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雅舍小品(下插图典藏版最新修订)
内容
编辑推荐

“雅舍”是梁实秋抗战时期在重庆的居所,重庆《星期评论》邀其写专栏,于是便以“雅舍小品”为栏目名,将雅舍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写作刊载,将狗、猪、鸟等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动物,及下棋、散步、理发等日常琐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受到大众喜爱。这类散文生动地描写了民国之初的社会面貌、文化习俗。本书为梁实秋编著的《雅舍小品》下册,分为书房和婚礼两辑。

内容推荐

梁实秋编著的《雅舍小品》是现代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奇迹,梁实秋似乎跳出了时代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直接性,专心致志地描写人性。这些小品中自然流露着梁实秋的爱憎感情,也有形象的比喻,但是这种感情与想象力是受理性控制的,而且理性的因素还给文章增加了一种哲理内涵。作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对这个题目的爱憎,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使这种文体介于纯美的艺术品与逻辑论证的论文之间。

本书为《雅舍小品》下册,分为书房和婚礼两辑。

目录

第三辑 书房

 书房

 送礼

 排队

 爆竹

 腌猪肉

 萝卜汤的启示

 喜筵

 年龄

 痰盂

 搬家

 看报

 辏

 讲演

 同乡

 代沟

 台北家居

 唐人自何处来

 双城记

 健忘

 暴发户

 懒

 馋

 鼾

 喝茶

 饮酒

 吸烟

 同学

 签字

 狗肉

 过年

 梦

 电话

 饭前祈祷

 照相

 圆桌与筷子

 廉

 烧饼油条

 

第四辑 婚礼

 让

 “啤酒”啤酒

 守时

 对联

 图章

 钱

 勤

 包装

 头发

 制服

 职业

 书法

 厨房

 废

 求雨

 一条野狗

 幸灾乐祸

 快乐

 北平的冬天

 一只野猫

 领带

 点名

 我看电视

 奖券

 婚礼

 钥匙

 铜像

 计程车

 鬼

 好汉

 球赛

 偏方

 窝头

 厌恶女性者

 教育你的父母

 干屎橛

 风水

 天气

 礼貌

 高尔夫

 

《雅舍小品》合订本后记

试读章节

送礼

俗语说:“官不打送礼的。”此语甚妙。因为从前的官不是等闲人,他是可以随便打人的,所以有人怕见官,见了官便不由得有三分惧怕,而送礼的人则必定是有求于人,唯恐人家不肯赏收,必定是卑躬屈膝春风满面、点头哈腰老半天,谁还狠得下心打笑脸人?至于礼之厚薄,倒无关宏旨,好歹是进账,细大不蠲,收下再说。

不过送礼的人也确实有些是该打屁股的。

送礼这件事,在送的这一方面是很苦恼的一个节目,尤其是逢时按节的例行送礼。前例既开,欲罢不能。如果是个什么机构之类,有人可以支使采办,倒还省事。采办的人在其中可以大显身手。礼讲究四色,其中少不得一篮应时水果,篮子硕大无朋,红绳缎带,五花大绑,一张塑胶纸绷罩在上面,绷得紧,系得牢,要打开还很费手脚。打开之后,时常令人叫绝。原来篮子之中有草纸一堆坟然隆起,上面盖着一层光艳照人的苹果、梨、柑之类,一部分水果的下面是黑烂发霉的。四色之中可能还有金华火腿一只,使得这一份礼物益发高贵而隆重。死尸可以冷藏而不腐,火腿则必须在适当温度中长期腌制,而亚热带天气只适宜促成其速朽。我就收到过不止一只金玉其外的火腿,纸包得又俊又俏,绳子捆得紧紧的,露在外面的爪尖干干净净,红色门票上还有金字。有一天打开一看,嘿!就像医师开刀发现内部癌瘸已经溃散赶紧缝起创口了事一般,我也赶快把它原封包起。原来里面万头攒动着又白又胖的蛆虫,而且不需用竹筷贯刺就有一股浓厚的尸臭中人欲呕。我有意把这只金华火腿送走,使它物还原主,又真怕伤了他的自尊,而且西谚有云:“不要扒开人家赠你的一匹马的嘴巴看。”其意是对礼物不可挑剔。无可奈何之中,想起了平剧中有“人头挂高杆”之说,于是乘黄昏时候,蹑手蹑脚地把这只火腿挂在大门外的电线杆上,自门隙窥伺之,果见有人施施然来,睹物一惊,驻足逡巡,然后四顾无人迅速出手,挟之而去,这只火腿的最后下落如何我就不知道了。送水果、送火腿的人,那份隆情盛意,我当然是领受了。

