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雁翅镖青萍剑/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旷世雄文,雅俗共赏;绝代奇书,重现人间。民国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绚烂的风景。本社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掘、整理民国文学经典为出发点,规模推出民国南北十大武侠小说作家的《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白羽是民国武侠小说的重要作家,其作品饱含着正义精神,体现了社会反讽派武侠的特色,深受读者喜爱。《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白羽卷》收录了其的作品。《雁翅镖青萍剑》是其中之一部。

内容推荐

白羽著的《雁翅镖青萍剑》是“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系列之一。1947年连载,《雁翅镖》、《青萍剑》实为同一部书的上下卷。

“雁翅镖”崔泽技艺初成,独闯江湖,巧遇玉玲珑林萍劫夺官车,结果,被错当作要犯入狱,河朔七雄大举劫牢,救出崔泽,混战中,崔泽带伤躲入密林,竟又遇上身受重伤的玉玲珑林萍,仇人见面,本起干戈,谁知二人冰释前嫌,其中恩怨曲折,又是一番精彩故事。

目录

我的生平

雁翅镖

 第一章 柳林七贤

 第二章 莽汉弄诡七雄赴难

 第三章 醉殴恶少

 第四章 英雄儿女情

 第五章 狭路逢仇

 第六章 李代桃僵少年落狱

青萍剑

 第一章 安乐窝劫牢囚纵

 第二章 七雄覆巢

 第三章 林边惊艳

 第四章 萍水留情

 第五章 新欢旧好两难忘

附录:末路英雄咏叹调

整理后记

试读章节

柳林七贤

在大河以东,山西省西部,离石城西郊以外,有一座小村庄,名叫柳林屯。恰当离石河斜人黄河的交叉口。这柳林屯,北负连枝山,南东环绕着离石河,背倚黄河,正是三面临水,一面靠山的地带,地方很险僻,几与外界隔绝。却是隔着离石河,径入黄河的南岸,有一个三交镇,恰是横越黄河,由晋人陕的孔道,可以说地方很僻,而交通很便利。

柳林屯居民无多,十九务农为业,不问外事,犹如世外桃源。忽然有一年,屯里迁来一家客户,姓贺名廉英,携带着妻子亲眷,来此荒庄,买田,置地,筑舍,务农。乡下人多好打听闲事,许多人辗转询问这贺客户的来路。据说贺廉英乃是个退职的官吏,又说是个退休的富商,因为厌弃风尘,要乡居养静,才卜居到柳林屯来。

但是无针不引线,贺廉英既是外乡人,他怎会想到迁至柳林屯来,久居务农呢?据说乃是贺廉英有一个管事的张先生,跟柳林屯当地农民谢二福有着相当的渊源,说是换帖的弟兄。贺廉英原来携眷在太原省城居住,既然定了乡居避嚣的心,就吩咐手下管事人,给他买田产,置房舍,并向各界头人打听隐居之所。那管事的张先生就转托到一个晋省土著姓马的,由这姓马的又转托到柳林屯的谢二福。于是贺大爷,张管事,宾主物色良田,经过了半年多的选择,终于看中了负山环水的柳林屯。便由贺大爷委托张管事,张管事就委托马某和谢二福,找到了房地产中人,殷请了当地保正和地方,就在柳林屯,买了大批的良田。

旋又在田边,建筑了庄院。经过了两三年的布置,现在良田已觅妥一个佃户承租,新舍已经招揽工匠造成,贺大爷这才接妻子带亲眷,由并垣搬来了。

起初贺大爷刚搬来,乡下人颇拿他当作谈柄。经住过一年多以后,贺府上待人实在宽厚,无论对近邻,对佃户,都舍得吃亏让人,又惯拿小惠小利,来哄慰这些浅见的乡民。于是柳林屯一带居民,对贺家再没有歧视或奇视之处了,渐渐地安之若素,视为本屯的老邻旧户了。这可就是“钱能通神”之效。而贺家上下处世有术,待人谦和,也是买得大家欢心的一个原因。

又过了两三年,贺家忽然拿出钱来,增购田产,加筑院舍,一连买了一顷多良田。柳林屯的人不由又议论猜疑起来。但是贺家买地,肯出大价,招租佃户,又待遇极优,雇工匠盖房,也不惜小费,四邻帮工,更厚予酬谢。起初也还有人不忿,说我们的祖业良田,不久都要教这外来户侵蚀去了。却架不住贺家太慷慨,谁说闲话,抱不平,他立刻就请谁吃饭。于是钱能通神,酒肉能堵嘴,稍加贿买,又把这些闲话猜疑压伏下去了。

