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吉思汗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帝国的铁骑,征西夏、攻金朝、横扫中亚强国,建立起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在历史上创造了许多辉煌,写下了惊心动魄的篇章。本书不仅对成吉思汗的崛起及其征服的历程做了引人入胜的描述,约翰·曼还以其亲身的经历,揭示了成吉思汗经久不衰的影响。

内容推荐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永垂不朽的人物之一:一个天才的领袖和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帝国的缔造者——其帝国的面积相当于罗马帝国的两倍。他于1227年的神秘死亡,使得整个帝国危机四伏,所以它被当作了一个秘密来保守,直到其继承者设法守住了他的征服地。此后,他就一直为神秘所笼罩。他未被发现的墓地及其想像中的宝藏,始终是一个令人入迷而又让人深思的主题。本书不仅对成吉思汗的崛起及其征服的历程做了引人入胜的描述,约翰·曼还以其亲身的经历,揭示了成吉思汗经久不衰的影响。他是第一个探寻成吉思汗有可能死于一个秘密山谷的作家,也是为数不多的登上成吉思汗有可能埋葬处的圣山的西方人之一。

目录

引言 死亡与复活

第一部 根源

第一章 《秘史》的秘密

第二章 蒙古人的到来

第三章 新国家的曙光

第四章 野心之根源

第五章 通往权力之路

第二部 帝国

第六章 自上之国(西夏)

第七章 进入中原

第八章 穆斯林大屠杀

第九章 大征伐

第十章 寻求永生

第十一章 最后的征战

第三部 死亡

第十二章 死亡之谷

第十三章 去往秘密墓地

第十四章 帝国的扩张

第四部 复活

第十五章 次神的塑造

第十六章 寻找陵墓

第十七章 在圣山之巅

第十八章 长生天的预言

参学书目

鸣谢

试读章节

成吉思汗已经对西夏有了相当的了解,因为蒙古人和唐兀惕人就像彼此猜疑的亲属一样,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唐兀惕人与他的老盟友与敌人克烈部的脱斡鄰勒汗有过密切的联系。脱斡鄰勒之兄弟札合曾在幼年时被唐兀惕人俘获并抚养成人,后来,他们甚至让他做了敢不(大将军或顾问)。札合的一个女儿成了成吉思汗的一个养女,并且最后成为两位蒙古的中国皇帝和第一位波斯的蒙古统治者之母。而脱斡鄰勒之子桑昆逃亡时,也是经过唐兀惕领域而逃脱的,这给蒙古人提供了1205年的首次进攻的口实。所以蒙古人了解唐兀惕的一切:他们的丰富经验,他们的文化成就,以及他们根深蒂固的佛教信仰(他们称所有的唐兀惕皇帝为“不儿罕”,意为活着的佛陀或圣者,与他们的圣山不儿罕·合勒敦相同的名字)。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唐兀惕既富裕又脆弱。

此时致力于降伏其宿敌篾儿乞惕人之战的成吉思汗,应该说还没有帝国的目标。他所需要的是为其军队寻求战利品,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有大量的赏赐,而西夏显然就是源泉,这也就意味着在金朝介入之前,尽可能快地将西夏转化为提供贡赋的仆从国。他也可能没有占领西夏的想法,很可能只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将其财富作为从金朝掠夺和敲诈更多财富的铺路石的计划。

1209年夏季,合适的入侵机会到来了。对于这首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成吉思汗也可能挑选过许多不同的穿越戈壁的路线。他也很可能从阿布拉格出发,向西南行进500公里,然后沿新近开河充满融化的冰水的翁金河而下,目标直指三美人山(蒙古语音译为固尔班赛罕——译者)的禁猎区。在这里阿尔泰山最终消失,出现一片椭圆形的山峰、山谷、高地草原、沙地与砾石交错的两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西面是连绵不断的沙丘,即著名的鸣沙,因风卷沙粒而产生奇特缥缈的嗡嗡之声而得名;东面是一片满目沙石的低地,那里水源奇缺,野生动物稀少。但在沙地与平原之间,拥有小溪、草原和野生动物的三美人山,无疑是一支运动中的军队的理想的集结待命区。许多世纪以来,野生动物随着牧人们的前进而日益后退,但此地现在已是一个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正在返回,仿佛在宣示其先前的权利。在最近的一次访问中,我看到过岩羊在山石上跳来跳去,也听到过牧人们抱怨有狼,还看到过一头被雪豹伤得很重的马驹。甚至有人报告看到了戈壁熊,这是最为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它是在数千年前被扩大的沙漠将其喜马拉雅表亲隔开的一种残存的亚种。在13世纪,三美人山也是一个野驴的天堂。野驴不仅是一种不错的食物而且还可用来训练军队,因为它们总是成群奔跑,而且在速度与机动性方面堪与马匹一争高下(有一次在一辆四轮驱动的越野车中,我看到一群野驴在遥远的西戈壁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在狂奔。由于受到保护,野驴已返回到那里)。

