。因为处于激动状态下的作者可以写出很好的小说、散文,却写不出一篇好的商业报道,在商业领域,冷静是第一要求。失去冷静是商人的大忌,也是商业报道的大忌。 所以在2005年的夏天,在与阿里巴巴同行的时光中,我要求自己冷静。尽管我确实为这个杭州小个子所构想的商业世界梦想激动着,但在所有的采访过程中,我尽量用枯燥冷静的问题打扰我所有的采访对象,把他们的激动消融在一个个平淡的问题中。 是的,所有这些人,他们共同拥有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就像阿拉伯神话里那个年轻人一样发现了一个藏满珍宝的山洞。但他们现在还仅仅站在这个山洞的门口,手里还只是拿到了最靠近门口的宝物,他们最值得自豪的事情。不在于这一山洞的珍宝都属于他们,而在于他们知道了那句进入山洞的口诀。 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述阿里巴巴的梦想,应该是:阿里巴巴致力于做一件事情,就是用电子商务帮助全球(现在更多的是在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减少他们的营销成本,增加他们的成交机会,并且从这种服务的价值中寻找自己的利润。 就算是8年之后,这个梦想在阿里巴巴也还只是刚刚全面铺展开来。所有的局面都还只是用墨线勾出的轮廓,虽然可以初步地看出这幅大画的全景,但每一个局部都还有待于填色,好把所有的细节都表现得有声有色。 无疑在这种大局的勾勒中,阿里巴巴的成长是巨大的。8年来,这家公司经万了创业、获得投资、赢利、每天营业收入100万元、每天赢利100万元、每天创造税收等等台阶,最充分地表达了一个巨大梦想在良好机制运作下所能产生的力量。 我们说,梦想不足以使你到达远方,但到达远方的都是有梦想的人。 再来说马云,作为阿里巴巴这个传奇公司中的传奇人物,与其把他叫作总裁、首席执行官或者其他什么名字,不如把他叫作阿里巴巴造梦者更为合适。他无疑应该感谢互联网,这个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全新工具的东西给他带来了这样一个机会。他说过如果他去开一家饭店,那也会是一家非常好的饭店,但我想,最多那也只不过是一家饭店而已。只有互联网才能使他的才能发挥到如此水平,因此我们有理由说,互联网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而我认为,他似乎更应该感谢命运的造化,因为在所有的采访结束之后,我深感如果马云不是出生并创业在浙江这样一个地方,不是在完全一无所知地触网时正好有着强烈的创业冲动,不是接下来一连串跌跌撞撞但却始终有一条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金线连接着的创业经历,他的互联网之旅也不会最终落在阿里巴巴现在这样一个商业世界的起点上。所以我们更有理由说,命运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商人的世界是躲藏在历史背后的世界,人们看待历史时一开始看到的都是前台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名字,而很少看到他们背后商人的名字。也许几十年后人们会估量出这个小个子所创造的价值,就像我在写作此书时人们正在重新估量陈云在中共党史中的地位,在民国之后人们才开始重新打量左宗棠背后的胡雪岩、李鸿章背后的盛宣怀。一旦选择了为商人们服务,马云的名字也将注定会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排在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甚至陈天桥、鲍岳桥的后面,这当然与马云张扬的个性不符,但却符合商人们的习惯。 可是谁知道呢?虽然在我看来,他们的梦想已经可以支撑他们走得足够远,但谁能说阿里巴巴在未来会不会败给自己?虽然现在我认为,能够战胜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因为按互联网的规则,规模会自己复制,这也意味着上了规模的阿里巴巴只要不犯错误就会继续领先下去。但又有谁能保证他们会不犯错误?犯错误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我只能说,我,以及本书的读者是幸运的,如果我不犯错误的话,阿里巴巴所构建的这个商业梦想将会被清晰地描述出来,我们有机会一起了解这样一个梦想在它最初的8年中所经历的一切,从起步到现在。如果你是个商人,那么除了了解,你也许还有机会去分享这个梦想给你带来的便利。 在此,要感谢很多人为我们共享这个商业梦想所付出的工作,他们包括:阿里巴巴的很多员工及蓝狮子财经创意中心的吴晓波先生、陆斌先生、王留全先生等等,另外我的朋友崔蕴泉先生作为本书的第一读者,给了我很多建议,也是我在这里要感谢的。 书评(媒体评论) 全世界范围内,阿里巴巴聚集了最多的中国中小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分别位于西藏和非洲加纳的用户可以走到一起,成交一笔只有在互联时代才可想象的生意。 ——《福布斯》 马云自己给阿里巴巴确定的“寿命”是102岁,正好跨越三个世纪。当全球买家聚集于中国时,马云试图通过阿里巴巴将中国制造发送到全世界。 ——《财富》 阿里巴巴(Alibaba)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上(B2B)交易市场,是亚洲最受欢迎的在线拍卖网站。 ——《经济学人》 阿里巴巴在英国很有名,他们正在改变全世界做生意的方式。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上海访问时对阿里巴巴的评价 阿里巴巴正在帮助全世界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实现WTO梦想。 ——世贸组织前总干事萨瑟兰爱邀担任阿里巴巴顾问的理由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精华版)/蓝狮子财经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郑作时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30313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7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8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724.6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5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