等到良田购到,佃户雇妥,而且新院舍增筑完竣,立刻又有一拨人由外面迁入。说起这一拨人,便是贺大爷的内亲了,也就是贺大爷的妻弟,姓邱名铁林。年约四十岁左右,也是有妻有子,有亲眷,有仆婢的,上上下下,也有八九口人。论势派比贺廉英小些,看资产好像倒多些。

这邱铁林生得胖而矮,赤红脸,按相法正合乎“同田贯日”的“同”字格,就是眉毛疏些。眼睛虽小些,衬着他那胖猫脸,猛看倒像个刘海伯似的。据说他是个富商,现在晋陕省会,都有他几号买卖。因为他们郎舅感情很好,所以离开原籍,也随着贺大爷移地隐居在柳林屯了。

这邱铁林也仿效贺大爷的做法,移入新居,立刻设筵,普请柳林屯的乡邻,说了许多“诸位乡亲多关照,多帮忙”的话。又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乃是外乡人,全靠诸位叔伯护庇。”邱铁林比贺廉英不同,贺乡绅是沉默寡言,颇有官派绅士模样的人;邱铁林却是能说好笑,蔼然可亲,真像个富商大掌柜。

当这邱铁林刚一搬人,柳林屯的乡民照样纷纷议论,研究这新客户的来路,但不久也就淡下去了。邱富户不笑不说话,见人就点头,更容易取得人缘,所以很快地就和村民水乳交融,混为一体了。

紧跟着过了两三年,由贺家主持,又有一批买田筑舍的事,同时又来了一家新住户,当然也是贺家或邱家的亲友。随后又紧接着搬来了两家,旋又由新客户的寄居亲眷,照样买田筑舍,析居另度,一户就变成两户,两户就成了三户。总而言之,自贺乡绅迁入,未及十年,陆陆续续又迁入或新分居的,一共有七家了。恰好这新筑成的房舍,分作两排,连成七个院落;七个院门以外,又圈起一道总围墙,合着走一个大门,好像是土堡的样子。P3-5

序言

我的生平

生而为纨绔子

民国纪元前十三年九月九日,即己亥年八月初五日,我生于“马厂誓师”的马厂。

祖父讳得平,大约是老秀才,在故乡东阿做县吏。祖母周氏,系出名门。祖母生前常夸说:她的祖先曾在朝中做过大官,不信,“俺坟上还有石人石马哩!”这是真的。什么大官呢?据说“不是吏部天官,就是当朝首相”,在什么时候呢?说是“明朝”!

大概我家是中落过的了,我的祖父好像只有不多的几十亩地。而祖母的娘家却很阔,据说嫁过来时,有一顷啊也不是五十亩的奁田。为什么嫁祖父呢?好像祖母是个独生女,很娇生,已逾及笄,择婿过苛,怕的是公公婆婆、大姑小姑、妯妯娌娌……人多受气,吃苦。后来东床选婿,相中了我的祖父,家虽中资,但是光棍儿,无公无婆,无兄无弟,进门就当家。而且还有一样好处。俗谚说:“大女婿吃馒头,小女婿吃拳头。”我的祖父确大过她几岁。于是这“明朝的大官”家的姑娘,就成为我的祖母了。

然而不然,我的祖父脾气很大,比有婆婆还难伺候。听二伯父说,祖父患背疽时,曾经挝打祖母,又不许动,把夏布衫都打得渗血了。

我们也算是“先前阔”的,不幸,先祖父遗失了库银,又遇上黄灾。老祖母与久在病中的祖父,拖着三个小孩(我的两位伯父与我的父亲,彼时父亲年只三岁),为了不愿看亲族们的炎凉之眼,赔偿库银后,逃难到了济宁或者是德州,受尽了人世间的艰辛。不久老祖父穷愁而死-了。我的祖母以三十九岁的孀妇,苦头,挣扎,把三子抚养成人。——这已是六十年前的事了。

我七岁时,祖母还健在:腰板挺得直直的,面上表情很严肃,但很爱孙儿,——我就跟着祖母睡,曾经一泡尿,把祖母浇了起来——却有点偏心眼,爱儿子不疼媳妇,爱孙儿不疼孙女。当我大妹诞生时,祖母曾经咳了一声说:“又添了一个丫头子!”这“又”字只是表示不满,那时候大妹还是唯一的女孩哩!