英文里有个名词“白象”(white elephant),意为相当名贵而无实用并且难于处置的东西。试想有人送你一头白象,你把它安顿在哪里?你一天需要饲喂它多少食粮?它病了你怎么办?它发脾气你怎么办?我相信一旦白象到门,你会手足无措。事实上我们收到的礼物偶然也是近似白象,令人啼笑皆非。我收到一项礼物,瓶状的电桌灯一盏,立在地面上就几乎与我齐眉,若是放在太和殿里当然不嫌其大,可惜蜗居逼仄,虽不至于仅可容膝,这样的庞然巨制放在桌上实在不称,万一头重脚轻倒栽下来,说不定会砸死人。居然有客人来,欣赏其体制之雄伟,说它壮观,我立即举以相赠,请他把白象牵了出去,后遂不知其所终。

生日礼物,顺理成章的是一块蛋糕。问题在,你送一块,他也送一块,一下子收到两块、二十块大蛋糕,其中还可能有两个人抬着拿进来的超大号的,虽说“好的东西不嫌多”,真的多了起来也是一患。我亲见有一位宦场中人,他生日那天收到三十块以上的蛋糕,陈列在走廊上,洋洋大观。最后筵席散了,主人央客各自携带一块蛋糕回家,这样才得收疏散之效。客人各自提着像帽盒似的一个纸匣子,鱼贯而出,煞是好看。照理说,蛋糕是好东西,或细而软,或糙而松,各有其风味,唯独上面糊着的一层雪白的“蜡油”实在令人难以入口。偶然也有使用搅打过的鲜奶油的,但不常见,常见的硬是“蜡油”。我曾亲见一个任性的孩子,一次罄了一个直径一尺以上的蜡油蛋糕,父母不拦阻他,因为他府上蛋糕实在太多正苦没有销场,结果是那个孩子倒在床上呻吟呕吐,黄澄澄一橛一橛地从嘴里吐出来,那样子好难看!

P9-11

后记

雅舍小品于一九四九年初版,收小品文三十四篇,续集于一九七三年出版,三十二篇,三集于一九八二年出版,三十七篇,四集于一九八六年出版,四十篇。四集合订,共计小品一百四十三篇。写作出版的经过略如下述。

抗战期间,我在重庆。五四大轰炸那一年,我疏散到北碚乡下。吴景超、龚业雅伉俪也一同疏散到北碚。景超是我清华同班同学,业雅是我妹妹亚紫北平女大同班同学,我和他们合资在北碚买了一幢房子,其简陋的情形在第一篇小品里已有描述。房子在路边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有一天晚上景超提议给这幢房子题个名字,以资识别。我想了一下说,“不妨利用业雅的名声名之为‘雅舍’”。第二天我们就找木匠做了一个木牌,用木桩插在路边,由我大书“雅舍”二字于其上。雅舍命名缘来如此,并非如某些人之所误会以为是自命风雅。不过雅舍本身也确是不俗。和我们常往还的不是诗人便是画家,如李清悚、朱锦江、尹石公、彭醇士、陈延杰等。有一次雅舍宴集,酒后茶余,逸兴遄飞,彭醇士当众吮毫染翰,画了一幅“雅舍图”,笔酣墨饱,元气淋漓。陈延杰随即题诗一首,我记得是这样的:

