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蘑菇好滋味
内容
编辑推荐

柳营,女,小说家。浙江龙游人,2001年开始小说创作。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窗口的男人》(入选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阁楼》(改编成同名电影)。

《蘑菇好滋味》讲述了正门铃响过一声后,我过去将门打开。他站在门口,没带什么行李,就一个随身的背包。进门,换上他以前在家时穿的拖鞋,进洗手间。出来时,他心不在焉地接过我端去的茶,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喝茶的过程中,他接了一次手机,同样心不在焉,但我注意到他三次说道:“别开玩笑。别逗。”

内容推荐

《蘑菇好滋味》由柳营。

《蘑菇好滋味》简介:这夜,外公在我的梦里背完小媳妇后,站在秋天的河边,梦的背景空旷辽阔,他咪着眼,眼睛望着远方。有悠远、安宁、纯净的声音从空旷的远方飘来,就如风筝。风筝那头的线连着外公,外公随线而去,笃定沉着。我跟在后面,他回过头来,温和地看着我,缓缓说道:“记住,生活总是有好滋味的,就如蘑菇好滋味。”

目录

蘑菇好滋味◇1

鸡蛋面◇17

烟◇31

春◇39

穿睡衣的老鼠◇45

反常之声◇51

闭嘴,行吗?◇65

通往别处的路◇81

猫·陈穆云◇93

一夜传说◇111

烟花散尽·622◇121

检讨书·王凤凰和小布鞋◇139

朋友周瑜◇153

为什么脑袋会开花◇169

暗合◇179

母亲海金◇201

香尘◇213

春日里的一顿午饭◇233

永无长久◇245

本来应该去喝茶◇257

评论一:《蘑菇好滋味》里的气味◇273

评论二:《蘑菇好滋味》里的滋味◇279

后记:那些人身上的我◇281

试读章节

蘑菇好滋味

门铃响过一声后,我过去将门打开。

他站在门口,没带什么行李,就一个随身的背包。进门,换上他以前在家时穿的拖鞋,进洗手间。出来时,他心不在焉地接过我端去的茶,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喝茶的过程中,他接了一次手机,同样心不在焉,但我注意到他三次说道:“别开玩笑。别逗。”

他紧紧地抓着茶杯,好像一不小心,茶杯就会从他手里滑下来摔到地上去似的。他的手比起他身上其他部位要老得多,我熟悉他身上的每寸肌肤,大都光滑结实,而他的手却像体力劳动者一样满是纹路,皮肤皱在一起,手背上布满纵横交错、粗细不一的血管和块块棕色的斑,看起来像灰土,仿佛所有伤痛的经历都被他从身体里赶出来,将颓败和脆弱夸张地凝聚在手背上,以此迎接身体深处更大的衰老和死亡。

他喝完茶时,我已经收拾好他带回来的行李坐在餐桌前等他了,各自的玻璃酒杯里都已倒上了红酒。

“喝一杯,解解乏,一路辛苦了。”我朝他举起酒杯。

他放下茶杯,过去将暖意舒缓的音乐关掉,屋子一下子显得有些寂静,空气中立刻飘荡起一股清冷之气。他在音响前微微迟疑了片刻,随后伸出左手顺势将旁边的电视打开,然后走到餐桌前坐下,看了眼桌上的菜,拿起他面前的酒杯左右晃了晃,将鼻子稍往酒杯前凑凑,轻轻吸口气,头随之摇动了一下,仰头,闭眼,一口喝尽。‘‘晚餐挺丰富的,其实简单吃点就行了。”他客气斯文的样子让人觉得别扭。

我笑了笑:“多吃点。”

“你也多吃。”他夹起一小片肉,放进嘴里慢条斯理地嚼动。

两个人喝着酒,吃着菜,有一句没一句地说些不关痛痒的话,一切都浮在表面,看起来又亮堂又温暖。

吃完饭时,电视里的九点新闻和天气预报刚结束。“关上电视出去走一走吧。”他说。

我脱下那条并不让我觉得舒服的、在做完晚饭后特意换上的黑色低领长裙,换了牛仔裤、白衬衣,穿上柔软的白球鞋。下电梯时,我们面对面站着,谁都没说话,但他身上浓郁的气息却如以往一样将我包围。以前我曾无数次把头埋进他结实宽厚的怀里,这样做让我觉得踏实。我喜欢他身上特有的味道,那味道里夹杂着“骆驼’’牌的烟草味。我会仰着头对他说:“你总是如此温暖。”