我的父亲讳文彩,字协臣,是陆军中校袁项城的卫队。母亲李氏,比父亲小着十六岁。父亲行三,生平志望,在前清时希望戴红顶子,人民国后希望当团长,而结果都没有如愿;只做了二十年的营官,便殁于复辟之役的转年,地在北京西安门达子营。

大伯父讳文修,二伯父讳文兴。大伯父管我最严,常常罚我跪,可是他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都管不了。二伯父又过于溺爱我。有一次,我拿斧头砍那掉下来的春联,被大伯父看见,先用掸子敲我的头一下,然后画一个圈,教我跪着。母亲很心疼地在内院叫,我哭声答应,不敢起来。大伯父大声说:“斧子劈福字,你这罪孽!”忽然绝处逢生了,二伯父施施然自外来,一把先将我抱起,我哇的大哭了,然后二伯父把大伯父“卷”了一顿。大伯父干瞪眼,惹不起我的“二大爷”!

大伯父故事太多,好苛礼,好咬文,有一种嗜好:喜欢磕头、顶香、给人画符。

二伯父不同,好玩鸟,好养马,好购买成药,收集“偏方”;“偏方治大病!”我确切记得:有两回很出了笑话!人家找他要痢疾药,他把十几副都给了人家;人问他:“做几次服?”二伯父掂了掂轻重,说:“分三回。”幸而大伯父赶来,看了看方单,才阻住了。不特此也,人家还拿吃不得的东西冤他,说主治某症,他真个就信。我父亲犯痔疮了,二伯父淘换一个妙方来,是“车辙土,加生石灰,浇高米醋,熏患处立愈”。我父亲皱眉说:“我明天试吧!”对众人说:“二爷不知又上谁的当了,怎么好!”又有一次,他买来一种红色药粉,给他的吃乳的侄儿,治好了某病。后来他自己新生的头一个小男孩病了,把这药吃下去了,死了!过了些日子,我母亲生了一个小弟弟,病了,他又逼着吃,又死了。最后大嫂嫂另一个孩子病了,他又催吃这个药。结果没吃,气得二伯父骂了好几次闲话。

母亲告诉我:父亲做了二十年营长,前十年没剩下钱,就是这老哥俩大伯和二伯和我的那位海轩大哥(大伯父之子)给消耗净了的;我们是始终同居,直到我父之死。

踏上穷途

父亲一死,全家走人否运。父亲当营长时,月入六百八十元,亲族戚故寄居者,共三十七口。父亲以脑溢血逝世,树倒猢狲散,终于只剩了七口人:我母、我夫妻、我弟、我妹和我的长女。直到现在,长女大折,妹妹出嫁,弟妇来归,先母弃养,我已有了两儿一女,还是七口人;另外一只小猫、一个女用人。

父亲是有名的忠厚人,能忍辱负重。这许多人靠他一手支持二三十年。父亲也有嗜好,喜欢买彩票,喜欢相面。曾记得在北京时有一位名相士,相我父亲就该分发挂牌了。他老人家本来不带武人气,赤红脸,微须,矮胖,像一个县官。但也有一位相士,算我父亲该有二妻三子、两万金的家私。倒被他料着了。只是只有二子二女,人说女婿有半子之份,也就很说得过去。至于两万金的家财,便是我和我弟的学名排行都有一个“万”字。

然而虽未必有两万金,父亲殁后,也还说得上遗产万贯。——后来曾经劫难,只我个人的藏书,便卖了五六百元。不幸我那时正是一个书痴,一点世故不通,总觉金山已倒,来Et可怕,胡乱想出路,要再找回这每月数百元来。结果是认清了社会的诈欺!亲故不必提了,甚至于三河县的老妈郭妈——居然怂恿太太到她家购田务农,家里的裁缝老陈便给她破坏:“不是庄稼人,千万别种地!可以做小买卖,譬如开成衣铺。”

我到底到三河县去了一趟,在路上骑驴,八十里路连摔了四次滚,然后回来。那个拉包车的老刘,便劝我们开洋车厂,打造洋车出赁,每辆每月七块钱;二十辆呢,岂不是月入一百多块?

种种的当全上了,万金家私,不过年余,倏然地耗费去一多半。

“太太,坐吃山空不是事呀!”

“少爷,这死钱一花就完!”

