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兵讲述(8)/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老兵讲述(8)》以曾身在国民党中央军中,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回忆组成。中央军番号众多,装备较地方军优良,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本书仅以120余位老兵的亲身回忆,力图展现出中央军曾经历的无数残酷战斗的一角。

本书涉及的重要战役主要有:淞沪会战、忻口会战、昆仑关战役、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四次会战,等等。

内容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全套16册,收录了1000多位普通民众和士兵亲历抗战岁月的回忆文章,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

所收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老兵讲述(8)》为其中一册,收录了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直属部队——中央军中的71军-100军,以及工兵团、突击队等其他中央直属部队一些基层老兵的回忆性文章。

目录

第一章

 71·72军

 杨正凡:从八一三到腾龙反攻

 刘申荣:夜宿四姑墩

 俞家祥:大场阻敌三个月

 田德全:闸北抗敌,失去左臂

 戴广德:血溅宝山路

 李覃佐:我是反法西斯的一员

 安绳祖:四行孤军惊中外

 万振英:我是“八百壮士”的一员

 廖觉宏:上海汇山码头抗敌登陆

 廖觉宏:武汉富金山拔敌据点

 刘荣柏:真如镇防御和江湾镇反击

 刘申荣:土山寨遭遇战

 周承瑞:破译日军密电

第二章

 74·75·78军

 范有庆:淞沪江边阻敌八天

 范有庆:田家镇要塞炮轰日寇

 胡润身:南京沦陷,抱木板逃生

 刘有法:保卫南昌外围,阻敌于高奉

 吴马:锋镝余生话往事

 胡润身:我在豫东战役的回忆

 蔡轶伦:奇袭王家坂纪实

 李春祺:我经历的四大会战

 刘广基:一个军医所见的赣北张古山激战和湘西雪峰山会战

 郑振声:回忆防守南津关

 罗耕南:新兵立奇功

 李世亨:守卫三峡五年,迎来胜利

第三章

 79·80军

 毛武魁:回忆二七四团坚守复旦大学

 何嶂:台儿庄敌人“送来”饼干和罐头

 侯祖松:回忆武汉外围保卫战

 佚名:迫击炮兵的抗战回忆

 徐志超:捞刀河伤亡过半

 韦远祯:回忆第一次战斗

 杨梦琴:我经历的衡阳解围战

 车飞程:中条山血战师长殉国

 车飞程:血战永济的前夜

第四章

 85·86·87·88·90军

 桂方:军医回忆西峡重阳店战役

 许濂:战商南,守西安

 黄泽伦:浴血抗战留深痕

 项德颐:记1939年反攻作战

 孙永贵:回忆浙赣战役的金华保卫战

 周乐如:通信兵回忆抗战经历兼怀罗广文将军

 邢承谟:金华战役

 刘文兵:清风岭阻击战

 卢良鉴:禹门阻击战

 李辑五:坚守黄河四年半所见闻

第五章

 91·92·93·94军

 吴鹤亭:我是中国军——记豫北抗战第一场战役

 吴鹤亭:送军饷两突封锁线——记豫北抗战一事

 吴鹤亭:西邬岭击获敌机——记晋东南太岳区抗战

 李瑞霆:南桥铺联络员见闻

 孙家骥:丢了枪又缴了日寇的枪

 李如群:确山县遇敌,机枪卡壳肉搏生还

 熊先煜:配合百团大战,炮轰高平

 阎震黄:忠勇军长冤死,黄花岭惨战退却

 罗再启:保卫大武汉

 陆世昭:日寇投降了

第六章

 98·99·100军

 王国中:都匀前线惨景一瞥

 祖仰狄:译电员回忆机要人员险渡黄河

 张子良:活捉日寇荒木虎雄中尉记

 滕文祥:湖南沧港一昼夜

 吕洪:随着机枪连转战湖南

 柳健锋:用图囊捉到一个日本兵

 柳健锋:中国人不可辱,敢与敌同归于尽

 柳健锋:用捕鱼的滚钩活捉了日本兵

 任树蔚:崔魁义盘肠血战

 陈燕宾:转战湘东,忍冻受饿

 范有庆:常德桃源杀敌八百

第七章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

 李培元:南京战役的惨状

 李谷樵:为抗战重回教导总队

 郑自箴:回忆淞沪抗敌及南京逃生

 文鲤:腥风血雨,保卫南京

 黄伟慎:转战南京,与日军连续作战

 唐维恒:讲述南京抗日战争

 戚超人:浴血紫金山,恨别南京城

试读章节

杨正凡:从八一三到腾龙反攻

国民党七十一军是国民党中央军的嫡系部队。

1929年黄埔军校六期毕业时,挑选了300名毕业生编成军官教导队,以冯轶斐为队长,从新兵训练开始按部就班地接受德国军事训练。后逐步扩充为教导总队、教导第一师,仍以冯轶斐任师长。这些黄埔学生也由部队班、排、连、营团长,逐步成为军队中的中坚骨干分子。

