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卢梭(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启蒙哲学家卢梭:为什么他的启蒙哲学能够激发法国大革命?

《卢梭》首先简要介绍了卢梭的生平经历,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然后则有选择性地着重对卢梭关于“教育”、“政治”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论述,帮助读者既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卢梭的整体思想,又能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本书由萨莉·肖尔茨著。

内容推荐

《卢梭》是西方哲学思想入门丛书《世界思想家译丛》之一,主要介绍了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通过论书卢梭的教育观、政治观,以及其艺术作品与信札,让读者对其思想体系有初步了解。

《卢梭》适合高中生、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阅读。本书由萨莉·肖尔茨著。

目录

1 导论

自然人与社会人

浪漫主义之父

法国大革命的哲人

一生坎坷的天才

2 卢梭小传

3 论教育

幼年时期

凭经验学道德

有用即价值尺度

情感

关于《萨瓦副主教的信仰誓约》

从宗教信仰到社会交往

爱弥儿与苏菲

4 论政治

论不平等的起源

社会契约论

5 艺术与信札

第一论

论剧院

《朱丽或新爱洛绮丝》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当时狄德罗在樊尚身陷囹圄,卢梭徒步去拜访狄德罗的途中,读到了第戎科学院发布的论文竞赛题目。题目是“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利于道德的净化”。卢梭参加了竞赛,并且获奖。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前两名获奖者都表达了否定的观点。这篇以《论科学与艺术》为题的论文又常常被称作《第一论》。该文批评了启蒙运动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发展,指陈这种发展对当时社会道德所起的腐蚀作用。“我是这样给它们排列顺序的。邪恶的第一个根源是不平等;不平等造成了富裕;贫与富的说法都是相对而言的,在人人平等的地方就无所谓贫富。奢侈和懒惰源自富裕;美术来自奢侈,而科学来自懒惰”。(《第一论》,45页)艺术和科学在现代的进步并不能传授道德。

卢梭是这样开始他的论述的。他认为,知识的滋养创造了需求和欲望。我们已经在《第二论》的讨论中对需求和欲望略有了解。需求和欲望在某种程度上奴役了文明的鉴赏力。当然,不无讽刺的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偏离了轨道,用虚假的社会礼仪模糊了真理和德性的本来面目:“……在我们的科学和艺术趋于完美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灵魂也被相应地腐化了。”(《第一论》,7页)接下来,卢梭简单地叙述了历史发展和由此产生的邪恶,涉及到了像罗马、埃及、希腊和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地方。现代中国就是体现艺术发展与人的堕落逆反关系的一个例证。相形之下,波斯、德国和斯巴达当然展示了对德性的热爱,而不是对鉴赏力的虚假关注。

卢梭援引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理想国》(Republic)中的话说:诗人和艺术家宣传虚假的知识。卢梭认为,知识的激增无益于人类。相反,它教给我们的只是更多的谎言。卢梭此话的意思是:当我们开始学习德性的时候,我们忘记了如何实践德性。(《第一论》,11页)卢梭以勇气为例,说明了学习上的闲散是如何削弱人的体力和意志的。

在《第一论》的第二部分,卢梭直接了当地论及艺术和科学。他指出,艺术和科学的目的是徒劳无益的,它们的影响具有腐蚀作用。“艺术和科学都出自懒惰,而且轮流滋养着懒惰。因从事科学和艺术而失去的不可挽回的时间,必然给社会造成第一个伤害”。(《第一论》,13页)更为严重的是,经过传播的知识在人们的心里种下怀疑的种子,他们开始对信仰和政治发出质疑。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点看来似乎与卢梭的思想有矛盾之处,一个民主的支持者和公众舆论的反对者是不应该建议民众不要去质疑权威或蔑视舆论的。的确,这一矛盾之处十分麻烦,但卢梭的担心在于:民众在质疑信仰和政治的同时会抛弃所有的德性,甚至包括社会偏见,而不是去寻求真正的德性。毕竟仅有极少数人能够理解德性。卢梭的另一个担心是,这些尊重德性的有识之士(卢梭认为他们是有识之士),只能把自己降低到大众礼仪的水平,不会获得他们真正能够获得的认识。  卢梭在论文的结尾处注意到那些所谓的哲学家的智慧(特别引用了斯宾诺莎和霍布斯的论点,并且提到许多其他哲学家)。每个哲人都认为自己知道真理,但是他们的学说恰恰又相互矛盾。卢梭进而批评了书籍印刷及其发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书籍在传播科学和艺术的同时散布道德的腐败。

论文在结尾之处呼吁民众恪尽职守。卢梭对于个人的职守给予了柏拉图式的解释。他说,极少数人天生就是为了研究科学和艺术、分辨真正的自然法则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探寻自然赋予我们的东西,而不要徒劳地去努力获得知识。幸福无法在公众舆论中找到,只能在实现个人的才能中获得。P122-124

序言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人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人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书评(媒体评论)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发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卢梭(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萨莉·肖尔茨
译者 李中泽//贾安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7634
开本 32开
页数 144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93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02-05-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2013249007
中图分类号 B565.26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18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Thomson Learning
定价
印数 1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