从三美人山向南再行进300公里就到达了构成阿拉善东缘的贺兰山。在地图上这并不是一条最佳线路,它本应沿黄河而下,在现今的铁路线上。但这将意味着穿过人口稠密、河渠纵横的农耕区。而行动快捷的骑兵则更喜欢艰苦而开阔的阿拉善,而且它还有着巨大的防卫空当。当蒙古人攻占了一个要塞小镇时,唐兀惕人紧急求援于金朝,希望它能摒弃前嫌,协助唐兀惕对付共同的敌人。但成吉思汗选择的时机非常完美。金朝此刻正处于一个新的领导人卫王的控制之下,他冷漠地拒绝了唐兀惕统治者,并反问道:“敌人相攻,吾国之福,何患焉?”

在右边的沙漠与左边的山峦之间继续向南前进,蒙古人来到了一个扼守着由山里通往唐兀惕都城、今银川市(时称中兴府——译者)的唯一通道的要塞。今天驾车半小时即可驶过这一通道,是一段很容易的行程。但在成吉思汗时代,这条道路可能沿着一条夏季的干河床,或不时还有冲下山坡的洪水,而地面本身只缓缓地上升了100米或200米。牧人们可以越过陡峭的山丘,但既不快又不容易,所以这个通道就像今天一样成了唯一的穿越之路。因而这个有七万名唐兀惕军人的要塞,又匆忙增援了五万名士兵(应该牢记的是,这些都是估计数,而且几乎总是有所夸大)。

即使是有一支攻城的军队,攻击这一点也是不可能的。成吉思汗的唯一希望是诱使唐兀惕人出来到平原上。在僵持两个月后,蒙古人使用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所惯用的伎俩:他们佯装撤退,但事实上却隐蔽在山麓丘陵中,只留下小股部队做诱饵。当唐兀惕人出击时,蒙古军队纵马杀将过去并取得了令人震惊的胜利,通往银川的门户顿开。

他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问题,银川城防坚固,而蒙古人是快速运动的游牧骑兵。他们以前从未尝试过去夺取一座城池。他们没有金人或宋人所使用的三重弓的攻城床弩,这种床弩能够将电线杆一样的箭发射出去,也没有大型弩炮,没有装满低级别火药或熔化的金属以便引起燃烧的炸弹,而且也没有被俘的专家来教他们长期的攻城战的技术。他们的经验在于机动性与速度。他们或许也可以靠土地供养一阵子,但军队想要的是迅速的回报,而且他们也经不起等到从西夏帝国边远地区到来的足够数量的增援部队。

补救办法就在眼前:银川古老的引黄河水灌溉西夏粮仓的水渠系统。蒙古人并没有兴趣来保留这样一笔投资,只把它当做受到藐视的土地耕种者的东西来对待。所以他们掘开了堤坝,试图用洪水迫使这座城市投降。但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银川周围的农田和荷兰一样平坦。洪水很快泛滥但却很浅。在城市里,建筑物可以阻挡浅洪水,但蒙古包、马匹和大车却不能。蒙古人淹了自己,并被迫退回到较高的地面。

唐兀惕的统治者们也焦虑不安,他们的敌人就在附近,他们的庄稼被毁,而且也不会得到金朝的援助。

战况陷入僵局。

为打破这一僵局,双方都作了让步。唐兀惕皇帝屈服了,将女儿察合嫁给成吉思汗,并送上骆驼、猎鹰和织物作贡品。成吉思汗在确信其已得到了一个顺从的会按要求提供贡品与军队的仆从国之后,下令撤退。

这是成吉思汗的第一个国际条约,但它却缺乏说服力,就像后来的事件所显示的那样。他是自己一相情愿的想法的牺牲品。唐兀惕人确实曾俯首称臣,但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暴风雨似乎肯定过去了,狂妄自大的野蛮人会勒索成车的战利品和成群的骆驼,但却绝不可能占领一个屹立二百余年,有着坚固的城防和一支数十万人的军队的强大帝国。可问题是:他们会吗?

