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鸿隽、陈衡哲伉俪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大家,二人在科学、教育、文学、史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收入该书的40封家书是由居住在重庆的任鸿隽的侄孙任尔宁先生提供的。任先生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慷慨拿出珍藏了数十年的任鸿隽和陈衡哲的部分家书,倾情作为民间家书系列图书之一正式出版,并亲自撰写家书背景,辛苦备至,功高至伟。
| 图书 | 任鸿隽陈衡哲家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任鸿隽、陈衡哲伉俪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大家,二人在科学、教育、文学、史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收入该书的40封家书是由居住在重庆的任鸿隽的侄孙任尔宁先生提供的。任先生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慷慨拿出珍藏了数十年的任鸿隽和陈衡哲的部分家书,倾情作为民间家书系列图书之一正式出版,并亲自撰写家书背景,辛苦备至,功高至伟。 内容推荐 任鸿隽(1886——1961)字叔永,巴县人,1908年留学日本,次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临时政府北迁,任国务院秘书,1914年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任董事长兼社长,编印《科学》杂志,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在北京大学执教,后历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四川大学校长等职。 陈衡哲(1890年—1976年)笔名莎菲,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作家、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有“一代才女”之称。由于关于她的资料较少,一些文史研究者也深感“无米之炊”,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的名字很少为人所知。这批家书的发现,对于研究这位不平凡女性的传奇人生提供了新的史料。 目录 任鸿隽的近日意义(代序) 雷颐 第一章 寻根之旅 第二章 任职临时总统府 第三章 候派留学致季弟书 第四章 留美生活 第五章 实业救国之梦 第六章 一代才女陈衡哲 第七章 参加泛太平洋学术会议 第八章 主持中基会 第九章 任家花园的故事 第十章 亲情的责任 第十一章 任鸿隽晚年 第十二章 任鸿隽的最后一封家书 第十三章 陈衡哲晚年 后记 附录一:任鸿隽年表 赵慧芝 附录一:陈衡哲年表 赵慧芝 抢救民间家书倡议书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及本书编委会名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任鸿隽陈衡哲家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5426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4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07-07-01 |
| 首版时间 | 2007-07-01 |
| 印刷时间 | 2007-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9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26.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1 |
| 宽 | 170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