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戊戌年纪事(潘军最新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潘军的作品屡次在国内获奖,并多次译介到海外、国外,在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

本书收录了潘军的中篇小说:《合同婚姻》、《从前的院子》、《犯罪嫌疑人》、《戊戌年纪事》和短篇小说《纸翼》、《轻轨》、《花袭》、《枪,或者中国盒子》、《临渊阁》、《草桥的杏》、《某部的于村》,共计11部。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潘军的中篇小说:《合同婚姻》、《从前的院子》、《犯罪嫌疑人》、《戊戌年纪事》和短篇小说《纸翼》、《轻轨》、《花袭》、《枪,或者中国盒子》、《临渊阁》、《草桥的杏》、《某部的于村》,共计11部。

目录

需要的写作

——《戊戌年纪事:潘军最新小说》自序

中篇小说

合同婚姻

从前的院子

犯罪嫌疑人

戊戌年纪事

短篇小说

纸翼

轻轨

花袭

枪,或者中国盒子

临渊阁

草桥的杏

某部的于村

后记

试读章节

合同婚姻

1

苏秦与李小冬解除婚约是几年前那个秋天的事情。他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边谈论着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美国佬无端轰炸,去了位于城南的区民政部门。那天苏秦开着银灰色的本田车,李小冬听着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两人都戴着款式新颖的墨镜。他们下车后,突然感到有点热,李小冬就把随身带的那把遮阳伞撑起来了,然后把它交到了此刻还是她丈夫的男人手里。那伞是酒红色的,阳光透过伞布过滤,出现在女人脸上的色彩很妩媚。两人在这样的一把伞下,感觉仿佛情侣一般美好。等走到路边一个小摊子上,苏秦准备买矿泉水。李小冬在墨镜后面提醒男人:就买一瓶吧。苏秦就花两块钱买了一瓶,他把盖子拧开,先递给了李小冬。苏秦说:你喝吧,剩下的给我。李小冬便把矿泉水拿到嘴巴边上,不含着,这样悬着喝了几口,再把它还给苏秦。后者就大口地喝起来。等到了民政部门的门口,李小冬又说:我还想喝几口。于是苏秦便用水把瓶口冲了冲,再次递给马上就不是自己妻子的女人。女人笑着说:真是很怪啊。你看,我们要离婚了,你才变得这么事事精心。

苏秦说:你不也是吗?

李小冬说:看来婚姻真不是个东西啊。

苏秦有点尴尬地说:是啊,是啊。婚姻就是这么个东西。

这是第二次来了。第一次是发生在一周前,接待他们的是一个过了中年的妇人,像首长一样地告诫两位当事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同志。这个问题你们最好慎重考虑考虑,重新考虑考虑。难道——她的语气有个停顿——有什么非离不可的理由吗?

问话的显得振振有辞,听话的反倒纳闷了。离婚是人的一项权利,也是一份自由,怎么还得要出示什么“非离不可的理由”呢?

似乎没有。他们之间共同生活了四年,没有出现什么类似“第三者插足”或者“红杏出墙”的过硬理由。连一点迹象也没有。可是办理离婚就那么需要“非离不可的理由吗”?都是两个人的事,奇怪的是当初结婚登记的时候却没有人这么问过:你们有非结不可的理由吗?

后来李小冬说:我看哪,还得最后委屈你一回了。

苏秦说:你又想什么馊主意了?

李小冬说:要制造一个“非离不可的理由”呢。所以只能说你在外面乱搞了,这应该是最硬的理由。

苏秦说:你这才叫乱搞呢。

李小冬说:你在乎什么?这又不往报纸上登的。即使将来你再婚,女方有误解,我会及时赶来为你作证的。

苏秦看着远处的一个水塔,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再婚?我有病?

不知道这回他们是怎么办掉的。不过与打官司上法院相比,协议离婚还是显得轻捷。他们的事不到半个钟头就办妥了。但领证的时候多了一道手续,需要拍一张三分钟的速成像,贴到离婚证上。苏秦被一个长得民工模样的人推到照相机的面前,坐下来,感觉屁股下面的凳子太硬了。还没怎么准备,照相的人就说好了。然后是李小冬拍,也还是很快。等照片出来,他们都觉得照片上的人不像自己。

离婚证的封皮是绿色的,他们管它叫“绿卡”。

这以后,苏秦只要遇见熟人,或者有朋友来电话,问起李小冬,他就说:我们最近领“绿卡”了。

如果对方还不明白,苏秦就补充说:她最近提拔了,由老婆成了前妻。

2

苏秦和李小冬是大学的同学。他们不在一个系,苏秦学的是中文,李小冬读的是英语,而且比他低两班。他们的认识是因为省里要搞大学生文艺会演,全校抽人在一起排练一个日本的民间舞蹈《八木小调》。那是一个由五男五女组合的舞蹈,一对对的,他们正好是一对,在台上如同行影,不离左右。恋爱都是偶然的产物,就这个因素,他们便开始了恋爱。他们的恋爱在大学校园里继续了一年,进行得还算顺利。于是苏秦毕业之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和二十岁的李小冬确定了恋爱关系。他们虽然没有同居,发生性关系,但却一丝不挂地躺在了一张床上。

那是个有很好月光的晚上,两个年轻的大学生去了郊外一处农家旅馆,开了房。本来他们是做好了结合的准备的,还没坐稳,便十分温情地在黑暗中把彼此的衣服脱了。正欲行事,李小冬感到了害怕。她一下坐起来说:我还是处女啊。

苏秦说:你总不能一辈子都当处女吧?