P114-117

后记

为了答谢诸位的帮助和指导,我谨向以下各位致以诚挚的谢意。

总的说来,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名誉教授,前蒙古语教授查尔斯·鲍登播下了这颗种子;剑桥大学蒙古与内亚研究所的巴雅尔门德克·冈特培育了这颗种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与亚洲研究所的罗依果,尤其是在关键时刻与他分享的有关不儿罕·合勒敦的经历;牛津大学生物化学系的克里斯·泰勒一史密斯,因为他在成吉思汗的基因遗产方面所提供的帮助。

在中国,成吉思汗陵前首席研究员赛因吉日格勒;成吉思汗陵神学家沙日勒岱;司机肖(音译)与朝克;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历史系的拉尔斯·拉曼,他在沙日勒岱之书(见参考书目)方面提供了帮助以及他的翻译杰克·洪·威廉姆斯;宁夏固原师范学校的莫伊拉·莱德洛博士;无与伦比的照日格图以及介绍我们认识的那森巴雅尔,他们都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院蒙古语言研究所供职;扎木乌德的照日格图的妹夫;俄亥俄州甘比尔凯尼恩学院亚洲史副教授与国际研究主任露丝·邓奈尔,他提供了有关西夏的专门知识;伊金霍洛(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研究所所长纳楚克;宁夏大学西夏研究所杜建路(音译);固原博物馆馆长陈坤(音译)、副馆长阎世忠(音译);宁夏考古研究所所长罗锋(音译);呼和浩特的格雷斯(赵舒一音译)。

在蒙古,乌兰巴托历史学家达赖;乌兰巴托哈喇和林探险队的格拉汉姆·泰勒;乌兰巴托畜牧研究所的额尔德尼·巴特尔;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文献部主任朝克图·奥其尔·益希多尔吉教授;蒙古知识大学校长罗布桑丹巴·达辛亚姆;预言学家兼历史学家巴达玛达希;芝加哥大学中东史教授约翰·伍兹;我的蒙古导游高瑶斯琴·拉德纳巴扎尔(高瑶)与图门;司机贺希格与额尔德尼·巴特尔;温都尔汗肯特博物馆前馆长巴特尔索戈特;扎维亚旅游公司的甘苏克,为其有关不儿罕·合勒敦的建议;国家大呼拉尔议员、公民意愿共和党领袖、佐利克基金会会长乌云·桑扎苏隆。

在中亚与欧洲,威斯康星一麦迪逊大学历史教授大卫·摩根;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国际马鲁计划主任乔治娅娜·赫尔曼;带我去莫希的安迪·泽格迪。

《蒙古秘史》的引文绝大部分直接来自于或改写自鄂嫩书,偶尔也有部分参考了柯立夫书。

没有环球公司的道格·扬及其团队:西蒙·托罗古德、吉里安·萨莫斯科尔斯、希拉·李、菲奥纳·安德利内利与哈德利内斯的慷慨帮助,本书是不可能完成的。最后衷心感谢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菲丽希蒂·布莱恩,以及我的妻子丁伯利克的支持与鼓励。

书评(媒体评论)

引人入胜且文字优美……对成吉思汗的生、死与持久影响的令人兴奋的描述……一种颇具吸引力的现代探求。

——《卫报》

一部一流的游记,不但与这位大汉的生平有关,而且还追随着他的足迹……约翰·曼既有学术的天赋,也有着过人的敏锐与深厚的文字功力。

一部有关这一主题的优秀的入门读物,也是令人叫绝的好读物。

《独立报》

一本很好的、精心编写与研究透彻的书。

《星期日邮报》

卓越、生动、博学……再现了征服者与蒙古人。

《每日电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吉思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约翰·曼
译者 陈一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75273
开本 16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7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4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46:13