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经典文丛”是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自从成立以来,推出了一系列有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出版物,它们虽然不能与经典理论相提并论,但是毕竟涉及了一些新的经济社会变化,代表了一些新的思潮。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在阅读经典之余,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许会增长一些知识;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阅读这些文献,则或许对于其研究工作会有所帮助。
本书为“后经典文丛”之《后资本主义》,主要研究了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已经终结、西方左翼理论出现了“目标缺失”。
| 图书 | 后资本主义/后经典文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后经典文丛”是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自从成立以来,推出了一系列有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出版物,它们虽然不能与经典理论相提并论,但是毕竟涉及了一些新的经济社会变化,代表了一些新的思潮。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在阅读经典之余,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许会增长一些知识;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阅读这些文献,则或许对于其研究工作会有所帮助。 本书为“后经典文丛”之《后资本主义》,主要研究了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已经终结、西方左翼理论出现了“目标缺失”。 内容推荐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已经终结、西方左翼理论出现了“目标缺失”,这是西方后资本主义和后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资本主义社会是永恒的吗?否则,资本主义社会之后是什么,德鲁克发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之后,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加广泛的重视。正如《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试图向人们表述的,在人们关注传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模式崩解的同时,却没有留意到,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已经不复存在:我们需要新的概念框架来研究当前世界和中国的现实问题。难道还有比这种理论对于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者更有冲击力的吗? 目录 导论 后资本主义社会理论评析 关于“后资本主义”问题的对话 后资本主义社会 后资本主义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谈知识如何取代资本而成为新的财富基础 后资本主义社会 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组织 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调节 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 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信任和团队生产 组织与超越 超越资本主义? 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与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的矛盾 现代社会对抗中的自组织 从社会保护到社会整合:发达国家主要社会问题 新的追问 这不是后资本主义世界,也不是后马克思主义世界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访谈 在新资本主义和后资本主义之间 ——政治左派当前的任务 另一种世界(已经)是可能的吗? ——自组织、复杂性及后资本主义文化 谨慎的市场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后资本主义/后经典文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惠斌//李朝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11491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9 |
| 出版时间 | 2007-08-01 |
| 首版时间 | 2007-08-01 |
| 印刷时间 | 2007-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3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091.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6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