他去美国已经有三年多了,但我仍能感觉出他身上气味的微妙变化,这样的变化让我觉得异常陌生,我甚至后悔不该同他一道出来散步。虽然我每天都有散步的习惯,可是,今晚与他走在一道,亲密友好的样子,实在让人觉得有点装模作样。不过,为什么就不能这样?

街上没什么人,只有一排停放在路边的车、一排樟树和一排暗淡的街灯,有几盏还是坏了的。在我眼里,街道、树木以及车辆,还有不远处亮着灯光的公寓,突然间成了业余舞台的布景,我和他是布景前的男女主角。

男女主角总该对点台词的吧。可该说点什么呢?重要的、实际性的早已在电话里反复讨论商量过了,就说点不着边际的话吧。

我们走过路边的垃圾桶,一只受惊扰的野猫仓皇逃出垃圾桶,几乎撞上我们。我哆嗦了一下,他伸过手来拍了拍我瘦弱的肩膀。

“别怕。”他说。那刻,他显得很男人,声音沉稳有力。

继续往前走,听着他的脚步声,和以前一样,前脚重,后脚轻。彼此一时无话,似乎能在空气中闻到类似于尴尬的气味。

“这次回来,去看你妈吗?”我在从一条路往另一条路转弯时扭头问旁边的他。他在美国的三年间,我每年春节都会去看他妈一次。他妈生活在另一个城市,是个退休了的中学英语老师,丈夫早些年就去世了,另有一个女儿也在其他城市工作生活。她安宁平静,把一个人的日子过得踏踏实实、有规有矩,就如一座准时、简单的钟,日复一日。有一年去看她,大门开着,她一个人在厨房炒菜,一边炒菜,一边扭腰,嘴里哼着有旋律的英文小曲,一副自得的样子。我喜欢这样的老人,还特意把她接来和我小住,那是一段每天从学校回家后都有热饭热菜备着、有说话伴儿陪着的实在日子,可两个礼拜不到,她就趁我去上班时留了一张纸条自个儿偷偷坐火车回去了。她说她是一棵树,老了,移不得了,喜欢把自己安置在气场熟悉的地方,在那里,吐气呼气,都是安稳的。

“要回去的,三年没见到她了,电话倒是一个礼拜打一次的。”他说。

“回去看看她,就你一个儿子,尽量多陪陪她,做母亲的不容易。”话一出口,自己就觉得有点老气横秋、一副要教导人的样子,便在心里暗自好笑。

“她习惯一个人过,本想把她接美国去,她不肯,也不愿意见到那个人。”说到这儿,他停顿了下,又补了一句,“她喜欢你。”

“别从我身边走开,别丢下我。”这话在我心里,但没说出来。实在不能够说出来,说出来,就全都乱了,一直以来的坚持就散掉了,阴冷之水会重新从隐蔽的暗处汹涌而出,冲垮脆弱的堤岸,理智移开,一切都无法在现实中顺理成章,生活就没了方向。

保持沉默,避而不谈,该是最好的方式。

那些人身上的我

——给朱爱姣

冬天的早晨,钟声敲六下的时候,我就起床了。我自己去厨房热好昨晚家里吃剩的饭菜,用过早饭,背起沉重的书包,沿着长满松树的小道去学校。

每天,我都会在学校门口碰到白胖胖的她。她提着竹篮子,叫道:“烧饼,油条。”稍稍间隔一会儿,她接着又叫道:“香喷喷的烧饼、油条呀。”

