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左手如来右手基督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来”就是“如其本来”,就是照你本来的样子去生活。你本来的样子是什么?是爱而不是恨,是慈悲而不是刻薄,是智慧而不是蒙昧,是光明而不是黑暗……

基督讲“天国”,把全部的真善美都挪到了天国里去,人世间就只剩下假恶丑了。所以西方人一生劳作,就只为了换一张通往天国的门票,“人间世”他们是毫不留恋的……

内容推荐

本书是经过多方资料收集,经繁复的挑选和精心的编辑所得以出版的,该书收录了冯骥才、林语堂、尼采、张爱玲、费尔巴哈、周作人、朱自清、纪伯伦等中外文学家对基督、如来之话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和讨论。书中名师大家之见解匠心独运,高屋建瓴,值得一读。

目录

一 圣诞节

 圣诞节

 圣诞节漫笔

 圣诞节

 从去年到今年的圣诞节

二 伊甸园

 夏娃之谜

 亚当和夏娃

 夏娃的招数

 夏娃与文明

三 关于耶稣

 耶稣和他的门徒

 耶稣的神秘

 十字架上的耶稣

 论耶稣基督

 耶稣是象征主义者

四 上帝,请听我的心声

 旅游者的祈祷

 大弥撒之思

 石头下面的一颗心

 我+基督=?

 上帝与我

 从人文主义回到基督信仰

五 关于《圣经》

 源自《圣经》的活水

 还《圣经》的本来面目

 圣经

 《圣经》令我动容的十句话

六 上帝是爱

 孩童耶稣与初生的爱情

 上帝眼中无残疾

 上帝是爱

 神圣的休息日

 上帝创造的第一位母亲

 上帝的寓言

 十字架是大地的希望

七 上帝与我们同在

 论上帝的作为

 不变的基督教

 耶稣的人生哲学之三大纲

 作为博学的宗教的基督教

 论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

八 揭开基督教神秘的面纱

 上帝的实存中的矛盾

 关于基督宗教的沉思

 说教者

 基督教的三美德

 上帝睡着了

 上帝只掌握一半

 作为道德本质或法律的上帝

九 圣地巡礼

 靛蓝的耶稣

 雨城古寺

 十字架上

 阳台山大觉寺

 潭柘寺戒台寺

 云冈

 千年一叹(节选)

 僧寺无尘意自清

 佛国人间

 天目山中笔记

十 佛法乐园

 请到佛法乐园里来

 十堂笔谈·佛经

 劝人读经

 摩罗小品

 佛法大意

 佛家妙语

 佛魔一念间

十一 欢喜佛境界

 欢喜佛境界

 佛鼓

 心经·简洁

 舍生

 与尘世结不解缘

 灵与肉

 诗样的人生

 树佛

十二 身边的的佛陀

 残佛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宗月大师

 缘

 关于释迦牟尼

 莲座上的佛

十三 呼唤你心中的佛

 香

 愿

 自我净化心灵证

 病隙碎笔(四)

 随笔十三

 佛缘

十四 佛的艺术

 菩萨如花

 佛教与中国绘画

 灵的文学与佛教

 佛像和我们

十五 冷眼看佛陀

 佛教

 论和尚吃肉

 谈佛

 佛无灵

十六 左手如来,右手基督,何去何从

 论宗教

 柔弱是基督教驯服人类的秘方

 中国人的伦理和基督徒的伦理

 信仰之光

 中国人的宗教

声明

试读章节

不变的基督教 (丹)克尔凯郭尔

福音说:“一仆不能服侍二主”。它始终不变地重复说道:“一仆不能服侍二主。”

但是,既然人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改变或减弱这一要求最终不是恰当的要求吗?因为很少有开明的时代满足于这种秩序,这些时代不能够认识这种秩序的荒谬性,因为懦弱的人类不敢有所不满,而这只是十分明显地表明了由法规条律带来的困苦折磨——能由此就说,开明的、思想自由的和有文化的时代就应该迁就顺从,或者说——因为还有许多既不开明,又缺乏自我意识的人们——能由此就说,开明的、思想自由的和有文化的公众就应该将就勉强吗?

