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格列佛游记/中小学生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你知道吗?这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这里讲述了一个酷好航海的医生格列佛周游四国的奇特经历。

最新鲜的方式,讲述最经典的故事,最别致的画面,辉映最生动的文字。凝练原著精华的优美文字。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灵旅行,现在,让这本书带你去游历小人国和大人国吧!

内容推荐

大家好,我是里梅尔·格列佛,出生于16世纪的英国。我在家里排行老三,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我喜欢旅行,从小就立志要周游世界;而且也相信,总有一天我可以交上好运出门远游。为此,我从读书期间就开始为我的理想做起了准备:我把家里给的生活费节约下来学习航海、医学以及数学等知识,因为我深知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的旅行!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吻叙述了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驷”国的经历。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对英国政体进行了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了痛快淋漓的鞭挞。阅读本书,让你学会公义。

目录

导读/1

出版人致读者/1

第一部 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1

第二部 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52

第三部 勒普泰、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鲁伯杜德雷伯和日本游记/98

第四部 “慧嘶马”国游记/137

试读章节

作者简单介绍自己和家庭。出海的最初原因。他遭遇海难,游泳逃生。在利立浦特国安全登陆,但成为俘虏。被运入这个国家的首都。

我父亲在诺丁汉郡有一份小产业,我在他五个儿子中排行老三。十四岁时,他送我到剑桥伊曼纽尔学院。我在那里待了三年,专心读书。尽管有很少的津贴,但对我这样经济不宽裕的人来说,上学的费用实在太高了。于是,我去给伦敦赫赫有名的外科大夫詹姆斯·贝茨当学徒,一学就是四年。父亲也时不时地带点小钱给我,我把这些钱都花在学习航海和有关的数学知识上。这些知识对那些立志要航海的人来说很有用。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命运会让我去干这件事的。离开贝茨先生后,我回到父亲那里。在父亲和约翰叔叔及其他亲戚的帮助下,我有了四十英镑。他们还答应每年再给三十英镑,供我去莱顿读书。在那儿我学了两年零七个月的医学,我知道这在长途航行中会派上用场的。

从莱顿回来不久,恩师贝茨先生推荐我到“燕子”号船上当医生。我在亚伯拉罕·潘内尔船长手下干了三年半,去过黎凡特和其他一些地方。回来后,我决定在伦敦定居。对此,贝茨先生很支持,又给我介绍了好几个病人。我租了老朱里街上一所小房子的一部分。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我听从别人的建议,娶了新门街袜商埃德蒙-伯顿的二女儿玛丽·伯顿小姐。她带来了四百英镑的嫁妆。

但是,两年后恩师贝茨先生过世了。我没什么朋友,良心又不允许我像许多同行那样胡来,生意开始萧条。于是,我跟妻子和几个熟人商量后,决定再去航海。六年里,我先后当过两艘船的船医,到东、西印度群岛航行过几次,积蓄也有所增加。因为手头总能弄到大量的书,空余时间我就读古今最著名作家的作品。一上岸,就边观察当地人的举止风貌,边学习他们的语言。我记忆力很强,学起来很容易。

最后一次航行不怎么顺利,我开始厌倦起航海生活。只想待在家中,和妻子、家人一起生活。我从老朱里街搬到费特巷,又从费特巷搬到沃平。本来希望揽些水手的生意,可是没赚到钱。眼看三年过去了,盼不来时来运转。于是,我接受了“羚羊”号威廉·普理查德船长的优厚聘请,他正准备去南太平洋一带航行。1699年5月4日,我们从布里斯托尔出发,航行一开始非常顺利。