我也曾买房,也曾经商。我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

这其间,还有我父亲的上司,某统领,据闻曾干没了先父的恤金,诸如段芝贵、倪嗣冲、张作霖……的赙赠,全被统领“人家说了没给,我还给你当账讨去么?”一句话了账。尤其是张作霖,这位统领曾命我随着他的马弁,亲到顺城街去谢过,看过了张氏那个清秀的面孔,而结果一文也没见。据说是一共四千多元。

我觉得情形不对,我们孤儿寡母商量,决计南迁。安徽有我的海轩大哥当督练官,可将余资交他,代买田产房舍。这一次离别,我母率我妻及弟妹南下,我与大妹独留北方;我们无依无靠,母子姑嫂抱头痛哭!于是我从邮局退职,投考师大,我妹由女中转学津女师,我们算计着:“五年之后,再图完聚!”

否运是一齐来!甫到安徽十几天,而××的变兵由豫境窜到皖省,扬言要找倪家寻隙。整整一旅,枪火很足,加上胁从与当地土匪,足够两三万;阜阳弹丸小城一攻而入,连装都装不开了!大抢大掠,前后四五天,于是我们倾家荡产,又逃回北方来。在济南断了路费,卖了些东西,才转到天津,由我妹卖了金戒指,把她们送到北京。我的唯一的弟弟,还被变兵架去了七天;后来亏了别人说了好话:“这是街上卖进豆的穷孩子。”才得放宽一步,逃脱回来。当匪人绑架我弟时,我母拼命来夺,被土匪打了一枪,幸而是空弹,我母亲被蹴到沟里去了。我弟弟说:“你们别打她,我跟你们走。”那时他是十一二岁的小孩。

于是穷途开始,我再不能人大学了!

我已没有亲戚,我已没有朋友!我已没有资财,我已没有了一切凭借,我只有一支笔!我要借这支笔,来养活我的家和我自己。

笔尖下讨生活

在北京十年苦挣,我遇见了冷笑、白眼,我也遇见热情的援手。而热情的援手,卒无救于我的穷途之摆脱。民十七以前,我历次地当过了团部司书、家庭教师、小学教员、税吏,并曾再度从军作幕,当了旅书记官,仍不能解决人生的第一难题。军队里欠薪,我于是“谋事无成,成亦不久”;在很短的时期,自荐信稿订成了五本。

辗转流离,终于投入了报界;卖文,做校对,写钢板,当编辑,编文艺,发新闻。我的环境越来越困顿,人也越加糊涂了;多疑善忌,动辄得咎,对人抱着敌意,我颓唐,我愤激,我还得挣扎着混……我太不通世故了,而穷途的刺激,格外增加了我的乖僻。  终于,在民十七的初夏,再耐不住火坑里的冷酷了,我甘心抛弃了税局文书帮办的职位。因为在十一天中,喧传了八回换局长,受不了乍得乍失的恐惧频频袭击,我就不顾一切,支了六块大洋,辞别了寄寓十六年的燕市,只身来到天津,要想另打开一道生活之门。

我在天津。

我用自荐的方法,考入了一家大报。十五元的校对,半月后加了八元,一个月后,兼文艺版,兼市闻版,兼小报要闻主任,兼总校阅;未及两个月,月入增到七十三元——而意外地由此招来了妒忌!

两个月以后,为阴谋所中,被挤出来,我又唱起来“失业的悲哀”来了!但,我很快地得着职业,给另一大报编琐闻。

大约敷衍了半年吧,又得罪了“表弟”。当我既隶属于编辑部,又兼属于事务部做所谓文书主任时,十几小时的工作,我只拿到一份月薪,而比其他人的标准薪额还少十元。当我要求准许我两小时的自由,出社兼一个月惰二十元的私馆时,而事务部长所谓表弟者,突然给我延长了四小时的到班钟点。于是我除了七八小时的睡眠外,都在上班。“一番抗议”,身被停职,而“再度失业”。

我开始恐怖了!在北平时屡听见人的讥评:“一个人总得有人缘!”而现在,这个可怕的字眼又在我耳畔响了!我没有“人缘”!没有人缘,岂不就是没有“饭缘”!

我自己宣布了自己的死刑:“糟了!没有人缘!”

我怎么会没有人缘呢?原因复杂,愤激、乖僻、笔尖酸刻、世故粗疏,这还不是致命伤;致命伤是“穷书痴”,而从前是阔少爷!

环境变幻真出人意外!我居然卖了一个半月的文,忽然做起外勤记者了。

我,没口才,没眼色,没有交际手腕,朋友们晓得我,我也晓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八个字的意味,我仅仅能够伏案握管。

“他怎么干起外勤来了?”