多好的烧饼、油条呀,想吃就吃,全都装在她自己的竹篮子里。她提着篮子,走村串巷,没有哪条巷一定要去,没有哪个村非走不可,饿了,就吃烧饼、油条。

我很想做个卖烧饼、油条的,在街头走来走去,沿街自由地叫着:“烧饼、油条,香喷喷的烧饼、油条。”  那年,我读小学二年级。

读初中了,去学校要经过一个小镇,每次都会看到她。就在小镇的入口处,有几间矮小的铺面房,其中一间是她的裁缝店。

她很白净,留着两条长辫子,眼睛细细的,脸圆圆的。每次从她店铺前经过时,都会看到她坐在缝纫机前,脚踏缝纫板,手里扯紧衣布,却又不得不顺着针头往前,停顿一下,再往前,她的表情是如此专注,真是美极了。我还能听到缝纫机的“哒哒”声,那声音让人觉得舒坦。她用她的剪刀,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她将自己剪好的布,用缝纫机缝起.就成了一件漂亮的新衣裳。她夏天的蓝裙子、冬天的红棉袄,都是自己做的。过年了,她可以替她的父母做新衣,将来嫁人,就为自己的男人和孩子做新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我就想成为她这样的人,像她那样坐在缝纫机前,安安静静地.做出漂亮、合身、带了生命气息和尊严、与众不同的衣服。中考结束后,我回家和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做个裁缝,谁都别想阻挡我。”

在另一个镇上读高中。

放学时,偶尔会去镇上的那家小书店逛逛,买本书,或者一支笔。店里有一个穿白裙子的姑娘,白皙得要命,戴眼镜,短发,脖子修长。每次去,都看她手里捧着一本书在读,那般投入的样子,让人感动。我就幻想着以后自己开一家小书店,守坐在店里,又上班,又读书。

有一天傍晚,和女伴们走在学校那条长满梧桐树的小道上,各自议论着以后该干什么的时候,有说要考师范做老师,有要考医学院做医生,也有想当女兵。我在一边忍了许久,没敢开口。天黑了,寝室里熄灯了,临睡前,我终于说出了心里的大秘密:我以后就想开家小书店,谁也挡不了我。说完,我就睡着了。

然后。有一天。我的作文参加了全市的高中生比赛,莫名其妙地得了一等奖。我去领奖,是一盏绿色的台灯。周六,我拿着台灯回家,爸爸和妈妈都高兴极了。妈妈说,喜欢写文章.以后做个作家也不错。

成长的过程,就像是一觉梦的过程,感觉很真实。可仔细回想起来又都是虚幻的,透明得像一块薄玻璃。真正长大后,生活就厚实得像一堵墙,顺着墙走,才会觉得安全,而这样的安全里,又有几分是你真正所需要的?在静谧的日复一日之中,能感受到的就是自己在时间里变稀变薄。然而,芸芸众生间,卑微如芥草,却有着一颗海藻般弥漫的心。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的腰老是隐隐作痛,去医院才知道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只能躺着。就那样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寂寥而伤感,只能彻夜读书.只能整日发呆。我读的第一本外国小说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读完他的书后,我开始清晰地听到了一些深藏在胸膛之下的声音,我拿起笔将它们写下来,它成了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跳舞,跳舞》,并且很顺利地发表在了《中国作家》上。从那以后,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在纸上跳舞的人,用文字构出另一个更为真实、繁杂、厚重、奇妙的世界。内心就像大地,可以生长出玉米、土豆、红薯、水稻、青菜、萝卜等,可以随季节干变万化,丰富多彩;或者让一颗种子在心里长久地孕育着,耐心地等待它生根、发芽,看它缓慢地成长,然后枝繁叶茂、干姿百态。

那么,我就有点像是个孤独笨拙的园丁,在自己的土地上挥动着锄头,不断地掘呀掘的,被太阳晒黑了,被雨打湿了,被冷风冻着了。可是,除了我自己,真是谁也阻挡不了我。

就这样,十多年来,我始终安安静静地待在一个像小书店那么大的书房内,坐在书桌前;像那个自由的卖油条的胖大嫂,在文字世界里走村串巷,甘苦自尝;也极像那个坐在缝纫机前的裁缝,以文字为布,细细地缝起一条条带了苦难的、孤独的、尊严的却又始终充满了无限可能与希望的裙子。当我敲打键盘的时候,会想起缝纫机的“哒哒”声,这样的声音,听起来真是让人觉得舒坦。P1-4