在往东印度群岛的途中,一阵强风暴把我们刮到范迪门地区的西北方。经过观测,我们发现自己正位于南纬三十度零二分。船员中有十二个人因过度疲劳和恶劣的饮食丧生了。其余的人身体也非常虚弱。11月5日正是当地的初夏,浓雾弥漫。水手们在离船约三百英尺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块礁石。可是风太大,我们的船被刮得一头撞上去,立即破裂。六个船员算我在内坐上救生船,拼命划着想远离大船和礁石。可是只划了三里格远就划不动了,因为我们的力气在大船上时就已耗尽。于是,只得听凭海浪的摆布。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突然一阵狂风从北面吹来,掀翻救生船。船上的同伴,以及逃到礁石上或者留在船上的人后来怎么样了,我说不上来,估计全完了。至于我自己,听天由命地游着,靠风浪推动向前去。我不时把腿沉下去,但总探不到水底。就在我再也无力挣扎、快要完蛋的时候,发现水深已不到身高。这时风暴也减弱了很多。海底的坡度很小,我走了大约一英里来到岸边。那时,大约是晚上八点钟左右。我又向前走了大约半英里路,没发现任何房屋和居民的影子,至少我身体太虚弱没办法观察。极度疲劳,再加上天气炎热和离船时喝的半品脱白兰地,使我特别想睡觉。我躺在短小柔软的草地上,睡了一个不曾有过的香觉。估计这一觉大概睡了九个小时,因为醒来时天刚放亮。我想起身,可动弹不得。我仰天躺着,发现自己的胳膊和腿已被结结实实地绑在地上。又浓又长的头发也以同样的方式被绑住。还感到有几根细绳索从腋窝到大腿交叉绑在身上。我只能朝天看,太阳开始越来越热,阳光照得我双眼很难受。我听到周围一片嘈杂声,可人那样躺着,除了天空什么也看不到。没过多久,我觉得有什么活的东西在左腿上移动。这东西轻轻地向前,越过胸脯,几乎来到我的下巴前。我尽量往下看,发现原来是一个不到六英寸的小人。他手拿弓箭,背着箭袋。与此同时,我感觉至少有四十个这样的小人跟在他的后面。我大吃一惊,大吼一声,吓得他们掉头就跑。后来听说,其中有些人从我身上跳向地面时还摔伤了。不过,他们很快又回来了。P1-3

序言

如果让我开一份书单,列出哪怕要把其他书都毁掉也要保留下来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

1667年,爱尔兰首府都柏林诞生了一位遗腹子。这个奇才后来把一部奇书《格列佛游记》献给了世人。近三百年来,“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给无数人带来了无限欢乐。

因为作者非凡的想象,异想天开的情节,风趣幽默的语言,夸张离奇的写作手法,有人把《格列佛游记》列为儿童读物,这未免过于狭隘。与作者斯威夫特同时代的浦柏(英国有名的讽刺诗人)说,这部作品自1726年问世以来,“从内阁议会到育婴堂”,人们不分地位高低、不论男女老幼,争相阅读。在短短两年内,该书就被译成了法语、荷兰语和德语,走向了世界。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2年发行张健译本以来,国内许多出版社相继推出了重译本。目前,至少有五个不同的中译本,且不断重印。仅此足以证明它旺盛的生命力。