“我怎么干起外勤来了!”

转变人生

然而环境迫着你干,不干,吃什么?我就干起来。豁出讨人嫌,惹人厌,要小钱似的,哭丧着脸,访新闻。遇见机关上的人员,摆着焦灼的神气,劈头一句就问:“有没有消息?”人家很诧异地看着我,只回答两个字:“没有。”

那是当然!

我只好抄“公布消息”了。抄来,编好,发出去,没人用,那也是当然。几十天的碰钉,渐渐碰出一点技巧来了;也慢慢地会用勾拒之法、诱发之法,而探索出一点点的“特讯”来了。

渐渐地,学会了“对话”,学会了“对人”,渐渐地由乖僻孤介,而圆滑,而狡狯,而阴沉,而喜怒不形于色,而老练,……而“今日之我”转变成另一个人。

我于是乎非复昔日之热情少年,而想到“世故老人”这四个字。

由于当外勤,结识了不少朋友,我跳人政界。

由政界转回了报界。

在报界也要兼着机关的差。

当官吏也还写一些稿。

当我在北京时,虽然不乏热情的援手,而我依然处处失脚。自从到津,当了外勤记者以后,虽然也有应付失当之时,而步步多踏稳——这是什么缘故呢?噫!青年未改造社会,社会改造了青年。

我再说一说我的最近的过去。

我在北京,如果说是“穷愁”,那么我自从到津,我就算“穷”之外,又加上了“忙”;大多时候,至少有两件以上的兼差。曾有一个时期,我给一家大报当编辑,同时兼着两个通讯社的采访工作。又一个时期,白天做官,晚上写小说,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卖命而已。尤其是民二十一至二十三年,我曾经一睁开眼,就起来写小说,给某晚报;午后到某机关(注:天津市社会局)办稿,编刊物,做宣传;(注:晚上)七点以后,到画报社,开始剪刀浆糊工作;挤出一点空来,用十分钟再写一篇小说,再写两篇或一篇短评!假如需要,再挤出一段小品文;画报工作未完,而又一地方的工作已误时了。于是十点半匆匆地赶到一家新创办的小报,给他发要闻;偶而还要作社论。像这么干,足有两三年。当外勤时,又是一种忙法。天天早十一点吃午餐,晚十一点吃晚餐,对头饿十二小时,而实在是跑得不饿了。挥汗写稿,忽然想起一件心事,恍然大悟地说:“哦!我还短一顿饭哩!”

这样七八年,我得了怔忡盗汗的病。

二十四年冬,先母以肺炎弃养;喘哮不堪,夜不成眠。我弟兄夫妻四人接连七八日地昼夜扶侍。先母死了,个个人都失了形,我可就丧事未了,便病倒了;九个多月,心跳、肋痛,极度的神经衰弱。又以某种刺激,二十五年冬,我突然咯了一口血,健康从此没有了!

易地疗养,非钱不办;恰有一个老朋友接办乡村师范,二十六年春,我遂移居乡下,教中学国文——决计改变生活方式。我友劝告我:“你得要命啊!”

事变起了,这养病的人拖着妻子,钻防空洞,跳墙,避难。二十六年十一月,于酷寒大水中,坐小火轮,闯过绑匪出没的猴儿山,逃回天津;手头还剩大洋七元。

我不得已,重整笔墨,再为冯妇,于是乎卖文。

对于笔墨生活,我从小就爱。十五六岁时,定报,买稿纸,赔邮票,投稿起来。不懂戏而要作戏评,登出来,虽是白登无酬,然而高兴。这高兴一直维持到经鲁迅先生的介绍,在北京晨报译著短篇小说时为止;一得稿费,渐渐地也就开始了厌倦。

我半生的生活经验,大致如此,句句都是真的么?也未必。你问我的生活态度么?创作态度么?

我对人生的态度是“厌恶”。

我对创作的态度是“厌倦”。

“四十而无闻焉,‘死’亦不足畏也已!”我静等着我的最后的到来。

(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

后记

《雁翅镖》《青萍剑》,1946年连载于天津《真善美画刊》,实为同一部书《雁翅镖》的上、下集,1948年3月、7月上海三益书店先后出_版单行本,却成了两部书:《雁翅镖》一册共五章,《青萍剑》一册共六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雁翅镖青萍剑/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83684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1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6256731
中图分类号 I246.58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