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了100年的书还要再读100年(智慧卷)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国家需要有睿智的领袖,一所大学需要有博学的教授,一个家庭需要有明理的家长……世界上有哪一件事不需要智慧去完成?有哪一门学问不需要智慧去领悟?有哪一个人不需要智慧去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人受到世人尊崇,因为他们屏弃了世人心中的黑暗。人类社会的前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指引。他们甚至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君王更重要,他们的名字被铭刻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丰碑上,经过岁月的洗礼沉淀下来,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之光,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路标,影响着亿万渴望幸福和成功的人……本书推荐的就是蕴涵了丰富智慧的世界名著。

内容推荐

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读了100年的书,还要再读100年》丛书分为财富卷、文学卷、智慧卷,是在参考了诸多名家推荐的必读书目、并广泛搜集国内外研究评论的基础上精选出300部名著,以多种形式对每部作品进行了详尽而又妙趣横生的展示。本套丛书从设计、装帧到包装等各方面都力争做到精美、时尚,内容丰富,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本书为其中的智慧卷。

目录

《论 语》

《理想国》

《道德经》

《形而上学》

《圣 经》

《孙子兵法》

《沉思录》

《管 子》

《忏悔录》

《周 易》

《伊索寓言》

《神学大全》

《庄 子》

《君王论》

《三十六计》

《天体运行论》

《鬼谷子》

《左 传》

《乌托邦》

《孟 子》

《蒙田随笔》

《墨 子》

《新工具》

《荀 子》

《太阳城》

《楚 辞》

《利维坦》

《心血运动论》

《韩非子》

《第一哲学沉思录》

《智慧书》

《战国策》

《道德箴言录》

《吕氏春秋》

《思想录》

《史 记》

《伦理学》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汉 书》

《论法的精神》

《哲学通信》

《富兰克林自传》

《论 衡》

《自然史》

《人性论》

《世说新语》

《社会契约论》

《六祖坛经》

《百科全书》

《贞观政要》

《道德情操论》

《资治通鉴》

《纯粹理性批判》

《四书章句集注》

《常 识》

《颜氏家训》

《人口原理》

《精神现象学》

《文心雕龙》

《战争论》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梦溪笔谈》

《依靠自我》

《拿破仑法典》

《物种起源》

《本草纲目》

《自己拯救自己》

《或此或彼》

《菜根谭》

《资本论》

《昆虫记》

《传习录》

《传习录》

《伟大的励志书》

《焚 书》

《梦的解析》

《普通语言学教程》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曾国藩家书》

《西方哲学史》

《超越自卑》

《相对论》

《小窗幽记》

《人类的故事》

《人性的弱点》

《明夷待访录》

《存在与时间》

《历史研究》

《人间词话》

《哲学研究》

《积极思考就是力量》

《爱的艺术》

《日知录》

《客观知识》

《人人都能成功》

《存在与虚无》

《读通鉴论》

《寂静的春天》

《第二性》

《科学革命的结构》

试读章节

         老子处世哲学的启示

生活在两干多年前的老子,虽然只给后人留下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经》,可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超越时空,并对世界东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老子的处世哲学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一、“少私寡欲”的道德观

什么是最高尚的道德?“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认为:“道”生成万物,“德”畜养万物;使万物成长、发展,使万物成熟结果,对万物爱养、保护。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高深远的“德”,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人的本性的自然表述,这种大公无私的品德才称得上是“玄德”。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人们为利欲声色所惑,逐渐迷失了人固有的本性,即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繁的音乐,使人听觉不灵敏;丰美的饮食,使人味觉迟钝;纵情围猎,使人内心疯狂;稀罕的器物,使人操行变坏。对个体而言,物欲窒息了人的天性,这是个体生命走向堕落的根源,也是导致整个人类社会走向争斗和杀戮深渊的根源。因此,老子特别倡导要“少私寡欲”、“祸莫大于欲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没有比不知足有更大的祸患了,没有比贪得无厌有更大的罪过了。因而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即做到外表单纯、内心质朴、减少私欲,而回到婴儿似的单纯质朴状态。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要求人们“少私寡欲”,“复归于婴儿”的思想虽然过于理想化了,但对于现代社会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二、“以柔克刚”的处世观

人们通常认为:刚强可以战胜柔弱,现实生活中也总表现出许多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具体事例,人与人是这样,国与国也是这样。在处理“强”与“弱”、“刚”与“柔”的关系上,老子与众不同,他认为:人活着的时候筋骨是柔软的,死后则变得僵硬。万物草木生长的时候是柔脆的,死了则变得干枯坚硬了。所以坚强的东西是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具有生命力一类。