1931年,教导第一师扩充为八十七、八十八师,改编为警卫军,以顾祝同任军长。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改为第五军,以张治中任军长,同十九军蔡廷锴在第十九路军蒋光鼐的指挥下,并肩作战,挫败了敌寇的侵略阴谋。

从1935年至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前夕,两年间的岁月里,我军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三个师,在京沪铁路沿线及淞沪地区外围各要点,秘密星夜构筑国防据点工事。所痛定思痛的是在沿海沿江、沿铁路沿公路线的国防工程初具规模,尚未完成之际,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三个师先在京沪警备司令,继在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进行可歌可泣的淞沪抗战。

一、八一三淞沪战役

从8月13日进行全面抗战起,我军在战略上采取纵深配备,在战术上采取猛攻猛打,在战斗上采取肉搏格斗。我军将士用命,气壮山河,前仆后继,有进无退,日夜鏖战,寸土必争。在闸北之军,曾攻至北四川路虬江路一带,江湾之军曾攻至汇山码头,杨树浦之军曾攻至华德路一带敌公大纱厂及靶子场。我军步步为营,节节胜利。敌军阵地,日形局促,陷入绝境,我军胜利地达成消耗敌军兵员的预期目的。9月25日,我军奉命挥泪离开屹然不动的坚固阵地,向苏州河南岸转移。外报对我军的英勇作战,赞为奇迹。《大公报》社论指出:“我军是胜利而退,绝非失败而退,是光荣而退,绝非羞阵斤而退。”

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三个师,从京沪铁路沿线撤退到南京后,归南京警卫总司令唐生智指挥,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2月12日南京失陷后,三个师向浦江突围,沿皖向鄂转进,于1938年改编为七十一军,以宋希濂任军长,移驻河南灵宝集中整训,作为中央控制的机动部队。

二、晋东南长子长治战役

1940年春,由于我西北大后方兵力空虚,敌军乘隙向西安大后方实行大包围,七十一军奉命星夜渡过黄河堵截敌寇于晋东南长子长治之间。敌军三十六师团,知我有备,不敢冒犯,狼狈退走,保卫了西北大后方的安伞。

三、惠通桥战役

1942年春,由于我军援缅失利,敌寇乘机向我云南大西南挺进。七十一军奉命从晋东南转师滇西,先头部队到达昆明后,即由昆明徒步出发,作为援缅的续进部队。由于5月3日敌寇攻陷畹町,5日敌寇混入商车队里疾驶怒江,我军乃于是日12时15分,下令炸毁惠通桥以阻止之。敌寇又乘橡皮船渡江,激战八小时后,我军守兵伤亡殆尽。正在千钧一发之际,七十一军三十六师先头部队一。六团熊正得部乘车入夜赶到惠通桥边,加入作战,情况始得稳定。至此,我凭怒江天堑,择险把守,阵地稳固,惠通桥之危始解。七十一军负怒江防守之责,与敌隔江而守。

四、腾龙反攻畹町会师

远征军长官部命令部队于1944年5月11日分批渡过怒江猛烈反攻。以十一集团军宋希濂部为左翼,担任龙陵方面的军事。5月29日,七十一军钟彬军部进驻杨梅田,八十七师张绍勋部进驻红木树附近,八十八师胡家骥部进驻大型厂,而以七十一军为右翼进攻龙陵。自7月10日至25日,敌之主力经我两度击溃后实力大减,无法反扑。松山与腾冲之敌已成瓮中之鳖,我军已在腾冲与龙陵之间取得联系。9月7日松山战事结束,9月9日我军完全恢复龙陵西北原有的阵地后,三面包围了龙陵。11月11日我军完全克复了龙陵。P5-7

序言

前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御外侮的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鏖战,承受了巨大的创痛与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其间,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作为抗战的主体,中国的普通民众和士兵为抵御日本法西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经济供给和强大的精神支持,体现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真正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从这些普通民众和士兵的视角,回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真实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正是我们编辑《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的立意所在。

全套丛书共16册,近300万字,分为《老兵讲述》十册、《百姓讲述》四册和《“草根”英雄》《铁蹄与生存》各一册。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为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这些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来自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他们有秘密协助部队作战的邮电职工、铁路工人,有饱受战火蹂躏而奋起反抗的农民、士绅,有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的教师、学生,有坚持在烽火前线的医护人员,有奋战在沦陷区的普通共产党员,有捐款捐物、扶危济困的社会救助工作者和普通职员,更有为数众多的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的士兵。之中,既有来自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也有来自国民党中央军,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地区的抗日军队。如川军、湘军、桂军、滇军、粤军、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各类抗日作战队伍。

一篇篇浴血奋战的战场记忆,一篇篇国破家亡之痛的追述,生动勾勒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恢宏时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如此大规模反映社会基层兵民抗日的回忆资料集中出版,目前尚属首次,从而使本丛书极具史料研究价值。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编辑委员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兵讲述(8)/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66496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5183321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