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好家长成就好孩子(现代合格父母过12关)
内容
编辑推荐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本书是关于如何成为合格父母的使用手册。作者周煊以其多年的教育、心理咨询及心灵健康治疗经验,以其声情并茂的笔触,用一个母亲的情怀将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跃然纸上。书中的内容完全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书中所提及的内容均为现实生活中真实而又常见的问题,也许这些问题之前一直在困扰着很多父母,而本书将会给你一个完全属于您自己的答案。

内容推荐

父母需要“上岗证”,因为做父母是人世间一件艰难而复杂的事情。

很多孩子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来自于父母的“不合格”。让我们脸红的一个调查结果:中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排名被挤出前10名。而美国和日本的则位居第一。

家庭教育是融理念、方法、心理、生活方式与亲子关系等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我想用家长、教师、心理咨询师这三个身份不同的角度去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12关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想法,试图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有体验、有互动、有练习的过关训练,来帮助家长塑造自己的角色、开发孩子的生命潜能、保持孩子良好的生命状态、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植入积极正面的自我意向。让家长在生动有趣的体验、互动和练习的过程中,找到成为一个“合格家长”的模式和感觉。

目录

序言

第一关:整合你的角色

第二关:了解孩子的生命状态

第三关:检查你的教养方式

第四关:舞动信念的“魔棒”

第五关:用接纳打开孩子的心扉

第六关:“好习惯”是这样炼成的

第七关:鼓励有方,称赞有度

第八关:和孩子一起玩转智力魔方

第九关:和孩子一起做情商训练

第十关:发挥文字的神奇魔力

第十一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第十二关:在潜意识里坚定“合格父母”的信念

附1:海玲案例

附2:家庭教育问题调查表

试读章节

检查你的教养方式

当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除了一些特殊的先天不足以外,他们的生命状态几乎是相似的。但是经过若干年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之后,他们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生命状态。

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生命状态往不同的方向发展呢?

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在过12关的体验式讲座上,我一般会邀请一些家长来一起参与下面的游戏:

游戏:“妈妈和孩子”

先请一位家长来扮演第一种类型的家长。然后请下面所有的家长来扮演孩子。我用语言来引导所有的"孩子"以及游戏中的"家长"进入不同的场景。因为需要引导他们尽量能看到清晰的画面,所以在描绘画面的时候可以添入一些细节。

场景1

孩子:正坐在沙发上,一边吃零食,一边在津津有味看电视。他正被电视里的情节逗得哈哈大笑。

妈妈:(从房间里走出来,看见孩子又在看电视,感到很生气,大声地对孩子呵斥)以后不准再看电视!成天浪费时间,赶紧去做功课!去背英语!

场景2

孩子:(磨磨蹭蹭地走到一架钢琴前,但是表现出很不耐烦地弹了几下琴键。)唉!又要弹琴,我最讨厌弹钢琴了,可是妈妈一定要我学钢琴,还说那样长大了显得很有修养。唉!

妈妈:(看到孩子磨蹭的样子很生气,走到钢琴边指着琴谱说)别磨蹭了,赶紧把这个新学的曲子练十遍!下次回琴的时候如果你弹不好,妈妈在一旁也会很没有面子的!

场景3

孩子:(正在欣赏一枚刚刚搜集来的邮票,很开心很珍爱的样子)呵呵,再差一枚我就可以集满这整套的邮票了。

爸爸:(从外面走进来,看见孩子又在玩邮票,显得很生气)我给你的钱你都花到这些没有用的地方去了,叫你不要玩这些又浪费钱又浪费时间的东西,你就不听,把邮票统统拿给我!等以后你长大了再还给你!

当游戏中“家长”和“孩子”在表演完这三个场景以后,请所有的“孩子”自由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

“不好”、“不舒服”、“很难受”……这是“孩子们”的真实感受。不过,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是否我们也曾经把这些“不好”、“不舒服”、“很难受”的感觉通过我们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呢?

