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蕨类植物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蕨类植物学”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蕨类植物孢子体的形态特征、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松叶蕨亚门的主要类群、楔叶蕨亚门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的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基础上,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蕨类植物学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我国蕨类植物学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全书共分8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蕨类植物在植物界中的系统位置和作用,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蕨类植物分类、生态和地理分布,蕨类植物细胞与孢粉、起源与演化及分子系统学等内容。在蕨类植物分类部分,详细介绍了66科、170属、310种蕨类植物的特征并附图片。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植物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及研究人员的工具书或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蕨类植物在植物界中的系统位置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作用

 第四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蕨类植物概述

 第一节 蕨类植物孢子体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 蕨类植物配子体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蕨类植物分类

 第一节 松叶■亚门SubdivisionPsiphytina 

  一、松叶蕨亚门的主要特征

  二、松叶蕨亚门的主要类群

松叶蕨目Psilotales 

1.松叶蕨科Psilotaceae

2.梅溪蕨科Tmesipteridaceae

 第二节 石松亚门Subdivision Lycophytina

  一、石松亚门的主要特征

  二、石松亚门的主要类群

 石松目Lycopodiales

3.石杉科Huperziaceae

4.石松科Lycopodiaceae

5.石葱科Phylloglossaceae

 卷柏目Selaginellales

6.卷柏科Selaginellaceae 

 第三节 水韭亚门Subdivision Isoephytina

  一、水韭亚门的主要特征

  二、水韭亚门的主要类群

 水韭目Isoetales

7.水韭科Isoetaceae

 第四节 楔叶蕨亚门Subdivision Spllenophytina

  一、楔叶蕨亚门的主要特征

  二、楔叶蕨亚门的主要类群

 木贼目Equisetales

8.木贼科:Equisetaceae

 第五节 真蕨亚门subdivision Filicophytina 

  一、真蕨亚门的主要特征

  二、真蕨亚门的主要类群

(一)厚囊蕨纲Eusporangicpsida

 瓶尔小草目Ophioglossales

9.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

10.阴地蕨科BotI"ychiaceae 

11.七指蕨科Helminthostachyaceae

 莲座蕨目Marattiales

12.莲座蕨科Angiopteridaceae

13.合囊蕨科Marattiaceae

14.多孔蕨科Danaeaceae

15.天星蕨科Christenseniaceae

(二)原始薄囊蕨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紫萁目Osmundales 

16.紫萁科Osmundaceae 

(三)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龙骨目Polypodiales 

17.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

18.里白科Gleicheniaceae

19.莎草蕨科Schizaeaceae

20.海金沙科Lygodiaceae

21.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

22.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 

23.桫椤科Cyatheaceae

24.稀子蕨科Monachosoraceae 

25.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 

26.鳞始蕨科Lindsaeaceae

27.竹叶蕨科Taenitidaceae 

28.姬蕨科Hypolepidaceae

29.蕨科Pteridiaceae

30.凤尾蕨科Pteridaceae

31.卤蕨科Acrostichaceae 

32.光叶藤蕨科Stenochlaenaceae

33.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34.铁线蕨科Adiantaceae 

35.水蕨科Parkeriaceae(Ceratopteridaceae)

36.裸子蕨科Hemionitidaceae 

37.车前蕨科Antrophyaceae

38.书带蕨科Vittariaceae

39.蹄盖蕨科Athyriaceae

40.肿足蕨科Hypodematiaceae

41.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42.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43.睫毛蕨科Pleurosoriopsidaceae

44.球子蕨科Onocleaceae 

45.乌毛蕨科Blechnaceae 

46.岩蕨科Woodsiaceae

47.球盖蕨科Peranemaceae

48.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49.三叉蕨科Tectariaceae(Aspidiaceae) 

50.实蕨科Bolbitidaceae

51.藤蕨科Lomariopsidaceae  

52.舌蕨科Elaphoglossaceae

53.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 

54.条蕨科Oleandraceae

55.骨碎补科Davalliaceae 

56.雨蕨科Gymnogrammitidaceae

57.双扇蕨科Dipteriaceae 

58.燕尾蕨科cheiropleuriaceae

59.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60.槲蕨科Drynariaceae

61.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

62.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 

63.剑蕨科Loxogrammaceae

 ■目Marsileales

64.■科Marsileaceae

 槐叶■目Salviniales

65.槐叶■科Salviniaceae 

66.满江红科Azollaceae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蕨类植物生态

 第一节 蕨类植物与生态因子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国蕨类植物地理

 第一节 中国蕨类植物的地理成分

 第二节 中国蕨类植物的区系分区及其与邻近地区的联系

 第三节 中国蕨类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

 第四节 中国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蕨类植物细胞与孢粉

 第一节 蕨类植物细胞学

 第二节 蕨类植物孢粉学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兴衰

 第三节 中国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蕨类植物分子系统学

 第一节 蕨类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相关概念、技术和方法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主要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蕨类植物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树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204353
开本 16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7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49.36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