序言

柳营的蘑菇

郑小驴

因了柳营,使我们对杭州这座城市有了更为切实的想象,以致一想起杭州,就想起这位眼角含笑的江南女子。想象她如何在这座城池里,安静地写作生活。在某处寂静的地方,优雅地写下这些文字,将自己脆弱而敏感的情思带进去,完成对生活与自我内心的定义及转身。

第一次见柳营,是在昆明。她带了两位女朋友,兴致勃勃地,准备去中旬旅行。领她们吃的傣菜。傣菜算是重口味了,又酸又辣,而且苦中带涩。没想到几位大快朵颐,大有风卷残云之势,彻底改变了我对浙江人不吃辣的印象。这柔性的美,怎也能容纳进如此的辛辣?吃完饭,我们一起去翠湖边上散步。昆明的日头落得很迟,那时正值春季,满湖的垂柳都绿了。后来赶来的李巍老师虽是柳营多年前中篇处女作《阁楼》的责编,却与柳营是初次见面。柳营不止一次在我面前念叨过李巍老师当年对她的知遇之恩。李老师退休已久,差不多隐居昆明。几个人在翠湖边走了一段路后,李老师先告辞回去,柳营站在湖边,一直目送,直至他的背影消失。

她懂得感恩,从不忘记那些点滴的帮助,我看过她的一篇纪念已去世的《中国作家》主编杨志广老师的文字,内敛的伤怀,属于瞳得大爱的人才配拥有的文字,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珠。人生在世,有时需要遗忘,有时又需要铭记。这些,柳营都分寸得很清,她特立独行,能一眼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这样的细节,才是我们爱她的原因。

有段时间,我正处于非常迷茫的时候,在强大的现实面前,常常梦游一般,茫然不知所措。或许柳营曾经也有过这样类似的生活,她敏锐地察觉到了我的困惑。带给我的鼓励与温暖,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也就几句话,却是沉甸甸的。许多年后,很多事情我们终究会选择遗忘,留存下来的不过是寥寥的几笔回忆,这些粗线条般的素描,会始终贯穿于我们的记忆。

她现在的生活过得不错。优越的生活条件,对写作者来说,是一种天然的恩赐。柳营在这样的环境中写作,淡然冷静地观察着这个世界。这样的心态,是看透人世间纷繁芜杂的冷然,矜持中散发着高贵。所以柳营写出《蘑菇好滋味》这样的作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这个结果,远比《阁楼》重要。

《蘑菇好滋味》几乎浑然天成,于外公的深情,于杜先生的望远镜里所窥视到的世界,都在悲悯中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这声叹息,是作者欲说还休的含蓄句,是她对这个物质世界的回应。叹息中不仅仅带着悲凉,更重要的,还有爱,有希望。这是难能可贵的对生活的回答。它不绝望,宽容中依旧寄托着对爱情的憧憬。至善至真的人,才能看透这些。于她而言,节制比抒情更显张力,当年阁楼里的游离梦幻般脆弱的女孩,早已在如今的文字中完成了涅口。《蘑菇好滋口末》里,离婚女子的淡然和矜持,对爱情与婚姻、生活的宽容与爱,令人痛惜中又带着一丝不忍。

我想,柳营就是这样子的人,一个善良的悲观主义者。悲观中又保留着对这个世界的热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一切该爱的人,像个善良的施主。

用柳营的话说:“要努力做一个眼睛可以看到全部复杂的真实,但依旧对生命中那些‘千真万确的一刻’怀有纯粹热情的人。”用这份姿态去发现并感受到的人生喜乐,就如是柳营生命中的蘑菇,在平淡漫长的岁月中,能漫生出美好的滋味,慰藉人心。

2011年6月21日于北京鲁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蘑菇好滋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柳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5041636
开本 32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青海
203
13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