要求人的绝对性,是彻头彻尾的愚蠢,是可笑的夸张,它——每个有理智的人都会很容易地看出——会像一切夸张一样,因为恰好得到了预定效果的反面而自食其果。人的一切智慧都在于以下的金科玉律:“在一定程度上”,或“有节制”,或“既此又彼”和“同时”。绝对则是愚蠢。只有这样,人们才承认成熟的严肃性,即对人的要求,必须是人能够愉快和满意地、通过四平八稳地努力来满足的要求。我们做不到的,自然也没有人能够做到,如果我们不行,那么就要根据业已证实的可行性来修改要求:超出可能性的,是不能拿来要求人的。

因此,我们要求有这样一种基督教,它要与我们其余的全部生活协调一致,并且与人类或者无论如何是与人类的精英部分而有教养的阶层由于启蒙程度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摆脱一切不值得的压力而发生的变化相适应。

即使这声音无论怎样肯定与响亮,也没有被尘世听到,它也毫无疑义地在许多人的感官中唤起了反响,它只是要唤起听觉!

谁会否认世界变样了呢?是的,可是它是否变得更好了呢?是的,这是很成问题的。

谁会否认世界的确变明智了呢7但这有什么用处?是的,这正是问题所在。

但是明智并不像绝对一样地是不快,这永远是肯定的,这也——为了继续我们在这里的话题——表明为,明智以不想绝对地承认一种要求,而是始终在提要求:它必须提出应该提出的要求。因此,要求取消基督教或者放弃基督教,是与这种明智完全合拍的。

可是,要求修改基督教,这是不是一种误解呢?

基督教是不能修改的,它恰恰表现为是与明智完全相对立,——明智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它总能适时地见风使舵,完全以时代、公众和利益的要求和风吹草动为准。不,——基督教是不能改变的。这种要求已经是改变它的尝试,——但却是完全无效的尝试。是的,这就像一个小孩向一座山走去并向山说:“别挡我的路”时这座山会注意到这个小孩一样,基督教肯定同样会听到一种要求它作出改变这种永远不可能的事情的言论。

基督教是不能变化的,即使一切事、一切人都变了,基督教也不可能变化。即使一切人都变了,它也不会像人的统治地位那样陷入窘境。但基督教也不想强加于人,——它从未这样想过。相反,它要从一开始就表明不能改变它的完整的绝对性,使得每一个人都会自己思考,自己是否想与它相联系。即使没有人接受基督教,基督教也丝毫不改变:它丝毫不让步,如果大家都接受它,那么也不许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基督教所宣扬的,是上帝对人的爱。上帝出于爱,为了每一个人、为了最贫穷、最困苦、最孤寂的人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如果曾经生活过或今天仍活着的所有的人异口同声地要求作哪怕是一点点的修改,——不,永远不!!当每一个人,当最贫穷、困苦、孤寂的人像上帝所意愿的那样趋向善良时,他就借助于基督教而对于上帝无比重要,——这种爱多么不可理解!另一方面,无数的百万人众在上帝面前都只不过是一只蚊子,——是的,如果他们所希望的不同于他所希望的,就不过是一只蚊子。

明智与基督教怎么能相互理解呢,——它们就像是相反的两极一样相互排斥!在这个明智的时代,居于基督教与人类之间的,并不是不去实现要求。对此,基督教会帮忙的,它就像在以往的时代时人们绝对地理解要求的场合一样,也像在以往的时代人们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性(即认为错误在于这种完美性之中而并不在于要求的绝对性之中)的场合一样。不,——在这些明智的时代,居于基督教与人类之间的,是人们丧失了绝对要求这一概念,——即他们不想知道,要求是绝对的,这是什么意思,以及这有什么用处,因为没有人去实现它,——即他们觉得绝对的是不切实际的、愚蠢的和可笑的,——即他们出于离经叛道的想法,或出于自作聪明而将这种情况倒过来,认为错误在于要求之中,并且自己成为要求者,提出必须修改这一要求。