李小冬说:要是怀孕了怎么办?

苏秦就把灯开了,李小冬吓得钻到被子里。苏秦有点腼腆地从书包里拿出了一只避孕套。李小冬一看这个曾经在学校厕所里屡见不鲜的玩意儿,情绪一下就坏了。她挖苦苏秦:没想到你还这么在行啊!

苏秦说:成人都知道的啊。

李小冬说:我就不知道!

苏秦突然感到事态一下变得严重了。李小冬的意思很明显,他曾经有过性经验。那么和谁有了,却没有对面前的姑娘说。这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国两性交往史上算是欺骗行为。他们就这样不欢而散了。两人冷淡了一个多月,到了苏秦将要走出校门时,李小冬又主动找到了他,表示还想把两人的关系保持下去。

苏秦说:我想知道,你这么急转弯,为什么?

李小冬憋了很久,才撂下一句话:你都看了我了。

苏秦当然是愿意的。他喜欢这个比自己小四岁的姑娘。在这之后的三年里,他们以通信的方式维护着恋爱,直到结婚。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五年,这才发觉原来双方是这样的不合适。既然不合适,也就没有多大的意思。没有意思,也就这么客气地离了。

P3-6

序言

需要的写作

——《戊戌年纪事:潘军最新小说》自序

今年春天,我应邀去一所大学讲演。举办者希望我能随身带些自己的书去,因为他们所处的城市买不到我的任何一本书,而学生们则有这样的要求,以至去书店买了些关于我的小说评论的书籍,而非我本人的作品。又从网上得知,也有一些热心的读者在四处求购我的作品。我忽然觉得,自己应该编一本新书了,这应该是出这本集子的初衷。

这两年,坦率地说,我的心思不在小说上。我去做影视了,不仅编剧,而且导演,譬如眼下正在全国各地热播的电视剧《五号特工组》。我历来做事专心,不能同一个阶段样样都来,那做不好。我也历来把写作分成两大类,即需要的写作和谋生的写作。电视剧就是“谋生的写作”,它是个很通俗的东西,只是向大众讲叙一个动人的故事,而小说需要的是叙事,它可能更多地突破了故事的层面,直抵人的内心。不过,电视剧能满足你一些物质上的需求,解决你一些实际问题,譬如买上一套房子。而小说,在于我就是纯粹“需要的写作”了。这种需要是内心的需要,欲望的需要,也是因为那一部分关心你的读者存在的需要。这是一个写作者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前些日子,在北京的一次关于文学的聚会上,在讨论到为什么写作时,我有过这样的表述——

我认为一个作家是为自己的内心在写作。但这不等于说,可以忽视读者的存在。相反,这是在尊重你的读者。就像一个女士出门,首先得对着镜子为自己打扮,然后才是“悦己者容”。你自己都收拾得不体面,谁会来多看你一眼?更别谈“回头率”了。所以我坚信,一个认真负责的作家首先是把作品写好,才能引起喜爱你的读者的关注。不过,别指望喜爱你的人很多;多了,就可能出现泛滥,那便是另一种东西了。所以我继之认为,这样的写作,读者是小众而非大众。作者和读者之间这种默契的关系,如同我多年前说过的那样,“是一次事先没有约定的空中握手”,足以让一个作家安慰。与作家内心的信念构成了一种相互的支持,也是我为什么选择“需要的写作”的理由。

收入在这本集子里的小说,都是我近几年的作品。其中大多数没有结集出版,都先发表在多年与我合作的刊物上,其中几篇,还获得过奖项。读者或许一眼可见,当年那个作为先锋作家的潘军似乎淡去了,不过我还是想在此作几句解释。其实一个作家的写作都是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目的都是想把小说写得好看。至于什么才叫“好看”,那也是见仁见智的事。作为写作者,我只能按照我的原则、我的方式去写,发自内心地去写。这是我唯一能够做到的。倘若做得不够,那是我的责任。

现在,我把它交给文化艺术出版社,算是对自己创作的一次阶段性检阅,也是对那些多年来一直关心我的读者朋友的一种交代。

谢谢你们!

是为序。

潘军

2007年9月10日,北京寓所

后记

编完这部小说集,心情陡然有些复杂。因为这段时间,国内一些城市正在热播我编剧并执导的电视剧《五号特工组》。媒体上“作为编剧和导演的潘军”这类字眼汪洋恣肆,很热闹。或许对别人,这是件好事。而我担心的是,这样的势头,会淹没从前那个“作家潘军”。这便是我心情复杂之所在,说不出是喜还是忧,或者喜忧掺半。

因此,这样的时候,出一本新的小说集,与其说是对读者的一种交代,还不如说是对我自己的一次慰籍。小说依然是我的最爱,我也希望大家能记住的,还是从前的那个作家潘军。今年我五十岁——怎么看,这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从1982年我发表第一篇小说算起,我写小说的历史正好是二十五年。这是辛苦的二十五年,也是苦中作乐的二十五年。这本书,我视为送给自己的一份生日礼物。写作是寂寞的事业,不需要热闹。正是这样的寂寞,使我内心获得宁静。我想永远坚守这份宁静。

这是我和沈梅女士合作的第二本书。前些日子,她在看到《五号特工组》中我客串的戴笠后,用短信告诉我,生活中的潘军远比屏幕上的那个人生动。现在,在她编校完《戊戌年纪事》之后又对我说:我还是喜欢你的小说。

我感谢这句话,更感谢她的作为一个编辑的职业精神。

潘 军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戊戌年纪事(潘军最新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34162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9: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