而上面几个场景是可以从生活中截取到的三组真实的镜头。

我们再来看看,上面这些情景中,家长们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在对待孩子呢?

是的,也许你已经判断出来了,这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父母类型——命令型的父母,命令型的父母总是很喜欢主观地向孩子下达命令和要求。

也许你在游戏中的感受已经告诉你了,当你以"孩子"的身份去体会这份感受的时候,一种被动接受父母"发号施令"的不舒服感、难受感油然而生。不过如果此时你是家长的话,你是无法体会这些感受的。相反,你可能还会感觉很爽,很有做家长的感觉呢。

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朋友,她很痛苦地告诉我,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她肯定会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几回,尽管她在事后也会后悔,但是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而且让她感觉自己很恐怖的一点是:每次对着孩子大喊大叫以后,她都会感觉特别爽,因为她感觉一天工作中所有的委屈和疲惫都发泄出来了。

除了命令型的父母,还有哪些类型的家长也会让孩子们常常感觉到不舒服和难受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一些例子:

“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成天就知道玩网络游戏!”——指责型父母(总是对孩子进行责怪、责问、挖苦的父母)。

“妈妈真是被你气死了,你是我们所有同事孩子中学习最差的,真是让妈妈感到丢脸!”——攀比型父母(动不动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如果这次考试成绩不进入前10名,那就取消你的旅游计划!”——威胁型父母(总是对孩子发出各种警告和威胁)。

“给谁打电话打那么长时间啊?是不是又在和那个女孩子打电话啊?小小年纪,是不是在谈恋爱啦?”——怀疑型父母(时时刻刻对孩子保持高度警惕,总是怀疑孩子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钥匙这么重要的东西你也敢丢?你实在是太不小心了啊!好了,你的压岁钱被妈妈没收了,就算是对你的惩罚!”“你又偷偷那家里的钱?今天我非要揍死你不可!啪!啪!啪!”——惩罚型父母(对孩子不满意的时候动辄惩罚或者体罚)。

“我的小宝贝,你想要什么尽管说,妈妈花再多的钱也给你买!”——溺爱型父母(对孩子的欲望不分青红皂白地无限制地满足)。

“我的小祖宗啊,拖地这样累的活怎么能让你干呢?你呢,什么事都不用干,你只要吃好睡好,妈妈就已经很满足了。”——娇惯型父母(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动手,什么苦都不让孩子受)。

P46-48

序言

谁曾经伤害了我们?我们曾经伤害了谁?

2007年3月18日。已经是子夜时分。睡眠一直很正常的我,今夜却难以入眠。因为临睡前一个念头突然闪进我的脑海,令我为之兴奋和不安。

下午刚刚和朋友方韶毅见过面。他建议我写一本关于亲子教育的书。其实我们相识并不久,却因为文字而没有任何陌生感并很快成为可以深谈的朋友。

他的建议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写作冲动。题材,是现成的。《现代合格父母过12关》,这个我演讲了无数次的讲座主题,不是同样可以把它作为书的主题吗?

从一名教育者,到一名新闻媒体工作者,再到一名心理咨询师,然后又成为中国爱心世纪教育网的教育总监,我的职业生涯在不断地历练、充实和深化。每一次职业的转变,都让我对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对人生的终极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个人,从小到大会走很多的弯路。小的时候,走的路太曲折,成长以后,需要花很多的力气去消除那些曲折带来的影响。比如,经常遭受批评和指责的人,会为"自卑"两个字付出代价;经历过身体和心灵创伤的人,会为"伤痛"两个字付出代价;经历过家庭变故或者负性事件的人,会为"不安全"付出代价,等等等等。