“想望不可能的事,”人们说,“是愚蠢的。只有当意志想望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时,才是理智的。但要求绝对,就是要求人们想望不可能的事、浪费精力、时间和生命,结果是停滞不前,——这真是愚蠢、真是可笑的夸张。”

明智是对绝对的离经叛道,——当然不是大张旗鼓的叛乱,至少在起初不是,——明智会认为这是不聪明的,而更精巧的明智则始终希望,出于某种原因而不把注意力引向下述一点:我们煽动叛乱,应该保持秘密,并保留一种假象,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慢慢地,明智滑得更远了,逐渐耗尽了绝对,埋葬了对绝对的信仰与对绝对的敬畏,——最后,明智按捺不住地脱口而出,大声宣布自己的智慧,即绝对就是愚蠢。

但随着明智在增长,某种人类认识增加了,——即关于我们人现在怎样,或我们在这个时代怎样这种认识,——即用地理环境、气候、风、降水量、水位等等来解释作为自然产物的人的道德状况的自然科学一统计学知识。至于我们人是否一代代地堕落了,这种对人的认识则根本不予关心。它只精确地指明我们怎样,——它只给出行情与市场价格,——为的是能够明智地瞻前顾后与利用人们,成就自己的幸运,获取这世上的利益,或者为的是能够辩解与粉饰自己的可怜与平庸,或者为的是当偶尔有较好的东西显现出来时,能够以某种善意从科学上来加以怀疑。但随着明智在增长,关于我们人应该怎样,关于上帝的要求和关于理想则愈来愈少提及。最后,人们觉得关于我们人应该怎样的问题(如果人们在有些时候还能听到这个问题)像上帝论圣地的话一样索然无味。

鲁路 译(P102-104)

书评(媒体评论)

韩少功以“超越道德伦理”视佛:“世界上宗教很多,说佛教的哲学含量最高,至少不失为一家之言。……佛学更使某些人沉迷的,是它超越道德伦理,甚至超越了神学,走向了更为广阔的思维荒原,几乎触及和深入了古今哲学所涉的大多数命题。”(《佛魔一念间》)

丰子恺以“物我一体”视佛:“真是信佛,应该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义,而屏除私利;应该体会佛陀的物我一体,广大慈悲之心,而护爱群生。至少也应知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道。”(《佛无灵》)

老舍以“望门兴叹”评佛:“……佛经太深,佛经太美,令人看了就有望门兴叹之感!……倘若给予我十年或五年的工夫去念佛经也许会懂得一点佛理,但这机会始终就没有。凭我这样研究佛学尚且感到如此困难,一般的人那就不用说了。”(《灵的文学于佛教》)

马丁·路德以“力量”视基督:“当我被众人遗弃,处于非常软弱、战兢和死的惧怕中,又当我被这邪恶世界逼迫的时候,我深深感觉到基督耶稣这个名字,能加给我无限属灵的力量。”(《论耶稣基督》)

林语堂以“无比贡献”视基督教:“上帝已不再视虚幻的,它已从耶稣基督身上具体地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宗教,完整而纯粹,绝对不是一种假设。没有任何一种宗教能给予这种从上帝而来的亲切感力。建立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乃是基督教的无比贡献。”(《从人文主义回到基督信仰》)

赵紫宸以“爱”视基督:“上帝爱人,在爱里有无限的快乐,无穷的希望。上帝爱人,为的是爱,为的是人,为的是他要在人里面展伸他自己,为的是要人像自己。……上帝的爱,是纯洁的爱。”(《上帝是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左手如来右手基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尼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41728
开本 16开
页数 3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5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49
丛书名
印张 2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