《格列佛游记》分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主人公格列佛每次航行,都会来到奇境、发生奇遇。第一部是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格列佛的个子和当地人的比例是十二比一,成了“巨人山”。利立浦特人动用了九百个大汉,用滑车、吊车和一千五百匹壮马才把他运到首都。每次伺候他吃饭都得好几百人。给他做衣服、量尺寸,得架起梯子。这个国家选拔官员的方法很特别,想做官的人得在绳子上比试跳舞。不同党派明争暗斗,根据鞋跟的高低,有“高跟党”和“低跟党”之分;吃蛋时先敲哪端,有“大端派”和“小端派”之别。在遭到另一个小人国(不来夫斯库)的入侵时,多亏了格列佛,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打了胜仗。尽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后来在几件事情上得罪了皇帝。他们决定刺瞎格列佛的眼睛。他得知消息后,仓皇逃到不来夫斯库。最后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第二部是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讲的是格列佛一来到这里,由“巨人山”变成了侏儒。他被巨塔似的农夫用手帕兜着提回家。农夫家的猫有四头牛那么大,狗有四头大象那么大。他睡的是布娃娃的玩具床。农夫把他当赚钱的工具,差点没把他累死。幸亏后来王后买下了他。国王夫妇善良贤明,王后身边的侏儒却老是整他。他向国王讲述了欧洲的情况,如可怕的杀人武器、英国议会的构成等等。尽管这里君主贤明,民风淳朴,可格列佛还是想离开这里。后来,他被一只鹰连箱子带人叼到了半空,又被摔落到海上。一艘英国商船把他救上岸,回到了祖国。第三部主要以格列佛游历勒普泰(飞岛)为中心,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鲁伯杜德雷伯和日本四个地方。勒普泰上的人只关注数学和音乐,终日苦思冥想,需要仆人不断用气囊拍子轻拍他们的耳朵和嘴巴,才能把他们从沉思中唤醒。巴尔尼巴比的拉格多大学院里,异想天开的科学家想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把粪便还原成食物,用猪耕田,从屋顶开始造房子等等;在语言学校和数学学校,还遇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在格鲁伯杜德雷伯,他见识了地方长官招魂的能力,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在拉格奈格,他见到了长生不老的人,却发现这样的人是最不幸的,对生与死有了感悟。在日本的经历极其简单。第四部是“慧嘶马”国游记。在“慧嘶马”国,有着人形的动物“野胡”,肮脏、贪婪、懒惰,是人类劣根性的绝好写照。人类由于比“野胡”多了几分理性,比“野胡”更可怕,更卑鄙。值得一提的是,“慧嘶马”知道“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对雌、雄幼马实行同等教育。“慧嘶马”的高贵品格使格列佛决心在此度过余生,但以理性为准则的“慧嘶马”把他打发回国。五年后他才开始慢慢适应人类社会。

《格列佛游记》反映了斯威夫特对当时的英国、欧洲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看法和担忧,对人性的评判人木三分。他提出的许多观点,直到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这归因于他非凡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有人这样评价他:在一个闪烁着理智光芒的时代,他具有最敏锐的思维和最辛辣的语言。该书一出版,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热烈的欢迎,也招致了猛烈的批评和指责。有人给他贴上“神经质”、“反人类”、“嗜粪狂”、“幼稚病患者”、“变态狂”等标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人们认为,斯威夫特绝对不是“变态狂”,他的作品记录了他个人对病态社会的直观感受。

《格列佛游记》的创作时间在1721年到1726年之间,作者把生命中从五十四岁到五十九岁这段阅历最丰富、眼光最深邃、思想最成熟的岁月用于反思人生、反思社会、反思人类,用天才的手笔记下所见所思,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斯威夫特对《乌托邦》作者托马斯·莫尔非常仰慕。因此,他对人类社会的批评,正如该作品结尾处所指,是要让人类认清自己,克服人性弱点,少一些痛苦和争斗,多一点和平与安宁。

斯威夫特的人生之旅并不平坦,充满了矛盾和波折,但他使爱与恨、义愤与关注达到了平衡。他的作品绝不是个人私愤的发泄,相反,处处体现着深厚的人文关怀。他的墓碑上刻着他自己写的墓志铭:他到不再有狂野的怒火把他心灵刺痛的地方去了。

鲁彦承担了“出版人致读者”,一、三两部的翻译,以及全文的校对工作;二、四两部由何小宝翻译。重译时,考虑到这套丛书针对的是中小学生读者,译者尽量选择相对浅显的词语,避免长句,并对几处稍显冗长、枯燥的场景描写和议论做了些许删减,力求译文既能适合我们的读者,又能忠实于原文,反映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色。

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重译机会。最早译介这部作品的张健先生以及其他前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使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翻译难点和疑点时,有了参考、比较的可能及便利。特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

向来“译无定法”。译文不妥之处,恳请读者原谅、指正。

何小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格列佛游记/中小学生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
译者 何小宝//鲁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34169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1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