因此打仗逞强就不能获胜,树木坚强就会遭受摧折。凡是强大的,反而处在下面的位置;凡是柔弱的,反而处在上面。辩证地揭示了柔弱胜刚强的人生道理。事物旺盛了就会走向衰老和死亡,所以,大凡刚强的东西往往属于“死”的一类,而柔弱的东西却属于“生”的一类。

根据柔的思想,老子找到了最具有柔性的水,表达了自己“贵柔”的理想人格追求。“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即世界上的事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攻击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的,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代替水。

老子的“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启示我们,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柔弱谦让,而不能恃强凌弱,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顾全大局,委曲求全也值得赞誉,而有时暂时的忍让和退却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报怨以德”的处世境界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能做到善待善者,然而,老子从“报怨以德”的思想出发,要求做到:善良的人我就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诚实对待他,于是,整个时代的品德就归于诚实了。这是何等宽阔的胸襟。善良的人要善待他们,不善良的人也要善待他们,这样就能得到人们的好感。诚实的人要信任他们,不诚实的人也要信任他们,这样就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就可以化不善为善,使虚伪者成为诚实的人。用恩德去报答怨恨,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小则视为大,少则视为多,即使有怨恨,也要用德去报答。

老子的“报怨以德”的处世思想早已积淀于中国人灵魂深处,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以德报怨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如果大家都能以老子的“报怨以德”思想去容人待事,相信定能更好地与朋友、同事相处,赢得别人的尊重与爱戴,脚下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王秀娟)

历史桂冠

老子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其人其事仅仅在后世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留下星星点点的碎片。据史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日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鹿邑县,其县境内今仍有“老君台”遗址)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据说老子的母亲感应一颗大流星入腹,怀孕11个月才生下老子,母亲却因难产而死。《神仙传》中说:“老子者,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老子。”还有传说讲老子的母亲走到李树下时恰好生下老子,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说:“以此为我姓。”类似此种神话传说繁多,充满传奇色彩。

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长大后师从常枞,中年时已是颇有名望的学者,学识在当时无人能及,因而被任命为周守藏室的史官(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这是老子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老子在此期间涉猎了朝廷的众多藏书。得以谙于掌故,熟于礼制。老子在此时还研读了《尚书》,思想产生了飞跃,其声名鹊起,许多学者都慕名前来讨教。据说孔子就专程前往洛邑向其问礼。他们在庙堂阶前看到一尊“三缄其口”的金人,孔子问老子,背后的铭文“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老子的回答是:一个人等到他的骨头都已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尚存。作为一个君子,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出而为仕,否则就随遇而安。会做生意的商人,常把货物藏得很严密,仿佛一无所有;有盛德的君子,看他的容貌,仿佛十分愚钝。你应去掉你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欲望,去掉你造作的姿态与过多的志向,这些对你有益无害。孔子听后很是感慨,认为老子就像龙那样深不可测,具有超常的哲人智慧。

老子在世时并不像孔子那样有很多的追随者,也不像孟子那样可以面对君主讲课,所以他发出“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叹息。后来周王室发生内乱,波及到他,同时由于自己的思想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于是他辞职,离开周都,准备从此隐居。这种做法开了我国隐士的先河。据传老子行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知道他学问高深,劝他说:“李先生您就要走了,为了您的学问不失传,请写本书给我吧!”老子就写成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写完以后骑着青牛飘然而去,从此没有人知道老子的下落。相传老子隐居后活了200多岁,有人认为这是老子修道的结果,所以后来的道学家就把老子尊为道教的始祖。称为“黄老学”,“黄”是指上古时的黄帝,然而黄帝只是个传说的人物,并没有什么言论。因此,“黄老学”就是指老子的思想和其他道家的哲学,加“黄”字则多了些神秘色彩。

P16-18

序言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为了帮助广大爱书的朋友寻找到一种最省时而且最有效的方式,去阅读那些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全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都从中得到特别启迪的书,我们跨越时空地域,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采撷菁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编写了这套丛书。书中所选取的这些流芳百世的经典,曾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路标,了解并阅读这些经典之作,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读了100年的书,还要再读100年》丛书分为财富卷、文学卷、智慧卷,是在参考了诸多名家推荐的必读书目、并广泛搜集国内外研究评论的基础上精选出300部名著,以多种形式对每部作品进行了详尽而又妙趣横生的展示。本套丛书从设计、装帧到包装等各方面都力争做到精美、时尚,内容丰富,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了100年的书还要再读100年(智慧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宏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98601
开本 16开
页数 5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69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9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835
丛书名
印张 36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59
187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