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中、下三篇,总计365个小常识、小知识、小窍门、小行动。其中,上篇为“认识环境”,旨在引领读者认知环境,对全球及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所了解;中篇为“走近环境”,分别叙述具体的环境问题;下篇为“保护环境”,介绍国内外保护环境的行动和措施,并向读者推荐日常工作、生活中宜采取的环境友好举止。
图书 | 环境保护365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总计365个小常识、小知识、小窍门、小行动。其中,上篇为“认识环境”,旨在引领读者认知环境,对全球及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所了解;中篇为“走近环境”,分别叙述具体的环境问题;下篇为“保护环境”,介绍国内外保护环境的行动和措施,并向读者推荐日常工作、生活中宜采取的环境友好举止。 目录 上篇 认识环境 第一章 环境——我们生存的空间 1. 我们的环境 2. 环境要素 3. 生物圈——生命的摇篮 4. 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 5. 动态中的生态平衡 6. 盖娅——生命与自然的辉映 7. 生物多样性——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8. 食物链——生命之网 9. 环境的自净能力 10. 环境容量 11.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12. 环境指标植物 13. 环境背景值 14. 区域环境 15. 环境效应 16. 森林——地球之肺 17. 湿地——地球之肾 18. 野生动物——人类的朋友 19. 绚丽的植物王国 20. 多姿的昆虫世界 21. 庞大的微生物家族 22.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第二章 环境问题——物质文明的代价 23. 全球性环境问题 24. 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25. 人口与环境 26.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27. 破损的遮阳伞——臭氧层破坏 28. 谁破坏了臭氧层 29. 从天而降的祸水——酸雨 30. 我国的酸雨区 31. “两控区” 32. 大气污染 33. 阳光下的灾难——光化学烟雾 34. 不能再逃避的水危机 35. 江河湖泊的呻吟——水污染 36. 淡水供给不足 37. 地下水的困境 38. 地面沉降 39. 资源消耗的黯然前景 40. 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41. 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在扩展 42. 全球尘暴高发区 43. 生物多样性丧失——失去的不会再来 44. 海洋资源和环境问题 45. 赤潮——海洋的红色警报 46. 石油污染——海洋生物的噩梦 47. 厄尔尼诺现象 48. 草原退化 49. 垃圾围城的难题 50. 危险化学品污染 51. 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 52. 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类的明天 中篇 走近环境 第四章 大气环境——生存的空间 第五章 水环境——生命之源 第六章 生态环境——人与生物的栖息地 第七章 固体废物——放错位置的资源 第八章 噪声与辐射——隐形杀手 下篇 保护环境 第九章 国际合作——人类共同的使命 第十章 绿色法律规章——保护环境的利器 第十一章 构建和谐社会——迈向未来 第十二章 绿色生活——做文明的北京人 第十三章 绿色行动——建设宜居城市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环境保护365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宝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环境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09425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5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X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81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