有个叫蓝蝴蝶的女孩,因为小的时候,父亲的教养方式非常严厉,整个青春期都沉浸在自卑和自责中,这种自卑和自责终于在她尝试悄悄喜欢一个男老师的时候,演变为"对视恐怖"。她在自己的世界里整整躲了十年后,才像一只背着沉重外壳的蜗牛一样,轻轻地用电脑键盘敲开了咨询师的门,述说她十年来的痛苦和退缩。

有一个大学三年级的男生,有很严重的自我封闭和社交恐惧,对人有敌意,却又想获得所有人的好感。他常常照镜子,却又仇恨镜子。他渴望交女朋友,却又害怕和对方交往;他想出人头地,却根本连找工作的勇气都没有。在做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他牢牢记着他妈妈曾经说过他的眼睛像金鱼的眼睛。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过自信。

还有一个叫海玲的女孩,父母离异的时候,她刚刚出生,谁都没有要她,她成为父母双全的孤儿。她整天徘徊在温州的九山湖边,害怕过年过节,害怕老师和同学的目光,害怕写父亲和母亲的名字。一直到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沉默不语,她才终于鼓起勇气去治疗自己的抑郁症。因为她不希望自己的抑郁再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后来她要求我把她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做父母的人,能够读到她的故事。在这本书的最后,我会附上这个故事以及海玲接受NLP治疗的整个过程,以便帮助海玲去实现她的这个心愿。记得2006年5月,《放下父母对我的伤害,我用了整整三十多年》在温州都市报上一发表,我的电话一下子成了热线。

这样的咨询故事举不胜举。

在我做教师的时候,我已经惊讶于孩子的不同。在我做记者的时候,我开始感受人生角色的不同。在我做咨询师的时候,我更愕然于面具背后的真实。当我有很多次机会,站在讲台上开始面对无数家长和孩子激情演讲的时候,当我很多次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和痛苦的求助者面对面侃侃而谈的时候,我的心里是隐隐作痛的。

做孩子的时候,谁曾经伤害过我们?

做家长的时候,我们曾经伤害过谁?

如果可以,我希望回到童年,用我现在已经坚强起来的心去对抗那些曾经有过的伤害。

如果可以,我希望回到孩子的童年时代,用我的爱重新爱一次我的孩子!

也许只能是也许,如果只能是如果。  无数的伤害正在继续。无数的伤痛正在蔓延。亲子关系之间,原本应该充满了最真最深的爱,是什么让我们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没有驾驶证的司机是肯定不可以上路的;没有使用说明书的电脑也一定不会出售的。可是有一个职业却始终没有上岗证,那就是父母,有一样产品也始终没有说明书,那就是孩子。

一对没有上岗证的父母,教育着没有任何说明书的孩子。这就是亲子教育的真实现实。这一现实是不是正是我们付出如此惨重代价的原因呢?

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和我的同仁们正尝试改变的一件事情。

在这里,我很想说说爱心世纪和我们所有的同仁,正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试图通过搭建一个巨大的平台,打造一种新的现代家庭教育模式,能够让父母们拿到一张上岗证,让孩子们有一张说明书。为此,我们遍邀亲子教育的名家,拍摄大量的课程;也整合大量的训练营和咨询师,解决孩子成长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现代合格父母过12关》是中国爱心世纪教育网其中一套为父母们精心设计的训练式的讲座。现在我把讲座的核心内容介绍给大家。虽然我没有权利为看过此书的读者颁发一份父母上岗证,但是我仍然真诚地期待和它有缘的父母能够从中收获一些有益于和您的孩子一起成长的积极元素。如果这些元素能够通过您智慧的创造,能够在您和孩子的关系中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那我会倍感快乐和有价值。

建议大家在阅读这些文字的同时,能够认真地做每一关后面的练习,虽然我们不能面对面交流,但希望通过这些练习,您获得更多的体验和经验。我更愿意用这些文字抛砖引玉,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如何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父母。

职业的身份有一天或许还会改变,而父母的身份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生命里。

为了这个身份,让我们一起努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好家长成就好孩子(现代合格父母过12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57779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