彭侯落落丹青手,

写却青山荦确姿。

茅舍数楹梯山路,

只今兵火好栖迟。

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可怜雅舍却连衡门也没有。几间茅舍,评门见山,唯有两棵高大的梨树在半山腰上站岗。但是我们在雅舍度过了七八年,晏如也。

我的朋友刘英士在重庆主办《星期评论》,邀我写稿,言明系一专栏,每期一篇,每篇二千字。情不可却,姑漫应之。每写一篇,业雅辄以先睹为快。我所写的文字,牵涉到不少我们熟识的人,都是真人真事,虽多调侃,并非虚拟。所以业雅看了特感兴趣,往往笑得前仰后合。经她不时的催促,我才逐期撰写按时交稿。

“雅舍小品”刊出之后,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我用的是笔名“子佳”二字。有不少人纷纷猜测这子佳到底是谁。据英士告我,有一天他在沙坪坝一家餐馆里,听到邻桌几位中大教授在议论这件事,其中有一位徐仲年先生高声说:“你们说子佳是梁实秋,这如何可能?看他译的莎士比亚,文字总嫌有点别扭,他怎能写得出‘雅舍小品’那样的文章?”又有我的北大同事朱光潜先生自成都来信给我,他说:“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的写作与翻译,都只是尽力为之,究竟译胜于作,还是作胜于译,我自己也不知道。

《星期评论》后来停刊,但是《雅舍小品》仍然继续写了下去,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我回到北平,才把散见于几种刊物的小品辑为一册,交商务印书馆印行。我生平不请人作序,但是这个小册我欲请业雅写了一篇短序。这是一九四七年的事了。

商务印书馆在北平设有京华印书厂,《雅舍小品》即由该厂承印,我就近亲自校了两遍,但是鲁鱼亥豕仍难全免。清样校毕之后久久不见该书出版,质诸商务北平分馆,承他们直言相告,当时通货膨胀,物价飞腾,印书纸亦属重要物资,其价格一日数涨。如果印成书籍,则书籍不能随纸张之价格而上涨,损失太大。他们劝我少安毋躁,等物价稳定之后再行付印, “洛阳纸贵”于此乃得另一诠释。文章不值钱,信然。

一九四八年冬,我匆匆离开北平到了广州,幸而行笥之中夹有《雅舍小品》二校校样。一九四九年我来台湾,时刘季洪先生主正中书局编审部,有一天他来看我,问我有无稿件待印,我就把《雅舍小品》二校校样交给他了,很快地就印了出来。《雅舍小品》没有广告,我曾质问正中书局的一位店员,他说:“好书不需要广告。”事实上《雅舍小品》迄今已销行四十多版,香港台湾均有盗印本。我很明白,畅销并不一定证明书的内容好。《雅舍小品》之所以蒙读者爱读,也许是因为每篇都很简短,平均不出两千字,所写均是身边琐事,既未涉及国是,亦不高谈中西文化问题。《雅舍小品》续集及三集均是应正中蒋康儒先生之邀而编印的。四集及合订本是承颜元叔先生、梅新先生的好意予以出版的。我对于正中书局前后主持编务的几位朋友深为感谢。

《雅舍小品》本来封面没有图案。自第三十版起,改用老五号排印,始得正中书局的王维安先生绘制封面。王先生是国画名家,所绘山水苍润秀丽兼而有之,为拙作生色不少,在此一并致谢。

我引以为憾者,是特别爱读《雅舍小品》而又为之撰序的业雅根本没能看到此书之印行。十年浩劫之中,景超、业雅均饱受折磨,患癌而殁。如今合订本印行,缅怀往事,心有余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雅舍小品(下插图典藏版最新修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实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89273
开本 32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09
14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